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的語言不僅具有音樂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辭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下面是分享的詩經(jīng)《國風·鄘風·定之方中》原文譯文賞析。歡迎閱讀參考!
《國風·鄘風·定之方中》
先秦:佚名
定之方中,作于楚宮。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樹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升彼虛矣,以望楚矣。望楚與堂,景山與京。降觀于桑。卜云其吉,終焉允臧。
靈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駕,說于桑田。匪直也人,秉心塞淵。騋牝三千。
【譯文】
定星十月照空中,楚丘動土筑新宮。度量日影測方向,楚丘造房正開工。栽種榛樹和栗樹,還有梓漆與椅桐。成材伐作琴瑟用。
登臨漕邑廢墟上,把那楚丘來眺望。望了楚丘望堂邑,測量山陵與高岡,走下田地看農桑。求神占卜顯吉兆,結果必然很安康。
好雨夜間下已停,吩咐駕車小倌人。天睛早早把車趕,歇在桑田勸農耕。他是正直有為人,內心充實又深沉。良馬三千多如云。
【注釋】
定:定星,又叫營室星。十月之交,定星昏中而正,宜定方位,造宮室。于:古聲與為通,作為之意。楚:楚丘,地名,在今河南滑縣東、濮陽西。
揆(音葵):測度。日:日影。
榛、栗、椅、桐、梓、漆:皆木名。椅,山桐子。
虛(音區(qū)):一說故城,一說大丘,同“墟”。
堂:楚丘旁邑。景山:大山。京:高丘。
臧:好,善。
靈:善。零:落雨。倌:駕車小臣。
星言:晴焉。夙:早上。說(shuì稅),通“稅”,歇息。
匪:猶“彼”。直:特也。秉心:用心、操心。塞淵:踏實深遠。
騋(音來):七尺以上的馬。牝(音聘):母馬。三千:約數(shù),表示眾多。
【賞析】
此詩分三章,每章共七句。首章寫在楚丘營建宮室。古代科學技術還比較原始,建造宅邸需要定向,只能依靠日星。定星每年夏歷十月十五至十一月初,黃昏時分出現(xiàn)在正南天空,與北極星相對應,就可準確測定南北方位。至于東西,揆度日影也可確知。又十月后期方屆農閑,嚴寒尚未至,古人于此時修宮筑室,自是相當科學。至于栽種樹木,古代在宮殿廟宇建筑旁需植名木,如“九棘”“三槐”之類,也有一定規(guī)定。楚丘宮廟等處種植了“榛栗”,這兩種樹的果實可供祭祀;種植了“椅桐梓漆”,這四種樹成材后都是制作琴瑟的好材料。古人大興土木兼顧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這對今天也是一種啟發(fā)。“爰伐琴瑟”,很有意思。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立國之初就考慮到將來能歌舞升平,琴瑟悠飏,可見深謀遠慮與充滿自信,非茍且偷安者比,由此讓人品嘗出詩中隱寓的褒美之意。首章寫的是群體勞動,那樣的科學規(guī)劃,那樣的緊張有序,那樣的自豪自信,在頗為整飭而略帶進行曲色彩的詩行中,讀者仿佛觸摸到了衛(wèi)人重建家園時那種明朗而又熱烈的歡快脈搏。可是,人們不可能自發(fā)盲目勞作,也不可能群龍無首,這一大規(guī)模工程究竟由誰擘畫和領導的,由此造成小小懸念,自然折入二章的倒敘緣由,章法安排上具有跌宕之勢。
二章追敘衛(wèi)文公卜筑楚丘的全過程。全過程包括二個層次:盡人事,敬天命。前五句為盡人事,先是“望”,后是“觀”。望是登高遠望,登上漕邑故墟,眺望楚丘?!巴钡闹貜?,說明端詳?shù)脴O其細致,慎重而又慎重。此外。還考察了附近的堂邑和高高下下的大小山丘。這顯示文公有豐富的堪輿風水知識。“觀”是降觀,下到田地察看蠶桑水土,是否宜耕宜漁。這都是有關國計民生的根本大計,作為賢君自然不會疏忽。這五句從“登”到“降”,從“望”到“觀”,全景掃描,場面宏遠,在廣闊雄偉的背景上刻劃了既高瞻遠矚又腳踏實地的文公形象。最后兩句寫占卜,經(jīng)“天意”認可,人事才算定局,它有助于今天讀者認識古代歷史。
與二章大刀闊斧手筆迥不相侔,三章卻于細微處見精神。三章寫文公躬勸農桑?!昂糜曛獣r節(jié)”,有一天夜里春雨綿綿滋潤大地,黎明時分天轉晴朗,文公侵晨起身,披星戴月,吩咐車夫套車趕往桑田。這幅具體的細節(jié)描寫圖,要傳達的信息也不言而喻:文公重視農業(yè)生產,親自前往勸耕督種。由小見大,文公平時夙興夜寐勞瘁國事的情景,都不難想見。
三章的最末三句是全篇的結穴,揭出題旨:他可不是平庸的一般的人,他的用心是多么的實在多么的深遠??!全詩敘事,都用賦的手法,從賦中讓人品味出贊頌的韻味?!胺酥币踩?,秉心塞淵?!倍潆m然也是賦,卻有更多的抒情色彩。由于文公“秉心塞淵”,崇尚實際,不繁文縟節(jié)做表面文章,才使衛(wèi)國由弱變強。一、二、三章的所有敘寫,無不圍繞“秉心塞淵”而展開。
詩末句“騋牝三千”,好像與全詩內容風馬牛不相及,其實是構成一種因果關系。上述卜地、筑宮、興農種種是因,此句是果。兵強馬壯,常體現(xiàn)一國的富強,在文公治理下,衛(wèi)國確實日臻富強?!对娊?jīng)原始》也高度評價文公治衛(wèi),稱其“不數(shù)年而戎馬寖強,蠶桑尤盛,為河北巨邦。其后孔子適衛(wèi)猶有庶哉之嘆,則再造之功不可泯也”。
擴展閱讀:《詩經(jīng)》重章疊句
《詩經(jīng)》的句式,以四言為主,四句獨立成章,其間雜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節(jié)拍的四言句帶有很強的節(jié)奏感,是構成《詩經(jīng)》整齊韻律的基本單位。四字句節(jié)奏鮮明而略顯短促,重章疊句和雙聲疊韻讀來又顯得回環(huán)往復,節(jié)奏舒卷徐緩?!对娊?jīng)》重章疊句的復沓結構,不僅便于圍繞同一旋律反復詠唱,而且在意義表達和修辭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詩經(jīng)》中的重章,許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詩章重疊,只變換少數(shù)幾個詞,來表現(xiàn)動作的進程或情感的變化。如《周南·芣苡》三章里只換了六個動詞,就描述了采芣莒的整個過程。復沓回環(huán)的結構,靈活多樣的用詞,把采芣苡的不同環(huán)節(jié)分置于三章中,三章互為補充,在意義上形成了一個整體,一唱三嘆,曼妙非常。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卷一云:“讀者試平心靜氣,涵詠此詩,恍聽田家婦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繡野、風和日麗中,群歌互答,馀音裊裊,若遠若近,若斷若續(xù),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曠。則此詩可不必細繹而自得其妙焉?!?BR> 除同一詩章重疊外,《詩經(jīng)》中也有一篇之中,有兩種疊章,如《鄭風·豐》共四章,由兩種疊章組成,前兩章為一疊章,后兩章為一疊章;或是一篇之中,既有重章,也有非重章,如《周南·卷耳》四章,首章不疊,后三章是重章。
《詩經(jīng)》的疊句,有的在不同詩章里疊用相同的詩句,如《豳風·東山》四章都用“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開頭,《周南·漢廣》三章都以“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結尾。有的是在同一詩章中,疊用相同或相近的詩句,如《召南·江有汜》,既是重章,又是疊句。三章在倒數(shù)第二、三句分別疊用“不我以”、“不我與”、“不我過”。
《詩經(jīng)·國風》中的疊字,又稱為重言。“伐木丁丁,鳥鳴嚶嚶”,以“丁丁”、“嚶嚶”摹伐木、鳥鳴之聲。“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币浴耙酪馈薄ⅰ蚌?,狀柳、雪之態(tài)。這類例子,不勝枚舉。和重言一樣,雙聲疊韻也使詩歌在演唱或吟詠時,章節(jié)舒緩悠揚,語言具有音樂美。《詩經(jīng)·國風》中雙聲疊韻運用很多,雙聲如“參差”、“踴躍”、“黽勉”、“栗烈”等等,疊韻如“委蛇”、“差池”、“綢繆”、“棲遲”等等,還有些雙聲疊韻用在詩句的一字三字或二字四字上。如“如切如磋”(《衛(wèi)風·淇奧》)、“爰居爰處”(《邶風·擊鼓》)、“婉兮孌兮”(《齊風·甫田》)等。
擴展閱讀:詩經(jīng)名句
1、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瞻彼淇奧,綠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瞻彼淇奧,綠竹如簀。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寬兮綽兮,猗重較兮。善戲謔兮,不為虐兮。《詩經(jīng)》
2、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对娊?jīng)》
3、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靡靡。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对娊?jīng)》
4、夜如何其?夜未央?!对娊?jīng)》
5、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对娊?jīng)》
6、不論生死離別,都跟你說定了,我要牽著你的手,和你一起白頭到老?!对娊?jīng)》
7、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王風·黍離》知道我的人,說我心煩憂;不知道的,問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誰害我如此(指離家出走)?《詩經(jīng)》
8、有美一人,清揚婉兮?!对娊?jīng)》
9、邂逅相遇,適我愿兮。邂逅相遇,與子偕臧?!对娊?jīng)》
10、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对娊?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