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頤和園》

字號:

頤和園位于北京西北郊,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早在元明時期,這里就以其優(yōu)美自然的田園景色成為“壯觀神州第一”的游覽勝地。準備了以下內容,供大家參考!
    篇一
    教學目標:
    1、認識七個生字,會寫十一個生字,把握文中的新詞語。
    2、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yōu)美的語言,激發(fā)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3、學習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
    1、讓學生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2、學習本課按照游覽的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課前準備:
    讓學生查閱有關《頤和園》的資料,搜集《頤和園》的風光圖片
    教學過程:
    一、檢查課前準備
    讓學生展示查閱的資料和圖片。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感受風景美。
    1,讓學生自讀課文,思考:
    文中寫的頤和園的哪幾處景色?
    教師點名,讓學生回答,并作小結:
    作者一寫長廊的景色,二寫萬壽山景色,三寫昆明湖景色。
    2,作者所寫的頤和園的幾處景物,可以用首段和尾段中的哪個詞來概括它們的特點?
    學生找,學生回答,教師作結。
    3,讓學再次拿出頤和園的圖片,看看有沒有頤和園的其他景物,讓學生用詞語把它們的美形容出來。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作點評。
    三、細讀課文,探索文路,體會結構美。
    1,提問:請劃出文中作者在頤和園行蹤變化的文字。
    留出時間,讓學生讀,劃。點名讓學生來回答。教師出示課件,顯示小結:
    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經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走完長廊,又來到萬壽山腳下→登上萬壽山→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游人走過長長的石橋→就可以去小島上玩。
    2,給學講解移步換景的寫法。
    四、研讀課文,領悟語句,品味語言美。
    1,作者所寫的三處景物,寫得很美。讓學生劃出顯示景物美好的詞語。
    提名讓學生來回答。
    2,教師示范朗讀課文寫長朗的段落,然后讓學生來讀。
    學生朗讀時,教師作指導。重點提示學生讀出民族的自豪感來。
    五、處理課堂作業(yè)
    做已印發(fā)的講義。
    六、作業(yè)
    讓學生星期六或星期天去游覽學校附近的圣泉寺,要求至少要寫出圣泉寺的三種景物。
    篇二
    教學重點:
    1、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頤和園的美麗。
    2、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
    教學難點:
    學習隨著觀察位置的變化有順序地觀察和抓住景物特點描繪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
    師生共同收集頤和園有關的資料及圖片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圖片導入
    A、學生欣賞頤和園的圖片
    B、說一說看完圖片的感受(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二、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默讀課文,看看課文可以分成幾段,分段的根據(jù)是什么?
    2.討論分段,并指導概括段意。
    明確:按“總——分——總”的結構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1自然段)總寫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2---5自然段)分別寫了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的美景。
    (第6自然段)寫出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
    三、學習詞語,理解詞語的意思。
    四、正確地朗讀課文
    五、布置作業(yè)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理清脈絡,把握順序
    1、欣賞頤和園課件填空:頤和園是一個( )的公園。
    2、今天作者會帶我們去游覽公園的哪些景點呢?默讀課文(2—5)小節(jié),用-------- 畫出表示作者游覽路線的句子,并把線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畫出來。(可用文字的方式表示,也可畫圖表示)
    3、生上臺交流游覽線路圖。并用簡筆畫表示。
    (1)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十七孔橋
    (2)畫圖略
    4、通過線路圖你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介紹頤和園的嗎?
    5、小結:作者就是按照自己游覽的先后順序來介紹頤和園的,這種方法就叫地點轉換順序或游覽順序。
    二、講練結合,細品韻味
    1、作者是如何把這些地方的景物描寫具體的呢?在聽讀課文、欣賞畫面的基礎上,你對哪個景點感興趣?自己再去細細品味。
    (自由分組,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用“ ”畫出景物,抓住景物特點)
    2、“我是佳小導游”(各組交流匯報。)
    Ⅰ學習第二自然段:長廊
    (1)小導游講解長廊。(邊講邊演示圖片)
    (2)其他學生對導游的解說進行評價。
    (3)長廊的長和美你是怎么體會出來的?(生:通過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分成273間。)學習作者用數(shù)字說明事物的方法,理解這種方法的用處。
    (4)你能用不同的方法來描寫長廊的長嗎?(生:長廊真長啊,就像一條巨龍橫臥在萬壽山腳下?!?BR>    (5)如果此時此刻你就站在長廊的一頭,會看到什么?(用向前看……向上看……向兩旁看……的句式說一說)
    (6)漫步長廊,欣賞著五彩的廊畫,聞著微風送來的淡淡花香,你會說:
    長廊真是世界上 廊
    Ⅱ學習3、4自然段:佛香閣和排云殿
    (1)游用講故事的形式介紹佛香閣和排云殿。
    (2)聽完講解你能感受到佛香閣和排云殿的特點嗎 (雄偉高大,金壁輝煌)
    (3)這些特點是從那些詞句中體會出來的? (聳立、金壁輝煌、一排排)
    (4)指導朗讀,讀出氣勢。
    Ⅲ學習5自然段:昆明湖
    (1)導游講解昆明湖。
    (2)昆明湖可是鑲嵌在頤和園的一塊碧玉呀!作者是如何用語言表現(xiàn)的
    呢 (打比方)出示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的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3)品讀句子,理解運用打比方的方法。句式練習:
    昆明湖真美呀, 。
    昆明湖的水真綠呀, 。
    (4) 換詞法體會“滑”字。(通過滑——劃的互換,體會昆明湖的靜,游船,畫舫的慢,間接表現(xiàn)昆明湖的美)
    (5) 背一背這句話。
    Ⅳ學習5自然段:十七孔橋
    (1)導游講解十七孔橋。
    (2)發(fā)散思維:十七孔橋上的獅子有哪些形態(tài)呢?(出示練習題: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子,柱子都雕刻著小獅子,它們有的( )、有的( )、有的( )……這么多的獅子姿態(tài)不一,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這17孔橋真( )!
    3、誰能把頤和園完整的介紹給大家呢?
    4、師小結: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三、讀寫結合,臨摹章法
    1、一篇文章先講什么,再講什么,后講什么,叫敘述順序。
    2、分男女生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和后一個自然段,聯(lián)系剛才我們學過
    的內容,想想這篇文章的敘述順序。(指名答,歸納小結板書)
    3、學習《頤和園》這篇文章我們重要的是學會作者按地點變換的順序敘述、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表達方法。
    4、模仿《頤和園》的描寫手法進行小練筆: 《美麗的校園》
    附板書設計:
    18、頤和園
    美麗的大公園
    長廊 萬壽山 昆明湖 十七孔橋
    篇三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的11個生詞,正確認讀二類字,并能正確讀寫并理解"神清氣爽、金碧輝煌、隱隱約約、聳立"等詞語。
    2、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yǎng)學生的賞美愛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作者的寫作順序,體會并學習課文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yǎng)學生的賞美愛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 了解作者的寫作順序,體會并學習課文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方法。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的11個生詞,正確認讀二類字,并能正確讀寫并理解"神清氣爽、金碧輝煌、隱隱約約、聳立"等詞語。
    2、介紹頤和園,自讀課文,初步了解順序。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的11個生詞,正確認讀二類字,并能正確讀寫并理解"神清氣爽、金碧輝煌、隱隱約約、聳立"等詞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首先我們來看幾幅圖片(課件播放頤和園圖片)。你們知道這是哪里的美麗景色嗎?沒錯,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頤和園》(請學生上臺寫課題,講解頤的寫法)。
    二、 學習生字詞
    1、自由朗讀課文,將生字詞和不懂的地方劃出來。
    2、展示生字卡,提出注意生字詞易寫錯的地方。
    3、請學生上臺聽寫,劃出錯的多的字,讓生注意。
    4、讓學生提出不懂之處,并講解"神清氣爽、金碧輝煌、隱隱約約、聳立"等詞語。
    神清氣爽:形容人頭腦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輝煌:形容建筑物異常華麗,光彩奪目
    聳立:高高地直立。
    隱隱約約:看起來或聽起來不很清楚;感覺不很明顯。(用詞語造句)
    三、初讀課文,了解作者游覽順序
    1、 請去過的同學介紹頤和園。
    2、 初讀課文
    (1)聽了他的介紹我真想去頤和園看看,同學們想去嗎?好咱們現(xiàn)在就出發(fā)(播放錄音朗讀)。注意哪里停頓哪里重讀,哪里語調輕柔,用筆在書上標出來。
    (2)怎么樣,說說游覽了頤和園后有什么感受。
    (3)師:想走進頤和園細細欣賞一番嗎?通過圖片感受到頤和園的美,需要一雙愛美的眼睛和一顆愛美的心,通過課文感受頤和園的美還要美的智慧,你們行嗎?相信同學們一定行。那好,咱們就來集體旅游。(請一個學生做導游朗讀課文,提醒學習錄音朗讀,讀出頤和園的美)
    3、 指導朗讀,了解作者游覽順序
    (1)讀完一二段,提出剛剛學習了神清氣爽,知道了神清氣爽的感覺,讓學生再讀這句,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2)我想問問同學們,導游剛才是帶我們游覽了什么地方?
    (3)好,繼續(xù)我們的行程,剛才那位導游介紹得很好,陪我們走了那么久,我想他累了,我想換一個導游,誰想來試試?好,游客們我們上路了,快跟上可不要掉隊。
    (4)讀完第三自然段后,問學生剛剛導游又帶我們游覽了哪里?
    (5)用換導游的方法指名讀第四自然段。
    (6)讀至"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停下
    師:我感覺導游這里介紹得非常好,我好像真的看到水平如鏡的昆明湖。來,我們都像小導游那樣把這句話讀一讀,看誰能超過這位小導游。
    (7)讀完第四自然段,哎呀,我一路只顧欣賞風景,不知道這是什么地方,你能告訴我嗎?這兒可是站得高看得遠,你們都看到什么?
    (8)用上面的方法指名讀第五自然段。
    (9)問生游覽的順序。
    四、作業(yè)
    1、 抄寫生字詞
    2、 分四大組查找頤和園資料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yǎng)學生的賞美愛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作者的寫作順序,體會并學習課文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大致游覽了頤和園,這節(jié)課我們來細細地游覽。
    二、了解頤和園,感受頤和園的美
    (1)把學生分成頤和園總介紹、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四個組,各個小組的學生根據(jù)自己搜索查尋頤和園的相關資料,推薦三名同學作為導游面向全班學生進行演示講解。同時各小組之間通過互相提問、相互解答等形式達到共同學習、共同理解的目的。
    (2)學生相互問答間引導學生體會頤和園的美
    a. 長廊的特點?看看作者是如何觀察的?(體會觀察、表達方法)從整體上看,從里看,從里向外,向兩旁。
    作者又是怎樣寫長廊的?
    出示句子,比較:A:原句
    B:這條長廊很長,分很多間。
    (體會作者運用數(shù)字說明的好處。)
    b. 登上萬壽山看到的景色美不美?這樣美,作者又是怎么來寫的呢?(體會作者有順序、抓特點:建筑物的特點)
    c. 昆明湖的特點?(這段話是抓住了昆明湖"平靜"的特點來描寫的。描寫得很具體、形象。"昆明湖漆氽得像一面鏡子",這個比喻句寫出了昆明湖水面平靜、水波不興的特點。"綠得像一塊碧玉"寫出了湖水晶瑩透亮如碧玉一般的特點。湖水非常綠,也說明昆明湖湖水的水質好。""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說明湖面非常平靜。)
    d. 出示下面兩句話: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這兒用了一個"滑"字,能改用"劃"字嗎?
    (如果用"劃"字,就表示用槳來劃,每劃一槳,湖面就會產生許多波紋;而文中說,游船、畫舫在湖面駛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這樣的話,就顯得自相矛盾了。文中說昆明湖綠得像一面鏡子,我們都知道,鏡子是由玻璃制成的,表面很光滑,這兒用"滑"字就顯得很準確,而用"劃"字就沒有這樣的好處了。文中說昆明湖綠得像一塊碧玉。跟玻璃一樣,玉的表面也很光滑,這里應該用"滑"字。而且"滑"字還以動的畫面反襯出昆明湖的靜。這段文字的形象性很強,閉上眼睛,想一想,在頭腦中就能浮現(xiàn)出昆明湖平靜的美,給人以一種安逸、舒適的感覺。)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1、 讀自己喜歡的部分,看誰讀得好。
    2、 全班深情朗讀一遍。
    作業(yè):寫游覽活動
    婚姻愛情 (原)
    春天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