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學會放下,才會像小鳥一樣自由自在的?!斗畔虏艜杂傻娘w翔初三作文三篇》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篇一
正逢春天,天氣十分暖和,時而有暖風吹過。不知道為什么,一種意識趨勢我走向兒時嬉戲的地方,模樣與以前沒有太多改變,只不過路邊的草多了,天空依舊還是那么藍,那么空曠,路邊的花開得正燦爛,只是我們變了模樣,所有的一起都看起來讓人心情舒暢,可我的心情依然不像從前那樣。
人長大了,事也多了,總有那么多煩心的事。再往前走一些,經過一個小樹林,空曠的天空映入我的眼眶。向上看去,幾個顏色艷麗的風箏在空中飄蕩。視角沿著風箏向下望去,幾個孩童在空曠的地上跑著,時慢時快,此時此景,如此熟悉。當初那棵桑樹,竟然還在,比以前高了許多,從前它是我們的樂趣,也是我們的惡夢。有多少風箏在此地掉落,在此斷線。一陣風吹來,一個男孩的風箏向桑樹飛了過去,男孩毫無辦法,只能急忙收線,奈何風箏飛得太高,線只能硬生生的被扯斷,斷了線的風箏是飛不高飛不遠的,那只能稱為飄零,風箏飄落在桑樹上,樹已有了年代,連我也拿不到,何況比我矮那么多的小孩,男孩哭了起來,哭聲使我煩躁,一下便想起了許多煩心事,還有許多未做完的事,我不想想起,只想逃避,看著那只斷了線的風箏,一下明白了許多,風箏明知前方苦難,卻仍要向前,為了自由,我們不應一味逃避苦難,只有用心面對,握緊苦難的線,幸福的風箏才會飛得很高很遠。
一個風箏落了,還有幾個在空中飛翔,飄飄蕩蕩像要離線而去似的,可線好像依然不肯讓開它們。風箏就像孩子,線就像母親。其實,我們任何人都是風箏,都是社會規(guī)則下的風箏。
小孩還在哭,但哭聲小了許多,也許是因為哭累了。一個小伙伴走過去不知和他說了什么,他擦了擦眼淚站了起來,繼續(xù)和小伙伴們奔跑、嬉戲。小男孩讓我明白:從苦難中站起來的人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就像經歷了一次暴風雨洗禮的樹,會長出更青翠的葉,只這苦難,牽來了幸福。
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我,只要你用心去發(fā)現(xiàn)它,它也可以為你牽來幸福。
我們都放過風箏,但許多人只看見風箏的光彩,而忽略默默付出的線。我知道,風箏不管起飛多少次,總有斷線的一天。
許久,日已落,心情舒暢了許多,那些事再也煩不到我,因為我知道,一口苦水勝于一盞白湯,一場痛哭勝于哀樂兩忘,未來的路應有喜有悲,有苦有樂。
我們就像斷了線的風箏,沒有什么能將我們捆綁,因為我們正青春,因為風吹起滿天的云有不同的方向,再多苦再多痛我們仍要飛翔。
篇二
一天葉子離開了,它問樹:你為什么不挽留我?樹默默的說:因為風在追你,所以我選擇了放棄;葉子問風:你為什么要追求我?風平淡的回答:因為樹放棄了你,我看你孤獨就追你了。葉子沉默了,是樹太懦弱,還是自己太傻。終有一天葉子感到筋疲力盡了,于是選擇了隨風漂泊,它問樹:你為什么不挽留我?樹驕傲的說:世界上不只有你一片葉子;葉子傷心走了,它問風:你為什么要追求我?風真誠的回答:因為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葉子。葉子沉默了,是樹不懂得愛,還是風太執(zhí)著。葉子離開了,樹問葉子:你為什么要離開?葉子開心的說:因為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樹太愛葉子,為了滿足葉子的愿望,它沒有挽留;風問葉子:你為什么要跟我走?葉子欣喜地說:因為你能滿足我。
當葉子好奇的看著世界時,風停了,于是葉子飄落在地上,迎面而來的一輛汽車把葉子壓平了,樹很傷心,他后悔自己沒有挽留葉子,沒有緊緊的拽著葉子;風繼續(xù)吹著,它絲毫沒有傷感:因為我滿足了你,你也必須付出與之相等,甚至更高的代價。是葉子太不懂得珍惜,還是風太無情。我們都是這樣,總要等到過了很久,總要等到退無可退,才知道我們曾親手舍棄的東西,在后來的日子里,再也遇不到了。心若不動,風又奈何……心靜了,才能聽見自己的心聲;心清了,才能照見萬物的本性。
不甘放下的,往往不是值得珍惜的;苦苦追逐的,往往不是生命需要。
篇三
太多的時候,我們被外物所困,被心中的欲望所困,就如那禪師的徒弟,雙手抓著酒杯和錢袋,他還能做什么?什么都做不了,只能抓著自己的欲望,呆呆地,站成一柱風景。所以,放開一些外物的糾纏,讓心靈自由地飛翔。
莊子就是這樣一個不為外物所擾的人。
當一種美,美得讓人無所適從,也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當一種淡,淡得讓人無以回味,也只好嘆之惜之,贊之美之。這就是莊子留給我們的印象。他不愿涉足于塵世,不愿牽絆于名利,只愿在夢中化蝶而逍遙,只愿隨大鵬扶搖直上九萬里,他了解涸魚之樂,蝶舞之愉,他讓人感受到了清凈澄澈,感受到了超脫外物。讀莊子,讓我們仿佛碰觸到了清而澈,涼而柔的泉水,原來是這般美好。
李白就是這樣一個自由飛翔的人。
也許他也如禪師的徒弟那般追逐于名利,他也曾煌極一時—力士脫靴,貴妃捧墨。但他那天真耿直的性情如何見容于這明皇寵妃,力士遮天,國忠掌權的污濁朝廷,于是他離開了這“一醉累月輕王侯”的奢靡之地,于是,我們說,大氣的他如黃河之水從天上來,傳奇的他挽著飛瀑落九天,豪放的他凌波在大江之上去不還,重情的他捧起了桃花潭水,重義的他欲喚回遠影的孤帆……讀李白,讓我們感受到浪漫,感受到豪情,讓我們也隨著他的心去自由地飛翔!歷史的河流奔流赴海,沖涮出多少自由飛翔的人,我們敬佩“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在南山下守著他的淡淡菊香;我們欣賞柳宗元正襟危坐在“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雪中,獨釣一江寒冷;我們更欽羨蘇東坡“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的達觀超然,詮釋出無人望其項背的神話……他們皆不為外物所擾,都讓心靈自由地飛翔。
然而,我們還看到了什么?看到了秦檜為一己私利而陷害忠良的丑惡嘴臉,看到了汪精衛(wèi)貪生怕死投敵賣國的發(fā)指行為,更看到了重慶打黑案中,原司法局局長及若干位人大代表,政要官員與黑社會串通一氣,謀取私利的惡行……追求到了外物,卻出賣掉了自己的內心,等待他們的,將是無盡的唾罵和冰冷的墳墓。
人的一生,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所以不要太執(zhí)著于外物,放開一只手,讓心靈自由地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