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凝的七絕詩詞《憶揚州》賞析

字號:

《憶揚州》是唐代詩人徐凝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絕。這是一首懷人詩,但標題卻不明題懷人,而偏說懷地,以離恨千端的綿綿情懷,追憶當日的別情。下面就和一起來欣賞下這首詩詞,歡迎閱讀!
    《憶揚州》
    唐•徐凝
    蕭娘臉薄難勝淚,桃葉眉頭易覺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賞析】
    詩的前兩句回憶當時分別的情景?!笆捘铩薄ⅰ疤胰~”均代指所思之人;“愁眉”、“淚眼”分別用一個“難”字和一個“易”字表達出來,有反復留連、無限縈懷之感。
    后兩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宕開一筆,從殷切的思念轉寫眼前的明月。明月本來就是離愁別恨的符號,它照著離別之人,更加助愁添恨。這種愁與恨本來與明月無關,但因為明月見證了當時的離別,當離人再次看到明月時就不免勾起了當時傷心的回憶。然而,此時的明月沒有絲毫的感情,它不管自己是否成了離人傷心的代名詞,只是這么靜靜地照著,這便顯得“可憎”,所以說“明月無賴”?!盁o賴”二字,有褒義和貶義雙重含義,詩中作者是說,滿腹愁懷卻偏又遇見月光,覺得不堪承受,有抱怨之意。但后世因為驚賞揚州明月的這種新奇形象,就離開了詩人原意,把“無賴”二字當作愛極的昵稱了。
    月光普照人間,并不偏寵揚州,而揚州的魅力,也不是僅在月色,詩人卻截取了揚州月色這樣似乎違反常理之語,把揚州裝點出無限的風姿。詩人把天下的月色“三分”,說揚州占取了“三分之二”,把揚州的明月寫到了入神的地步,并用“無賴”形容“明月”,使人對揚州產生無限的向往之情。這種大膽的藝術構思所產生效果是令人驚嘆的:它使得“二分明月”成為揚州的代稱,還對蘇軾有所啟發(fā)——“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便是以數目字來寫春色,令人驚嘆。
    擴展閱讀:徐凝的簡介
    徐凝,唐代詩人,浙江睦州分水人,生卒年均不詳,與諍友張祐(792?-853?)年歲相當,與白居易、元稹同時而稍晚。元和間(806-820)有詩名。明人揚基《眉庵集》卷五“長短句體”賦詩云:“李白雄豪妙絕詩,同與徐凝傳不朽”。徐詩102首,五七言絕句占了96首,其中五言絕句16首,七言絕句80首,七絕高手亦。徐凝提及牡丹的三首詩作,首首是無以復加,為后人所推崇。代表作《奉酬元相公上元》等。
    約公元八一三年、唐憲宗元和中前后前后在世。字不詳,睦州人。唐分水柏山(今桐廬縣分水鎮(zhèn)柏山村)人。與施肩吾同里,日共吟詠。初游長安,因不愿炫耀才華,沒有拜謁諸顯貴,竟不成名。南歸前作詩辭別侍郎韓愈:“一生所遇惟元白,天下無人重布衣。欲別朱門淚先盡,白頭游子白身歸。”抨擊了當時只重名望,不重真才實學的社會現象。
    至長安,不善干謁,僅游韓愈之門,竟不成名。將歸,以詩辭韓愈,有“欲別朱門淚先盡,白頭游子白身歸”之句。唐元和中,舉進士,官至金部侍郎。
    遂歸里,優(yōu)悠詩酒以終。(唐詩紀事引郡閣雅談云:“官至侍郎”,與此全不同。此依唐才子傳)凝所作詩,《全唐詩》錄存一卷。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嘗于杭州開元寺觀牡丹,見徐凝題牡丹詩一首,大為贊賞,邀與同飲,盡醉而歸。唐人范攄《云溪友議》卷中《錢塘論》記載徐凝(題開元寺牡丹)詩的本事:“致仕尚書白舍人,初到錢塘,令訪牡丹花,獨開元寺僧慧澄,近于京師得此花栽,始植于庭,欄圍甚密,他亦未知有也。時春景方深,惠澄設油幕以覆其上。牡丹至此分而種之也。會稽徐凝自富春來,未識白公,先題詩曰:‘此花南地知難種,慚愧僧閑用意栽。海燕解憐頻睥睨,胡蜂未識更徘徊。虛生芍藥徒勞妒,羞殺玫瑰不敢開。唯有數苞紅萼在,含芳只待舍人來。'”白居易、徐凝兩人相見,談起長安牡丹和往事,甚感相見恨晚,說笑甚歡。更為奇巧的是,就在此時寺僧忽報詩人張祐來了。后徐與頗負詩名的張祜較量詩藝,祜自愧勿如,白居易判凝優(yōu)勝題牡丹詩,為白居易所賞,元稹亦為獎掖,詩名遂振于元和間。
    擴展閱讀:徐凝的詩詞風格
    詩樸實無華,意境高遠,筆墨流暢、自然?!额}處湖》州縉云鼎:“黃帝旌旗去不回,空攜片石碧崔嵬。有時風卷鼎湖浪,散作青天雨點來?!北环顬榻^唱,后來竟無敢題者。
    徐凝的書法著稱于時。據《宣和書譜》載:“徐凝,書有行法,其筆意自具儒家風范,非規(guī)規(guī)于書者?!逼洹饵S鶴樓》、《荊巫夢思》兩詩的墨寶,為宋代宮廷所收藏。
    古詩:寄白司馬
    三條九陌花時節(jié),萬戶千車看牡丹。爭遣江州白司馬,五年風景憶長安。
    古詩:題開元寺牡丹
    此花南地知難種,慚愧僧閑用意栽。海燕解憐頻睥睨,胡蜂未識更徘徊。
    虛生芍藥徒勞妒,羞殺玫瑰不敢開。唯有數苞紅萼在,含芳只待舍人來。
    古詩:七夕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