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思是漢樂府《鐃歌》名,后人以此為題賦詩,多寫男女情愛之事。這首詩語言精美,婉轉清麗;興味雋永,富于情思。下面就和一起來了解下盧仝描寫愛情的詩詞《有所思》,歡迎閱讀!
《有所思》
唐·盧仝
當時我醉美人家,美人顏色嬌如花。
今日美人棄我去,青樓珠箔天之涯。
天涯娟娟姮娥月,三五二八盈又缺。
翠眉蟬鬢生別離,一望不見心斷絕。
心斷絕,幾千里?
夢中醉臥巫山云,覺來淚滴湘江水。
湘江兩岸花木深,美人不見愁人心。
含愁更奏綠綺琴,調高弦絕無知音。
美人兮美人,不知為暮雨兮為朝云。
相思一夜梅花發(fā),忽到窗前疑是君。
【賞析】
“相思一夜梅花發(fā),忽到窗前疑是君”這兩句寫相思之情,因為相思心切而出現(xiàn)幻覺,以為窗前盛放的梅花影是歸人。這首詩從表面上看寫的是被女子離棄的男子自訴相思之情,共用六個“美人”,將那種思念乃至呼喚巧妙地呈現(xiàn)出來,讓人如親見一傷心欲絕的男子哀毀骨立、萬念俱灰之態(tài)。特別是結句,不但將相思寫得有形有色有味,更將男子因相思而神魂顛倒之狀刻畫出來。這樣的癡情男兒,自會讓人無限同情,可是他的相思并不單純,表面上是為追憶遠去的愛情,其實卻是為了那遙不可及的理想。盧仝自有他的用意,但也不妨礙我們對詩句本身的理解,無論是理想還是美人,它都是唯美的。
擴展閱讀:盧仝的簡介
盧仝(795年-835年),漢族,范陽(治今河北涿州市)人,“初唐四杰”之一盧照鄰的嫡系子孫,自號玉川子,中國唐朝中期詩人,早年隱少室山,刻苦讀書,博覽經(jīng)史,工詩精文,不愿仕進,后遷居洛陽,死于甘露之變。盧仝詩風奇詭險怪,人稱“盧仝體”,有《玉川子詩集》傳世,是韓孟詩派重要人物之一。
盧仝少有才名,未滿20歲便隱居嵩山少室山,不愿仕進。朝廷曾兩度要起用他為諫議大夫,均不就。曾作《月食詩》諷刺當時宦官專權,受到韓愈稱贊(時韓愈為河南令)。甘露之變時,因留宿宰相兼領江南榷茶使王涯家,與王涯同時被宦官所害——“盧仝老無發(fā),閹人于腦后加釘而死”。據(jù)清乾隆年間蕭應植等所撰《濟源縣志》載:在縣西北十二里武山頭有“盧仝墓”,山上還有盧仝當年汲水烹茶的“玉川泉”。好友賈島有《哭盧仝》詩:“平生四十年,惟著白布衣?!?BR> 擴展閱讀:盧仝人物影響
盧仝好茶成癖,詩風浪漫且奇詭險怪,人稱“盧仝體”,他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傳唱千年而不衰,其中的"七碗茶詩"之吟,最為膾炙人口:"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quot;與陸羽茶經(jīng)齊名。茶的功效,和盧仝對茶飲的審美愉悅,在詩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人以詩名,詩則又以茶名也。盧仝著有《茶譜》,被世人尊稱為“茶仙”。盧仝的《七碗茶歌》在日本廣為傳頌,并演變?yōu)椤昂砦菨?、破孤悶、搜枯腸、發(fā)輕汗、肌骨清、通仙靈、清風生”的日本茶道。日本人對盧仝推崇備至,常常將之與“茶圣”陸羽相提并論。至今河南濟源市的九里溝還有玉川泉、品茗延壽臺、盧仝茶社等名勝。
《有所思》
唐·盧仝
當時我醉美人家,美人顏色嬌如花。
今日美人棄我去,青樓珠箔天之涯。
天涯娟娟姮娥月,三五二八盈又缺。
翠眉蟬鬢生別離,一望不見心斷絕。
心斷絕,幾千里?
夢中醉臥巫山云,覺來淚滴湘江水。
湘江兩岸花木深,美人不見愁人心。
含愁更奏綠綺琴,調高弦絕無知音。
美人兮美人,不知為暮雨兮為朝云。
相思一夜梅花發(fā),忽到窗前疑是君。
【賞析】
“相思一夜梅花發(fā),忽到窗前疑是君”這兩句寫相思之情,因為相思心切而出現(xiàn)幻覺,以為窗前盛放的梅花影是歸人。這首詩從表面上看寫的是被女子離棄的男子自訴相思之情,共用六個“美人”,將那種思念乃至呼喚巧妙地呈現(xiàn)出來,讓人如親見一傷心欲絕的男子哀毀骨立、萬念俱灰之態(tài)。特別是結句,不但將相思寫得有形有色有味,更將男子因相思而神魂顛倒之狀刻畫出來。這樣的癡情男兒,自會讓人無限同情,可是他的相思并不單純,表面上是為追憶遠去的愛情,其實卻是為了那遙不可及的理想。盧仝自有他的用意,但也不妨礙我們對詩句本身的理解,無論是理想還是美人,它都是唯美的。
擴展閱讀:盧仝的簡介
盧仝(795年-835年),漢族,范陽(治今河北涿州市)人,“初唐四杰”之一盧照鄰的嫡系子孫,自號玉川子,中國唐朝中期詩人,早年隱少室山,刻苦讀書,博覽經(jīng)史,工詩精文,不愿仕進,后遷居洛陽,死于甘露之變。盧仝詩風奇詭險怪,人稱“盧仝體”,有《玉川子詩集》傳世,是韓孟詩派重要人物之一。
盧仝少有才名,未滿20歲便隱居嵩山少室山,不愿仕進。朝廷曾兩度要起用他為諫議大夫,均不就。曾作《月食詩》諷刺當時宦官專權,受到韓愈稱贊(時韓愈為河南令)。甘露之變時,因留宿宰相兼領江南榷茶使王涯家,與王涯同時被宦官所害——“盧仝老無發(fā),閹人于腦后加釘而死”。據(jù)清乾隆年間蕭應植等所撰《濟源縣志》載:在縣西北十二里武山頭有“盧仝墓”,山上還有盧仝當年汲水烹茶的“玉川泉”。好友賈島有《哭盧仝》詩:“平生四十年,惟著白布衣?!?BR> 擴展閱讀:盧仝人物影響
盧仝好茶成癖,詩風浪漫且奇詭險怪,人稱“盧仝體”,他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傳唱千年而不衰,其中的"七碗茶詩"之吟,最為膾炙人口:"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quot;與陸羽茶經(jīng)齊名。茶的功效,和盧仝對茶飲的審美愉悅,在詩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人以詩名,詩則又以茶名也。盧仝著有《茶譜》,被世人尊稱為“茶仙”。盧仝的《七碗茶歌》在日本廣為傳頌,并演變?yōu)椤昂砦菨?、破孤悶、搜枯腸、發(fā)輕汗、肌骨清、通仙靈、清風生”的日本茶道。日本人對盧仝推崇備至,常常將之與“茶圣”陸羽相提并論。至今河南濟源市的九里溝還有玉川泉、品茗延壽臺、盧仝茶社等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