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悲青坂》原文譯文賞析

字號: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后徙河南鞏縣。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下面是分享的古詩詞《悲青坂》原文譯文賞析。歡迎閱讀參考!
    《悲青坂》
    唐代:杜甫
    我軍青坂在東門,天寒飲馬太白窟。
    黃頭奚兒日向西,數(shù)騎彎弓敢馳突。
    山雪河冰野蕭瑟,青是烽煙白人骨。
    焉得附書與我軍,忍待明年莫倉卒。
    【譯文】
    我軍駐扎在武功縣東門外的青坂,天氣嚴(yán)寒,兵士都在太白山的泉窟中飲馬。黃頭的奚兵每天向西推進,只有幾個騎兵,居然敢彎弓射箭向我軍沖擊。這時,山上是雪,河中有冰,曠野里一片蕭瑟氣象。青的是報警的烽煙,白的是戰(zhàn)死兵士的枯骨。怎么能托人帶個信給我軍,囑咐他們暫時忍耐一下,等到明年再來反攻,千萬不要急躁。
    【賞析】
    此詩中“數(shù)騎”和“敢”字都是經(jīng)過鍛煉的字眼。只用三個字就表現(xiàn)了安祿山叛軍的強壯和官軍的怯弱?!扒嗍欠闊煱兹斯恰边@一句,本來應(yīng)該說“青是烽煙,白是人骨”??s成七言句只好省略一個“是”字?!锻雀琛酚幸痪洹扒帮w鴐鵝后鹙鶬”,本來是“前飛鴐鵝,后飛鹙鶬”。省略了一個“飛”字。又《李潮八分小篆歌》有一句“秦有李斯?jié)h蔡邕”,省略了一個“有”字。這種句法,僅見于七言古詩,五言詩中絕對不可能有。七言律詩中也少見。“青是烽煙白人骨”止是一個描寫句,“白人骨”還屬于夸張手法。陣亡士兵的尸體暴露在荒野里,至少要幾個月才剩一堆白骨。杜甫此句,只表現(xiàn)“尸橫遍野”的情景。他有一首《釋悶》詩,其中有一聯(lián)道:“豺狼塞路人斷絕,烽火照夜尸縱橫?!币彩菍憫?zhàn)后的原野,它和“青是烽煙白人骨”是同一意境的兩種寫法。
    此詩第二聯(lián)寫安祿山部隊的強悍,第三聯(lián)是其后果,所以寫官軍死亡之慘。而在敘述同一事件的另一首詩《悲陳陶》里,第二聯(lián)寫官軍士氣怯弱,無戰(zhàn)斗力;第三聯(lián)是其后果,所以寫“群胡”的飛揚跋扈??梢姸鸥膬蓚€不同的角度來描寫同一事件的藝術(shù)手法。第四聯(lián)是寫被困在長安城內(nèi)的人民和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陳陶斜一敗之后,長安城中的人民在痛哭之馀,還希望官軍馬上再來反攻??墒窃谇噗嘣贁≈螅嗣裰罃澄冶ο嗖钌踹h,只得放棄“日夜更望官軍至”的念頭。杜甫在長安城中,聽到唐軍戰(zhàn)敗的消息,心中非常焦急。而只好設(shè)想托人帶信給官軍,希望他們好好整頓兵力,待明年再來反攻。這兩首詩的結(jié)尾句深刻地表現(xiàn)了人民對一再成敗的官軍的思想感情的合于邏輯的轉(zhuǎn)變。
    《杜詩鏡銓》引用了邵子湘的評語云:“日夜更望官軍至,人情如此;忍待明年莫倉卒,軍機如此。此杜之所以為詩史也?!边@個評語,反映出邵子湘認為兩個結(jié)句有矛盾,因此他把《悲陳陶》的結(jié)句說是人民的感情如此;把《悲青坂》的結(jié)句說是軍事形勢有這樣的需要。他以為這樣講可以解釋矛盾。其實是似是而非。要知道,“軍機如此”,也同樣是長安城中人民聽到青坂之?dāng)∫院蟮恼J識和感情。杜甫寫的正是人民思想感情的轉(zhuǎn)變,根本不能以為兩首詩的結(jié)句有矛盾。
    擴展閱讀:杜甫詩歌成就
    杜甫詩“有集六十卷”,早佚。北宋寶元二年(1039年)王洙輯有1405篇,編為18卷,題為《杜工部集》。錢謙益編有《箋注杜工部集》。楊倫說:“自六朝以來,樂府題率多模擬剽竊,陳陳相因,最為可厭。子美出而獨就當(dāng)時所感觸,上憫國難,下痛民窮,隨意立題,盡脫去前人窠臼”。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fēng)沉郁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fēng)格多樣,以“沉郁頓挫”四字準(zhǔn)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fēng)格,而以沉郁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dāng)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guān)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詩人之一,對后世影響深遠。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是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代表作。
    律詩在杜詩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杜甫律詩的成就,首先在于擴大了律詩的表現(xiàn)范圍。他不僅以律詩寫應(yīng)酬、詠懷、羈旅、宴游,以及山水,而且用律詩寫時事。用律詩寫時事,字數(shù)和格律都受限制,難度更大,而杜甫卻能運用自如。杜甫把律詩寫得縱橫恣肆,極盡變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聲律的束縛,對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對仗的痕跡。如被楊倫稱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就是這樣一首詩:“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全詩在聲律句式上,又極精密、考究。八句皆對,首聯(lián)句中也對。嚴(yán)整的對仗被形象的流動感掩蓋起來了,嚴(yán)密變得疏暢。
    杜甫律詩的成就,可以說就是在把這種體式寫得渾融流轉(zhuǎn),無跡可尋,寫來若不經(jīng)意,使人忘其為律詩。如《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鄙纤木溆昧魉畬Γ汛河晟耥嵰粴鈱懴?,無聲無息不期然而來,末聯(lián)寫一種驟然回首的驚喜,格律嚴(yán)謹而渾然一氣。
    杜甫善于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并加以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杜甫關(guān)心民生疾苦的思想和他在律詩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直接影響了中唐時期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新樂府創(chuàng)作。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fā)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復(fù),標(biāo)志著中國詩歌藝術(shù)的高度成就。社會矛盾重重的宋代更是學(xué)習(xí)杜甫最興盛的時代,出現(xiàn)了以杜甫為宗的江西詩派。明末清初的顧炎武等人也有明顯的學(xué)杜傾向,也像杜甫一樣用律詩反映當(dāng)時的抗清斗爭,慷慨激昂。
    杜詩受到廣泛重視,是在宋朝以后。王禹偁、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陸游等人對杜甫推崇倍至。研究資料近千年來,治杜之風(fēng)不絕。宋代有許多杜詩的編年、分類、集注等專書,如王洙《杜工部集》、郭知達《九家集注杜詩》、魯編次、蔡夢弼會箋的《杜工部草堂詩箋》、徐居仁編輯的《分門集注杜工部詩》,其中著作有《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春望》《絕句》《望岳》等等。后世注釋杜集的亦在百種以上,較流行的有錢謙益《箋注杜工部集》、仇兆鰲《杜詩詳注》、楊倫《杜詩鏡銓》、浦起龍《讀杜心解》。新、舊《唐書》都有杜甫本傳。兩宋以后,詩話筆記中評點、解釋杜詩的文字非常豐富。中華書局1964年編有《古典文學(xué)研究資料匯編·杜甫卷》上編《唐宋之部》。明末王嗣有《杜臆》、清施鴻保有《讀杜詩說》。另外,中華書局還將五四運動以來較重要的論文匯編成《杜甫研究論文集》。傳記和新的研究專著有馮至《杜甫傳》、蕭滌非《杜甫研究》、傅庚生《杜甫詩論》、朱東潤《杜甫敘論》。較詳實的年譜有聞一多《少陵先生年譜會箋》和四川文史研究館的《杜甫年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