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級語文同步練習(xí)題及答案

字號:

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準(zhǔn)備,以自信、寬容的心態(tài),盡快融入集體,適應(yīng)新同學(xué)、適應(yīng)新校園環(huán)境、適應(yīng)與初中迥異的紀(jì)律制度。記住:是你主動地適應(yīng)環(huán)境,而不是環(huán)境適應(yīng)你。因為你走向社會參加工作也得適應(yīng)社會。以下內(nèi)容是為你整理的《高一年級語文同步練習(xí)題及答案》,希望你不負(fù)時光,努力向前,加油!
    
【篇一】

    一、基礎(chǔ)鞏固
    1.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
    B.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C.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D.張良出,要項伯
    【解析】A項,“距”通“拒”;B項,“蚤”通“早”;D項“要”通“邀”。
    【答案】C
    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活用現(xiàn)象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籍吏民B.沛公軍霸上
    C.范增數(shù)目項王D.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解析】D項為名詞的使動用法,A、B、C三項均為名詞作動詞。
    【答案】D
    3.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B.沛公居山東時
    C.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
    D.財物無所取
    【解析】A項,古義:意外的變故;今義:副詞,十分,極。B項,古義:指崤山以東,也就是函谷關(guān)以東地區(qū);今義:指山東省。C項,古義:兒女親家;今義:結(jié)婚的事,夫妻關(guān)系。
    【答案】D
    4.下列各組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A.①乃令張良留謝②良乃入,具告沛公
    B.①項伯殺人,臣活之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①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②拔劍撞而破之
    D.①誰為大王為此計者②何辭為
    【解析】A項,均為副詞,于是,就。B項,①代詞,他,指項伯;②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獨立性,不譯。C項,①連詞,表修飾;②連詞,表承接。D項,①介詞,替;②句末語氣詞,呢。
    【答案】A
    ★5.(對應(yīng)本課“重難突破”第1題)下列文言句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若屬皆且為所虜B.客何為者
    C.沛公安在D.大王來何操
    【解析】A項,被動句;B、C、D三項均為賓語前置句。
    【答案】A
    二、課內(nèi)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10題。
    于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樊噲側(cè)其盾以撞,衛(wèi)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表椡踉唬骸皦咽?!——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項王曰:“壯士!能復(fù)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xì)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yīng),曰:“坐。”樊噲從良坐。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
    6.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心意
    B.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止:停止
    C.頭發(fā)上指上:向上
    D.殺人如不能舉舉:盡
    【解析】止:阻止,使……止。
    【答案】B
    7.下列各句中,加點虛詞的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天下皆叛之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B.以待大王來常以身翼蔽沛公
    C.拔劍切而啖之而聽細(xì)說,欲誅有功之人
    D.懷王與諸將約曰欲呼張良與俱去
    【解析】A項,代詞,他/助詞,的。B項,連詞,來/介詞,用。C項,連詞,表示順承關(guān)系/連詞,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D項,均為介詞,解釋為“和”。
    【答案】D
    8.下列各句中,全能體現(xiàn)樊噲“勇”和“謀”的一項是()
    ①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雹诜畤垈?cè)其盾以撞,衛(wèi)士仆地③拔劍切而啖之④項王未有以應(yīng)⑤樊噲從良坐
    A.①②③B.②④⑤
    C.①③⑤D.②③④
    【解析】①體現(xiàn)的是“忠”,⑤與“勇”和“謀”無關(guān)。
    【答案】D
    9.下列對本段文字的內(nèi)容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劉邦、項羽的矛盾沖突中,作者選擇了樊噲闖帳、面斥項王的情節(jié),通過描寫其言語來反映其心情,描寫其神態(tài)來刻畫其性格。
    B.樊噲不僅勇敢,而且有智謀,他為劉邦的辯護(hù)和對項羽的指責(zé),體現(xiàn)了他的智慧。
    C.“闖帳”過程中的行為描寫以及入帳后“瞋目視項王,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的情態(tài)描寫,主要表現(xiàn)了樊噲粗魯莽撞的性格特點。
    D.項王“按劍而跽”是一種戒備的姿態(tài)。他對樊噲的指責(zé)無言以對,體現(xiàn)了他不善于隨機(jī)應(yīng)變的缺點。
    【解析】在當(dāng)時的特定情況下,樊噲的行為只能說是“果敢作為”,不能說“粗魯莽撞”。
    【答案】C
    10.請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樊噲側(cè)其盾以撞,衛(wèi)士仆地。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持戟交叉守衛(wèi)軍門的衛(wèi)士想阻止他進(jìn)去。樊噲側(cè)過盾牌撞擊,衛(wèi)兵跌倒在地上。
    (2)那秦王有像虎狼一樣的心腸,殺人如恐不能殺盡,處罰人如恐不能用盡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了他。
    三、課外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題。
    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項氏世世為楚將,封于項,故姓項氏。
    項籍少時,學(xué)書不成,去;學(xué)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xué),學(xué)萬人敵?!庇谑琼椓耗私碳ǎ笙?,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xué)。項梁嘗有櫟陽逮①,乃請?zhí)I獄掾曹咎書抵櫟陽獄掾司馬欣,以故,事得已。項梁殺人,與籍避仇于吳中。吳中賢士大夫皆出項梁下。每吳中有大繇役及喪,項梁常為主辦,陰以兵法部勒賓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绷貉谄淇冢唬骸拔阃?,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陳涉等起大澤中。其九月,會稽守通謂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時也。吾聞先即制人,后則為人所制。吾欲發(fā)兵,使公及桓楚將?!笔菚r桓楚亡在澤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處,獨籍知之耳。”梁乃出,誡籍持劍居外待。梁復(fù)入,與守坐,曰:“請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諾。”梁召籍入。須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劍斬守頭。項梁持守頭,佩其印綬。門下大驚,擾亂,籍所擊殺數(shù)十百人。一府中皆懾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諭以所為起大事,遂舉吳中兵。使人收下縣,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吳中豪杰為校尉、侯、司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時某喪,使公主某事,不能辦,以此不任用公?!北娔私苑S谑橇簽闀?,籍為裨將,徇下縣。
    (《史記•項羽本紀(jì)》)
    【注】①櫟陽逮:因案件牽連被櫟陽縣捕去。
    11.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xué)略:大致
    B.以故,事得已故:緣故
    C.陰以兵法部勒賓客及子弟陰:暗中
    D.吾欲發(fā)兵,使公及桓楚將將:將領(lǐng)
    【解析】將:動詞,統(tǒng)領(lǐng)軍隊。
    【答案】D
    12.下列各組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封于項長于臣
    B.梁以此奇籍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
    C.獨籍知之耳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于是項梁乃教籍兵法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解析】兩個“以”都是介詞,因為。A項,第一個“于”,在;第二個“于”,比。C項,第一個“之”是代詞,代“桓楚在何處”這件事;第二個“之”是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D項,均為副詞。第一個“乃”是“于是、就”的意思;第二個“乃”是“卻、竟然”的意思。
    【答案】B
    13.下列語句全部表現(xiàn)項羽有大志、有勇力的一組是()
    ①學(xué)書不成,去;學(xué)劍,又不成
    ②劍一人敵,不足學(xué),學(xué)萬人敵
    ③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④吾聞先即制人,后則為人所制
    ⑤力能扛鼎,才氣過人
    ⑥籍所擊殺數(shù)十百人
    A.①②⑤⑥B.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⑥D(zhuǎn).②③④⑤
    【解析】①是寫項羽缺乏堅持的精神;④是太守說的話。
    【答案】B
    1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項籍小的時候,學(xué)寫字、學(xué)武藝都沒學(xué)成,學(xué)兵法也淺嘗輒止,半途而廢。
    B.秦始皇巡游會稽時,項籍竟然敢說將來可以取代他,可見項籍少懷壯志,抱負(fù)不凡,所以項梁認(rèn)為他不尋常。
    C.項籍年輕時雖然對讀書識字沒多大興趣,但他身材高大,才能、勇氣、膽識超出常人,周圍的人都怕他。
    D.陳涉起義后,項籍立即帶領(lǐng)項梁起事,砍下郡守的頭,殺掉上百個郡府的侍從、護(hù)衛(wèi),收取屬縣的壯丁,用兵力降服了地方。
    【解析】D項中“項籍立即帶領(lǐng)項梁起事”錯誤,應(yīng)為項梁帶領(lǐng)項籍,也不是立即起事。
    【答案】D
    1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聞先即制人,后則為人所制。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項梁的父親是楚國的將領(lǐng)項燕,就是被秦將王翦所殺的那個人。
    (2)即使是吳中當(dāng)?shù)氐哪贻p人,也都很畏懼他。
    (3)我聽說,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別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
    【參考譯文】
    項籍,是下相人,字羽。開始起兵反秦的時候,年齡二十四歲。他的叔父是項梁,項梁的父親是楚國的將領(lǐng)項燕,就是被秦將王翦所殺的那個人。項氏世代做楚國的將領(lǐng),被封在項地,所以姓項。
    項籍少年時,學(xué)習(xí)認(rèn)字寫字沒有完成,便放棄了;又學(xué)習(xí)擊劍等武藝,也沒有學(xué)成。項梁對他很生氣。項籍卻說:“寫字,能夠用來記姓名就行了。劍術(shù),只能抵擋一個人,不值得學(xué),要學(xué)習(xí)能抵擋成千上萬人的本領(lǐng)(即兵法)?!庇谑琼椓壕蛡魇陧椉ǎ椉浅8吲d,大致了解兵法的意思,又不肯完成學(xué)業(yè)。項梁曾經(jīng)因案件牽連被櫟陽縣捕去,于是請?zhí)I地的獄掾曹咎寫信給櫟陽獄掾司馬欣,因為這個緣故,事情才得以平息。項梁殺了人,和項籍一起逃到吳中避仇。吳中有才能的上層人士,(才能)都在項梁之下。每當(dāng)吳中有大規(guī)模的徭役以及喪葬事宜時,項梁經(jīng)常為他們主持辦理,暗中用兵法部署約束賓客和吳中青年,根據(jù)這個了解他們的能力。秦始皇游覽會稽郡,渡浙江時,項梁和項籍一塊兒去觀看。項籍說:“那個人我可以取代他!”項梁捂住他的嘴,說:“不要胡說,(否則)就要滅族了!”項梁因此認(rèn)為項籍不同凡俗。項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舉鼎,才能、勇氣超過常人,即使是吳中當(dāng)?shù)氐哪贻p人,也都很畏懼他。
    秦二世元年七月,陳涉等在大澤鄉(xiāng)起義。當(dāng)年九月,會稽郡守殷通對項梁說:“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這也是上天要滅亡秦朝的時候啊。我聽說,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別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我打算起兵反秦,讓您和桓楚統(tǒng)領(lǐng)軍隊?!碑?dāng)時,桓楚正逃亡在草澤之中。項梁說:“桓楚正在外逃亡,別人都不知道他的去處,只有項籍知道?!庇谑琼椓撼鋈诟理椨鸪謩υ谕饷娴群?。然后又進(jìn)來跟郡守殷通一起坐下,說:“請讓我把項籍叫進(jìn)來,讓他奉命去召桓楚?!笨な卣f:“好吧?!表椓壕桶秧椉羞M(jìn)來了。待了不大一會兒,項梁給項籍使了個眼色,說:“可以行動了!”于是項籍拔出劍來斬下了郡守的頭。項梁手里提著郡守的頭,身上掛了郡守的官印??な氐牟肯麓鬄轶@慌,一片混亂,項籍一連殺了有一百來人。整個郡府上下都嚇得趴倒在地,沒有一個人敢起來。項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強(qiáng)官吏,向他們說明起事反秦的道理,于是就發(fā)動吳中之兵起事了。項梁派人去接收下屬各縣,共得精兵八千人。又部署郡中豪杰,派他們分別做校尉、侯、司馬。其中有一人沒有被任用,自己來找項梁訴說。項梁說:“前些日子某家辦喪事,我讓你去做一件事,你沒有辦成,所以不能任用你?!北娙寺犃硕己芫捶S谑琼椓鹤隽藭な?,項籍為副將,去巡行占領(lǐng)下屬各縣。
    四、語言表達(dá)
    16.下面是高考作文中寫司馬遷的錯句,請你用簡明幽默的語言加以點評。(不必仿句式)
    例句:盡管司馬遷多次遭受宮刑,但他還是忍受住又的痛苦,以頑強(qiáng)的毅力寫出了偉大的《史記》。
    點評:“多次”?“又”?你難道比漢武帝還殘忍嗎?
    (1)錯句:司馬遷在被施行腐刑之后,不顧身體的腐爛,寫出了千古絕唱《史記》。
    點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錯句:司馬遷在遭受宮刑之后,不得不忍受斷腿之苦……
    點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這類題目首先應(yīng)找準(zhǔn)錯句中的知識性錯誤,然后用簡明幽默的語言反駁,為了增強(qiáng)語勢,可以用反問句或感嘆句。
    【答案】(1)受了腐刑,身體就得腐爛;判了無期徒刑,還不就得當(dāng)無期限的徒弟?
    (2)求求你了,司馬遷受了宮刑已經(jīng)夠慘的了,你就別再讓他變成孔乙己了!
    17.面對項羽的責(zé)問,劉邦一席話消除了項羽的猜疑,躲過了一場即將降臨的劫難,為奪取天下贏得時機(jī)。可見說話不僅是一種需要,也是一門藝術(shù)。請根據(jù)甲、乙兩種不同的語境,分別說幾句話。要求得體、連貫,言之有據(jù),達(dá)到糾正別人錯讀的目的。
    甲:與你同桌的張思清在教室里朗讀課文時,將“面面相覷”讀成“面面相虛”,你怎么糾正他?
    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物理課上,李老師提了一個較難的問題,要求大家回答。大家你看著我,我看著你,都不做聲。李老師說:“同學(xué)們,怎么面面相‘虛’呀?”李老師將“面面相覷”讀成“面面相虛”。你怎么糾正他?
    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這樣一個特定的場景,用語必須能讓對方接受你的意見,又不至于太駁對方面子。只要語氣委婉,表意清楚即可。
    【答案】甲:思清,好像應(yīng)該讀“面面相覷”吧?以前老師給我糾正過,我也記不準(zhǔn)了,查查字典吧!
    乙:李老師,這個字好像不是念“虛”,語文課本里也有,我記得語文老師讀的不是“虛”,不知道誰讀錯了?
    
【篇二】

    一、基礎(chǔ)鞏固
    1.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使工以藥淬之B.卒起不意
    C.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D.往而不反者
    【解析】B項,“卒”通“猝”;C項,“振”通“震”;D項,“反”通“返”。
    【答案】A
    2.對下列兩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與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
    ③顧計不知所出耳④荊軻顧笑武陽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解析】①②副詞,假如沒有;③副詞,只是;④動詞,回頭看。
    【答案】D
    ★3.(對應(yīng)本課“重難突破”第1題)下列句子中詞類活用情況與例句中加點詞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A.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
    B.又前而為歌
    C.皆白衣冠以送之
    D.秦武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
    【解析】例句與A項皆為名詞作狀語;B項,方位名詞作動詞;C項,名詞作動詞;D項,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答案】A
    4.下列句中加點詞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
    B.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
    C.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D.愿大王少假借之
    【解析】A項,“窮困”,古義為“走投無路,陷入困境”;今義為“生活貧窮,經(jīng)濟(jì)困難”。B項,“無信”,古義為“沒有信物”;今義為“不講誠信,無信用”。D項,“假借”,古義為“寬容、原諒”;今義為“利用某種名義、力量等來達(dá)到目的”。
    【答案】C
    5.對下列各句句式特點的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狀語后置句)
    B.群臣侍殿上者(定語后置句)
    C.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判斷句)
    D.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被動句)
    【解析】A項應(yīng)為定語后置句。
    【答案】A
    二、課內(nèi)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題。
    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jìn)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荊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xiàn)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碧釉唬骸胺畬④娨愿F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愿足下更慮之!”
    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今聞購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為之奈何?”荊軻曰:“愿得將軍之首以獻(xiàn)秦,秦王必喜而善見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jìn)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刎。
    太子聞之,馳往,伏尸而哭,極哀。既已,無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進(jìn)兵北略地,至燕南界略:掠奪,奪取
    B.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信:誠信,信用
    C.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購:重金征求
    D.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深:狠毒,刻毒
    【解析】信:憑信之物,信物。
    【答案】B
    7.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①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
    ②愿得將軍之首以獻(xiàn)秦
    B.①樊於期乃前曰:“為之奈何?”
    ②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C.①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②燕王拜送于庭
    D.①伏尸而哭,極哀
    ②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解析】A項,“以”:①介詞,因;②連詞,用來。B項,“乃”:①副詞,于是;②副詞,才。C項,“于”:都是介詞,在。D項,“而”:①連詞,表修飾;②連詞,表并列。
    【答案】C
    8.下列語句全部能表現(xiàn)荊軻義勇精神的一項是()
    ①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
    ②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③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
    ④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
    ⑤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
    ⑥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A.②③④B.①③⑤
    C.②④⑤D.①④⑥
    【解析】②是荊軻強(qiáng)調(diào)信物的重要;④表現(xiàn)太子丹的仁德;⑥是樊於期對秦王的痛恨。排除這三句即可。
    【答案】B
    9.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篇寫秦軍破趙,勢如破竹,大軍壓境,燕國危在旦夕,連用“破”“虜”“收”“進(jìn)”“略”“至”六個動詞,以短促的語氣交代逼人的形勢,渲染了緊張、危急的氣氛。
    B.太子丹在大軍壓境之際,心生恐懼,向荊軻說“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一語,婉轉(zhuǎn)含蓄,既有意向荊軻說明燕國的處境,也含有催促荊軻行動之意。
    C.荊軻三問樊於期,先動之以情,激起樊對秦不共戴天之仇;然后曉之以理,說明此舉一可報仇二可解燕國之患;后告之以謀,讓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動計劃。
    D.荊軻赴秦刺殺秦王就必須先接近秦王,因而信物就成了關(guān)鍵。這段描寫表現(xiàn)了荊軻的俠肝義膽,果敢勇決,擅長辭令;而樊於期就顯得頭腦簡單,過于輕信。
    【解析】D項,有誤,荊軻義薄云天,視死如歸,他能深謀遠(yuǎn)慮,機(jī)智沉著;樊於期自刎獻(xiàn)身,既表現(xiàn)了他的義勇剛烈,也表現(xiàn)了對荊軻的理解與信任。
    【答案】D
    10.把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愿足下更慮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翻譯這兩個語句,要注意文言實詞和文言句式。第一句中“忍”,忍心;“更”,改變。第二句要注意被動句和疑問句的翻譯。
    【答案】(1)我不忍心因為自己的私仇,傷害長者的心意,希望您再想想其他的辦法吧!
    (2)這樣一來,將軍的仇就報了,并且燕國被欺侮的恥辱也洗雪了。將軍是否有這個想法呢?
    三、課外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題。
    秦且滅六國,兵已臨易水,恐其禍至。太子丹患之。
    樊將軍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諫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積怨于燕,足為寒心,又況聞樊將軍之在乎?是以委肉當(dāng)餓虎之蹊,禍必不振矣。愿太子急遣樊將軍入匈奴以滅口?!碧拥ぴ唬骸胺蚍畬④娎ЦF于天下,歸身于丹,丹終不迫于強(qiáng)秦,而棄所哀戀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時也,愿太傅更慮之?!本衔湓唬骸把嘤刑锕庀壬?,可與之謀也?!?BR>    太子跪而逢迎,卻行為道。田先生坐定,左右無人,太子避席而請曰:“燕、秦不兩立,愿先生留意也?!碧锕庠唬骸敖裉勇劰鈮咽⒅畷r,不知吾精已消亡矣。雖然,光不敢以乏國事也。所善荊軻可使也?!碧釉唬骸霸敢蛳壬媒挥谇G軻,可乎?”田光曰:“敬諾?!碧铀椭灵T,曰:“丹所報,先生所言者,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碧锕飧┒υ唬骸爸Z?!?BR>    見荊軻,曰:“光與子相善,燕國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過太子于宮?!鼻G軻曰:“謹(jǐn)奉教?!碧锕庠唬骸霸缸阆录边^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剄而死。
    軻見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頃而后言曰:“丹所請?zhí)锵壬鸁o言者,欲以生大事之謀。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豈丹之心哉!”荊軻坐定,太子避席頓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棄其孤也。愚以為誠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窺以重利,秦王貪其贄,必得所愿矣。誠得劫秦王,使悉反諸侯之侵地,則大善矣;則不可,因而刺殺之。彼大將擅兵于外而內(nèi)有大亂,則君臣相疑。以其間諸侯得合從,其償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荊卿留意焉?!本弥?,荊軻曰:“此國之大事,臣駑下,恐不足任使?!碧忧邦D首,固請無讓。然后許諾。于是尊荊軻為上卿。
    (選自《戰(zhàn)國策》,有刪改)
    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而積怨于燕,足為寒心寒心:膽戰(zhàn)心驚
    B.光不敢以乏國事也乏:荒廢
    C.窺以重利窺:探看,引誘
    D.太子前頓首,固請無讓讓:責(zé)備
    【解析】讓:推辭、退讓。
    【答案】D
    1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①愿太子急遣樊將軍入匈奴以滅口②以試人,血濡縷,人無不立死者
    B.①愿因先生得交于荊軻②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C.①光言足下于太子②燕王拜送于庭
    D.①彼大將擅兵于外而內(nèi)有大亂②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
    【解析】D項,①②相同,都是連詞,表示并列。A項,①連詞,表目的,用來;②介詞,用。B項,①介詞,通過,經(jīng)過;②副詞,于是。C項,①介詞,向,對;②介詞,在。
    【答案】D
    13.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直接表現(xiàn)太子丹“禮賢下士”的一組是
    ()
    ①夫秦王之暴而積怨于燕,足為寒心,又況聞樊將軍之在乎
    ②燕有田光先生者,可與之謀也
    ③太子跪而逢迎,卻行為道
    ④丹所報,先生所言者,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⑤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棄其孤也
    ⑥太子前頓首,固請無讓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②⑤⑥D(zhuǎn).③⑤⑥
    【解析】①表現(xiàn)的是秦王的殘暴及其后果。②是鞠武向太子丹推薦田光。③表現(xiàn)太子丹迎接田光時禮賢下士的情形。④雖是太子丹對田光所言,但表現(xiàn)太子尚有猜疑的心理。⑤是太子丹對荊軻所言,希望聽到荊軻對救燕國的意見,表現(xiàn)太子丹對荊軻的尊重。⑥中的“頓首”“固請”都表現(xiàn)太子丹的“禮賢下士”,即對荊軻的看重。
    【答案】D
    14.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在秦將滅六國,兵臨易水之際,太子請教鞠武、田光以及接見荊軻都是為了消除秦滅燕國之患。
    B.樊將軍從秦流亡到燕后,太傅鞠武以為收留他對燕國很不利,建議急遣樊將軍入匈奴,想借匈奴之手來殺掉樊將軍。
    C.太子向田光請教如何緩解燕、秦兩國緊張局勢之后,叮囑他不要泄露談話內(nèi)容;為此,田光“自剄而死”。
    D.太子重用荊軻,是想讓他脅迫秦王返還諸侯土地;或者刺殺秦王使秦大亂,六國趁機(jī)合縱破秦。
    【解析】“借匈奴之手來殺掉樊將軍”原文無據(jù),原文是將樊將軍送到匈奴后可以消除秦國進(jìn)攻燕國的借口。
    【答案】B
    15.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是以委肉當(dāng)餓虎之蹊,禍必不振矣。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愿足下急過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誠得劫秦王,使悉反諸侯之侵地,則大善矣;則不可,因而刺殺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這就像將肉放置在餓虎往來的路上,(您遭受到的)災(zāi)禍一定無法挽救了。
    (2)希望您趕快去拜見太子,說我已經(jīng)死了,表明我不會把我們的談話內(nèi)容泄漏出去了。
    (3)如果真能夠劫持秦王,讓他全部返還侵占諸侯的土地,那就好了;如果不行,就趁勢殺了他。
    【參考譯文】
    秦國將滅掉六國,秦兵已逼近易水,恐怕禍臨燕國,太子丹為此非常憂慮。
    樊將軍逃離秦國到燕國,太子丹接納了他。太傅鞠武勸諫太子說:“不行??!秦王很殘暴,對燕國積累了很深的仇恨,真讓人膽戰(zhàn)心驚,更何況秦國已聽說樊將軍逃到了燕國!這就像將肉放置在餓虎往來的路上,(您遭受到的)災(zāi)禍一定無法挽救了!我希望您趕快把樊將軍送到匈奴去,以便消除秦國進(jìn)攻燕國的借口?!碧拥ふf:“樊將軍在這個世界上已經(jīng)走投無路了,才投奔到我這里來,我總不能因為被強(qiáng)秦壓迫,便拋棄了我所可憐的朋友,將他送到匈奴去。(反正)這是我性命本當(dāng)絕的時候了,希望太傅再想別的計策?!本衔湔f:“燕國有位田光先生,可以和他研究謀劃。”
    太子丹跪著上前迎接田光,向后倒著走為田光引路。田先生坐好以后,太子丹看看左右沒人,便離開坐席請教說:“燕、秦勢不兩立,希望先生關(guān)心一下這件事。”田光說:“現(xiàn)在太子您聽到的是我年輕時的情況,可不知道現(xiàn)在我的精力已經(jīng)消耗完了。雖然如此,我不敢因為我(精力不如以前)就荒廢了國家大事。我有一位好朋友荊軻可以為您所用?!碧诱f:“希望通過您(讓我)與荊軻結(jié)交,可以嗎?”田光說:“可以。”太子送他到門口,說:“我向您匯報的情況,和您自己說的話,都是國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漏出去。”田光俯下身子笑著說:“好?!?BR>    田光去見荊軻,說:“我和您的關(guān)系很好,這在燕國是無人不知的。我向太子推薦了您,希望您到宮中去拜見太子。”荊軻說:“愿接受您的教導(dǎo)。”田光說:“希望您趕快去拜見太子,說我已經(jīng)死了,表明我不會把我們的談話內(nèi)容泄漏出去了?!庇谑翘锕庾载囟?。
    荊軻見到太子丹,說田光已經(jīng)自刎而死。太子聽了,跪下拜了兩次,又跪著往前行,淚流滿面,過了一會兒才說:“我之所以請?zhí)锕庀壬灰f出去,是想通過他來實現(xiàn)一個偉大事業(yè)的計劃。現(xiàn)在田先生用死來表明沒有泄漏我說的話,這哪里是我的本意呢?”荊軻坐好以后,太子離開坐席,叩頭說:“田先生不知道我不才,讓您來到這里,我希望(向您)說出我的想法,這是上天哀憐燕國,不拋棄他的后人啊。我想如果能夠找到一位勇冠天下之士出使秦國,用重利引誘秦王,秦王貪圖那些厚重的禮物,(我們)一定能實現(xiàn)愿望。如果真能夠劫持秦王,讓他全部返還侵占諸侯的土地,那就好了;如果不行,就趁勢殺了他。那些秦國大將這時都在國外指揮軍隊,而國內(nèi)出現(xiàn)了大亂,這樣,君臣會互相猜疑。(我們)憑借這樣的機(jī)會,諸侯能夠再次合縱,打敗秦國就是必定無疑的了。這是我的大愿望,但不知這個使命用來交給誰好,(我)希望您多多關(guān)心這件事。”過了好一會兒,荊軻說:“這是國家大事,我才學(xué)很低下,恐怕不能勝任這個使命?!碧由锨斑殿^,堅決請他接受這個使命,不要推辭。這樣,荊軻才答應(yīng)了。于是太子尊荊軻為上卿。
    四、語言表達(dá)
    16.參照下面材料中畫線的部分,仿寫兩個句子,構(gòu)成排比句式,要求結(jié)構(gòu)相似。
    從古至今,分別都是使人痛苦的?!帮L(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這是燕太子丹與荊軻之間的“壯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例句的主旨是“分別”,特點是“詩句+人物+分別的特點”。
    【答案】“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這是王維與友人間的“愁別”“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這是白居易與客人之間的“慘別”(“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這是柳永與戀人之間的“傷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是高適與董大之間的“豪別”)
    17.根據(jù)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說明什么是“漢畫像磚”。(不超過50字)
    漢畫像磚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盛于兩漢,主要用于宮殿、廟宇及墓室的裝飾,再現(xiàn)了漢人的現(xiàn)實生活如農(nóng)耕漁獵和舞樂百戲,迎候禮儀如持笏禮、持盾禮、持戟禮、持帚禮,馬車出行場面以及各種各樣的臺閣斗拱。它不僅反映了漢朝的生活場景,還折射出漢人的文化精神。漢畫像磚以簡單、質(zhì)樸、形象生動見長,宏大題材一般采用相同的印模反復(fù)印制而成。但在簡單重復(fù)中,制作者采用不同的組合關(guān)系或一車一馬或一車二馬,以及不同的空間距離使畫面靜中含動、動中寓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題考查壓縮語段的能力。首先要篩選出關(guān)鍵點,如時間重點是興盛于漢代,特點包括內(nèi)容精神、圖像特征,還有用途。然后,將相關(guān)信息進(jìn)行整合,成為一個句子。注意內(nèi)容的先后順序,按照時間——外部特征——內(nèi)容精神——主要作用的順序。
    【答案】漢畫像磚是興盛于兩漢,圖像簡單質(zhì)樸,表現(xiàn)漢人生活場景和文化精神的宮殿、廟宇及墓室的裝飾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