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國風·鄘風·君子偕老》原文譯文鑒賞

字號:


    《詩經(jīng)》就整體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間中國社會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創(chuàng)業(yè)的頌歌,祭祀神鬼的樂章;也有貴族之間的宴飲交往,勞逸不均的怨憤;更有反映勞動、打獵、以及大量戀愛、婚姻、社會習俗方面的動人篇章。下面是分享的詩經(jīng)《國風·鄘風·君子偕老》原文譯文鑒賞。歡迎閱讀參考!
    《國風·鄘風·君子偕老》
    先秦:佚名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鬒發(fā)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揚且之皙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縐絺,是紲袢也。子之清揚,揚且之顏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譯文】
    誓和君子到白首,玉簪首飾插滿頭。舉止雍容又自得,穩(wěn)重如山深似河,穿上禮服很適合。誰知德行太*惡,對她真是無奈何!
    服飾鮮明又絢麗,畫羽禮服繡山雞。黑亮頭發(fā)似云霞,哪用裝飾假頭發(fā)。美玉耳飾搖又擺,象牙發(fā)釵頭上戴,額角白凈溢光彩。仿佛塵世降天仙!恍如帝女到人間!
    服飾鮮明又絢麗,軟軟輕紗做外衣。罩上縐紗細葛衫,涼爽內衣夏日宜。明眸善昧眉秀長,容貌艷麗額寬廣。儀容妖冶又嫵媚,傾城傾國姿色美!
    【注釋】
    君子:指衛(wèi)宣公。
    偕老:夫妻相親相愛、白頭到老。
    副:婦人的一種首飾。
    笄(音jī):簪。
    六珈:笄飾,用玉做成,垂珠有六顆。
    委委佗佗(音yí),如山如河:一說舉止雍容華貴、落落大方,象山一樣穩(wěn)重、似河一樣深沉。一說體態(tài)輕盈、步履裊娜,如山一般蜿蜒,同河一般曲折。佗同“蛇”、“迤”,或音tuó。
    象服:是鑲有珠寶繪有花紋的禮服。
    宜:合身。
    子:指宣姜。
    淑:善。
    云:句首發(fā)語詞。
    如之何:奈之何。
    玼(音此):花紋絢爛。
    翟(dí):繡著山雞彩羽的象服。
    鬒(音診):黑發(fā)。
    髢(音敵):假發(fā)。
    瑱(音tiàn):冠冕上垂在兩耳旁的玉。
    象:象牙。
    挮(音替):剃發(fā)針,發(fā)釵一類的首飾。一說可用于搔頭。
    揚:額。
    且:助詞,無實義。
    皙(音xī):白凈。
    胡:何,怎么。
    然:這樣。
    而:如、象。
    瑳(音搓):玉色鮮明潔白。展:古代后妃或命婦的一種禮服,或曰古代夏天穿的一種紗衣。
    絺(音吃):細葛布。
    紲袢(xièpàn):夏天穿的褻衣、內衣,白色。
    清:指眼神清秀。
    揚:指眉宇寬廣。
    顏:額。引申為面容、臉色。
    展:誠,的確。
    媛:美女。
    【鑒賞】
    《毛詩序》云:“《君子偕老》,刺衛(wèi)夫人也。夫人*亂,失事君子之道,故陳人君之德,服飾之盛,宜與君子偕老也?!笨资柙疲骸懊詾橛煞蛉耸戮又?,故陳別有小君內有貞順之德,外有服飾之盛,德稱其服宜與君子偕老者,刺今夫人有*泆之行,不能與君子偕老。”他們認為此詩所寫的服飾儀容之美屬于理想的“小君”(國君之妻)。而朱熹《詩集傳》則說:“言夫人當與君子偕老,故其服飾之盛如此,而雍容自得,安重寬廣,又有以宜其象服。今宣姜之不善乃如此,雖有是服,亦將如之何哉!言不稱也?!彼詾榉梼x容之美乃是反襯宣姜人品行為之丑。在這點上今之學者又多從朱熹之說。
    全詩三章,首章七句,次章九句,末章八句,錯落有致。首章揭出通篇綱領,章法巧妙。宣姜本是衛(wèi)宣公之子伋的未婚妻,不幸被宣公霸占,后來又與庶子頑私通,劣跡斑斑?!熬淤衫稀币痪浠硕鴣?,起調突兀如當頭棒喝,寓意深婉,褒貶自明?!案斌橇?;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四句造語奇特,敘服飾與敘儀容相交叉,辭藻工美,極力渲染宣姜來嫁時服飾的鮮艷絢麗,儀容的雍容華貴。末二句“子之不淑,云如之何”,逗露譏刺,全詩惟此二句是刺意,其他均是贊嘆稱美之辭,但此二句與“君子偕老”一句遙相呼應,暗自綴合,含蓄蘊藉,藏而不露。
    次章與末章用賦法反覆詠嘆宣姜服飾、容貌之美。次章起始“玼兮玼兮”六句與末章起始“瑳兮瑳兮”四句復說服飾之盛,次章“揚且之皙也”三句與末章“子之清揚”四句是復說容貌之美。“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二句神光離合,仿佛天仙帝女降臨塵寰,無怪乎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稱此詩為宋玉《神女賦》、曹植《洛神賦》之濫觴,并謂“‘山河’、‘天帝’,廣攬遐觀,驚心動魄,有非言辭可釋之妙”?!罢谷缰速?,邦之媛也!”二句巧于措辭,深意愈出,余音裊裊,意味無窮。這兩章造句齊整,意象迷離,所以陳繼揆《讀風臆補》說:“后兩章逸艷絕倫,若除去‘也’字,都作七字讀,即為七言之祖?!?BR>    全詩反覆鋪陳詠嘆宣姜服飾容貌之盛美,是為了反襯其內心世界的丑惡與行為的污*,鋪陳處用力多,反襯處立意妙,對比鮮明,辛辣幽默,具有強烈的諷刺效果。
    擴展閱讀:詩經(jīng)創(chuàng)作者
    相傳周代設有采詩之官,每年春天,搖著木鐸深入民間收集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給太師(負責音樂之官)譜曲,演唱給周天子聽,作為施政的參考。這些沒有記錄姓名的民間作者的作品,占據(jù)詩經(jīng)的多數(shù)部分,如十五國風。
    周代貴族文人的作品構成了詩經(jīng)的另一部分。《尚書》記載,《豳風·鴟鸮》為周公旦所作。2008年入藏清華大學的一批戰(zhàn)國竹簡(清華簡)中的《耆夜》篇中,敘述武王等在戰(zhàn)勝黎國后慶功飲酒,其間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詩《蟋蟀》,內容與現(xiàn)存《詩經(jīng)·唐風》中的《蟋蟀》一篇有密切關系。
    擴展閱讀:詩經(jīng)名句
    1、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对娊?jīng)·大雅·蕩》
    2、江有汜,之子歸,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对娊?jīng)·召南·江有汜》
    3、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詩經(jīng)·國風·王風·黍離》
    4、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jīng)·國風·衛(wèi)風·碩人》
    5、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詩經(jīng)·國風·周南·漢廣》
    6、文王曰咨,咨女殷商。人亦有言:顛沛之揭,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撥。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对娊?jīng)·大雅·蕩》
    7、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泌之揚揚,可以樂饑?!对娊?jīng)·陳風·衡門》
    8、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汝,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对娊?jīng)·國風·魏風·碩鼠》
    9、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对娊?jīng)·小雅·鹿鳴》
    10、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对娊?jīng)·國風·衛(wèi)風·木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