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有許多愛好:畫畫、彈琴、唱歌、運動……但是我作為一個偏向于文靜的人來說,更喜歡讀書。為大家提供《讀書作文800字高中生》,歡迎閱讀。
【篇一】
“書”,簡單的一個字,落下一點之后收工。從龜甲,到竹簡,再到蔡侯紙;從手錄,到雕版,再到活字,無不讓書籍得以越來越廣泛地流傳,讓書籍從“舊時王謝堂前燕”,終歸“飛入尋常百姓家”。
書是有了,宋濂們“無從致書以觀”的現(xiàn)象越來越少,隨之新的問題來了:如何讀書?依我拙見啊,讀書,就是一門吃飯般的藝術(shù)。世人苦于讀書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便是時間緊迫,來不及開卷。
正如有的菜啊,是精益求精的,品嘗它,要慢功夫。精致的法國菜——開胃菜、海鮮、肉類、乳酪、甜點······嚴(yán)格的上餐順序令人嘆為觀止,花費四五個小時吃一頓飯是司空見慣。大部頭的名著,就像是這種菜系。一本書兩三樣主材,數(shù)十種輔料,幾百道工序,精心烹調(diào),有時還加幾味暗料,,謝絕外傳。讀這種書,是萬萬不得片段式的,也就是說,不可以抽空,只能專攻。不然的話就是暴殄天物,廚師的心思,也就是所謂“佳肴其旨”,是領(lǐng)會不到的。
但隨著時代的提速,一些十分應(yīng)景兒的菜也開始登場。引進(jìn)的肯德基麥當(dāng)勞,裹一大包扔你面前,管他什么營養(yǎng)均衡,葷素搭配,能吃就行。貌似這種快速食法有欠妥當(dāng),但有時候就得如此。就像你趕公交,左右就十分鐘,這時候裝文藝捧本《黑格爾歷史哲學(xué)》還不如接地氣來本《博物》雜志。這種零碎的時間,不適合深度思考,不適合剖析歷史辯證學(xué),用來往腦子里儲備些零碎知識,豐富點兒閱歷還是很現(xiàn)實的。
之所以說這些,還是要人們學(xué)會選擇,學(xué)會應(yīng)景兒。明明就是吃頓泡面都勉強的時間,就別盯著人家法國大餐的白松露眼睛冒綠光;能盯著天花板發(fā)一下午呆的時間,咱也別用盒飯瞎湊合。讀書,也就是一門吃飯般的藝術(shù)。首先啊,它不難,像吃飯一樣。其次,它也不簡單,好歹是門藝術(shù),要下功夫的。
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老祖宗早就告訴過我們,人自身的意識才是最重要的,如何把握好讀書的火候、烹調(diào)的時間,全在自身。是倒油大火,“滋啦”一聲開始爆炒,還是文火慢燉,細(xì)細(xì)片姜,就看自己一聲:
“掌勺!”
【篇二】
喧鬧和繁雜在人與人的碰撞中摩擦,快節(jié)奏時常把心靈揉搓得倍感疲憊與倦怠……羅西說:“古堡里,若住著惡魔,那么古堡就是地獄;星辰里,若住著仙子,那么星辰就是天堂。而心園呢?”
噓——躲進(jìn)世界的角落,請手持書卷、忘記時間,做回你自己。
有如農(nóng)夫走向田野,蜜蜂飛向花園,從喧鬧的鬧市中走來,去尋覓寧靜,感悟平淡。自然而從容的走入書房,沉浸于古今中外、上下千年的睿智思考,只覺得有說不出的妙境:五臟六腑像被熨過,無一處不服帖;三萬六千多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不暢快。走近書房,我便是自己的國王。
“心是一棵樹,獨木不成林?!比伺c人的碰撞,更多的應(yīng)當(dāng)是心有靈犀的思想,借著從寬袍博帶下伸出的手,穿過歲月山河,將那手的光影倒映在生有一頭金發(fā)的深邃碧眼上。置身于一方有書的天地,觸目那些或發(fā)黃或簇新的書籍,它睿智的靈光會將我們的眼睛照得鮮亮而炯然有神。打開書,走進(jìn)五彩繽紛的思想?yún)擦郑覀儽銜X得異香彌漫、沁人心脾,總能在油墨的芬芳中感悟些什么。在南國,紅豆初生,在雨巷里徘徊,歇在三月的春帷里,等一封遲遲不來的信;在北國,春水初盛,在千里鶯啼之外,去往風(fēng)沙磨斷的古道,醉唱一首無人相和的歌。在城門深雨里,看騎驢立劍的征人;在驚濤駭浪里,讀不屈不撓的老人。我撫摸著書卷,指腹劃過字字行行,仿佛觸到了世界的經(jīng)緯,摸到了山河的脈絡(luò);我手下的短短幾行,是多少人用盡無數(shù)個花開花落來演繹的一生。讀來怎能不充滿滌蕩人心的力量?
當(dāng)我們與書中那形色各異的人和事交融在一起的時候,我們便會發(fā)覺生命曾經(jīng)隱忍的種種深意——
偉大沒什么,離開平凡一切都很渺??;成功沒什么,未來不會到此結(jié)束;跌倒沒什么,爬起來繼續(xù)走;失敗沒什么,沒有什么可以見血封喉。
神游天下,松弛緊繃的神經(jīng),冷卻燥熱的情緒;他山之石,可以獲得實在的精神力量。
讀書可釀心,有心而知遠(yuǎn)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