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中的寓言故事三篇

字號:


    韓非子所寫的書籍很多,但是都被納入《韓非子》這部書籍中,其中有很多有道理的故事。下面是分享的韓非子中的寓言故事三篇。歡迎閱讀參考!
    狗猛酒酸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謹(jǐn),為酒甚美,懸?guī)蒙醺?,然不售,酒酸怪其故。問其所知閭長者楊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則酒何故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懷錢,挈壺甕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國亦有狗,有道之士,懷其術(shù)而欲以明萬乘之主,大臣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脅,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意譯】
    宋國有個釀酒的生意人,他開的酒家,量器精準(zhǔn)公平,對客人服務(wù)周到恭謹(jǐn),而且酒香味美,店外懸掛的酒旗高揚(yáng)醒目。
    他以為一定會生意興隆,可他家的酒常常發(fā)酸變質(zhì)卻賣不出去。
    店主冥思苦想找不出原因,只好去向鄰里中有學(xué)問的楊倩老人請教。楊倩老人問他:“您家店鋪里的看門狗很兇嗎?”店老板迷惑不解地說:“狗的確很兇,但如此好酒為什么賣不掉呢?”楊倩老人笑道:“人家怕你的惡狗呀!有的人叫自己的小孩拿著錢和容器到你家去打酒,而你的惡狗卻沖著顧客狂吠咬人,多可怕呀!沒人敢來,所以,你的酒直到發(fā)酸也賣不出去。
    國家也有惡狗。身懷治國之術(shù)的賢人,想讓統(tǒng)治萬人的大國君主了解他們的高技良策,而*邪的大臣卻像惡狗一樣撲上去咬他們,這就是君王被蒙蔽挾持,而有治國之術(shù)的賢人不被任用的原因啊!
    庸客致力
    人在生長發(fā)育階段,父母養(yǎng)育孩子簡單粗暴,孩子長大了就會埋怨父母;兒子長大成人,對父母的供養(yǎng)數(shù)量太少,父母就會發(fā)怒責(zé)備兒子。父子之間有血緣之親,然而有時也會責(zé)備埋怨。這是因為懷著依賴別人相助的心理,認(rèn)為對方盡義務(wù)不周到,就會責(zé)怪、埋怨對方。
    出賣勞力受人雇用,與出錢雇用別人播種耕耘,就不一樣了。傭工與雇主之間,只是勞力與金錢的交換關(guān)系。
    雇主耗費家財置辦美食,讓雇工們吃上豐盛的飯菜;把交賦稅的錢款都集中起來,按時發(fā)給他們工錢。這并不是因為主人喜愛敬重雇工,而是由于這樣,耕地的人才會深耕達(dá)到表土下層,以利于農(nóng)作物生長;刺地除草的人才會認(rèn)真細(xì)致地在莊稼的根部壘土,以利于消滅雜草和蟲害。
    雇工全力快速地犁地除草,能用功盡巧整治田塊田界,也并不是喜愛敬重主人,而是由于這樣,吃的羹湯飯菜才會豐盛味美,還容易得到工錢。主人這樣來供養(yǎng)雇工,有如父子之間的關(guān)懷照顧了。這是因為人的心理,都有一種首先算計私利而后行事的傾向,也就是懷著一種自然形成的“自利”之心。
    所以,辦事或給人好處,如果從利人可同時利己著想,那么即使關(guān)系疏遠(yuǎn)的人也容易和好;如果因為自己受了傷害,就老是想著傷害別人,即便親如父子,也會離心離德而互相抱怨。
    魯相嗜魚
    公孫儀相魯而嗜魚,一國盡爭買魚而獻(xiàn)之,公孫子不受。其弟子諫曰:“夫子嗜魚而不受者,何也?”對曰:“夫唯嗜魚,故不受也。夫即受魚,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將枉于法;枉于法,則免于相。雖嗜魚,此不必致我魚,我又不能自給魚。即無受魚而不免于相,雖嗜魚,我能長自給魚?!贝嗣鞣蚴讶瞬蝗缱允岩?,明于人之為己者不如己之自為也。
    【意譯】
    戰(zhàn)國魯穆公時,公孫儀是魯國丞相。他特別喜歡吃魚,于是能夠接近他的人,都爭相買來應(yīng)時鮮魚進(jìn)獻(xiàn)給他。但是,公孫先生一概拒收。他的門徒有些不解,說:“先生特別喜歡吃魚,又不肯接受別人的饋贈,這是為什么呢?”
    公孫儀告誡弟子說:“正是因為我喜歡吃魚,才明確拒絕別人送魚。假如接受別人的魚,難免要看別人的臉色??磩e人的臉色辦事,將會走上違法的道路,違法就會被罷免相位甚至入獄蹲監(jiān)。因此,那時我雖愛吃魚,卻不會有人送魚給我了,我又失去了俸祿,吃魚的機(jī)會就沒有了。如果我不接受別人送的魚,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為官,就不致于違法而失掉相位,這樣我雖然愛吃魚,還有足夠的俸祿,能夠長期供給自己吃上多種多樣美味可口的魚?!边@是明白了依靠別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啊!那是告訴人們,依靠為自己辦事的人不如自己去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