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不能面面俱到、大而全,而應該是在學科基本的知識框架基礎上,對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進行研究、探索、闡述,能夠體現教師對相關學科有價值的學術觀點及研究心得。以下是整理的(西師大版: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第10課《面對夜鶯感到羞愧》教案),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
設計理念
1、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同桌、小組、全班交流等形式,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知識儲備,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
2、教師極力創(chuàng)設一種輕松、美好的氛圍,讓學生積極探索、思考,感受美、體驗美,使學生在美的熏陶、感染中,情感得到升華,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2個生字,會寫8個字,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2、正確讀寫要求學會的詞語,聯(lián)系課文理解“羞愧”等詞語的意思。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
4、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中環(huán)境的美和莉達愛護環(huán)境的行為美,懂得愛護環(huán)境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
教學重點
生字的學習,“津津有味”、“羞愧”、“美妙”等詞的理解。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莉達為什么“面對夜鶯感到羞愧”。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生字、詞卡片。
學生:課前預習課文,標出段落,勾出生字。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1、小朋友在樹林中玩過嗎?你印象中的小樹林是什么樣的?現在跟老師一起到小樹林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課件展示畫面:幽幽的樹林,柔和的陽光,綠色草地,蝴蝶飛舞,露珠閃光,鳥語花香,溪水淙淙)
多好的小樹林啊!閉上眼,做做深呼吸,你感受到什么?
2、有兩個小姑娘,也到樹林里來了,她們是怎么玩的呢?學了課文就知道了。
[板書:面對夜鶯感到羞愧]
3、齊讀課題,讀好“鶯”字。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教師范讀,注意聽準每個音,勾出生詞。
2、自由讀課文(可以是兩遍、三遍)。借助拼音認識生字,把勾畫的字、詞多讀幾遍,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教師給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讀書)
3、同桌交流識字方法,互讀課文。
4、檢查識字情況
(1)點擊課件開火車讀(可以同桌為單位、小組為單位開火車讀)。
(2)有沒有你以前認識的字?怎么認識的?
(3)哪些字容易記錯,給大伙兒提個醒。(指名說、小組說。重點指導“扔”、“?!?、“津”、“醉”、“沉”的讀音,提醒“羞”與“著”下面部分的區(qū)別。)
(4)小老師教讀。
5、現在把這些字娃娃送回課文中,自己再讀讀課文,看看還認不認識它們。
三、讀通課文,感知內容
生字大家都認識了,相信課文也一定能讀好。
1、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聽?(也可分段讀)其他孩子當小評委,仔細聽他哪些地方讀得好,哪些地方需要幫助。(指名讀→師生評議)
2、以小組為單位練習讀課文,一會兒來比賽,看哪些小組讀得好。
3、朗讀比賽(可以小組為單位分段讀),師生評價。
4整體感知:兩個小姑娘在小樹林里做了什么?
四、細讀課文,理解積累
通過前面的學習,你從課文中知道了什么?從哪里知道的?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體會以下內容。
1、夜鶯的歌聲很美,從“美妙”、“沉醉”可看出(相機指導理解“美妙”、“沉醉”)。
教師相機引導:
(1)看到可愛的夜鶯在唱歌,你有什么話要對她說嗎?(鼓勵學生大膽說,大膽提問,如:夜鶯怎樣唱歌?夜鶯唱的什么?教師相機引導孩子體會夜鶯美妙的歌聲)
(2)相機播放課件,再現小樹林的美。
(3)兩個小姑娘也被這美景吸引了,從哪些詞可以看出?為什么?(津津有味、沉醉)指導理解“津津有味”、“沉醉”。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2段。(課件顯示小樹林畫面做背景)
2、莉達愛護環(huán)境行為美,從第5段可看出。
教師相機引導:
(1)吃完飯她倆怎樣做的?勾出寫她們不同做法的詞。
(2)你贊成誰的做法?為什么?(小組討論→匯報交流→指導朗讀,可以加上動作)
(3)奧莉婭怎么想的?(指導朗讀,讀出“滿不在乎”的語氣)
(4)莉達怎么說的?讀一讀(指導朗讀)。聽了她的話你怎么想?
(5)假如你是那只夜鶯,看到她們的做法,聽到她們說的話,你想對誰說點什么?
(6)指名分角色朗讀、表演。
3、拓展:地球上的萬物都是有生命的,它們都有自己的情感。想想看,樹林里還有哪些事物會對她們的做法、想法發(fā)表意見?(還有小鳥、小花、小草、小溪……問題用課件顯示。學生先在小組討論,再匯報。)
4、齊讀課文,讀出自己的體會。
5、指導積累?,F在把你喜歡的詞句勾畫下來,課余摘抄到積累本上。
五、鞏固識字,指導寫字
1、課文有8個生字要求我們會寫(課件出示8個生字)。你有信心記住哪個字?把你的方法介紹給大家。
2、哪些孩子能用其中的字口頭組詞?
3、指導寫字,怎樣把這些字寫得漂漂亮亮的?重點指導以下幾個字:
扔:左窄右寬,右邊“乃”是兩畫,“乃”不能超過“扌”。
沉:左窄右寬,左邊的“氵”要勻稱,“冖”不能太寬,“冗”與“氵”同高度。
覺:上面三點要寫勻稱,不能寫成“”,中間的“冖”稍寬;“見”的“乚”和“冖”同寬。
【篇二】
一、揭示課題,質疑激趣
讀課題,說說你想從文中知道些什么。請帶著疑問到課文中去找答案。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聽課文錄音或范讀,勾畫出你不認識的字。
2、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認識生字,把勾畫出的生字多讀幾遍。
3、用生字卡檢查全班認讀生字的情況。(齊讀、抽讀。)
4、分小組讀課文,組內互相幫助,糾正字音。
5、組內交流讀懂了什么,有什么不解之處。
三、細讀課文,感悟體會
1、分組提出讀不懂的問題。簡單的問題立即由學生相互解決。教師梳理緊扣課文重點的問題全班討論解決。
2、“羞愧”是什么意思?做了什么事會讓人覺得羞愧?指導學生聯(lián)系下文仔細體會。
3、為什么她們吃得津津有味?
抓住“津津有味”、“沉醉”,引導學生圖文結合,想象有樹林、草坪及夜鶯歌聲的畫面,體會環(huán)境的美好。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4、奧莉婭和莉達的行為有什么不同?她們是怎么想的?
讀文,畫出相關動詞,在反復朗讀中體會。朗讀時注意表現出奧莉婭的不在乎和莉達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
5、討論:要是人人都像奧莉婭這樣做,樹林、草坪將變成什么樣子?小朋友在那樣的環(huán)境里吃東西還能津津有味嗎?
6、全班討論:在“誰也看不見”的情況下,你會怎樣做?你想幫助奧莉婭嗎?你會對她說點兒什么呢?
7、拓展:聽了莉達的話,奧莉婭會怎樣想?怎樣做?
四、分析字形,指導寫字
五、完成課后練習
【篇一】
設計理念
1、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同桌、小組、全班交流等形式,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知識儲備,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
2、教師極力創(chuàng)設一種輕松、美好的氛圍,讓學生積極探索、思考,感受美、體驗美,使學生在美的熏陶、感染中,情感得到升華,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2個生字,會寫8個字,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2、正確讀寫要求學會的詞語,聯(lián)系課文理解“羞愧”等詞語的意思。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
4、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中環(huán)境的美和莉達愛護環(huán)境的行為美,懂得愛護環(huán)境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
教學重點
生字的學習,“津津有味”、“羞愧”、“美妙”等詞的理解。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莉達為什么“面對夜鶯感到羞愧”。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生字、詞卡片。
學生:課前預習課文,標出段落,勾出生字。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1、小朋友在樹林中玩過嗎?你印象中的小樹林是什么樣的?現在跟老師一起到小樹林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課件展示畫面:幽幽的樹林,柔和的陽光,綠色草地,蝴蝶飛舞,露珠閃光,鳥語花香,溪水淙淙)
多好的小樹林啊!閉上眼,做做深呼吸,你感受到什么?
2、有兩個小姑娘,也到樹林里來了,她們是怎么玩的呢?學了課文就知道了。
[板書:面對夜鶯感到羞愧]
3、齊讀課題,讀好“鶯”字。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教師范讀,注意聽準每個音,勾出生詞。
2、自由讀課文(可以是兩遍、三遍)。借助拼音認識生字,把勾畫的字、詞多讀幾遍,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教師給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讀書)
3、同桌交流識字方法,互讀課文。
4、檢查識字情況
(1)點擊課件開火車讀(可以同桌為單位、小組為單位開火車讀)。
(2)有沒有你以前認識的字?怎么認識的?
(3)哪些字容易記錯,給大伙兒提個醒。(指名說、小組說。重點指導“扔”、“?!?、“津”、“醉”、“沉”的讀音,提醒“羞”與“著”下面部分的區(qū)別。)
(4)小老師教讀。
5、現在把這些字娃娃送回課文中,自己再讀讀課文,看看還認不認識它們。
三、讀通課文,感知內容
生字大家都認識了,相信課文也一定能讀好。
1、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聽?(也可分段讀)其他孩子當小評委,仔細聽他哪些地方讀得好,哪些地方需要幫助。(指名讀→師生評議)
2、以小組為單位練習讀課文,一會兒來比賽,看哪些小組讀得好。
3、朗讀比賽(可以小組為單位分段讀),師生評價。
4整體感知:兩個小姑娘在小樹林里做了什么?
四、細讀課文,理解積累
通過前面的學習,你從課文中知道了什么?從哪里知道的?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體會以下內容。
1、夜鶯的歌聲很美,從“美妙”、“沉醉”可看出(相機指導理解“美妙”、“沉醉”)。
教師相機引導:
(1)看到可愛的夜鶯在唱歌,你有什么話要對她說嗎?(鼓勵學生大膽說,大膽提問,如:夜鶯怎樣唱歌?夜鶯唱的什么?教師相機引導孩子體會夜鶯美妙的歌聲)
(2)相機播放課件,再現小樹林的美。
(3)兩個小姑娘也被這美景吸引了,從哪些詞可以看出?為什么?(津津有味、沉醉)指導理解“津津有味”、“沉醉”。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2段。(課件顯示小樹林畫面做背景)
2、莉達愛護環(huán)境行為美,從第5段可看出。
教師相機引導:
(1)吃完飯她倆怎樣做的?勾出寫她們不同做法的詞。
(2)你贊成誰的做法?為什么?(小組討論→匯報交流→指導朗讀,可以加上動作)
(3)奧莉婭怎么想的?(指導朗讀,讀出“滿不在乎”的語氣)
(4)莉達怎么說的?讀一讀(指導朗讀)。聽了她的話你怎么想?
(5)假如你是那只夜鶯,看到她們的做法,聽到她們說的話,你想對誰說點什么?
(6)指名分角色朗讀、表演。
3、拓展:地球上的萬物都是有生命的,它們都有自己的情感。想想看,樹林里還有哪些事物會對她們的做法、想法發(fā)表意見?(還有小鳥、小花、小草、小溪……問題用課件顯示。學生先在小組討論,再匯報。)
4、齊讀課文,讀出自己的體會。
5、指導積累?,F在把你喜歡的詞句勾畫下來,課余摘抄到積累本上。
五、鞏固識字,指導寫字
1、課文有8個生字要求我們會寫(課件出示8個生字)。你有信心記住哪個字?把你的方法介紹給大家。
2、哪些孩子能用其中的字口頭組詞?
3、指導寫字,怎樣把這些字寫得漂漂亮亮的?重點指導以下幾個字:
扔:左窄右寬,右邊“乃”是兩畫,“乃”不能超過“扌”。
沉:左窄右寬,左邊的“氵”要勻稱,“冖”不能太寬,“冗”與“氵”同高度。
覺:上面三點要寫勻稱,不能寫成“”,中間的“冖”稍寬;“見”的“乚”和“冖”同寬。
【篇二】
一、揭示課題,質疑激趣
讀課題,說說你想從文中知道些什么。請帶著疑問到課文中去找答案。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聽課文錄音或范讀,勾畫出你不認識的字。
2、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認識生字,把勾畫出的生字多讀幾遍。
3、用生字卡檢查全班認讀生字的情況。(齊讀、抽讀。)
4、分小組讀課文,組內互相幫助,糾正字音。
5、組內交流讀懂了什么,有什么不解之處。
三、細讀課文,感悟體會
1、分組提出讀不懂的問題。簡單的問題立即由學生相互解決。教師梳理緊扣課文重點的問題全班討論解決。
2、“羞愧”是什么意思?做了什么事會讓人覺得羞愧?指導學生聯(lián)系下文仔細體會。
3、為什么她們吃得津津有味?
抓住“津津有味”、“沉醉”,引導學生圖文結合,想象有樹林、草坪及夜鶯歌聲的畫面,體會環(huán)境的美好。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4、奧莉婭和莉達的行為有什么不同?她們是怎么想的?
讀文,畫出相關動詞,在反復朗讀中體會。朗讀時注意表現出奧莉婭的不在乎和莉達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
5、討論:要是人人都像奧莉婭這樣做,樹林、草坪將變成什么樣子?小朋友在那樣的環(huán)境里吃東西還能津津有味嗎?
6、全班討論:在“誰也看不見”的情況下,你會怎樣做?你想幫助奧莉婭嗎?你會對她說點兒什么呢?
7、拓展:聽了莉達的話,奧莉婭會怎樣想?怎樣做?
四、分析字形,指導寫字
五、完成課后練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