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劉克莊《卜算子·片片蝶衣輕》原文譯文賞析

字號:


    劉克莊(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1]),初名灼,字潛夫,號后村,吏部侍郎劉彌正之子,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詩人。下面是分享的宋詞:劉克莊《卜算子·片片蝶衣輕》原文譯文賞析。歡迎閱讀參考!
    《卜算子·片片蝶衣輕》
    宋代:劉克莊
    片片蝶衣輕,點點猩紅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種千般巧。
    朝見樹頭繁,暮見枝頭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風吹了。
    【譯文】
    片片花瓣像蝶翅般輕盈,殷紅點點,嬌小可愛。
    如果說上天不愛花,為何把它們設計得這么巧妙?
    早上看見樹上花兒朵朵,傍晚卻剩下不多。
    如果說上天愛花,為何又用風雨摧殘它們?
    【注釋】
    卜算子,《詞律》以為調(diào)名取義于“賣卜算命之人”?!对~譜》以蘇軾詞為正體。又名《百尺樓》《眉峰碧》《缺月掛疏桐》等。雙調(diào),四十四字,仄韻。
    蝶衣輕,花瓣象蝴蝶翅膀那樣輕盈。
    猩紅,象猩猩血一樣鮮紅。
    了,盡。
    【賞析】
    辛派詞人素以豪放聞名。劉克莊詞,尤以豪放見長,不寫兒女情長,曉風殘月。但劉克莊也寫婉約詞,而且糅豪放于婉約之中,更見其獨具一格的豪放。這首《卜算子》即是如此,用比興手法,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詞人才不見用的凄楚情懷。
    上片先寫花的可愛。起首一韻為花描態(tài)繪色:片片花瓣兒宛如蝴蝶輕盈的翅膀;點點花朵兒猩紅如染,那么鮮艷嬌美。上句寫花之態(tài),從花瓣兒著墨,因花瓣兒薄,故云“輕”;下句寫花之色從整個花朵兒落筆,海棠花朵兒個小,所以在寫花之色的同時再著一“小”字,并補足上文“輕”字。兩句同一寫花,而角度各異,為下句“百種千般巧”伏筆。而“片片”又見花瓣兒之多,“點點”又見花朵兒之密,為下片換頭句“朝見樹頭繁”埋下伏筆。歇拍一韻旨在寫花的可愛,可詞人偏不直說,而是以揣度的口吻插入一句議論,用“道是天公不惜花”襯起,然后再說出花的“百種千般巧”。這樣寫,不僅沉著有力,使行文不板;而且,由于引進了“天公”即自然界的主宰“天老爺”豐富了全詞的含蘊,突出了作者創(chuàng)作本詞的寓意,很耐人尋味。歇拍句的“百種千般巧”,當然包括上文所說的姿致輕盈、體態(tài)嬌小、色彩鮮艷,但細味“巧”字,又分明包含著花的氣韻美和內(nèi)在美。只有形貌和氣韻、外在的表現(xiàn)和內(nèi)在的含蘊配合相宜、諧和一致,方可謂之“巧”,謂之美。
    下片寫花被“雨洗風吹了”的惋惜之情。上片極寫花的可愛,這是為下片寫花被雨打風吹去作鋪墊。所以過片一韻便說:“朝見樹頭繁,暮見枝頭少。”這里,“繁”、“少”對寫,“朝”、“暮”對提,不僅見花事變化之遽,亦且見詞人對花事的關(guān)心。從中我們可以想見“愛花成癖”的詞人秉燭逐枝察看的憂懼情態(tài),這一韻不似上片起首一韻,似對非對,卻極有韻致,一段惜花情思宛然若揭。
    最后一韻乃全詞的核心所在,但詞人也不直說,而先用“道是天公果惜花”句襯起,然后再說出花事被“雨洗風吹了”的可悲現(xiàn)實。這話也很發(fā)人深思,同樣具有一種哲理性味道,因為同上片歇拍一韻所說,本來就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而且,上片的“道是”句是揚,這里的“道是”句是抑,欲抑先揚,抑揚之間,流露出詞人對天老爺任憑風雨摧殘花事的不滿。
    擴展閱讀:人物軼事之劉克莊王邁戲聯(lián)
    據(jù)宋周密《齊東野語》有載:宋朝蔡襄與陳亞互相友善。一日,以謔語嘲其名而出對。蔡出對:“陳亞有心終是惡?!标悜晫υ疲骸安滔鍩o口便成衰?!庇钟袆㈩C曾經(jīng)戲謔王覿,而云:“公何故見賣?”王覿:“賣公直甚分文?!贝死H多,純屬巧謔。
    南宋時期,莆仙有二位愛國詩人。一是劉克莊(1187—1269),字潛夫,號后村居士。于宋淳祐六年(1246)特賜同進士出身,后兼國史院編修官。仙游王邁(1184—1248),字貫之,號臞軒,宋嘉定十年(1217)進士,官至知邵武軍。劉與王是詩友,常以詩唱酬,互為調(diào)侃。
    《齊東野語》有載:宋楊平舟(棟)以樞椽出任莆陽太守。當時劉克莊與同鄉(xiāng)劉希仁,俱以史官身份在故里定居。一日,群集莆仙諸多才子會宴。王邁以此借題出對助興。出對為:“大編修,小編修,同赴編修之會”。因楊氏與劉氏同是編修,而等級不同。劉克莊當即而道:“欲屬對不難,不可見怒”。王邁坦然表示見聞。劉應對云:“前通判,后通判,但聞通判之名”。因王邁有五次調(diào)升通判正官職未得,僅是副職。王邁又出對,是將劉克莊之名拆開戲?qū)?。對為:“十兄(克),二十年前何其壯(莊),二十年后何其不壯?”劉克莊遂即對曰:“二畫(畫),二十年前何其遇(邁),二十年后何其不遇?”聯(lián)對熨貼善謔,傳為美談。
    劉克莊好交游,曾云:"某自少壯好交游海內(nèi)英雋,至老不衰。閑居無事時,四方士友委刺者必倒屣下榻,行卷者必還贄和韻,未嘗敢失禮于互鄉(xiāng)童子,人所共知。"好友林希逸曾評價劉克莊為"獨巋然為大宗工",并說"其于當世交游,先后輩皆名流杰士,姓字班班見集中,不可悉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