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有趣的幼兒成語故事

字號:


    為了有效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促進幼兒語言思維的發(fā)展,爸爸媽媽應(yīng)該多給他們講一些成語故事。整理了相關(guān)內(nèi)容,快來看看吧!希望能幫助到你~更多相關(guān)訊息請關(guān)注!
    【篇一】博士買驢
    博士,是古時官名,博士確實去買驢了,但這并不是這個成語要表達的意思。這個成語出自大名鼎鼎的《顏氏家訓(xùn)》:
    說當(dāng)時有個博士,熟讀四書五經(jīng),滿肚子都是經(jīng)文。他非常欣賞自己,做什么事都要咬文嚼字一番。
    有一天,博士家的一頭驢子死了,就到市場上去買一頭。雙方講好價后,博士要賣驢的寫一份憑據(jù)。賣驢的表示自己不識字,請博士代寫,博士馬上答應(yīng)。
    賣驢的當(dāng)即借來筆墨紙硯,博士馬上書寫起來。他寫得非常認真,過了好長時間,三張紙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字,才算寫成。賣驢的請博士念給他聽,博士干咳了一聲,就搖頭晃腦地念了起來,過路人都圍上來聽。
    過了好半天,博士才念完憑據(jù)。賣驢的聽后,不理解地問他說:"先生寫了滿滿三張紙,怎么連個驢字也沒有呀?其實,只要寫上某月某日我賣給你一頭驢子,收了你多少錢,也就完了,為什么嘮嘮叨叨地寫這么多呢?"
    在旁觀看的人聽了,都哄笑起來。這件事傳開后,有人編了幾句諷刺性的諺語:"博士買驢,書卷三紙,未有驢字。"
    后來人們便用“博士買驢”來形容寫文章或講話不得要領(lǐng),雖然寫了一大篇,說了一大堆,卻都離題很遠,這就叫"博士買驢",或叫"三紙無驢",也就是所謂"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篇二】一龍一豬
    看到這個成語大家一定很奇怪,龍和豬壓根就不是一個層面的物種,怎么會同時出現(xiàn)在一個成語中呢?
    其實,“一龍一豬”是一個勸學(xué)成語。這里的“龍”和“豬”都是一種擬人手法,這個成語的創(chuàng)造者是韓愈:
    韓愈有個兒子叫韓符,打小就不愛讀書,于是,大文學(xué)家兼詩人的老爹就寫了一首詩勸勉兒子:
    《符讀書城南》
    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長聚嬉戲,不殊同隊魚。
    三十骨骼成,乃一龍一豬。
    這首詩意思很簡單,就說兩家都有兒子,長大后一個成為了人中龍鳳,一個卻是和豬一樣依舊好吃懶做。
    但這首詩的潛在意思是,兒子啊,你的爹我是“龍”,你的哥哥們也是“龍”,可你怎么卻像頭豬呢?還不趕緊學(xué)習(xí),不然一輩子就都是“豬”了。
    韓符也被老爹這首詩給嚇到了,從此開始發(fā)奮讀書。所以后世便用一龍一豬來比喻同一個起跑線的兩人,高下卻判別極大。
    【篇三】破馬張飛
    這個成語源自張飛和馬超的一場爭論,據(jù)傳,張飛與馬超曾有一段經(jīng)典對話:
    張飛:“人馬并馳,疾而速……”(人和馬一同飛馳,那速度很快)
    馬超:“若人無能,良駒何用?”(假如我自己本人無用,那麼好馬又有什麼用呢?)
    張飛誤以為其意思是:“你這么無能,就算給你一匹好馬也無用”,便試探說:“人無用,何人有用?”(我沒有,誰有用?)
    馬超以為張飛是贊嘆馬超的才能,便說:“人已無用,何人皆有用”(我沒用,其他人都有用)
    接著,張飛以為意思是:“你沒有,其他人都有用”,便一拳打在馬超臉上,說道:“此等破馬!”(這個沒用的馬超和他的馬)。
    后來,人們用“破馬張飛”形容一個人手舞足蹈,張牙舞爪,風(fēng)風(fēng)火火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