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兒簡短益智故事

字號:


    在教育的道路上一刻都不能松緩,孩子們的潛能是要開發(fā)的,而在幼兒時期大腦正是發(fā)育最迅速的階段,在這段時期多為孩子灌輸一些知識,整理了相關(guān)內(nèi)容,快來看看吧!希望能幫助到你~更多相關(guān)訊息請關(guān)注!
    雞毛鴨
    一只生來沒毛的小赤脖鴨,把雞毛撣上的雞毛粘插到身上,從此成了雞毛鴨。雞毛鴨逛大街,走得熱了,買一根棒冰。撕下棒冰紙,剛要找個垃圾箱丟走去,忽然刮來一陣風,把棒冰紙吹跑了。
    雞毛鴨跟著棒冰紙跑過三條馬路。好容易棒冰紙落到地上,雞毛鴨彎腰要去撿,只見棒冰紙被一只大腳踩住了。
    "亂扔廢紙是要罰錢的!"那人說。
    雞毛鴨急了:"我沒亂扔,是風吹的。"
    "有誰證明?"
    真倒霉,沒人證明,只好認罰:"我的錢買了棒冰了,我就把棒冰給你吧。"
    可是大腳不要棒冰:"沒錢,我就罰雞毛吧!"他從雞毛鴨身上撥下三根雞毛,走掉了。
    雞毛鴨很想知道他的雞毛被拿去做什么用,就悄悄地跟在那個大腳后面。
    才走了十步,只聽大腳咳嗽一聲,射出一口痰。他立即被一個腦袋挺大的人揪?。?quot;好!我總算等到一個隨地吐痰的啦!罰錢吧!"
    但大腳也拿不出錢來,他對大頭說:"我只有準備給兒子做飛鏢三根雞毛,你拿去吧!"
    三根雞毛被大頭插在帽子上。
    大頭走了。可是大腳悄悄跟在大頭后面,就和雞毛鴨悄悄跟在大腳后面一樣。
    又走了十幾步,大頭把手伸進口袋掏東西,他掏出了一個打火機主一柱香煙。
    大頭剛把香煙點著,吸了一口,大腳飛快地趕上去:"哈,這回你可被我抓到啦!吸煙會污染空氣,也是受罰的。"說著大腳就把大頭帽子上的三根雞毛摘了下來。
    這時,雞毛鴨趕到了,他從大腳手上奪回雞毛,說:"自己在干臟事,怎么還好罰別人?"
    大腳和大頭目瞪口呆地看著雞毛鴨把這三根雞毛插回*上,搖搖擺擺地走掉了。
    故事目標:
    1.從漫畫而式的人物中獲得幽默感。
    2.注意公共衛(wèi)生的環(huán)保意識。
    3.觀察"雞"和"鴨"二字的異同點。
    幼兒討論:
    1.講故事時要有意識地突出人物動作,讓幼兒明白那三根雞毛用到哪兒去了。
    2.故事中有哪個不講公共衛(wèi)生,所以被罰了?那么我們自己講不講衛(wèi)生?
    3.認識雞鴨這兩個字,通過觀察找出它們的共同點與不同點。
    瓜瓜吃瓜
    有個小朋友,他的名字可怪了,他叫瓜瓜,就是西瓜的那個瓜。他干嘛叫瓜瓜呀?原來他生下來的時候,胖墩墩,圓滾滾,就像個西瓜。他爸爸正想著給他起個名字呢,他媽媽說:"甭傷腦筋了,就叫他‘瓜瓜'吧!"
    瓜瓜可愛吃西瓜啦,他一下能吃幾大塊,吃完了,把小背心往上一拉,挺著圓鼓鼓的肚子,用手一拍,"澎澎澎"地響,說:"西瓜在這兒呢!"
    有一天,天氣熱極了,瓜瓜又鬧著要吃西瓜。媽媽拿出一個小西瓜來,對瓜瓜說:"就剩這個小的了,先吃著吧。一會兒,外婆要來,說不定會給你帶個大西瓜哩!"
    媽媽切開西瓜,上班去了,瓜瓜斜著眼兒瞧了瞧那西瓜,翹起了嘴巴,心想:"哼,這也叫西瓜?"可他怪口渴的,又想:"瓜兒小,說不定還挺甜哩!就拿起一塊,咬了一口。哎,一點兒也不甜。
    他吃完一塊,心里生著氣,一甩手,把西瓜從窗口扔了出去,掉到胡同里的路上了。
    剩下的幾塊,瓜瓜氣呼呼地咬上幾口,也一塊接一塊地往窗口外面扔。他想:要是外婆真的帶個大西瓜來,又大又甜的,那該多好啊!他就趴在窗臺上,一個勁地往胡同東口望著。外婆每次上他家,都是從東口來。
    喲!來了個人,慢慢地走近了,是一位老奶奶,沒錯兒,是外婆來了。真的,還抱著一個大西瓜呢!
    瓜瓜大聲嚷嚷:"外婆,我來接你--"然后連蹦帶跳,跳下樓去了。
    外婆聽見了,心里一高興,加快了腳步。走到垃圾箱旁邊,不小心,一腳踩在西瓜皮上,滑了一跤,手里抱的大西瓜,"啪嗒"一下,摔了個粉碎。
    外婆一邊爬起來,一邊說:"哎喲,誰把西瓜扔了這一地!"
    瓜瓜出了門看見外婆坐在地上,連忙跑去把她攙起來,一邊氣呼呼地抬起腳,往西瓜皮上踩:"該死的西瓜皮,哪個壞蛋扔的。"
    咦,西瓜怎么這么小--壞了,可不是他自己搬掉的嗎?瓜瓜偷偷看了外婆一眼,吐了吐舌頭,悄悄地把西瓜皮一塊一塊的拾起來,丟到路旁垃圾箱里去。
    瓜瓜再看看外婆帶來的大西瓜,瓤兒紅紅的,一定很甜,可惜全都碎了,沾上了泥。他只好咽著口水,拿起碎瓜塊往垃圾箱里扔。
    外婆不知道西瓜是瓜瓜扔的,只看見瓜瓜把西瓜扔到垃圾箱去,就說:"真乖,真乖,都像咱瓜瓜這么懂事就好了。"
    小朋友,你們猜猜:瓜瓜聽了外婆的話,心里是怎么想的呀?"
    故事目標:
    1.學習繪聲繪色地講故事,感受故事的幽默詼諧。
    2.養(yǎng)成良好的環(huán)保意識。
    幼兒討論:外婆為什么會摔一跤?瓜瓜為什么會亂扔瓜皮?生活中你見過這種人沒有?我們的城市(鄉(xiāng)村)有沒有亂扔果皮紙屑的壞習慣?外婆為什么說"都像咱瓜瓜這樣懂事就好了"呢?
    疊音詞較多(如"瓜瓜"、"圓鼓鼓"、"氣呼呼"、"嚷嚷"、"猜猜"等)要處理好輕重音。
    在醫(yī)院里:
    媽媽帶小明去醫(yī)院看望一位阿姨,還沒走到病房,小明看見走廊上掛著一個大大"靜"字,就大聲的問媽媽:"這是什么字?"媽媽趕緊把手指放在嘴中間:"噓--不能太大聲了,這是醫(yī)院,這個'靜'字表示要你安靜的意思。
    小明興奮地大聲說:"真有意思,真有意思!哈哈--"媽媽趕緊制止他,可他不聽,仍舊大聲地講話。媽媽生氣了,只好將小明強行還到了病房大樓外面再跟他講道理。
    幼兒討論:
    1.小明的行為為什么不受歡迎?我們應(yīng)該怎么做?
    2.引導幼兒一起討論在其他什么環(huán)境中還會的什么規(guī)則(如:醫(yī)院里的"靜"等提示,公園里的"愛護花草"等提示,垃圾筒上的"垃圾入箱"等提示,)我們應(yīng)該怎樣遵守這些規(guī)則?
    3.在日常生活中做個有心人,發(fā)現(xiàn)并遵守環(huán)境中的各種規(guī)則,做個文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