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辛棄疾經(jīng)典宋詞賞析

字號: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fù)為志,以功業(yè)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但他始終沒有動搖恢復(fù)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guān)切、憂慮,全部寄寓于詞作之中。下面是分享的精選辛棄疾經(jīng)典宋詞賞析。歡迎閱讀參考!
    《賀新郎·甚矣吾衰矣》
    邑中園亭,仆皆為賦此詞。一日,獨坐停云,水聲山色,競來相娛。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數(shù)語,庶幾仿佛淵明思親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
    悵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幾!
    白發(fā)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
    問何物、能令公喜?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yīng)如是。
    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里。
    想淵明《停云》詩就,此時風(fēng)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
    回首叫、云飛風(fēng)起。
    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賞析:
    寫下此詞時,辛棄疾被免官閑居已經(jīng)四年了。全詞在一個個典故的層疊中抒發(fā)了詞人昂揚激越的豪放情懷,表達了罷職閑居時的寂寞與苦悶的心情。
    《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
    綠樹聽鵜鴂,
    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
    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間離別。馬上琵琶關(guān)塞黑。
    更長門翠輦辭金闕。看燕燕,送歸妾。
    將軍百戰(zhàn)身名裂。
    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
    易水蕭蕭西風(fēng)冷,滿座衣冠似雪。
    正壯士、悲歌未徹。
    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
    誰共我,醉明月?
    賞析:
    此詞為送別抒懷之作。首尾以啼鳥相呼應(yīng),描寫暮春的凄厲暮色;中間引述歷史故事,鋪敘古代種種人間離情別恨,借送別族弟,抒發(fā)美人不遇、英雄名裂、壯士難酬的義憤。全詞筆力雄健,沉郁蒼涼。
    《阮郎歸·耒陽道中為張?zhí)幐竿乒儋x》
    山前燈火欲黃昏,山頭來去云。
    鷓鴣聲里數(shù)家村,瀟湘逢故人。
    揮羽扇,整綸巾,少年鞍馬塵。
    如今憔悴賦《招魂》,儒冠多誤身。
    賞析:
    該詞上片描繪巧遇故人的自然背景,山村燈火暗淡,居民稀少,氛圍清冷,隱見張?zhí)幐钙降D辛的退居生涯。下片回顧友人少年的戎馬生涯,羽扇綸巾,神態(tài)瀟灑,鞍馬馳騁,英恣勃勃。收尾轉(zhuǎn)入當(dāng)前,顯見仕途淪落,心地抑郁。全詞運用典故巧妙而自然,雖詞短但情長,感情真摯樸實。
    《念奴嬌·書東流村壁》
    野棠花落,又匆匆過了,清明時節(jié)。
    刬地東風(fēng)欺客夢,一枕云屏寒怯。
    曲岸持觴,垂楊系馬,此地曾經(jīng)別。
    樓空人去,舊游飛燕能說。
    聞道綺陌東頭,行人曾見,簾底纖纖月。
    舊恨春江流不斷,新恨云山千疊。
    料得明朝,尊前重見,鏡里花難折。
    也應(yīng)驚問:近來多少華發(fā)?
    賞析:
    這首詞是辛詞少有的婉約風(fēng)格中抒情性較強的佳作。寫懷念一個與其有親密關(guān)系的家中歌女,是一首典型的抒發(fā)懷念之情的詞作。
    《水調(diào)歌頭·舟次揚州和人韻》
    落日塞塵起,胡騎獵清秋。
    漢家組練十萬,列艦聳層樓。
    誰道投鞭飛渡,
    憶昔鳴髇血污,風(fēng)雨佛貍愁。
    季子正年少,匹馬黑貂裘。
    今老矣,搔白首,過揚州。
    倦游欲去江上,手種橘千頭。
    二客東南名勝,萬卷詩書事業(yè),
    嘗試與君謀:
    莫射南山虎,直覓富民侯。
    賞析:
    此詞是詞人乘船赴湖北任所途中泊駐揚州時所作,上片氣勢沉雄豪放,表現(xiàn)了少年時期抗敵報國建立功業(yè)的英雄氣概;下片則抒發(fā)了理想不能實現(xiàn)的悲憤,貌似曠達實則感慨極深,失路英雄的憂憤與失望情緒躍然紙上。
    《浪淘沙·山寺夜半聞鐘》
    身世酒杯中,萬事皆空。
    古來三五個英雄。
    雨打風(fēng)吹何處是,漢殿秦宮。
    夢入少年叢,歌舞匆匆。
    老僧夜半誤鳴鐘。
    驚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風(fēng)。
    賞析:
    此詞雖以“萬事皆空”總攝全篇,實充盈家國身世之感,風(fēng)格沉郁悲涼。上片懷古,實嘆喟今無英雄,秦漢盛世難再。下片歌舞匆匆者,亦少年盛事惟夢境再現(xiàn)。聞鐘夢覺,只西風(fēng)滿窗而已。描寫的是人到中年,有些凄凄惶惶心態(tài),但又不趨炎附勢的低姿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