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可以提高幼兒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擴大視野、增長知識、豐富詞匯。一個好的成語故事,語言規(guī)范,簡潔明了,會使嬰幼兒在聽故事中學到大量的新詞和優(yōu)美的語句,積累豐富的語言“養(yǎng)料”,整理了相關內容,快來看看吧!希望能幫助到你~更多相關訊息請關注!
黔驢技窮的故事
過去貴州(黔)這個地方沒有驢。有個多事的人用船運來了一頭驢,運來后卻沒有什么用處,就把驢放到山腳下。
一只老虎看見了驢,以為這個軀體高大的家伙一定很神奇,就躲在樹林里偷偷觀察著,后來又悄悄走出來,小心翼翼地接近驢,不知道驢子的底細。
有一天,驢叫了一聲,大虎大吃一驚,遠遠躲開,以為驢要咬自己了,非常恐懼。然而,老虎反復觀察以后,覺得驢并沒有什么特殊本領,而且越來越熟悉驢的叫聲了。
老虎開始走到驢的前后,轉來轉去,還不敢上去攻擊驢。以后,老虎慢慢逼近驢,越來越放肆,或者碰它一下,或者靠它一下,不斷冒犯它。驢非常惱怒,就用蹄子去踢老虎。
老虎心里盤算著:"你的本事也不過如此罷了!"非常高興。于是老虎騰空撲去,大吼一聲,咬斷了驢的喉管,啃完了驢的肉,才離去了。
黔驢技窮的寓意
世界上有很多東西貌似很強大,樣子很可怕,但其實沒有什么可怕的。從而說明,(寓意一)不要被貌似強大的敵人所嚇倒,而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力量,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奪取勝利。(寓意二)也比喻一個人不能只靠自己強大的外表取勝,而更應該注重真才實學。
后人對黔驢技窮的故事的歷史誤讀
這則富有時代特色與戰(zhàn)斗精神的寓言故事,被后人廣為傳誦,并派生出漢語圈中認知率的成語之一“黔驢技窮”。上述寓言和成語,有其明確的內涵,表達了積極的理念,用來諷喻貌似強大的東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就一定能戰(zhàn)而勝之。如果正確地理解上述寓言和成語的內涵和理念,是無可厚非的,不會產生什么爭議、更不會衍生出什么歷史公案。但是一些后人,卻不求甚解、生搬硬套,不知彼“黔”非此“黔”。況這則寓言故事的“領銜主演”應該是“黔之虎”,對原文最正確的解讀應該是“黔之驢技窮”或“驢黔技窮”!
行省制始于元朝,現(xiàn)在的貴州在元朝分屬湖廣行省、四川行省和云南行省?;谶@一史實,現(xiàn)在的貴州在文化傳統(tǒng)上,應當歸屬于湘楚文化圈、巴蜀文化圈和滇文化圈的交叉融合。貴州建省始于明朝洪武年間,當時的管轄范圍與現(xiàn)在也略有出入。柳宗元創(chuàng)作《黔之驢》一文,應該是公元800年左右的唐朝中晚期,當時地方行政區(qū)劃為“道—州—縣”三級。《黔之驢》一文所涉及的“黔中道”,包括了湖南西部、重慶東南部、貴州北部和湖北西南部一帶地區(qū),治黔州(今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彼“黔”非此“黔”
記得近三十年前上中學時,人教版的教材對《黔之驢》之“黔”的注釋為“貴州的簡稱”。時至今日,仍然有許多工具書,將這則寓言和由之派生的“黔驢技窮”里的“黔”曲解為“貴州”。更有甚者,一些帶有“地域決定論”之類狹隘偏見的人、一些不了解歷史的人,經常以“黔之驢”或“黔驢技窮”來無端地貶低貴州人。其實,善與惡、美與丑、真與假的事物和現(xiàn)象那里都有,不論是中國還是外國,也不論是貴州還是中國其他省市!近與貴州友談及至彼黔之論,故考之,是為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