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觀察、分析幼兒在游戲中的行為,能夠幫助教師認識幼兒的認知和社會性發(fā)展等信息,進而采取行之有效的引導(dǎo)策略,幫助幼兒解決問題、提升經(jīng)驗、獲得進步。那么,教師應(yīng)該怎樣做好觀察記錄呢?今天為您推薦了幼兒園小班觀察記錄范本精選,歡迎大家的參考借鑒。
【篇一】
觀察時間:20xx年12月30日10:00—10:20
幼兒年齡:5歲
觀察人員:王xx
觀察內(nèi)容:娃娃家的動物小餐盤
觀察目的:投入新材料時的幼兒使用及交流情況
觀察描述:
今天給娃娃家增添了一個新材料:綠色的動物小餐盤。告訴他們,小餐盤可以給娃娃喂飯用,還可以里面放東西,做托盤用,還可以學(xué)習(xí)洗盤子,還可以進行裝飾動物小盤子,并且示范了一下做托盤的動作和洗餐盤的方法。新的材料讓幾個孩子都躍躍欲試,可還沒過多久,就傳來了爭吵聲。姚黃琪說:“我先拿到小盤子的,我要當媽媽,我要喂娃娃吃飯,你當爸爸吧?!薄拔也幌矚g當爸爸,我要當媽媽?!焙娸照f道。姚黃琪說:“那你也做媽媽吧?!薄拔覜]有小盤子喂娃娃就不是媽媽了?!焙娸照f?!拔乙攱寢尅?,“我也要當媽媽”,兩個人不停的爭吵著,并且一發(fā)不可收拾,倆人竟開始動手搶起餐盤來。一旁的姜燁小朋友聽了眉頭都皺了起來,靜靜地看著她們倆??催@個爭奪餐盤的戰(zhàn)爭好像沒有停下來的趨勢,我趕緊走上前問:“你們?yōu)槭裁炊家攱寢屇??”姚黃琪搶著回答:“因為媽媽很厲害,在家會做好多事情,我就喜歡我媽媽?!陛蛰找舱f:“我媽媽也厲害,我也喜歡我的媽媽。”聯(lián)想到小班本學(xué)期藝術(shù)活動里有一首歌曲《讓愛住我家》,我說:“我們前些天唱的《讓愛住我家》里,我們的家里都有誰呀?”她們倆搶著說:“有爸爸,媽媽,弟弟”姚黃琪說:“我家里還有爺爺奶奶呢?!蔽医又f:“對啦!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很幸福,是因為我們有一大家的人,大家在一起相親又相愛!”菡菡點點頭說:“我家也是的?!蔽医又f:“在我們的家里,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本領(lǐng),我們都很厲害,可是如果整天天吵吵鬧鬧,家里的每一個一定會不開心的,今天你們在娃娃家里也是一家人,也要相親相愛,我們今天可以讓姚黃琪來當媽媽,菡菡當爸爸,爸爸的本領(lǐng)也很大,因為爸爸有力氣,可以搬很重的東西,等下次玩的時候我們可以讓菡菡當媽媽,姚黃琪當爸爸,你們說這樣好嗎?”她們倆都同意的點點頭,菡菡說:“好,那我當爸爸,我抱娃娃,你當媽媽,你來喂娃娃吃飯吧?!薄昂冒?!”姚黃琪笑著點點頭拿起了小盤子。此時,她們已經(jīng)投入到娃娃家的角色中去了。
教師分析:
在九月份剛?cè)雸@后,小班小朋友剛剛接觸到角色游戲,非常感興趣,而且喜歡扮演其中的角色,特別喜歡扮演爸爸、媽媽的角色,但是他們一旦進入游戲時,又常常忘記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經(jīng)過3個月的時間,孩子們已經(jīng)從初步的隨意擺弄娃娃過度到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想法有選擇性的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由于是小班上學(xué)期,孩子們的合作意識不強烈,在老師沒有要求的情況下,他們一般不會幾個人在一起合作游戲,但他們通常喜歡和自己的好朋友倆個人在一起游戲,在平日里,姚黃琪和胡詩菡是好朋友,倆家人也是鄰居,經(jīng)常在一起玩。當娃娃家里投放了新的材料時,她們倆個都很想嘗試操作新材料,并且倆個好朋友想一起合作玩游戲。由于小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在家庭生活中可能媽媽的角色承擔了更多的照顧孩子的形象和責(zé)任,所以在孩子的心里,喂寶寶吃飯是媽媽應(yīng)該做的事情,媽媽的本領(lǐng)是很大的,孩子們對媽媽是既依賴又崇拜。所以在只有一個動物小餐盤出現(xiàn)的情況下,她們開始討論媽媽的角色由誰來扮演,由于倆個人都想當媽媽,意見不統(tǒng)一,就發(fā)生了倆個孩子之間互不相讓,誰搶到具有象征性的物品餐盤,誰就能當媽媽的場面。
大人有時會問孩子最喜歡家里的誰?有很大一部分孩子都回答的是媽媽。雖然小班的孩子還不能準確的用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情感,但大部分孩子們心中覺得媽媽是即漂亮又能干,相比之下,爸爸在孩子們的心中分量比媽媽要稍遜色一些。可能平時爸爸陪孩子的時間少了一點,所以當有“媽媽”和“爸爸”的角色選擇的時候,就會出現(xiàn)以上案例中的一幕:兩個孩子都爭選當“媽媽”的角色。
教師措施:
1.在日常的生活學(xué)習(xí)中,可以加強孩子對家庭親情觀念的培養(yǎng),懂得家里的每一個成員都有自己的本領(lǐng),都很重要。
2.孩子在游戲中出現(xiàn)了無法靠自己解決問題的情況下,教師要適時的出現(xiàn),并用適宜的方式去引導(dǎo)孩子。通過一些提問,加深孩子們對家庭成員角色的認識。
3.在孩子的能力范圍之內(nèi),教師可以用協(xié)商的方法來引導(dǎo)孩子進行角色分配,幫助小朋友逐步學(xué)會協(xié)商,合作,克制自己,遵守規(guī)則,加強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根據(jù)小班孩子的心理特點,當他們再次投入到游戲中時,就會忘記剛才的不愉快。
4、投放代表爸爸的典型象征物品:領(lǐng)帶或者領(lǐng)結(jié)。在投放后,當孩子們戴上后,有模有樣的,玩游戲時也會很投入,很專注。
5、觀察娃娃家的爸爸,將可以展現(xiàn)爸爸角色特征的情景記錄下來,例如:搬重物,騎大馬等,將觀察到的典型現(xiàn)象在評價時與幼兒共同討論。讓幼兒喜歡上爸爸這個角色。
6.在討論評價環(huán)節(jié),運用情景再現(xiàn)法,讓孩子們發(fā)現(xiàn)問題,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逐步培養(yǎng)他們自愿、自覺的遵守輪換規(guī)則的好習(xí)慣。
【篇二】
游戲背景:
今天的“娃娃家”里可熱鬧了,客人們正在津津有味地品嘗著爸爸為他們準備的“美味佳肴”,忽然,只聽“砰”的一聲……
游戲名稱:
玩“辦家家”游戲
教師分析:
在娃娃家游戲中由于這位孩子被其他的同伴所冷落,因此,他就用扔?xùn)|西的方式來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這在小班幼兒的行為中表現(xiàn)得較多,原因可能是這一年齡階段的幼兒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在得不到同伴的友情時,也不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以至于產(chǎn)生了不良的情緒和行為。游戲中出現(xiàn)這種情況,我覺得老師首先要正確看待孩子的行為,不能馬上否定孩子,然后進行引導(dǎo),學(xué)會用適當?shù)姆绞絹肀磉_宣泄自己的情感,如:讓孩子知道生氣以后要把自己生氣的原因講出來等等,讓他們在游戲中提高交往能力,建立融洽的伙伴關(guān)系。
材料提供:
娃娃若干、矮床、小桌子、家具、沙發(fā)、餐具、招待客人的禮物等
觀察要點:
孩子在游戲中的交往能力
游戲行為實錄:
只見周佳安用手一個勁地將桌上的那些“美味佳肴”推倒在地,一邊推,一邊嘴里還不停地嘀咕著什么?這時,娃娃家里已是一片狼籍了……“恩。”他撅著小嘴點點頭。“爸爸和客人們都不讓我坐在桌上‘吃飯’,所以,我生氣了?!彼蛔雎?。聽了我這么一說,周佳安二話沒說就開始撿地上的餐具了?!拔覀儙湍阋黄饟彀?。”在同伴的幫助下,地上的餐具撿干凈了。他和孩子們又開始了游戲……老師正想上前訓(xùn)斥,可又當我看到周佳安那一臉不高興的表情時,我想這其中一定有原因,于是,我克制自己的情緒,來到他身邊了解情況。我摸摸他的頭問道:“周佳同,怎么了?你有不高興的事情?”“快告訴我,看看我能不能幫助你?!蔽艺f道?!霸瓉硎沁@樣,自己不高興了,可以把這些不開心的事情告訴老師和同伴,我想大家都會幫助你的,像這樣亂仍東西可不好呀!”“快把地上的餐具撿起來,我相信大家還是會原諒你,歡迎你來娃娃家的?!?BR> 改進措施:
作為教師,可以扮演其中的一個角色參與到孩子的游戲當中,或者作為一個觀眾安靜的看孩子的“表演”,并細心地觀察孩子的表現(xiàn),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有運用不夠恰當?shù)恼Z言或行為時,教師可以在不影響孩子游戲的前提下進行適當?shù)囊龑?dǎo)。另外,我覺得孩子遇到在游戲中的問題,老師要引導(dǎo)孩子自己去試著解決問題,而不能包辦代替,或者幫助孩子出謀劃策,這樣,能提高孩子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篇三】
觀察實錄:
今天是尹可欣、王若語、余子星、付梓坤這四位小朋友玩娃娃家。娃娃家的角色牌有兩個,爸爸和媽媽。孩子們進區(qū)后,一會兒傳來了爭吵的聲音,“我要當媽媽,我就要當媽媽,我不當寶寶?!痹瓉硎且尚篮屯跞粽Z小朋友都爭著要當媽媽,而其他三個小朋友都已經(jīng)分配好角色了,睜著大眼睛看著這兩位小朋友。我一走近,小朋友們馬上用求助的目光看著我。我蹲下身子問尹可欣和王若語:“你們?yōu)槭裁炊家攱寢屇亍笨尚罁屜然卮穑骸耙驗槲易钕矚g媽媽,我覺得當媽媽好玩一些,我想做菜?!毙≌Z也說:“我也喜歡媽媽,當寶寶不好玩?!毕氲轿覀儎倓倢W(xué)過的一個故事《幸福的一家》,我就馬上問娃娃家的寶寶:“為什么說是幸福的一家呢家里有些什么人”一旁的“爸爸”余子星說:“有爸爸、媽媽和哥哥?!薄案绺纭崩だひ苍谝贿呇a充道:“家里還有寶寶呀!”我接著說:“對啦!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很幸福,是因為我們有一大家的人,大家在一起相親相愛!”可欣點點頭說:“我也覺得,我們家也是這樣的?!毙∨笥褌兌键c點頭,我接著說:“在我們的家里,每一個人都很重要,今天娃娃家的寶寶們也是一家人,小朋友們要當好每一個角色,我們來試試當不同的角色好不好”小朋友都說好。我轉(zhuǎn)過頭看看邊上那兩個分配好角色的小朋友說:“爸爸和哥哥真棒,不爭不搶的選好自己的角色?!蔽矣挚纯纯尚篮托≌Z說:“老師提個建議,今天可欣來當‘媽媽’,小語當‘寶寶’,到下一次游戲的時候我們就互換角色,看看誰當?shù)摹畫寢尅蛘摺畬殞殹數(shù)暮每梢詥帷蓖ㄟ^調(diào)節(jié)和勸說,可欣最終當上了“媽媽”,小語當上了“寶寶”。剛開始“寶寶”還撅著小嘴巴,可過了一會兒,“寶寶”就開心的投入到角色中去了……
分析:
1、孩子們到娃娃家,有了初步的規(guī)則意識(如:已有兩位小朋友自己分配好角色了。)
2、我們有時經(jīng)常會問孩子最喜歡家里的誰大部分孩子都回答的是媽媽。雖然小班的孩子還不能用語言去表達。但孩子們心中就是覺的媽媽是溫柔漂亮能干的,相比之下,寶寶在孩子們的心中分量比媽媽要稍遜色一些。所以當有“媽媽”和“寶寶”的角色選擇時,就會出現(xiàn)以上案例中的一幕:兩個孩子都爭著當“媽媽”的角色。
3、我最初是想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給孩子自主的權(quán)利,讓孩子自己去選擇角色。所以讓“娃娃家”的孩子們自己分配。其實孩子們對于角色扮演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有的孩子碰到自己喜歡的角色就會爭論不休,這也與孩子自我為中心的狀態(tài)有關(guān)。
措施:
1、在日常的生活學(xué)習(xí)中,加強孩子的親情觀念的培養(yǎng),知道家里的成員都是很重要的。
2、孩子在游戲中出現(xiàn)問題,教師要及時的出現(xiàn),并用親切的語言和適宜的方式去引導(dǎo)孩子。比如:兩個孩子都爭選“媽媽”的角色,我及時的用回顧故事的方式,讓孩子停止了爭吵。并加以提問,加深孩子們對家庭角色的認識。
3、教師還是要引導(dǎo)孩子自己去分配角色,不能硬性的指派孩子去擔當什么樣的角色。我用建議的方式讓兩位孩子協(xié)商和分配誰當“媽媽”,雖然孩子剛開始還是有點不高興,但當孩子投人到游戲當中的時候,能馬上忘掉不開心,這也是小班幼兒的心理特點。
4、小班孩子在自選角色這個規(guī)則意識上是比較薄弱的,孩子無法協(xié)商角色的選擇時,教師要酌情參與指導(dǎo),制定輪換角色的規(guī)則,并用圖片的形式記載孩子表演過角色的軌跡,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擔任自己喜歡的角色。當孩子得到自己喜歡的角色時,要給孩子提出游戲的要求,讓孩子學(xué)會珍惜自己的機會,同時對能自主協(xié)商分配角色和謙讓的小朋友進行表揚。幫助小朋友逐步學(xué)會協(xié)商、合作,學(xué)會克制自己,遵守規(guī)則,加強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
5、在評價環(huán)節(jié),運用情景再現(xiàn)法,讓全班孩子發(fā)現(xiàn)問題,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把遵守規(guī)則內(nèi)化,逐步培養(yǎng)他們自愿、自覺的遵守輪換規(guī)則的好習(xí)慣。
【篇一】
觀察時間:20xx年12月30日10:00—10:20
幼兒年齡:5歲
觀察人員:王xx
觀察內(nèi)容:娃娃家的動物小餐盤
觀察目的:投入新材料時的幼兒使用及交流情況
觀察描述:
今天給娃娃家增添了一個新材料:綠色的動物小餐盤。告訴他們,小餐盤可以給娃娃喂飯用,還可以里面放東西,做托盤用,還可以學(xué)習(xí)洗盤子,還可以進行裝飾動物小盤子,并且示范了一下做托盤的動作和洗餐盤的方法。新的材料讓幾個孩子都躍躍欲試,可還沒過多久,就傳來了爭吵聲。姚黃琪說:“我先拿到小盤子的,我要當媽媽,我要喂娃娃吃飯,你當爸爸吧?!薄拔也幌矚g當爸爸,我要當媽媽?!焙娸照f道。姚黃琪說:“那你也做媽媽吧?!薄拔覜]有小盤子喂娃娃就不是媽媽了?!焙娸照f?!拔乙攱寢尅?,“我也要當媽媽”,兩個人不停的爭吵著,并且一發(fā)不可收拾,倆人竟開始動手搶起餐盤來。一旁的姜燁小朋友聽了眉頭都皺了起來,靜靜地看著她們倆??催@個爭奪餐盤的戰(zhàn)爭好像沒有停下來的趨勢,我趕緊走上前問:“你們?yōu)槭裁炊家攱寢屇??”姚黃琪搶著回答:“因為媽媽很厲害,在家會做好多事情,我就喜歡我媽媽?!陛蛰找舱f:“我媽媽也厲害,我也喜歡我的媽媽。”聯(lián)想到小班本學(xué)期藝術(shù)活動里有一首歌曲《讓愛住我家》,我說:“我們前些天唱的《讓愛住我家》里,我們的家里都有誰呀?”她們倆搶著說:“有爸爸,媽媽,弟弟”姚黃琪說:“我家里還有爺爺奶奶呢?!蔽医又f:“對啦!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很幸福,是因為我們有一大家的人,大家在一起相親又相愛!”菡菡點點頭說:“我家也是的?!蔽医又f:“在我們的家里,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本領(lǐng),我們都很厲害,可是如果整天天吵吵鬧鬧,家里的每一個一定會不開心的,今天你們在娃娃家里也是一家人,也要相親相愛,我們今天可以讓姚黃琪來當媽媽,菡菡當爸爸,爸爸的本領(lǐng)也很大,因為爸爸有力氣,可以搬很重的東西,等下次玩的時候我們可以讓菡菡當媽媽,姚黃琪當爸爸,你們說這樣好嗎?”她們倆都同意的點點頭,菡菡說:“好,那我當爸爸,我抱娃娃,你當媽媽,你來喂娃娃吃飯吧?!薄昂冒?!”姚黃琪笑著點點頭拿起了小盤子。此時,她們已經(jīng)投入到娃娃家的角色中去了。
教師分析:
在九月份剛?cè)雸@后,小班小朋友剛剛接觸到角色游戲,非常感興趣,而且喜歡扮演其中的角色,特別喜歡扮演爸爸、媽媽的角色,但是他們一旦進入游戲時,又常常忘記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經(jīng)過3個月的時間,孩子們已經(jīng)從初步的隨意擺弄娃娃過度到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想法有選擇性的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由于是小班上學(xué)期,孩子們的合作意識不強烈,在老師沒有要求的情況下,他們一般不會幾個人在一起合作游戲,但他們通常喜歡和自己的好朋友倆個人在一起游戲,在平日里,姚黃琪和胡詩菡是好朋友,倆家人也是鄰居,經(jīng)常在一起玩。當娃娃家里投放了新的材料時,她們倆個都很想嘗試操作新材料,并且倆個好朋友想一起合作玩游戲。由于小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在家庭生活中可能媽媽的角色承擔了更多的照顧孩子的形象和責(zé)任,所以在孩子的心里,喂寶寶吃飯是媽媽應(yīng)該做的事情,媽媽的本領(lǐng)是很大的,孩子們對媽媽是既依賴又崇拜。所以在只有一個動物小餐盤出現(xiàn)的情況下,她們開始討論媽媽的角色由誰來扮演,由于倆個人都想當媽媽,意見不統(tǒng)一,就發(fā)生了倆個孩子之間互不相讓,誰搶到具有象征性的物品餐盤,誰就能當媽媽的場面。
大人有時會問孩子最喜歡家里的誰?有很大一部分孩子都回答的是媽媽。雖然小班的孩子還不能準確的用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情感,但大部分孩子們心中覺得媽媽是即漂亮又能干,相比之下,爸爸在孩子們的心中分量比媽媽要稍遜色一些。可能平時爸爸陪孩子的時間少了一點,所以當有“媽媽”和“爸爸”的角色選擇的時候,就會出現(xiàn)以上案例中的一幕:兩個孩子都爭選當“媽媽”的角色。
教師措施:
1.在日常的生活學(xué)習(xí)中,可以加強孩子對家庭親情觀念的培養(yǎng),懂得家里的每一個成員都有自己的本領(lǐng),都很重要。
2.孩子在游戲中出現(xiàn)了無法靠自己解決問題的情況下,教師要適時的出現(xiàn),并用適宜的方式去引導(dǎo)孩子。通過一些提問,加深孩子們對家庭成員角色的認識。
3.在孩子的能力范圍之內(nèi),教師可以用協(xié)商的方法來引導(dǎo)孩子進行角色分配,幫助小朋友逐步學(xué)會協(xié)商,合作,克制自己,遵守規(guī)則,加強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根據(jù)小班孩子的心理特點,當他們再次投入到游戲中時,就會忘記剛才的不愉快。
4、投放代表爸爸的典型象征物品:領(lǐng)帶或者領(lǐng)結(jié)。在投放后,當孩子們戴上后,有模有樣的,玩游戲時也會很投入,很專注。
5、觀察娃娃家的爸爸,將可以展現(xiàn)爸爸角色特征的情景記錄下來,例如:搬重物,騎大馬等,將觀察到的典型現(xiàn)象在評價時與幼兒共同討論。讓幼兒喜歡上爸爸這個角色。
6.在討論評價環(huán)節(jié),運用情景再現(xiàn)法,讓孩子們發(fā)現(xiàn)問題,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逐步培養(yǎng)他們自愿、自覺的遵守輪換規(guī)則的好習(xí)慣。
【篇二】
游戲背景:
今天的“娃娃家”里可熱鬧了,客人們正在津津有味地品嘗著爸爸為他們準備的“美味佳肴”,忽然,只聽“砰”的一聲……
游戲名稱:
玩“辦家家”游戲
教師分析:
在娃娃家游戲中由于這位孩子被其他的同伴所冷落,因此,他就用扔?xùn)|西的方式來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這在小班幼兒的行為中表現(xiàn)得較多,原因可能是這一年齡階段的幼兒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在得不到同伴的友情時,也不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以至于產(chǎn)生了不良的情緒和行為。游戲中出現(xiàn)這種情況,我覺得老師首先要正確看待孩子的行為,不能馬上否定孩子,然后進行引導(dǎo),學(xué)會用適當?shù)姆绞絹肀磉_宣泄自己的情感,如:讓孩子知道生氣以后要把自己生氣的原因講出來等等,讓他們在游戲中提高交往能力,建立融洽的伙伴關(guān)系。
材料提供:
娃娃若干、矮床、小桌子、家具、沙發(fā)、餐具、招待客人的禮物等
觀察要點:
孩子在游戲中的交往能力
游戲行為實錄:
只見周佳安用手一個勁地將桌上的那些“美味佳肴”推倒在地,一邊推,一邊嘴里還不停地嘀咕著什么?這時,娃娃家里已是一片狼籍了……“恩。”他撅著小嘴點點頭。“爸爸和客人們都不讓我坐在桌上‘吃飯’,所以,我生氣了?!彼蛔雎?。聽了我這么一說,周佳安二話沒說就開始撿地上的餐具了?!拔覀儙湍阋黄饟彀?。”在同伴的幫助下,地上的餐具撿干凈了。他和孩子們又開始了游戲……老師正想上前訓(xùn)斥,可又當我看到周佳安那一臉不高興的表情時,我想這其中一定有原因,于是,我克制自己的情緒,來到他身邊了解情況。我摸摸他的頭問道:“周佳同,怎么了?你有不高興的事情?”“快告訴我,看看我能不能幫助你?!蔽艺f道?!霸瓉硎沁@樣,自己不高興了,可以把這些不開心的事情告訴老師和同伴,我想大家都會幫助你的,像這樣亂仍東西可不好呀!”“快把地上的餐具撿起來,我相信大家還是會原諒你,歡迎你來娃娃家的?!?BR> 改進措施:
作為教師,可以扮演其中的一個角色參與到孩子的游戲當中,或者作為一個觀眾安靜的看孩子的“表演”,并細心地觀察孩子的表現(xiàn),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有運用不夠恰當?shù)恼Z言或行為時,教師可以在不影響孩子游戲的前提下進行適當?shù)囊龑?dǎo)。另外,我覺得孩子遇到在游戲中的問題,老師要引導(dǎo)孩子自己去試著解決問題,而不能包辦代替,或者幫助孩子出謀劃策,這樣,能提高孩子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篇三】
觀察實錄:
今天是尹可欣、王若語、余子星、付梓坤這四位小朋友玩娃娃家。娃娃家的角色牌有兩個,爸爸和媽媽。孩子們進區(qū)后,一會兒傳來了爭吵的聲音,“我要當媽媽,我就要當媽媽,我不當寶寶?!痹瓉硎且尚篮屯跞粽Z小朋友都爭著要當媽媽,而其他三個小朋友都已經(jīng)分配好角色了,睜著大眼睛看著這兩位小朋友。我一走近,小朋友們馬上用求助的目光看著我。我蹲下身子問尹可欣和王若語:“你們?yōu)槭裁炊家攱寢屇亍笨尚罁屜然卮穑骸耙驗槲易钕矚g媽媽,我覺得當媽媽好玩一些,我想做菜?!毙≌Z也說:“我也喜歡媽媽,當寶寶不好玩?!毕氲轿覀儎倓倢W(xué)過的一個故事《幸福的一家》,我就馬上問娃娃家的寶寶:“為什么說是幸福的一家呢家里有些什么人”一旁的“爸爸”余子星說:“有爸爸、媽媽和哥哥?!薄案绺纭崩だひ苍谝贿呇a充道:“家里還有寶寶呀!”我接著說:“對啦!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很幸福,是因為我們有一大家的人,大家在一起相親相愛!”可欣點點頭說:“我也覺得,我們家也是這樣的?!毙∨笥褌兌键c點頭,我接著說:“在我們的家里,每一個人都很重要,今天娃娃家的寶寶們也是一家人,小朋友們要當好每一個角色,我們來試試當不同的角色好不好”小朋友都說好。我轉(zhuǎn)過頭看看邊上那兩個分配好角色的小朋友說:“爸爸和哥哥真棒,不爭不搶的選好自己的角色?!蔽矣挚纯纯尚篮托≌Z說:“老師提個建議,今天可欣來當‘媽媽’,小語當‘寶寶’,到下一次游戲的時候我們就互換角色,看看誰當?shù)摹畫寢尅蛘摺畬殞殹數(shù)暮每梢詥帷蓖ㄟ^調(diào)節(jié)和勸說,可欣最終當上了“媽媽”,小語當上了“寶寶”。剛開始“寶寶”還撅著小嘴巴,可過了一會兒,“寶寶”就開心的投入到角色中去了……
分析:
1、孩子們到娃娃家,有了初步的規(guī)則意識(如:已有兩位小朋友自己分配好角色了。)
2、我們有時經(jīng)常會問孩子最喜歡家里的誰大部分孩子都回答的是媽媽。雖然小班的孩子還不能用語言去表達。但孩子們心中就是覺的媽媽是溫柔漂亮能干的,相比之下,寶寶在孩子們的心中分量比媽媽要稍遜色一些。所以當有“媽媽”和“寶寶”的角色選擇時,就會出現(xiàn)以上案例中的一幕:兩個孩子都爭著當“媽媽”的角色。
3、我最初是想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給孩子自主的權(quán)利,讓孩子自己去選擇角色。所以讓“娃娃家”的孩子們自己分配。其實孩子們對于角色扮演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有的孩子碰到自己喜歡的角色就會爭論不休,這也與孩子自我為中心的狀態(tài)有關(guān)。
措施:
1、在日常的生活學(xué)習(xí)中,加強孩子的親情觀念的培養(yǎng),知道家里的成員都是很重要的。
2、孩子在游戲中出現(xiàn)問題,教師要及時的出現(xiàn),并用親切的語言和適宜的方式去引導(dǎo)孩子。比如:兩個孩子都爭選“媽媽”的角色,我及時的用回顧故事的方式,讓孩子停止了爭吵。并加以提問,加深孩子們對家庭角色的認識。
3、教師還是要引導(dǎo)孩子自己去分配角色,不能硬性的指派孩子去擔當什么樣的角色。我用建議的方式讓兩位孩子協(xié)商和分配誰當“媽媽”,雖然孩子剛開始還是有點不高興,但當孩子投人到游戲當中的時候,能馬上忘掉不開心,這也是小班幼兒的心理特點。
4、小班孩子在自選角色這個規(guī)則意識上是比較薄弱的,孩子無法協(xié)商角色的選擇時,教師要酌情參與指導(dǎo),制定輪換角色的規(guī)則,并用圖片的形式記載孩子表演過角色的軌跡,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擔任自己喜歡的角色。當孩子得到自己喜歡的角色時,要給孩子提出游戲的要求,讓孩子學(xué)會珍惜自己的機會,同時對能自主協(xié)商分配角色和謙讓的小朋友進行表揚。幫助小朋友逐步學(xué)會協(xié)商、合作,學(xué)會克制自己,遵守規(guī)則,加強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
5、在評價環(huán)節(jié),運用情景再現(xiàn)法,讓全班孩子發(fā)現(xiàn)問題,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把遵守規(guī)則內(nèi)化,逐步培養(yǎng)他們自愿、自覺的遵守輪換規(guī)則的好習(xí)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