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昭蘊描寫秋景詩詞《浣溪沙?紅蓼渡頭秋正雨》

字號:

《浣溪沙•紅蓼渡頭秋正雨》這首詞概寫水鄉(xiāng)秋色風(fēng)情,先勾畫了渡頭秋雨,紅蓼一片,水邊沙上,鷗跡成行的水鄉(xiāng)秋景;后寫一個少女停舟于深浦之中,不語含嚬,清風(fēng)拂袖,整鬟飄香,而愁煞棹船郎。全詞情景俱佳。下面就和一起欣賞下這首詩詞,歡迎閱讀!
    《浣溪沙•紅蓼渡頭秋正雨》
    唐•薛昭蘊
    紅蓼渡頭秋正雨,印沙鷗跡自成行。整鬟飄袖野風(fēng)香。
    不語含嚬深浦里,幾回愁煞棹船郎。燕歸帆盡水茫茫。
    【賞析】
    “紅蓼渡頭秋正雨,印沙鷗跡自成行”兩句,描寫秋雨中的渡頭、沙灘。長著紅蓼的渡頭正下著秋雨,沙灘上印著鷗鳥的足跡,一排排,一行行。薛昭蘊不是畫家,但他的這首詞,一開頭就為讀者呈現(xiàn)一幅蒼涼寂寞的秋雨渡頭圖?!凹t蓼”即開紅花的水蓼,生長于水邊;“鷗”,形色像白鴿,詩中的鷗鳥在沙中,但只留有印記,作者這樣安排,用的是一個藝術(shù)家的眼光,不但是畫面顯得更加有韻味,還為全詩奠定了寂寞凄涼的基調(diào)?!稗ぁ焙汀苞t”都是容易引起人傷感的意象,再加之“渡頭”、“秋正雨”等孤獨的背景,更渲染出一種寥落之感。詩中的秋雨是何模樣,作者一筆帶過,卻給讀者留下想象余地。秋雨淋濕了紅蓼,也使得渡頭更加蒼涼,秋雨落在沙地上,使鷗跡變得模糊不清,于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卻孤零零地站著一個盛裝的佳人——整鬟飄袖野風(fēng)香,但這些并沒有使畫面熱鬧起來。秋風(fēng)、秋雨、紅蓼、鷗跡、孤獨佳人,使人突出地感覺到的是渡頭環(huán)境的蒼涼和寂寞。
    擴展閱讀:薛昭蘊的簡介
    薛昭蘊,唐末或五代詞人。
    薛昭蘊現(xiàn)存詞19首,8首為(浣溪沙),內(nèi)容多寫閨情宮怨,友情離思以及女道士清冷生涯,文人及第得意情景。其詞較少艷情縟文,風(fēng)格比較清麗委婉,接近韋莊。其佳作如(浣溪沙)“江館清秋攬客船”,寫秋夜江館餞別:“正是斷魂迷楚雨,不堪離恨咽湘,月高霜白水連天?!比谇橛诰?,以景見情。又同調(diào)“傾國傾城恨有余”,寫游姑蘇臺憑吊西施:“吳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宮殿半平蕪,藕花菱蔓滿重湖?!钡豕艂?,蒼涼感傷。在《花間集》中也是為數(shù)不多,比較難得的。余則多流于膚淺,缺少新意。
    其詞收于《花間集》。事跡見新、舊《唐書》,《北夢瑣言》及王國維《庚辛之間讀書記·跋覆宋本〈花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