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詩詞《離思五首·其四》原文譯文賞析

字號:


    元稹與白居易同科及第,結(jié)為終生詩友,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形成“元和體”。詩詞成就巨大,言淺意哀,扣人心扉,動人肺腑。下面是分享的元稹詩詞《離思五首·其四》原文譯文賞析。歡迎閱讀參考!
    《離思五首·其四》
    唐代·元稹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譯文】
    經(jīng)歷過波瀾壯闊的大海,別處的水再也不值得一觀。陶醉過巫山的云雨的夢幻,別處的風(fēng)景就不稱之為云雨了。
    即使身處萬花叢中,我也懶得回頭顧盼;這緣由,一半是因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為曾經(jīng)擁有過的你。
    【注釋】
    曾經(jīng):曾經(jīng)到臨。經(jīng):經(jīng)臨,經(jīng)過。
    難為:這里指“不足為顧”“不值得一觀”的意思。
    除卻:除了,離開。這句意思為:相形之下,除了巫山,別處的云便不稱其為云。此句與前句均暗喻自己曾經(jīng)接觸過的一段戀情。
    取次:草草,倉促,隨意。這里是“匆匆經(jīng)過”“倉促經(jīng)過”或“漫不經(jīng)心地路過”的樣子。不應(yīng)解釋為“按次序走過”。例:宋陸游《秋暑夜興》詩:“呼童持燭開藤紙,一首清詩取次成?!痹焱ビ瘛肚嘈幼印に蛣e》曲:“腸斷處,取次作別離?!?BR>    花叢:這里并非指自然界的花叢,乃借喻美貌女子眾多的地方,暗指青樓妓館。
    半緣:此指“一半是因為……”。
    修道:指修煉道家之術(shù)。此處闡明的是修道之人講究清心寡欲。
    君:此指曾經(jīng)心儀的戀人。
    【賞析】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表面上是說看過“滄海水”、“巫山云”之后,其它地方的水和云已經(jīng)很難再入詩人的眼底了,實際上隱喻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有如滄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廣和美好是世間無與倫比的——除愛妻之外,再沒有能讓詩人動心的女子了。詩人借“滄海水”、“巫山云”這世間絕美的景象,表達了自己對愛妻堅貞不渝的感情,表現(xiàn)了夫妻昔日的美好感情?!霸?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意境深遠、意蘊頗豐,情感熾烈卻又含蓄蘊藉,成為人們喜歡借用的一副聯(lián)語,后來不僅用來表達愛情深厚堅貞永固,還常被人們用來形容閱歷豐富而眼界極高。這首詩也從客觀上進一步提升了人們對滄海之水巫山之云的認識。
    “難為水”、“不是云”,情語也。這固然是元稹對妻子的偏愛之詞,但像他們那樣的夫妻感情,也確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懷》詩中有生動描述。因而第三句說自己信步經(jīng)過“花叢”,懶于顧視,表示他對女色絕無眷戀之心了。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第三句以花喻人,即使走進百花盛開、清馨四溢的花叢里,也懶于回首無心去欣賞那些映入眼簾的盛開的花朵,表示對女色絕無再留戀眷顧之心。第四句承上“懶回顧”的原委,含蓄地說:一、他對世事看破紅塵修道的緣故;二、因為失去心愛的人,再不會動心于其他的芳草繁花,這是悲痛無法解脫的感情上的一種寄托;“修道”也可以理解為修身、修德、治學(xué)的一種自我操守。“半緣修道”、“半緣君”所表現(xiàn)的憂思之情,完全是一致的,這樣寫更覺意蘊深厚。
    元稹這首絕句,不但取譬極高,抒情強烈,而且用筆極妙。前兩句以極至的比喻寫懷舊悼亡之情,“滄?!?、“巫山”,詞意豪壯,有悲歌傳響、江河奔騰之勢。后面,“懶回顧”、“半緣君”,頓使語勢舒緩下來,轉(zhuǎn)為曲婉深沉的抒情。張弛自如,變化有致,形成一種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詩情調(diào)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麗而不浮艷,悲壯而不低沉,創(chuàng)造了唐人悼亡絕句中的絕勝境界。“曾經(jīng)滄?!倍溆绕錇槿朔Q誦。
    擴展閱讀:元稹文學(xué)成就
    元稹詩文兼擅,《元稹集》存文三十多卷,諸體該備,時有佳作名篇。
    樂府詩在元詩中占有很大分量,元稹的《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并序》“取其病時之尤急者”和劉猛、李余《古樂府詩》的古題樂府19首,在元集中也列為樂府類,旨含諷喻,和《長恨歌》齊名。其鋪敘詳密,優(yōu)美自然。元詩中特色的是艷詩和悼亡詩。
    元稹在散文和傳奇方面也有一定成就。他以古文制誥,格高詞美,為人效仿。其傳奇《鶯鶯傳》(又名《會真記》)敘述張生與崔鶯鶯的愛情悲劇故事,文筆優(yōu)美,刻畫細致,為唐人傳奇中之名篇。后世戲曲作者以其故事人物創(chuàng)作出許多戲曲,如金代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和元代王實甫《西廂記》等。元稹曾自編其詩集、文集、與友人合集多種。今人陳寅恪有《元白詩箋證稿》,卞孝萱有《元稹年譜》,周相錄校有《元稹集校注》,冀勤有《元稹集》。
    元稹非常推崇杜詩,其詩學(xué)杜而能變杜,并于平淺明快中呈現(xiàn)麗絕華美,色彩濃烈,鋪敘曲折,細節(jié)刻畫真切動人和劉猛、李余《古樂府詩》的古題樂府19首,在元集中也列為樂府類,旨含諷諭,和《長恨歌》齊名。他擅寫男女愛情,描述細致生動,不同一般艷詩的泛描。悼亡詩為紀(jì)念其妻韋叢而作,《遣悲懷三首》流傳最廣。在詩歌形式上,元稹是“次韻相酬”的?!冻旰擦职讓W(xué)士〈代書一百韻〉》、《酬樂天〈東南行詩一百韻〉》,均依次重用白詩原韻,韻同而意殊。這種“次韻相酬”的做法,在當(dāng)時影響很大,也很容易產(chǎn)生流弊。
    樂府詩在元詩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并序》“取其病時之尤急者”,啟發(fā)了創(chuàng)作新樂府,且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缺點是主題不夠集中,形象不夠鮮明。和劉猛、李余《古樂府詩》的古題樂府19首,則能借古題而創(chuàng)新詞新義,主題深刻,描寫集中,表現(xiàn)有力。長篇敘事詩《連昌宮詞》,在元集中也列為樂府類,旨含諷諭。他擅寫男女愛情,描述細致生動,不同一般艷詩的泛描。悼亡詩為紀(jì)念其妻韋叢而作,《遣悲懷三首》流傳最廣。在詩歌形式上,元稹是“次韻相酬”的。《酬翰林白學(xué)士〈代書一百韻〉》、《酬樂天〈東南行詩一百韻〉》,均依次重用白詩原韻,韻同而意殊。這種“次韻相酬”的做法,在當(dāng)時影響很大,也很容易產(chǎn)生流弊。元稹曾自編其詩集、文集、與友人合集多種。其本集《元氏長慶集》收錄詩賦、詔冊、銘諫、論議等共100卷。事跡參見新、舊《唐書》本傳。
    元稹代表作有《菊花》《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兔絲》《和裴校書鷺鷥飛》《夜池》《感逝(浙東)》《晚春》《靖安窮居》《送致用》《宿石磯》《夜坐》《雪天》《酬樂天得微之詩知通州事因成四首》、《織婦詞》《夜別筵》《山枇杷》《所思二首》《斑竹(得之湘流)》《竹部(石首縣界)》《白衣裳二首》《魚中素》《酬許五康佐(次用本韻)》《一至七言詩》等,其中《菊花》、《離思五首》(其四)和《遣悲懷三首》(其二)三首流傳很廣,尤其是《離思五首》(其四)這一首極負盛名。該詩寫久藏心底的不盡情思,因為與情人的曾經(jīng)相識而自此對其他的女人再也不屑一顧(“取次花叢懶回顧”),詩中的比興之句“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語言幻美,意境朦朧,十分膾炙人口。而《遣悲懷三首》表達對亡妻的不盡思念,寫得悲氣襲人,令人不由得一掬同情之淚,其中第二首的結(jié)句“貧賤夫妻百事哀”為世所熟誦。
    元稹其集與白居易同名長慶,今編詩二十八卷(全唐詩中卷第三百九十六至四百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