溫庭筠詩詞《更漏子·玉爐香》原文譯文賞析

字號:


    溫庭筠是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后裔,出生于沒落貴族家庭,富有天賦,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故有“溫八叉”或“溫八吟”之稱。下面是分享的溫庭筠詩詞《更漏子·玉爐香》原文譯文賞析。歡迎閱讀參考!
    《更漏子·玉爐香》
    唐代:溫庭筠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眉翠薄,鬢云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譯文】
    玉爐散發(fā)著爐香煙,紅色的蠟燭滴著燭淚,搖曳的光影映照出華麗屋宇的凄迷。她的蛾眉顏色已褪,鬢發(fā)也已零亂,漫漫長夜無法安眠,只覺枕被一片寒涼。
    窗外的梧桐樹,正淋著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屋內(nèi)的她正為別離傷心。一滴一滴的雨點(diǎn),正凄厲地敲打著一葉一葉的梧桐,滴落在無人的石階上,一直到天明。
    【注釋】
    更漏子:詞牌名。它類似淵源于歐洲中世紀(jì)騎士文學(xué)的《小夜曲》,歌唱的是午夜情事。
    畫堂:華麗的內(nèi)室。
    鬢(bìn)云:鬢發(fā)如云。
    衾(qīn):被子。
    梧桐:落葉喬木,古人以為是鳳凰棲止之木。
    不道:不管、不理會的意思。
    【賞析】
    溫庭筠共寫過六首內(nèi)容相仿的《更漏子》。這首《更漏子》,借“更漏”夜景詠婦女相思情事,詞從夜晚寫到天明。
    開頭三個字,表面看是景語,不像后來李清照《醉花陰·重陽》的“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含有以爐煙裊裊來表示愁思無限的意思。次句“紅蠟淚”就不同了:夜間燃燭,用以照明,但多了一個“淚”字,便含有了人的感情。說“玉爐”,既見其精美,又見其色潔;“紅蠟”則透出色澤的艷麗而撩人情思,而閨中的寂寞也隱隱流露出來了。“畫堂”,寫居室之美,與“玉爐”、“紅蠟”相映襯。這句緊承上句,說紅蠟所映照是畫堂中人的秋思。“秋思”,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深藏于人心中的情愫,紅蠟是不能“照”到的,可是作者卻執(zhí)拗地強(qiáng)調(diào)“偏照”。“偏照”者,非照不可也。這一來,將室內(nèi)的華美陳設(shè)與人的感情,巧妙地聯(lián)系起來了。此刻,在這美麗的畫堂中,冷清寂靜,只有玉爐之香,紅蠟之淚,與女主人公相伴,不管它們是有意、無意,但在她看來,卻是“偏照”。至此,是蠟在流淚,抑或人在流淚,渾融一體,更反襯女主人公的“秋思”之深。概言之,第一句主要是襯景,二句景中含情,三句感情色彩強(qiáng)烈,女主人公的愁腸百結(jié),呼之而出了。陳匪石云:“詞固言情之作,然但以情言,薄矣。必須融情入景,由景見情?!保ā杜f時月色齋詞譚》)這里“融情入景”是逐步深入的,至“偏照”始噴涌而出。
    “眉翠薄,鬢云殘”,兩句寫人。以翠黛描眉,見其眉之美。鬢云,是形容美發(fā)如云,可知其人之美。但緊接著用了一個“薄”字,一個“殘”字,景況便完全不同了?!氨 弊中稳菝槛焱噬?,“殘”字描繪鬢發(fā)不整。這兩個字反映出她輾轉(zhuǎn)反側(cè)、無法入睡的情態(tài),不僅寫外貌,也同時寫出了她內(nèi)心難言的苦悶。“夜長衾枕寒”,繼續(xù)寫思婦獨(dú)處無眠的感受,它不僅點(diǎn)明了時間:長夜漫漫;寫出了人的感覺:衾枕生寒,如李清照懷念外出丈夫時的“半夜涼初透”。由此可知上面的一切景物,都是夜長不寐之人目之所見,身之所感。這些景物如粒粒珍珠,用“秋思”這條線把它們串了起來。
    上闋寫畫堂中人所見,下闋從室內(nèi)轉(zhuǎn)到室外,寫人的所聞。秋夜三更冷雨,點(diǎn)點(diǎn)滴滴在梧桐樹上,這離情之苦沒有人可以理解。它與“偏照畫堂秋思”呼應(yīng),可見“秋思”即是離情。下面再作具體描述:“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睘t瀟秋雨不理會閨中少婦深夜懷人的苦情,只管讓雨珠灑在一張張梧桐葉上,滴落在窗外的石階上,一直滴到天明,還沒有休止。秋雨連綿不停,正如她的離情連綿無盡。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xì)雨,到黃昏點(diǎn)點(diǎn)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由玉爐生香、紅蠟滴淚的傍晚,到聞“三更雨”,再看“滴到明”,女主人公的徹夜不眠,當(dāng)然更非“一個愁字了得”了。
    這首詞通首寫畫堂人的“秋思”“離情”,上闋的意境,在《花間集》中頗常見,下闋的寫法則獨(dú)辟蹊徑。陳廷焯說“梧桐樹”數(shù)語,用筆較快,而意味無上文章之厚。其實(shí),“用筆快”如果一瀉千里,言盡意止,固然不好;但這里并非如此。譚獻(xiàn)說“梧桐樹”以下似直下語,正從“夜長”逗出,亦書家“無垂不縮”之法。書法中的所謂“垂”,指豎筆;在作豎筆時,最后須往上逆縮一下,使字體不失其氣勢。比之于詞,即是看似直率,縱筆而下,但須頓挫深厚,跌宕而有情致,似直而實(shí)紆也?!陡┳印废麻牐瑢懳嗤┮拐Z,正有此特色。這里直接寫雨聲,間接寫思婦,亦是“夜長衾枕寒”的進(jìn)一步說明;但整夜不眠卻仍用暗示,始終未曾點(diǎn)破,這就是直致中有含蓄之處。所以說此詞深得書家“無垂不縮”之法,即是指它“直說”中仍適當(dāng)?shù)嘏浜弦浴昂睢?,否則便會使人有一覽無余、索然寡味之感了。宋人聶勝瓊《鷓鴣天·別情》詞有句云:“枕前淚共階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碑?dāng)是從此詞脫胎而來,寫得語淺情深;但全詞并不像此詞上下片濃淡相間,又缺乏轉(zhuǎn)折變化,相較之下,韻味亦是略遜一籌。
    擴(kuò)展閱讀:人物爭議之貶謫事由
    溫庭筠于大中十三年(859)被貶為隨縣尉。其貶謫的時間和事因,歷來說法不一。關(guān)于貶謫時間,《北夢瑣言》《南部新書》《全唐詩話》僅云貶在宣宗時?!缎绿茣赝ン迋鳌纷鳌按笾心薄!杜f唐書·溫庭筠傳》則云“屬徐商知政事,頗為言之。無何,商罷相出鎮(zhèn),楊收怒之,貶為方城尉。再遷隋縣尉,卒?!薄稏|觀奏記·下》:“勅:‘鄉(xiāng)貢進(jìn)士溫庭筠早隨計吏,夙著雄名,徒負(fù)不羈之才,罕有適時之用。放騷人于湘浦,移賈誼于長沙,尚有前席之期,未爽抽毫之思,可隨州隨縣尉?!崛伺崽怪~也。庭筠字飛卿,彥博之裔孫也,詞賦詩篇冠絕一時,與李商隱齊名,時號‘溫李’。連舉進(jìn)士,竟不中第。至是,謫為九品吏。進(jìn)士紀(jì)唐夫嘆庭筠之寃,贈之詩曰:‘鳳凰詔下雖沾命,鸚鵡才高卻累身?!硕嘀S誦。上明主也,而庭筠反以才廢。制中自引騷人長沙之事,君子譏之。前一年,商隱以鹽鐵推官死。商隱字義山,文學(xué)宏博,箋表尤著于人間。自開成二年升進(jìn)士第,至上十二年,竟不升于王庭。”其中記溫庭筠貶隨縣尉在李商隱死后次年。
    關(guān)于貶謫緣由,《唐摭言》卷十一記出于攪擾科場:“無何,執(zhí)政間復(fù)有惡奏庭筠攪擾場屋,黜隨州縣尉?!薄缎绿茣赝ン迋鳌罚骸按笾心?,試有司,廉視尤謹(jǐn),廷筠不樂,上書千余言,然私占授者已八人,執(zhí)政鄙其為,授方山尉?!庇姓J(rèn)為溫庭筠被貶是因為得罪令狐绹?!赌喜啃聲范【恚骸靶屎梦?,嘗賦詩,上句有‘金步搖’,未能對。進(jìn)士溫岐即庭筠續(xù)之,岐以‘玉跳脫’應(yīng)之,宣皇賞焉。令以甲科處之,為令狐绹所沮,遂除方城尉。初绹曾問故事于岐,岐曰:‘出《南華真經(jīng)》,非僻書也。冀相公燮理之暇,時宜覽古。’绹怒甚。后岐有詩云‘悔讀《南華》第二篇’之句,蓋為是也?!庇姓J(rèn)為是因為得罪楊收。見前所錄舊唐書傳及新唐書傳:“會商罷,楊收疾之,遂廢卒?!币灿姓J(rèn)為是得罪宣宗的?!侗眽衄嵮浴肪硭模骸靶屎梦⑿校鲇谀媛?,溫不識龍顏,傲然而詰之曰:‘公非司馬長史之流?!墼唬骸且病!种^曰:‘得非大參簿尉之類?!墼唬骸且??!啚榉匠强h尉,其制詞曰:‘孔門以德行為先,文章為末。爾既德行無取,文章何以補(bǔ)焉。徒負(fù)不羈之才,罕有適時之用’云云。竟流落而死也?!毕某袪c認(rèn)為在這些說法中,前二者(攪擾科場、得罪令狐绹)較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