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經典名人故事三篇

字號:

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于事件發(fā)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jié)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于口頭講述。下面是分享的少兒經典名人故事三篇。歡迎閱讀參考!
    【孔融讓梨的故事】
    孔融小時候家里有五個哥哥,一個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盤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讓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個什么樣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個最小的。爸爸看見了,心里很高興:別看這孩子才四歲,還真懂事哩。就故意問孔融:“這么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BR>    父親又問他:“你還有個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
    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弟弟吃?!?BR>    你看,孔融講得多好啊。他父親聽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個好孩子。”
    孔融四歲,知道讓梨。上讓哥哥,下讓弟弟。大家都很稱贊他。
    【茅以升長大以后就造橋】
    知道中國第一座現(xiàn)代化大橋——錢塘江大橋的設計者是誰嗎?
    沒錯,是茅以升。茅以升是我國的橋梁學家,關于茅以升的童年,還有著許多有趣的事情。
    在茅以升11歲那年的端陽節(jié),南京秦淮河上舉行熱鬧非凡的龍船比賽。他和小伙伴約好,一塊兒到河畔看個痛快。但不巧得很,頭天晚上,他突然病了,不得不憋在家里。
    端陽節(jié)一天,茅以升身子躺在床上,心兒卻飛向了秦淮河。他多么羨慕自己的小伙伴啊!
    到了晚上,小伙伴回來了,一個個無精打采,眼淚盈眶。茅以升很是奇怪,一問才知道,原來秦淮河上出了事。由于看龍船的人太多,把一座叫做文德橋的古老拱僑給擠塌了,許多人掉到河里淹死了。
    這太不幸了。茅以升直愣愣地望著天花板,好半天才說出一句話來:“我長大了一定要學會造橋,為大家造最結實的橋!”
    從此以后,茅以升的頭腦幾乎被橋占據了。他出門只要見到橋,總要上上下下看個仔細;讀書讀到有關橋的內容,就立即將其抄在本子上。他收藏的各種橋的圖畫、照片,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正是由于這些,茅以升還得了個“小橋迷”的綽號呢。
    【華佗學醫(yī)的故事】
    華佗是古代三國時的神醫(yī),他料病如神,預知生死,治療神奇,手到病除,但你知道他是怎么把醫(yī)術學得那么好嗎?請接下來看。
    華佗小時候失去了父母,母親因病而死。華佗發(fā)誓,長大以后一定要做個醫(yī)生,治好百姓的病。于是,他踏上了學醫(yī)的旅程。
    華佗出了京城,聽說某某山上有一座廟,廟里有一位長老醫(yī)術高明,他風餐露宿,爬山涉水,不管喬風下雨,還是不停止學醫(yī)的征途。過了一個月左右,他終于到了,但由于過度連勞累,突然放松所經以就倒下了。
    那位長老救了他并收他為徒。長老開始讓華佗干些粗活,但華佗做什么事都全心全意,沒有半名抱怨的話。后來,華佗發(fā)現(xiàn),長老把自己的醫(yī)術的精華和心血都記錄在幾本題目叫《醫(yī)案》的書上,量是他總是找準時機看上幾眼。長老正在看那本書,華佗見了,急忙搶過小徒弟給長的洗腳水,沖上了樓。他一邊給長老洗腳,一邊悄悄地看著《醫(yī)案》,長老猜透了他的心思,于是說:“華佗啊,你想看這本書就拿去吧!”華佗大喜過望,他顧不著給長老洗腳了,拿起書便沖下樓去。
    經過幾天的學習,華佗的醫(yī)術大有長進,但他還是虛習求學。長老時不時也帶他去看病。
    一天,華佗在看《醫(yī)案》。一個小徒弟跑過來了,他大聲說道:“華佗,師父生病了!”華佗急急忙忙地跑上樓,摸著師父的脈,華佗的臉逐漸從緊張到放松。原來,師沒生病,而是在試探他的醫(yī)術呢!當華佗下去的時候,一看糟了,《醫(yī)案》被蠟燭的火燒了半邊了。他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在屋子里團團轉,于是,他憑著自己的記憶重新寫了《醫(yī)案》。
    第二天,師父說:“華佗,那本書帶來了嗎?”化佗把自己抄得那本給了師父,他說:“師父,這本不是原來的那本,這本是我憑記憶重新寫的,原來那本已經燭火燒了?!睅煾敢豢?,微微一笑,說:“華佗,你真過目不忘啊!”原來的那本并沒燒,而是又在試探他呢!華佗長大后,為百姓治病,成了人人夸贊的“神醫(yī)”?;l(fā)圾了麻沸散和“五禽戲”。
    但是,一代神醫(yī)最終死在曹操的監(jiān)獄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