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的詩詞《如意娘》賞析

字號:

在感業(yè)寺,武則天寫下了她最有名的詩歌《如意娘》?;蛟S正是這首詩,使得李治才忽然想到尚在削發(fā)為尼的舊情人武媚,才有了她以后的種種榮耀。下面就和一起來了解下武則天的詩詞《如意娘》,歡迎閱讀!
    《如意娘》
    唐·武則天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譯注】
    相思過度,以致魂不守舍,竟將紅色看成綠色。身體憔悴,精神恍惚,全是因為對你的思念。如果你不相信我近來因思念你而流淚,那就開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淚痕吧。
    【賞析】
    武則天十四歲入宮為才人,太宗李世民賜號武媚。太宗崩,居感業(yè)寺為尼。高宗李治在寺中看見她,復(fù)召入宮,拜昭儀。武則天在感業(yè)寺的四年,是她人生中最失意的四年,但“禍兮福之所倚”,武則天在感業(yè)寺的日子也充滿了命運的轉(zhuǎn)機。
    此詩極盡相思愁苦之感,曲折有致,明朗又含蓄,絢麗又清新。
    每個人都有過青春年少渴望愛情的時候,連一代女皇都不例外?!翱粗斐杀趟技娂姡俱仓щx為憶君”,相思使人神情恍惚,若有所失,以至于把紅色看成綠色;相思使人面容憔悴,身體瘦弱不堪?!翱粗斐杀趟技娂姟辟x比興兼具,有多重寓意。一來說明自己的相思之重;二來暗指韶華即將過去,美好的青春就快要流逝了;再者暗示自己紅顏薄命,昔日的幸福怎換來今日的孤獨寂寞?“憔悴支離為憶君”,從外表寫入內(nèi)心,寫相思以深入骨髓,無法排遣。
    “朱”、“碧”兩種對比強烈的顏色,喻感情冷暖的極大反差,突出了內(nèi)心的極度痛苦,而這痛苦全是因為相思。這樣的一個為愛情受盡折磨的女子,又是一個有美貌兼才華的女子,任哪一個男人不為之動心呢?這就無怪乎李治千方百計要把武則天救出來了。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如果你不信我所說,不信我為你常常淚流不止,那么就請開箱看一下那石榴裙上的眼淚吧。這兩句把一個執(zhí)著、決然、爽快、不造作的女子形象生動地刻畫出來。這就是武則天,她有女子的哭哭啼啼,也不乏女子的果敢、堅毅。
    擴展閱讀:武則天的家世出身
    武則天為唐朝開國功臣武士彟次女,母親楊氏(出身隋朝皇室,父親為隋朝觀德王楊雄之弟、遂寧公楊達),祖籍并州文水縣(今山西省文水縣北徐村人)。武則天于武德七年(624年)生于利州(今四川廣元),一說生于長安(今陜西西安)。有異母兄長武元慶、武元爽,另有同母姐妹兩人,一位是韓國夫人武順(史書稱武順為其姐,《武順墓志》稱其妹),另一位是郭夫人。
    武士彟從事木材買賣,家境殷實。隋煬帝大業(yè)末年,李淵(唐高祖)在河?xùn)|時,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結(jié)識。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后,武家曾資助過錢糧衣物。唐朝建立以后,武士彟以“元從功臣”身份官至工部尚書、荊州都督,封應(yīng)國公。白壽彝因此在《中國通史》中認為“按照武士彠的官階爵位來說,應(yīng)該是屬于新升的高級士族了。所以武則天已不是出自庶族地主官僚家庭,而是出自由庶族地主官僚上升的士族官僚家庭”。
    武士彟在貞觀九年(635年)逝世后,武則天才十二歲。她的堂兄武惟良、武懷運及武元爽等落井下石,對其母親楊氏失禮。不久,武則天隨母親從荊州搬回長安居住。
    擴展閱讀:人物評價
    對于武則天,從唐代開始,歷來有各種不同的評價。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孫,并且儒家正統(tǒng)觀念還沒完全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所以當時對武則天的評價相對比較積極正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司馬光所主編之《資治通鑒》,對武氏嚴厲批判。程朱理學(xué)在中國思想上占據(jù)主導(dǎo)地位后,輕女的輿論決定了對武則天的評價。譬如明末清初的時候,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評價武則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但不可否認的是,武后善治國、重視延攬人才,首創(chuàng)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張柬之、桓彥范、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國家在武則天主政期間,政策穩(wěn)當、兵略妥善、文化復(fù)興、百姓富裕,故有“貞觀遺風”的美譽,亦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chǔ),武則天對歷史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關(guān)于武則天,也有不少負面評價。其主政初期,由于大興告密之風,重用酷吏周興、來俊臣等,加上后世史學(xué)家不齒于她違反傳統(tǒng)的禮教,身為女子,竟然擁有不少男性嬪妃(稱為“男寵”),也公開與多名男性歡好,不以為恥。所以,史書內(nèi)都對她的所作所為大加鞭韃,直斥其陰險、殘忍、善弄權(quán)術(shù),與唐中宗時韋后之專政,合稱為武韋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