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歌頌端午節(jié)的詩歌

字號:


    端午節(jié)是紀(jì)念屈原的日子,下面是整理的歌頌端午節(jié)節(jié)日的詩歌,歡迎大家了解。
    篇一:
    1、《和端午》
    宋·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2、《已酉端午》
    明·貝瓊
    風(fēng)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fā)應(yīng)相笑,無酒淵明亦獨(dú)醒。
    3、《午日觀競渡》
    明·邊貢
    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
    云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xiāng)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4、《端午》
    唐·文秀
    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5、《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jié)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xí)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篇二:
    1、《競渡歌》(節(jié)錄)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zhǔn),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lián)浔窍?,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biāo)將近,兩龍望標(biāo)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biāo),后船失勢空揮撓。
    2、《節(jié)令門·端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zhí)?,卻疑賬主怕靈符。
    3、《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風(fēng)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dāng)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dāng)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4、《端午節(jié)追憶》
    又是一年的端午節(jié),
    空氣中彌漫著香囊和青蒿的氣息,
    還有家家窗口飄出地粽葉的清香。
    讓人回味……
    記得小時侯的端午節(jié),
    都會早早的起來,
    和父親一起去家前面的小土坡上,
    采摘青蒿,
    然后聽父親講述為什么在端午節(jié)掛青蒿的原因。
    一邊聽,一邊先是挑選最精致的掛在耳后,
    再挑選最茂盛的掛在房門角上,
    接著就開始期待母親揭開鍋蓋撈粽子。
    想起那時的讒嘴,
    以近成年的我,
    臉上總會浮起最幸福的笑容!
    如今,
    已經(jīng)到了我和孩子去采摘青蒿的年歲了,
    但是卻因為生活在城市之中,
    無法和孩子再體驗兒時的快樂。
    只能給孩子講講端午節(jié)的來歷,
    并告訴他這是為紀(jì)念屈原。
    但是望著孩子那充滿疑問的眼神,
    我知道他不懂。
    于是照舊買端午節(jié)要吃的食物,
    綠豆羔、粽子,
    和孩子過節(jié)的歡樂心情卻有增無減!
    多希望沒有特殊過法的端午節(jié),
    能給兒子的童年或多或少留下些許的記憶。
    長大如我般回憶,
    臉上也會漾起動人的微笑!
    篇三:
    1、《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xì)葛含風(fēng)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dāng)暑著來清。
    意內(nèi)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2、《競渡歌》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zhǔn),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lián)浔窍?,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biāo)將近,兩龍望標(biāo)目如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