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jié)構(gòu)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yīng)用的,承擔(dān)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下面是分享的有關(guān)于易用錯四字成語精選。歡迎閱讀參考!
篇一
1、不刊之論
【解釋】刊,古代指消除刻錯的字;不刊意為不可更改。比喻不能修改或不可磨滅的言論。
【誤用】常被誤認為是“不能刊登的言論”。
2、振聾發(fā)聵
【解釋】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們清醒過來。
【誤用】不能形容聲音大。(形容聲音大用“震耳欲聾”。)
3、安之若素
【解釋】安然相處,和往常一樣,不覺得有什么不合適。
【誤用】不能表示“心里安穩(wěn)”。
4、濟濟一堂
【解釋】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誤用】不能形容一般人多,更不能形容商品。
5、汗牛充棟
【解釋】只形容藏書很多。
【誤用】不用于其他事物。
6、嘆為觀止
【解釋】主語是人,如果主語是事物,耍說“令人嘆為觀止”。
【誤用】只能用于贊美。
7、賞心悅目
【解釋】主浯是人,如果主語是景物,要說“令人賞心悅目”。
【誤用】只能用于美好的景色。
8、相敬如賓
【解釋】用于夫妻之間,常與舉案齊眉連用。
【誤用】不能用于無夫妻關(guān)系的人。
9、上行下效
【解釋】貶義。
【誤用】不用于表示群眾以干部為榜樣。
10、無所不為
【解釋】什么壞事都干。常有人用于贊揚
【誤用】錯說成“以無所不為的勇氣……”。
篇二
1、無所不至
【解釋】什么地方都去,什么壞事都干。
【誤用】不能用于表示非常關(guān)心,跟“無微不至”不一樣。
2、信筆涂鴉
【解釋】隨手亂畫
【誤用】不表示畫得又快又好。
3、目無全牛
【解釋】技藝十分純熟。
【誤用】常誤解為沒有全局觀念。
4、振振有詞
【解釋】貶義。理由似乎很充分,其實是強詞奪理。
【誤用】常被錯用來代替“理直氣壯”。
5、下里巴人
【解釋】下里巴人,與“陽春白雪”相對,原指戰(zhàn)國時代楚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學(xué)藝術(shù)。
【誤用】不能表示“俗人”、“下等人”。
6、改弦易轍
【解釋】比喻改變方法或態(tài)度。
【誤用】不能代替“改邪歸正”。
7、面目全非
【解釋】事物的樣子變得很厲害,貶義,指變得很糟。
【誤用】不能表示“變化大得不認識”。
8、見異思遷
【解釋】意志不堅定,喜愛不專一。
【誤用】不表示選擇時猶豫不定。
9、不足為訓(xùn)
【解釋】不值得作為準(zhǔn)則。
【誤用】與教訓(xùn)無關(guān)。
10、亦步亦趨
原意是說,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于缺乏主張,或為了討好,事事模仿或追隨別人。貶義。
【誤用】不能表示緊跟潮流。
篇三
1、萬人空巷
【解釋】家家戶戶的人都從巷里出來了。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
【誤用】常被誤用作街巷空空無人之意。
2、心有余悸
【解釋】只用于對過去發(fā)生過的事還感到害怕。
【誤用】有人凡表示害怕就用此語。
3、登堂入室
【解釋】比喻學(xué)問、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達到更高水平,也作“升堂入室”。
【誤用】常被誤用為“進入屋子”。
4、望塵莫及
【解釋】比喻遠遠地落后,趕不上。
【誤用】而“鞭長莫及”是指力量達不到,這兩個詞的意思是不一樣的,不能相互替換。
5、投桃報李
【解釋】褒義詞,報答他人的好處。
【誤用】錯用來表示報復(fù),恩將仇報,以怨報德。
6、改頭換面
【解釋】只改形式,不換內(nèi)容,貶義。
【誤用】不用于中性的改換樣子。
7、望其項背
【解釋】能夠望見別人的頸項和背脊,表示趕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誤用】常被誤認為是“趕不上”。
8、差強人意
【解釋】差,程度副詞,勉強。大體上使人滿意。
【誤用】經(jīng)常被誤用為不能使人滿意。
9、一蹴而就
【解釋】一步就成功
【誤用】誤解為一氣呵成。
10、若心孤詣
【解釋】苦心鉆研或經(jīng)營,達剄了很高造詣
【誤用】常誤當(dāng)作“苦口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