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社會活動課件【三篇】

字號:

好的課件可以創(chuàng)造出各種情境,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及學習的興趣,進而為語文教學創(chuàng)設(shè)出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迅速的走進預設(shè)的教學氛圍境界。一堂成功的課往往得力于一個生動的課件,這是因為學生對每一篇新課文都有一種新鮮的感覺,都懷著新的興趣和期待。下面是整理分享的幼兒園社會活動課件,歡迎閱讀與借鑒。
    
《我長大了》

    一、設(shè)計意圖幼兒園大班在幼兒心目中是一個早已被向往的班級,特別是對于剛剛升入大班的幼兒,對他們來講,是一件他們高興的事。為了使幼兒知道自己在漸漸長大,認識到自己不僅是身體在長大,還有本領(lǐng)、能力也在變化,讓他們產(chǎn)生長大了的自豪感。我設(shè)計了一個大班社會活動,讓幼兒樹立我已經(jīng)長大了的概念,同時產(chǎn)生長大的期待,使幼兒制作成長冊的活動中獲得對長大的直觀的認識。
    二、活動名稱:大班社會活動《我長大了》
    三、活動目標
    (一)知道、發(fā)現(xiàn)自己成長過程中的變化特征,不僅包括外表的變化,還包括學會很多本領(lǐng)。
    (二)嘗試制作自己的成長冊。
    (三)體驗在交流討論過程中所帶來的快樂之情。
    四、活動準備
    物質(zhì)準備:小朋友小時候的照片與小時候的衣服圖片、小朋友各自準備好自己不同年齡階段的5張照片、練習本、雙面膠。
    知識準備:觀察小朋友自己各個階段成長的照片、熟悉人物的主要特征。
    五、重難點
    (一)重點:知道自己成長的變化特征,體驗在交流討論過程中所帶來的快樂之情。
    (二)難點:嘗試制作自己的成長冊。
    六、活動過程
    (一)設(shè)置情境,引起幼兒的注意。
    教師: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份神秘的禮物,你們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呢?
    小朋友:想。
    教師:哦,原來你們都很想知道這份禮物是什么,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教師:原來是照片呀。
    (二)展示照片,引出主題。
    教師:小朋友,仔細瞧一瞧,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小朋友:那是一個小朋友。
    教師:是的。你觀察真仔細。那我們來猜一猜照片上的人是誰?
    小朋友:感覺有點像我們班的甜甜。
    教師:嗯,其他小朋友覺得呢?
    小朋友:是甜甜。
    教師:照片上的甜甜是上什么班的?
    小朋友:小班。
    教師:那是幾歲呢?
    小朋友:5歲。
    教師:那你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上大班的大姐姐大哥哥了。那你們?yōu)槭裁匆獜男“嗌酱蟀嗄??小朋?:因為我們年紀大了。
    小朋友2:因為我們在不斷長大。
    教師總結(jié):是的,因為我們長大了,所以我們不能一直待在小班。
    (三)通過交流討論,發(fā)現(xiàn)自己有哪些變化。
    1.感受身體上的變化,使幼兒意識到自己的外形發(fā)生變化。
    教師展示幼兒小時候的衣服。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看,圖片上的衣服,你們現(xiàn)在還穿的下嗎?
    小朋友:不能。
    教師:為什么你們現(xiàn)在穿不進去了呢?
    小朋友1:因為我們變大了。
    小朋友2:我們變胖了。
    小朋友3:我們變高了。
    教師總結(jié):我們的年齡慢慢地大了,我們就變胖變高了,外形也發(fā)生了變化。
    2.通過交流,感覺自己的本領(lǐng)變強了。
    教師:那小朋友們,除了我們的外形變化了,我們還有哪些方面也發(fā)生了變化呢?小朋友1:我學會做了好多事情。
    小朋友2:我學會了好多本領(lǐng)。
    教師:哪些本領(lǐng)是你們會做的,小班的弟弟妹妹是不會的呢?
    小朋友1:我會在吃飯的時候,自己盛菜盛飯。
    小朋友2:我會在睡完午覺起床后自己折被子。
    小朋友3:我會主動完成任務(wù)。
    教師:是的,你們會自己盛菜盛飯,自己折被子,主動完成任務(wù),你們竟然有那么多本領(lǐng)是小班的弟弟妹妹都不會的,太厲害了。當然,身為大班的小朋友,我們還會幫身邊的小朋友,老師,爸爸媽媽做事情。
    (四)幼兒嘗試制作成長冊。
    教師:剛剛我們都看到了自己的那么多變化,不只是在外形上,就連我們的許多本領(lǐng)也變化了很多。那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做做成長冊吧!還記得昨天老師不是讓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自己在不同時間拍的5張照片嗎?那現(xiàn)在,就讓小朋友一起來給自己的照片排排順序,然后用雙面膠貼在自己的小練習本上。
    (五)幼兒互相評價自己的成長冊。
    教師:小朋友們都做好了自己的成長冊,那么下面就請小朋友來講講你做的成長冊吧!教師:小朋友可以在下課的時候把自己制作的成長冊介紹給自己身邊的小朋友,讓其他的小朋友也來看看你們的成長冊吧!
    
輕和響

    活動目標1.體驗輕、響不同的聲音給人帶來的不同感受。2.知道自己發(fā)出的聲音有時需要輕,有時需要響。3.嘗試在不同的情境中,發(fā)出輕、響不同的聲音?;顒訙蕚?.經(jīng)驗準備:幼兒在園生活已有一段時間。2.錄有幼兒嘈雜聲的磁帶、相關(guān)圖標等?;顒舆^程1.以講故事的方式引出輕、響不同的聲音,幫助幼兒體驗什么時候該用響的聲音說話。(1)教師創(chuàng)設(shè)講故事的情境,聲音越說越輕,體驗輕的聲音有時會讓大家聽不清楚。(2)幼兒用響亮的聲音說出自己的名字,體驗一個人發(fā)言時聲音應(yīng)該響亮。2.聽錄有幼兒嘈雜聲的磁帶,幫助幼兒體驗什么時候該用輕的聲音說話。(1)播放一段幼兒游戲時發(fā)出的嘈雜聲。(2)體驗大家都在說話的時候應(yīng)該用輕輕的聲音。3.回憶幼兒園的生活,想一想什么時候需要輕,什么時候需要響。
    (1)提問:我們在幼兒園里,每天要做哪些事情呢?(2)提問:什么時候需要輕?什么時候需要響呢?(幼兒回答,教師擺放圖標。)4.情景練習,深入體驗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聲音。(1)發(fā)出響響的聲音:向客人老師問好;學習解放軍有精神地走路,用響響的聲音喊口令。(2)發(fā)出輕輕的聲音:輕輕地搬椅子;大家一起輕輕地唱搖籃曲,哄寶寶睡覺;寶寶睡覺了,大家輕輕地走到活動室門口。核心理念:體驗南京市實驗幼兒園張艷我班孩子剛?cè)雸@不久、年齡偏小,對各項活動中的規(guī)則理解模模糊糊,有時還混淆不清。常常會出現(xiàn)該輕時不輕,該響時不響的情況。所以,僅從科學的領(lǐng)域體驗聲音的輕和響,對我班孩子來說沒有意義。我嘗試從社會領(lǐng)域切入,把握幼兒的發(fā)展需要和已有經(jīng)驗,為幼兒提供一個在近發(fā)展區(qū)內(nèi)的支架,幫助幼兒體驗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聲音,從而更加清晰地理解了班級各項活動規(guī)則。對于小班初期的孩子而言,如何才能有效地幫助其體驗聲音的輕和響呢?我的策略是:1.巧用故事,體驗什么時候該響。輕的情境是很難人為營造的,我想到了孩子都喜歡聽故事,所以創(chuàng)設(shè)了講故事的情境,巧妙地抓住孩子想聽清故事內(nèi)容的心理,聲音越說越輕,幫助孩子體驗輕的聲音有時會讓大家聽不清楚,從而理解一個人發(fā)言時聲音應(yīng)該響亮。2.聽真實的噪音,體驗什么時候該輕。傾聽一段真實情境中的嘈雜聲,引導幼兒談感受:“你們能聽清楚他們在說什么嗎?為什么聽不清楚?”從而體驗大家都在說話的時候應(yīng)該用輕輕的聲音。3.在真實的情境中,發(fā)出輕、響不同的聲音。教師創(chuàng)設(shè)輕、響不同的真實情境,使幼兒有機會在實踐中進一步體驗輕、響不同的聲音給人帶來的不同感受:和別人打招呼、喊口令時,聲音應(yīng)該響亮;當別人睡覺、休息時,聲音應(yīng)該輕些,不要影響和打擾別人。
    
會說話的標記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說說、做做,讓幼兒了解標志有不同的含義。知道生活中許多地方都離不開它,從而豐富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增強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2、培養(yǎng)幼兒關(guān)注周圍事物的習慣,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各種常見的標志。家長有意識的帶領(lǐng)幼兒觀察過各種標志。
    2、背景圖二幅。
    3、紙、記號筆、蠟筆人手一份。
    活動重點:了解各種標志的不同含義。
    活動難點:能嘗試制作生活中所需的標志。
    活動流程:理解各種標志――學會運用標志――嘗試制作標志――延伸活動
    活動過程:
    一、理解各種標志
    1、出示標志背景圖,觀察:
    1)、這里有什么?從哪里看出來的?(重點讓幼兒描述醫(yī)院、麥當勞二個標志)
    2)、小結(jié):看到了這些標志,就知道這是哪里了,標志是各種各樣的,各種不同的標志代表不同的意思。
    二、學會運用標志
    1、認識常見標志,知道它代表什么,哪些地方適用這些標志。
    1)我們平時生活中遇到各種標志,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標志,看看哪些是你們認識的,向大家介紹一下,它告訴了我們什么?
    (幼兒自由選擇、討論、講述)
    2)幼兒分
    別講述,老師進一步幫助其理解并歸類。
    重點講述:殘疾人專用通道標志、公共廁所學會運用標志
    3)歸類:
    a、不準做什么事情的標志
    b、告訴人們這是什么地方的標志
    c、表示一些危險信號的標志。
    2、幼兒張貼標志
    (在合適的場所貼上相應(yīng)的標志)
    老師選擇有價值的內(nèi)容,啟發(fā)性地引導幼兒思考:這張標志貼在這里合適嗎?
    三、嘗試制作標志
    1、幼兒園需要標志嗎?
    2、那些地方需要標志呢?
    3、幼兒嘗試制作標志。
    4、幼兒講述:我設(shè)計了什么標志?代表什么意思?
    四、延伸活動
    幼兒張貼自己制作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