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jié)登高的風俗歷史悠久。古代民間在重陽節(jié)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jié)又叫“登高節(jié)”。下面是分享的重陽的古詩《九日齊山登高》原文譯文賞析。歡迎閱讀參考!
《九日齊山登高/九日齊安登高》
唐代: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jié),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霑衣。(霑同:沾)
【譯文】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剛剛南飛,與朋友帶上美酒一起登高望遠。
塵世煩擾平生難逢讓人開口一笑的事,滿山盛開的菊花我定要插滿頭才歸。
只應縱情痛飲酬答重陽佳節(jié),不必懷憂登臨嘆恨落日余暉。
人生短暫古往今來皆是如此,不比像齊景公那般對著牛山獨自流淚。
【注釋】
九日:舊歷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舊浴登高飲菊花酒。
齊山:在今安徽省貴池縣。杜牧在武宗會昌年間曾任池州刺史。
翠微:這里代指山。
酩酊(mǐngdǐng):醉得稀里糊涂。這句暗用晉朝陶淵明典故。
登臨:登山臨水或登高臨下,泛指游覽山水。
牛山:山名。在今山東省淄博市。春秋時齊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賞析】
首聯(lián)用白描的手法寫雁過江上南飛,與客提壺上青山的一副美景。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寫的淋漓盡致。詩人用“涵”來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懷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傳達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廣,不獨指雁影?!芭c客攜壺”是置酒會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樂事,“翠微”來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對于眼前景物的愉悅感受。
頷聯(lián)為唐詩名句,夾敘夾議,寫出了詩人矛盾的心情?!半y逢”、“須插”的言外之意是應把握當前及時行樂,不要無益地痛惜流光,表現(xiàn)了一種通達的生活態(tài)度?!熬栈ā笔强酆现仃柟?jié)的習俗。
頸聯(lián)與頷聯(lián)手法相同,都采用了夾敘夾議的手法,表達了詩人想只管用酩酊大醉來酬答這良辰佳節(jié),無須在節(jié)日登臨時為夕陽西下、為人生遲暮而感慨、怨恨,同時也表達了及時行樂之意?!磅币彩强酆狭酥仃柟?jié)的習俗。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都用了對比,一是塵世不樂與佳節(jié)盡情快樂的對比,一是大醉無憂與怨恨憂愁的對比。兩聯(lián)也多次提到重陽。節(jié)日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使人們暫時擺脫日常生活的束縛、拋開日常生活的煩惱,讓自己的心情放松片刻。杜牧在這里所表現(xiàn)的正是趁著重陽節(jié)拋開世事、盡情放縱快樂的思想。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尾聯(lián)是說,人生短暫古往今來終歸如此,何必像齊景公對著牛山流淚。這里詩人進一步安慰自己。春秋時,齊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國都臨淄流淚說:“若乎滂滂去此而死乎!”詩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齊山,聯(lián)想到齊景公的牛山墜淚,認為像“登臨恨落暉”所感受到的那種人生無常,是古往今來盡皆如此的。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又何必像齊景公那樣獨自傷感流淚呢?
有人認為這首詩是將“抑郁之思以曠達出之”。從詩中的確可以看出情懷的郁積,但詩人倒不一定是故意用曠達的話,來表現(xiàn)他的苦悶,而是在登高時交織著抑郁和欣喜兩種情緒。詩人主觀上未嘗不想用節(jié)日登高的快樂來排遣抑郁。篇中“須插”、“但將”、“不用”以及“何必”等詞語的運用,都可以清楚的讓人感受到詩人情感上的掙扎。至于實際上并沒有真正從抑郁中掙扎出來,那是另一回事。
詩人的愁悶何以那樣深、那樣難以驅(qū)遣呢?除了杜牧自己懷有很高的抱負而在晚唐的政治環(huán)境中難以得到施展外,還與這次和他同游的人,也就是詩中所稱的“客”有關。這位“客”不是別人,正是詩人張祜,他比杜牧年長,而且詩名早著。穆宗時令狐楚賞識他的詩才,曾上表推薦,但由于受到元稹的排斥,未能見用。這次張祜從丹陽(今屬江蘇)特地趕來拜望杜牧。杜牧對他的遺棄是同情的,為之憤憤不平。因此詩中的抑郁,實際上包含了兩個人懷才不遇,同病相憐之感。這才是詩人怎樣力求曠達,而精神始終不佳的深刻原因。
擴展閱讀:杜牧詩歌成就
林建略《晚唐詩人杜牧之》認為,杜牧的詩可分為兩大類:一是豪邁的,一是香艷的,前者“或為遣愁,或為吊古,或為感懷之作,多是用一種拗峭的筆調(diào)寫成,立意奇特”;后者“大半是用一種清新的筆調(diào)來輕描淡寫的,所以便不至滿紙都脂粉氣了”。王叔箱《詩人杜牧》認為,杜牧的“文是那樣的陳厚奇變,詩又是那樣的英姿雄發(fā)”,“他的詩辭旖旎動人,拗峭過甚,正以如此,有時也就流入纖巧了。不過要知道,元鎮(zhèn)、白居易、李商隱、溫庭筠等都是與他上下同時,他既不愿效風行一時的元白所創(chuàng)作的元和體,又不愿效溫李的晦澀;不得不自成一色,力矯時弊,立意必在奇辟?!笨婂X《杜牧詩簡論》認為,杜牧詩中俊爽的風格,能在峭健之中而又有風華流美之致,在晚唐是杰出的,在整個唐代詩壇中是獨創(chuàng)的。這是杜牧平生憂國憂民的壯懷偉抱與傷春傷別的綺思柔情交織在一起而以藝術天才表現(xiàn)出來的特征。葛曉音《杜牧和他的詩歌》認為,“渴望為國立功的理想給杜牧的詩歌帶來了豐富的想象和豪放的氣概,但他的務實精神又使他的想象和比喻從不帶有神仙世界的險怪色彩?!庇钟捎诙拍猎凇耙灾边_的語言表現(xiàn)對生活美的敏銳感覺”方面特具的天賦,“他總是能從日常的景色中發(fā)現(xiàn)獨特的美,并找到某一種與意境最相和諧的情調(diào),通過畫面的巧妙組織表現(xiàn)出來?!蓖跷髌?、張?zhí)铩抖拍猎姼杷囆g美淺析》`認為,杜牧詩歌的藝術美在于具有“豪爽健朗的形象美”,“強烈坦蕩的詩情美”、“清新明潔的意境美”。王西平《杜牧創(chuàng)作個性與藝術風格綜論》指出,杜牧在表現(xiàn)上多用率真直賦;寓理于詩;用拗折法,而反說(翻案法)和設問則是杜牧拗變的主要手段,從而形成了豪爽俊健的風格。吳在慶《杜牧詩歌表現(xiàn)手法初探》認為,“他的詩歌之所以形象鮮明,富有感染力,這與他采用比喻、擬人、寓情于景、以景表情、對比等手法有更密切的關系。而翻案法、掉尾一波、設問深入、應用典故等表現(xiàn)手法對于開拓他詩歌的新意境,深化思想內(nèi)涵,也不無作用?!薄爸笔阈匾?、語法句式的倒置改變,這對于他古詩的豪爽勁健,惆攪不羈的風格有直接影響”,“而含蓄婉轉(zhuǎn)、掉尾一波、寓情于景,以景表情、設問深入等更明顯地有助于他絕句的遠韻遠神、流情婉轉(zhuǎn)風格特色的形成?!?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