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件中包含了課文中的所有內容以及該課文的寓意??扇嫣嵘⒆觽儗τ谡Z文的興趣。課件是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經(jīng)過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和任務分析,教學活動結構及界面設計等環(huán)節(jié)設計的。下面是整理分享的高中美術課件:《走進意象藝術》,歡迎閱讀與借鑒。
【篇一】
一、教材分析:
1、教學目標
本課主要了解和認識三大美術類型中的第二種類型——意象藝術。
使學生初步了解和認識什么是意象藝術,如何來辨析意象藝術。
2、教學重點
使學生分清意象藝術與具象藝術的區(qū)別,并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藝術以及意象藝術的主要特征,尤其是從意象藝術的藝術形象和藝術語言,以及藝術家的意圖來辨析意象藝術的主要特征。
3、教學難點
如何解釋清楚什么是意象藝術,如何理解意象藝術。
二、教法設計
課件圖片展示、講授、練習
三、學法:
鑒賞課本、觀察、思維、想象
四、教學過程
1、導入:
美術作品并非完全是對客觀現(xiàn)實的“如實”再現(xiàn),除此之外,它還可以表達藝術家的主觀世界,這一點在具象藝術中也有表現(xiàn),但在意象藝術中藝術表現(xiàn)的主觀性更為突出,并已成為藝術家關注的重點。
教師活動:(1)展示作品《蒙娜麗莎》和《馬蒂斯夫人像》
(2)提出問題:找出這兩幅作品的不同之處,請同學們分組討論。
學生活動:(1)討論(2)回答
師生總結:這是兩件肖像名作,但表現(xiàn)形式卻迥然不同,《蒙娜麗莎》用筆細膩、描繪真實具體、形象逼真自然;而《馬蒂斯夫人像》則是用筆粗放、用色大膽潑辣、表現(xiàn)對象特別、不符合一般常人的理解。
這說明,《馬蒂斯夫人像》是畫家馬蒂斯為了表達自己的某種觀點、看法而故意采取的一種表現(xiàn)方式。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意象藝術中藝術表現(xiàn)的主觀性更為突出。
(引出課題并板書:)對客觀世界的主觀表達——走進意象藝術
2、什么是意象藝術
為什么有的美術作品形象怪異?這句話從意象藝術的一個極端方面來解釋意象藝術的,因為在一般人看來,意象藝術的作品往往是怪異的。這樣解釋主要是為了打消一般人因為習慣于具象藝術的真實性而對意象藝術產(chǎn)生的不理解和排斥心理。指出意象藝術主要是藝術家對現(xiàn)實的的感覺以及他們的個人情感、觀念和意識的表現(xiàn)密切相關。因此,藝術家的感覺和所要表達的意圖越獨特、強烈,所產(chǎn)生的藝術形象就可能越怪異。
教師活動:(1)板書:什么是意象藝術
(2)提出問題:A、從下面即將展示的作品中,請同學們注意觀察分析,意象藝術的美術作品和我們習慣上對具象藝術作品的認識在表現(xiàn)形式和手法上有哪些不同。
B、為什么美術作品形象怪異?
(3)展示作品:《圣維克多山》、《吶喊》《星月夜》《內戰(zhàn)的預感》
(4)提問
(5)板書:藝術家對客觀世界的主觀表達。
學生活動:(1)欣賞(2)討論(3)回答
師生總結:意象藝術主要是藝術家對現(xiàn)實的的感覺以及他們的個人情感、觀念和意識的表現(xiàn)密切相關。因此,藝術家的感覺和所要表達的意圖越獨特、強烈,所產(chǎn)生的藝術形象就可能越怪異。
3、如何理解意象藝術:
“如何理解意象藝術”是本課的關鍵,也是學生鑒賞意象藝術的根本要求。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重點是要傳達給學生這樣兩個理解的切入點,那就是:一個是藝術家按照“我”感覺的樣子來表現(xiàn)世界,一個是藝術家按照“我”想表現(xiàn)的樣子來表現(xiàn)世界。突出的就是“感覺”和“想”。
教師活動:(1)板書:如何理解意象藝術
(2)展示委拉斯凱茲的《教皇英諾森十世》和培根的《被牛肉片包圍的肖像》
(3)提出問題:A、兩幅作品的不同之處?(提示:我們從《教皇英諾森十世》中感覺到的對象的性格特點,在培根《被牛肉片包圍的肖像》中感受到的是一種情緒和氣氛,即緊張和惶恐)
(4)展示:朱耷的《鵪鶉圖》
(5)提出問題:畫面中鵪鶉的眼睛有什么特點?現(xiàn)實中會出現(xiàn)嗎?
學生活動:(1)欣賞(2)討論(3)回答
師生總結:理解意象藝術從以下兩個角度:一個是藝術家按照“我”感覺的樣子來表現(xiàn)世界,一個是藝術家按照“我”想表現(xiàn)的樣子來表現(xiàn)世界。
意象藝術的特點:A、意象藝術更傾向于心理的真實B、藝術形象更集中更典型。C、超越了具象藝術在形象和時空上的限制。
藝術家的主觀能動性在意象藝術中發(fā)揮了決定性的作用。而每個人的主觀感受和感覺是不同的,所以意象藝術作品才給我們以怪異的感覺。
板書:一個是藝術家按照“我”感覺的樣子來表現(xiàn)世界,一個是藝術家按照“我”想表現(xiàn)的樣子來表現(xiàn)世界。
4、總結回顧:這一節(jié)課我們進一步深入的認識了什么是意象藝術,如何理解意象藝術。
我們知道,意象藝術就是藝術家對客觀世界的主觀表達。理解意象藝術:一個是藝術家按照“我”感覺的樣子來表現(xiàn)世界,一個是藝術家按照“我”想表現(xiàn)的樣子來表現(xiàn)世界。
【篇二】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初步了解和認識什么是意象藝術,如何來辨析意象藝術。
【過程與方法】
通過比較分析,初步掌握什么是意象藝術,通過對意象藝術的藝術形象和藝術語言的分析,以及藝術家的意圖方面來辨析意象藝術的主要特征。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理解意象藝術的創(chuàng)作構思,提高審美素養(yǎng),開闊眼界,理解多元化藝術。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意象藝術的藝術特點。
【難點】
感受意象繪畫所表達的藝術家主觀的精神世界。
三、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展示一組繪畫作品,分別是《布羅格利公主像》《帶帽的婦人》,引導學生觀察其中的不同。并說一說自己喜歡哪一組,為什么?引出馬蒂斯的一句話“夫人,那不是一位女士,那是一幅畫”,帶著疑問揭示課題。
環(huán)節(jié)二:欣賞作品,探究意象藝術
(一)感知怪異
多媒體展示一系列意象藝術的作品,引導學生并談一談對這些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怪異)
繼續(xù)追問:這些作品為什么會產(chǎn)生“怪異”的感覺?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造型與色彩夸張
(二)分析怪異
1.展示蒙克的《吶喊》,引導學生觀賞并思考:作品描繪了什么內容?給你以什么感受?
學生回答:一個受到驚嚇的人,給人一種神秘不安的感受。
2.繼續(xù)引導學生欣賞作品并小組討論:蒙克是如何描繪這種不安的?試從色彩、形象、線條等方面進行分析。
學生交流探討,教師總結:
①造型—骷髏般神經(jīng)質的人物;
②色彩—紅色與深藍、墨綠形成鮮明了對比;
③線條—直線與曲線形成對比
3.教師點名蒙克會描繪不安是與他的生活經(jīng)歷分不開的,有哪位同學分享一下蒙克的相關資料?
學生自愿分享,教師總結:蒙克,1863年出生在挪威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然后相繼經(jīng)歷了父母與姐姐的死亡以及妹妹的精神分裂,這一系列的打擊使蒙克深深的感受到了恐懼與不安。
(三)解釋意象藝術
意象藝術到底是什么?怎樣理解意象藝術?有什么特點?
學生總結回答,教師總結:意象藝術是對客觀世界的主觀表達。
環(huán)節(jié)三:交流探討,辨析意象藝術
1.討論問題:意象藝術的“怪異”與藝術家的觀念是怎樣的關系?你能舉例說明嗎?
意象藝術的怪異源自于藝術家對客觀世界的主觀表現(xiàn),美術作品不僅可以再現(xiàn)客觀世界,而且可以表現(xiàn)藝術家的個人情感、觀念和意識。
舉例:《星月夜》表現(xiàn)的是一個被高度夸張變形并充滿強烈震撼力的星空景象,運用的平直、粗短的線條,表現(xiàn)出一種寧靜;而上面的這些則是運用了一種彎曲的線條,這樣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表現(xiàn)了梵高當時意象的一種特點,體現(xiàn)出了抑制的強烈感情。
2.展示一系列的意象藝術作品與具象藝術作品,并且設置辯論活動:你是否認為意象藝術比具象藝術更有表現(xiàn)力?為什么?
學生辯論,教師總結:意象藝術更傾向于心理真是而不是眼見的真實的傳達,盡管它可能“怪異”甚至“丑陋”,但它在藝術上卻更集中、更典型,因而形成它突出的長處,從整體上超越了具象美術在形象和時空上的限制,延伸了我們對事物和現(xiàn)實的認識,使我們對事物和現(xiàn)實有了更為全面和宏觀的把握。藝術家的主觀能動性在意象藝術中發(fā)揮了決定性的作用,使我們看到或者感受到了現(xiàn)實中沒有也無法呈現(xiàn)出來的東西。
環(huán)節(jié)四:小結作業(yè),拓展提高
1.總結回顧意象藝術的特點。
2.課后作業(yè):觀察自己身邊的藝術形象,說說哪些是屬于意象的造型。
一、教材分析:
1、教學目標
本課主要了解和認識三大美術類型中的第二種類型——意象藝術。
使學生初步了解和認識什么是意象藝術,如何來辨析意象藝術。
2、教學重點
使學生分清意象藝術與具象藝術的區(qū)別,并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藝術以及意象藝術的主要特征,尤其是從意象藝術的藝術形象和藝術語言,以及藝術家的意圖來辨析意象藝術的主要特征。
3、教學難點
如何解釋清楚什么是意象藝術,如何理解意象藝術。
二、教法設計
課件圖片展示、講授、練習
三、學法:
鑒賞課本、觀察、思維、想象
四、教學過程
1、導入:
美術作品并非完全是對客觀現(xiàn)實的“如實”再現(xiàn),除此之外,它還可以表達藝術家的主觀世界,這一點在具象藝術中也有表現(xiàn),但在意象藝術中藝術表現(xiàn)的主觀性更為突出,并已成為藝術家關注的重點。
教師活動:(1)展示作品《蒙娜麗莎》和《馬蒂斯夫人像》
(2)提出問題:找出這兩幅作品的不同之處,請同學們分組討論。
學生活動:(1)討論(2)回答
師生總結:這是兩件肖像名作,但表現(xiàn)形式卻迥然不同,《蒙娜麗莎》用筆細膩、描繪真實具體、形象逼真自然;而《馬蒂斯夫人像》則是用筆粗放、用色大膽潑辣、表現(xiàn)對象特別、不符合一般常人的理解。
這說明,《馬蒂斯夫人像》是畫家馬蒂斯為了表達自己的某種觀點、看法而故意采取的一種表現(xiàn)方式。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意象藝術中藝術表現(xiàn)的主觀性更為突出。
(引出課題并板書:)對客觀世界的主觀表達——走進意象藝術
2、什么是意象藝術
為什么有的美術作品形象怪異?這句話從意象藝術的一個極端方面來解釋意象藝術的,因為在一般人看來,意象藝術的作品往往是怪異的。這樣解釋主要是為了打消一般人因為習慣于具象藝術的真實性而對意象藝術產(chǎn)生的不理解和排斥心理。指出意象藝術主要是藝術家對現(xiàn)實的的感覺以及他們的個人情感、觀念和意識的表現(xiàn)密切相關。因此,藝術家的感覺和所要表達的意圖越獨特、強烈,所產(chǎn)生的藝術形象就可能越怪異。
教師活動:(1)板書:什么是意象藝術
(2)提出問題:A、從下面即將展示的作品中,請同學們注意觀察分析,意象藝術的美術作品和我們習慣上對具象藝術作品的認識在表現(xiàn)形式和手法上有哪些不同。
B、為什么美術作品形象怪異?
(3)展示作品:《圣維克多山》、《吶喊》《星月夜》《內戰(zhàn)的預感》
(4)提問
(5)板書:藝術家對客觀世界的主觀表達。
學生活動:(1)欣賞(2)討論(3)回答
師生總結:意象藝術主要是藝術家對現(xiàn)實的的感覺以及他們的個人情感、觀念和意識的表現(xiàn)密切相關。因此,藝術家的感覺和所要表達的意圖越獨特、強烈,所產(chǎn)生的藝術形象就可能越怪異。
3、如何理解意象藝術:
“如何理解意象藝術”是本課的關鍵,也是學生鑒賞意象藝術的根本要求。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重點是要傳達給學生這樣兩個理解的切入點,那就是:一個是藝術家按照“我”感覺的樣子來表現(xiàn)世界,一個是藝術家按照“我”想表現(xiàn)的樣子來表現(xiàn)世界。突出的就是“感覺”和“想”。
教師活動:(1)板書:如何理解意象藝術
(2)展示委拉斯凱茲的《教皇英諾森十世》和培根的《被牛肉片包圍的肖像》
(3)提出問題:A、兩幅作品的不同之處?(提示:我們從《教皇英諾森十世》中感覺到的對象的性格特點,在培根《被牛肉片包圍的肖像》中感受到的是一種情緒和氣氛,即緊張和惶恐)
(4)展示:朱耷的《鵪鶉圖》
(5)提出問題:畫面中鵪鶉的眼睛有什么特點?現(xiàn)實中會出現(xiàn)嗎?
學生活動:(1)欣賞(2)討論(3)回答
師生總結:理解意象藝術從以下兩個角度:一個是藝術家按照“我”感覺的樣子來表現(xiàn)世界,一個是藝術家按照“我”想表現(xiàn)的樣子來表現(xiàn)世界。
意象藝術的特點:A、意象藝術更傾向于心理的真實B、藝術形象更集中更典型。C、超越了具象藝術在形象和時空上的限制。
藝術家的主觀能動性在意象藝術中發(fā)揮了決定性的作用。而每個人的主觀感受和感覺是不同的,所以意象藝術作品才給我們以怪異的感覺。
板書:一個是藝術家按照“我”感覺的樣子來表現(xiàn)世界,一個是藝術家按照“我”想表現(xiàn)的樣子來表現(xiàn)世界。
4、總結回顧:這一節(jié)課我們進一步深入的認識了什么是意象藝術,如何理解意象藝術。
我們知道,意象藝術就是藝術家對客觀世界的主觀表達。理解意象藝術:一個是藝術家按照“我”感覺的樣子來表現(xiàn)世界,一個是藝術家按照“我”想表現(xiàn)的樣子來表現(xiàn)世界。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初步了解和認識什么是意象藝術,如何來辨析意象藝術。
【過程與方法】
通過比較分析,初步掌握什么是意象藝術,通過對意象藝術的藝術形象和藝術語言的分析,以及藝術家的意圖方面來辨析意象藝術的主要特征。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理解意象藝術的創(chuàng)作構思,提高審美素養(yǎng),開闊眼界,理解多元化藝術。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意象藝術的藝術特點。
【難點】
感受意象繪畫所表達的藝術家主觀的精神世界。
三、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展示一組繪畫作品,分別是《布羅格利公主像》《帶帽的婦人》,引導學生觀察其中的不同。并說一說自己喜歡哪一組,為什么?引出馬蒂斯的一句話“夫人,那不是一位女士,那是一幅畫”,帶著疑問揭示課題。
環(huán)節(jié)二:欣賞作品,探究意象藝術
(一)感知怪異
多媒體展示一系列意象藝術的作品,引導學生并談一談對這些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怪異)
繼續(xù)追問:這些作品為什么會產(chǎn)生“怪異”的感覺?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造型與色彩夸張
(二)分析怪異
1.展示蒙克的《吶喊》,引導學生觀賞并思考:作品描繪了什么內容?給你以什么感受?
學生回答:一個受到驚嚇的人,給人一種神秘不安的感受。
2.繼續(xù)引導學生欣賞作品并小組討論:蒙克是如何描繪這種不安的?試從色彩、形象、線條等方面進行分析。
學生交流探討,教師總結:
①造型—骷髏般神經(jīng)質的人物;
②色彩—紅色與深藍、墨綠形成鮮明了對比;
③線條—直線與曲線形成對比
3.教師點名蒙克會描繪不安是與他的生活經(jīng)歷分不開的,有哪位同學分享一下蒙克的相關資料?
學生自愿分享,教師總結:蒙克,1863年出生在挪威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然后相繼經(jīng)歷了父母與姐姐的死亡以及妹妹的精神分裂,這一系列的打擊使蒙克深深的感受到了恐懼與不安。
(三)解釋意象藝術
意象藝術到底是什么?怎樣理解意象藝術?有什么特點?
學生總結回答,教師總結:意象藝術是對客觀世界的主觀表達。
環(huán)節(jié)三:交流探討,辨析意象藝術
1.討論問題:意象藝術的“怪異”與藝術家的觀念是怎樣的關系?你能舉例說明嗎?
意象藝術的怪異源自于藝術家對客觀世界的主觀表現(xiàn),美術作品不僅可以再現(xiàn)客觀世界,而且可以表現(xiàn)藝術家的個人情感、觀念和意識。
舉例:《星月夜》表現(xiàn)的是一個被高度夸張變形并充滿強烈震撼力的星空景象,運用的平直、粗短的線條,表現(xiàn)出一種寧靜;而上面的這些則是運用了一種彎曲的線條,這樣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表現(xiàn)了梵高當時意象的一種特點,體現(xiàn)出了抑制的強烈感情。
2.展示一系列的意象藝術作品與具象藝術作品,并且設置辯論活動:你是否認為意象藝術比具象藝術更有表現(xiàn)力?為什么?
學生辯論,教師總結:意象藝術更傾向于心理真是而不是眼見的真實的傳達,盡管它可能“怪異”甚至“丑陋”,但它在藝術上卻更集中、更典型,因而形成它突出的長處,從整體上超越了具象美術在形象和時空上的限制,延伸了我們對事物和現(xiàn)實的認識,使我們對事物和現(xiàn)實有了更為全面和宏觀的把握。藝術家的主觀能動性在意象藝術中發(fā)揮了決定性的作用,使我們看到或者感受到了現(xiàn)實中沒有也無法呈現(xiàn)出來的東西。
環(huán)節(jié)四:小結作業(yè),拓展提高
1.總結回顧意象藝術的特點。
2.課后作業(yè):觀察自己身邊的藝術形象,說說哪些是屬于意象的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