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墨客,登樓望遠,念天地悠悠,賦詩感懷是中國悠久的傳統(tǒng)。下面是分享的關(guān)于登樓望遠的古詩詞賞析。歡迎閱讀參考!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唐.柳宗元
城上高樓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fēng)亂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墻。
嶺樹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腸。
共來百越文身地,
猶自音書滯一鄉(xiāng)。
賞析:
柳州城上的高樓,接連著曠野荒原;我們愁緒像茫茫的海天,無限寬廣。狂風(fēng)陣陣,猛烈吹亂了水上的芙蓉;暴雨傾盆,斜打著爬滿薜荔的土墻。嶺上樹木重重,遮住了遠望的視線;柳江彎彎曲曲,象百結(jié)九轉(zhuǎn)的愁腸。咱五人同時遭貶,到百越紋身之地;而今依然音書不通,各自滯留一方。
《登岳陽樓望君山》
明.楊基
洞庭無煙晚風(fēng)定,
春水平鋪如練凈。
君山一點望中青,
湘女梳頭對明鏡。
鏡里芙蓉夜不收,
水光山色兩悠悠。
直教流下春江去,
消得巴陵萬古愁。
賞析:
荷花,水面如鏡,荷花亭亭玉立,荷香四溢,盡管暮靄漸至,但水明花艷,仍覺明麗,水光山色,天光日影,景色優(yōu)美。末二句“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萬古愁”,詩人筆鋒一轉(zhuǎn),寫道洞庭湖水流入下游的春江,這綿綿不盡的湖水,帶走了古往今來多少人的愁緒啊。末二句將視線與情感引向更為廣闊處,含不盡之味,引人沉思。
《登太白樓》
明.王世貞
昔聞李供奉,
長嘯獨登樓。
此地一垂顧,
高名百代留。
白云海色曙,
明月天門秋。
欲覓重來者,
潺湲濟水流。
賞析:
詩人登上太白樓,放目遠眺,感慨良多。首聯(lián)“昔聞李供奉,長嘯獨登樓”點題,點明太白樓得名之由,也表明詩人登上此樓后,對前賢的仰慕?!伴L嘯”形象地刻畫了李白的瀟灑神態(tài)。頷聯(lián)“此地一垂顧,高名百代留”,表達了對李白的贊美和欽慕,李白一登此樓,遂使此樓百代留名。此聯(lián)在贊美李白之下,其實也寓含著詩人隱隱的自期。
《登樓》
明.程嘉燧
少小聽歌怕唱愁,
一聲楚尾與吳頭。
如今身在傷心地,
但見春光莫上樓。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少小心境與老大心境之對比,揭示出作者思鄉(xiāng)的愁思。前二句“少小聽歌怕唱愁,一聲楚尾與吳頭”,寫年輕時聽歌就怕有人唱離愁,每聽到江南民歌即覺心酸凄楚。后二句“如今身在傷心地,但見春光莫上樓”,承上筆鋒一轉(zhuǎn),寫道如今真的身處他鄉(xiāng),在春光漫漫中,更不忍獨上高樓、放目遠眺。
本詩表現(xiàn)詩人的羈旅懷鄉(xiāng)之愁,情韻深婉,感人實深,也可看出多少受到辛棄疾《丑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