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情》是唐代詩人李益創(chuàng)作的一首失戀詩。此詩描寫主人公與喜歡的女子約會不至而感到失望、無奈,甚至絕望不已的心情。下面就和一起來了解下這首詩,歡迎閱讀!
《寫情》
唐·李益
水紋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
【譯注】
躺在精美的竹席上,思緒萬千,久久不能平靜。期待已久的一次與戀人的約會,在這個晚上破滅了。從今以后再也無心欣賞那良辰美景了,管他明月下不下西樓。
【賞析】
李益與霍小玉的一段愛情故事,最終落入了癡情女負心漢的俗套?!痘粜∮駛鳌分姓f,李益早歲入長安應試時與知書達理的霍小玉相愛,立下結為終身伴侶的誓言。后來,李益回鄉(xiāng)探望母親,不料其母已給他和表妹盧氏訂婚。迫于封建禮教,他不敢違拗,只有選擇精神上的逃避?;粜∮駨膭e人口中得知李益的近況,強支起憔悴不堪的病體,來到李益面前,兩人相顧無言,小玉發(fā)了一通詛咒后,氣絕而終。
這首七絕以《寫情》為題,大概與以上故事有關。詩寫男子躺在竹席上耿耿不寐,思緒萬千,“千里佳期一夕休”因為在一次期盼已久的約會上被放了鴿子。對方突然之間變了心,他沒有一點準備,這樣的一個夜晚,注定難眠。
“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他失落了,消沉了,覺得從此再也不能去愛了,甚至對那風清月朗的夜晚都提不起任何興致了,管他明月起起落落,一切都與他無關。這種失戀的痛苦,凡是經歷過愛情之人都能深切地體會到。曾經認定那個人是自己的一切,突然分離了,世間萬物都沒有了存在的意義,“應是良辰美景虛設”。
這首詩的藝術特點是以樂景襯哀情,“水紋珍簟”、“良夜”、“明月”都是極美的意象,然而作者的情感始終都是消沉的,美景只會加重哀情。另一特點是用虛擬的手法,來加強語氣,后兩句表達決絕之心,帶有任性、賭氣意味,不僅表現(xiàn)出痛苦之深,更凸顯出人物性格的特點。
擴展閱讀:李益簡介
李益(746年-829年),字君虞,陜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后遷河南鄭州,唐代詩人。
大歷四年(769年),李益中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年),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棄官在燕趙一帶漫游。元和初,憲宗召李益回京,任都官郎中。大和元年(827年)禮部尚書,以禮部尚書致仕卒。
北游河朔,貞元十三年(797年)任幽州節(jié)度使劉濟從事。嘗與濟詩,有怨望語。十六年南游揚州等地,寫了一些描繪江南風光的佳作。元和后入朝,歷秘書少監(jiān)、集賢殿學士、孟門參軍、左散騎常侍等職。自負才地,多所凌忽,為眾不容,諫官舉其幽州詩句,降居散秩。憲宗時俄復用為秘書監(jiān),遷太子賓客、集賢學士,判院事,轉右散騎常侍。大和元年(827年)禮部尚書,以禮部尚書致仕卒。
擴展閱讀:李益的詩風
李益詩風豪放明快,尤以邊塞詩為有名。他是中唐邊塞詩的代表詩人。《送遼陽使還軍》、《夜上受降城聞笛》2首,當時廣為傳唱。其邊塞詩雖不乏壯詞,但偏于感傷,主要抒寫邊地士卒久戍思歸的怨望心情,不復有盛唐邊塞詩的豪邁樂觀情調。他擅長絕句,尤工七絕,名篇如《夜上西城》、《從軍北征》、《受降》、《春夜聞笛》等。其律體亦不乏名篇,如五律《喜見外弟又言別》“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是歷代傳誦的名句。七律《同崔邠登鸛雀樓》、《過五原胡兒飲馬泉》(又名《鹽州過胡兒飲馬泉》)等,均屬佳作。今存《李益集》2卷,《李君虞詩集》2卷,《二酉堂叢書》本《李尚書詩集》1卷。
益長于歌詩,貞元末,與宗人李賀齊名。每作一篇,教坊樂人以賂求取,唱為供奉歌辭。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畫為屏障。其最的代表作為《江南詞》和《夜上受降城聞笛》,前者寫一思婦因丈夫是瞿塘商賈,“重利輕別離”,每天不得相聚,因此不由得暗中后悔:“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早知道還不如嫁給弄潮兒呢!畢竟潮水的漲落有確定的時刻,與弄潮兒總還能朝夕廝守,比作商賈之婦強多了),心理描寫可謂傳神入微矣;后者寫受降城上的戍邊將士的思鄉(xiāng)之情,“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蘆管悠揚激起鄉(xiāng)思悠長,讀來令人同情感傷。集一卷,今編詩二卷(全唐詩中卷第二百八十二和二百八十三)。
《寫情》
唐·李益
水紋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
【譯注】
躺在精美的竹席上,思緒萬千,久久不能平靜。期待已久的一次與戀人的約會,在這個晚上破滅了。從今以后再也無心欣賞那良辰美景了,管他明月下不下西樓。
【賞析】
李益與霍小玉的一段愛情故事,最終落入了癡情女負心漢的俗套?!痘粜∮駛鳌分姓f,李益早歲入長安應試時與知書達理的霍小玉相愛,立下結為終身伴侶的誓言。后來,李益回鄉(xiāng)探望母親,不料其母已給他和表妹盧氏訂婚。迫于封建禮教,他不敢違拗,只有選擇精神上的逃避?;粜∮駨膭e人口中得知李益的近況,強支起憔悴不堪的病體,來到李益面前,兩人相顧無言,小玉發(fā)了一通詛咒后,氣絕而終。
這首七絕以《寫情》為題,大概與以上故事有關。詩寫男子躺在竹席上耿耿不寐,思緒萬千,“千里佳期一夕休”因為在一次期盼已久的約會上被放了鴿子。對方突然之間變了心,他沒有一點準備,這樣的一個夜晚,注定難眠。
“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他失落了,消沉了,覺得從此再也不能去愛了,甚至對那風清月朗的夜晚都提不起任何興致了,管他明月起起落落,一切都與他無關。這種失戀的痛苦,凡是經歷過愛情之人都能深切地體會到。曾經認定那個人是自己的一切,突然分離了,世間萬物都沒有了存在的意義,“應是良辰美景虛設”。
這首詩的藝術特點是以樂景襯哀情,“水紋珍簟”、“良夜”、“明月”都是極美的意象,然而作者的情感始終都是消沉的,美景只會加重哀情。另一特點是用虛擬的手法,來加強語氣,后兩句表達決絕之心,帶有任性、賭氣意味,不僅表現(xiàn)出痛苦之深,更凸顯出人物性格的特點。
擴展閱讀:李益簡介
李益(746年-829年),字君虞,陜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后遷河南鄭州,唐代詩人。
大歷四年(769年),李益中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年),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棄官在燕趙一帶漫游。元和初,憲宗召李益回京,任都官郎中。大和元年(827年)禮部尚書,以禮部尚書致仕卒。
北游河朔,貞元十三年(797年)任幽州節(jié)度使劉濟從事。嘗與濟詩,有怨望語。十六年南游揚州等地,寫了一些描繪江南風光的佳作。元和后入朝,歷秘書少監(jiān)、集賢殿學士、孟門參軍、左散騎常侍等職。自負才地,多所凌忽,為眾不容,諫官舉其幽州詩句,降居散秩。憲宗時俄復用為秘書監(jiān),遷太子賓客、集賢學士,判院事,轉右散騎常侍。大和元年(827年)禮部尚書,以禮部尚書致仕卒。
擴展閱讀:李益的詩風
李益詩風豪放明快,尤以邊塞詩為有名。他是中唐邊塞詩的代表詩人。《送遼陽使還軍》、《夜上受降城聞笛》2首,當時廣為傳唱。其邊塞詩雖不乏壯詞,但偏于感傷,主要抒寫邊地士卒久戍思歸的怨望心情,不復有盛唐邊塞詩的豪邁樂觀情調。他擅長絕句,尤工七絕,名篇如《夜上西城》、《從軍北征》、《受降》、《春夜聞笛》等。其律體亦不乏名篇,如五律《喜見外弟又言別》“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是歷代傳誦的名句。七律《同崔邠登鸛雀樓》、《過五原胡兒飲馬泉》(又名《鹽州過胡兒飲馬泉》)等,均屬佳作。今存《李益集》2卷,《李君虞詩集》2卷,《二酉堂叢書》本《李尚書詩集》1卷。
益長于歌詩,貞元末,與宗人李賀齊名。每作一篇,教坊樂人以賂求取,唱為供奉歌辭。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畫為屏障。其最的代表作為《江南詞》和《夜上受降城聞笛》,前者寫一思婦因丈夫是瞿塘商賈,“重利輕別離”,每天不得相聚,因此不由得暗中后悔:“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早知道還不如嫁給弄潮兒呢!畢竟潮水的漲落有確定的時刻,與弄潮兒總還能朝夕廝守,比作商賈之婦強多了),心理描寫可謂傳神入微矣;后者寫受降城上的戍邊將士的思鄉(xiāng)之情,“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蘆管悠揚激起鄉(xiāng)思悠長,讀來令人同情感傷。集一卷,今編詩二卷(全唐詩中卷第二百八十二和二百八十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