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片葉子》讀后感600字三篇

字號:

書是人類獲取知識的源泉,提高人們素質(zhì)的有效途徑,也是涵養(yǎng)靜氣的搖籃。讀書的妙處可謂無窮,書香更是浸人心脾,引人入境不能自拔。整理了《后一片葉子》讀后感600字三篇,快來看看吧!希望能幫助到你~更多相關(guān)訊息請關(guān)注!
    【第1篇】
    友誼是什么?友誼是一壇酒,年代越久、味道越美;友誼是一把傘,遮風(fēng)擋雨、不離不散;友誼是一束初陽,溫暖人心、驅(qū)散陰霾……友誼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同依靠的港灣。
    在歐·亨利所寫的短篇小說《后一片葉子》中,蘇艾和瓊珊就是這樣兩個志同道合的伙伴。繪畫,便是聯(lián)結(jié)她們友誼的一條紐帶。她們是為了尋找共同的藝術(shù)夢想走到一起的——一起寫生、一起描摹靜物……充滿濃濃藝術(shù)氣息的寧靜生活被瓊珊患上肺炎這個現(xiàn)實所打破。
    所謂“患難之時見真情”。瓊珊生病、臥床休息期間,蘇艾放棄了追求已久的藝術(shù)夢想,一直陪伴在瓊珊身邊悉心照顧她。醫(yī)生失去信心的時候,蘇艾用輕松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病重的瓊珊;瓊珊失去希望的時候,蘇艾“責(zé)怪”瓊珊消極的語句里飽含了對朋友的心疼之情;貝爾曼不斷追問的時候,蘇艾詳細(xì)回答的背后藏匿著焦急盼望瓊珊早日康復(fù)的心愿……
    “大哭一場”“裝著滿不在乎的樣子”“彎下身”“困倦的臉”……蘇艾一個個細(xì)微的動作、一句句看似漫不經(jīng)心的話語,承載著兩個人之間深厚的友誼。其實生活就是一張還未染色的畫,染色的筆就是多彩的友誼。赤橙黃綠青藍(lán)紫,哭笑酸甜苦辣咸。次對友誼的磨練,創(chuàng)作成了世間美好的圖畫。
    后一片葉子承載了生命的希望,見證了世間的友誼。生活中我也有知心的朋友,校園里的紫藤花就記錄著我們的友誼故事。紫藤花下,我們有過誤會,一曲《小幸運》再次架起我們之間友誼的橋梁,我還寫下了《微笑的幸運》一文,“我聽見雨滴落在青青草地,我聽見遠(yuǎn)方下課鐘聲響起,可是我沒有聽見你的聲音,認(rèn)真呼喚我姓名……”
    歌聲環(huán)繞,忘記煩惱,珍惜友誼。正如《后一片葉子》中蘇艾和瓊珊之間,因為真正的友誼一定是互幫互助的,不會“說翻就翻”;真正的友誼一定能戰(zhàn)勝一切,一起共渡難關(guān);真正的一定是難能可貴的,甚至可以超越生死。
    有一把傘撐了很久,雨停了還不肯收;有一束花聞了很久,枯萎了也不肯丟;有一種友情,希望到永遠(yuǎn)。即使青絲變白發(fā),也會用心保留。每次讀過《后一片葉子》,都會令我的心靈激起珍惜友誼的火花。
    【第2篇】
    在生命中永恒的杰作——讀《后一片葉子》
    在華盛頓旁古色古香,充滿藝術(shù)氣息的格林威治村里,瓊西和她親密的朋友蘇在一棟低矮的磚瓦房樓頂上租下了她們的畫室??蛇@個村子里的任何一個人都沒有想到,死神的鐮刀(肺炎)卻悄無聲息地勾住了他們的生命,體弱多病的瓊西自然未得以幸免。
    瓊西只能虛弱的躺在床上,基本上被判了死刑的她看著窗外的常春藤,看著葉子在風(fēng)雨的打擊下一片片落下,她心想:當(dāng)后一片葉子落下的時候,她也要離開了。不久,暴風(fēng)雨在這個小鎮(zhèn)上肆虐了一夜。萬念俱灰的瓊西希望早點看到上天對他命運的安排,但是常春藤上,依舊有一片綠得發(fā)亮的葉子牢牢抓住藤蔓,無論暴風(fēng)雨的肆虐,依舊在那里巋然不動。
    綠葉給了瓊西鼓勵,死神都不讓她離去,她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活下去?憑著堅定的信念,瓊西終痊愈,但她不知道,那只是一片假的綠葉,是那位窮困潦倒,愛喝酒,天天夢想著能有一天畫出一幅震驚世界卻重來沒有動手過的老畫家貝哈曼畫在墻上的。貝哈曼雖然有很多缺陷,但他卻把自己當(dāng)作那兩個女孩的守護神。當(dāng)他知道瓊西的情況后,在那個暴風(fēng)肆虐的晚上,他淋著大雨,當(dāng)后一片藤葉掉下來的那時,他將后一片葉子畫了上去,但他自己卻不幸因淋雨得肺炎死去。
    生命至此才顯得偉大,貝哈曼用他的生命完成了一幅挽救生命的杰作,它將永恒鐫刻在另一個人的生命中,給予一個人新生,讓她有了活下去的勇氣和希望,世界上哪還有比這更完美的杰作?這杰作不僅僅是那片生機勃勃的綠葉,更是他那顆撲通跳躍的心,為他人奉獻(xiàn)生命的心,敢于挑戰(zhàn)死神的心,表面蠻狠無理,但實際溫柔善良的心。他的生命,可以稱為偉大的一生,英雄的一生。
    在生命即將凋零的那一刻,他用畫筆給予新生,天使至此降臨人間,生命從此變得偉大。
    【第3篇】
    在《新語文讀本》這片浩瀚的文學(xué)作品的海洋中,有無數(shù)催人淚下的感人故事。其中,我喜歡的便是歐·亨利的《后一片藤葉》。
    我常常在想,人的一生究竟怎樣才有意義,有沒有一種形象的事物可以來比喻我們的一生?有時,我覺得人生像蠟燭,要燃盡自己的每一束光芒,光明磊落的地著;有時,我覺得人的一生像道路,有暢通也有擁堵,有平坦也有坎坷。不過,讀完《后一片葉子》這篇文章后,我又覺得,人生更像一片葉子,正如文章里說的一樣“看呀!經(jīng)過了漫長一夜的風(fēng)吹雨打,在磚墻上還掛著一片藤葉。它是長春藤上后的一片葉子了??拷o部仍然是深綠色,可是鋸齒形的葉子邊緣已經(jīng)枯萎發(fā)黃,它傲然掛在一根離地二十多英尺的藤枝上?!?BR>    這個故事是由一位名叫珍妮的姑娘引起的。她很善良,但太悲觀。她喜歡那棵常青藤,但常春藤死了,葉子一片片飄落下來,讓她認(rèn)為自己也會隨著常青藤的后一片葉子而悄悄地離去。
    畫家貝爾曼則是一片博愛的葉子,他用心靈的畫筆畫出了一片“永不凋落”的常春藤葉,那片葉子是他的“杰作”,也是他后的畫作,是那張畫布等了25年沒有等來的杰作,一幅簡單而又包含著人間大愛的佳作。就是這片愛的葉子,讓珍妮從絕望中看見希望,再次點燃了珍妮生命的火焰,自己卻掉落,枯萎。珍妮是一片堅強的葉子,在貝爾曼的關(guān)心下,她也一定會成為那片在風(fēng)雨中搖曳,但永不屈服的那片葉子。
    人生是有缺憾的,而不是完美的,一片葉子,哪個不曾有污點。貝爾曼自己就是一個失敗的畫家,火氣十足,瞧不起別人,但他在自己生命將終的時候,卻用那份深深的愛讓另一個生命獲得了重生,詮釋了生命的意義。
    人生是主動的,遇到困難何不放手一搏,珍妮就是在這生與死的抗?fàn)幹?,樹立起信心,作出努力,果然枯萎的生命終于又重新勃發(fā)了生機,她完完全全康復(fù)了。一片葉子,如果害怕烈日、風(fēng)雨,又怎能遮風(fēng)擋雨?每一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關(guān)鍵是看自己有沒有信心,能不能去面對它,克服它。在我的心中,就有一片這樣的葉子,我看著它,看著它在我的身體內(nèi)升華,做一片充滿愛的葉子,做一片為他人而奉獻(xiàn)的葉子,去堅定自己和別人的信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