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蝙蝠和雷達》教案設計三篇

字號:

《蝙蝠和雷達》是一篇淺顯易懂的科普課文,課文層次清楚,大致可以分為三部分:提出飛機為何在夜間飛行這一問題;三次特殊的實驗;受蝙蝠的啟示制造出了雷達。準備了以下內容,供大家參考!
    篇一
    教學要求:
    1、弄清飛機夜里安全飛行與蝙蝠飛行的聯(lián)系。
    2、練習給課文分段。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終于”“清楚”造句。
    4、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弄清飛機夜晚安全飛行和蝙蝠飛行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蝙蝠是什么?你見過嗎?你見過雷達嗎?簡介蝙蝠、雷達。這兩者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二、按要求讀課文。
    1、提出要求
    認真閱讀課文,邊讀邊想,看看哪幾個自然段是講蝙蝠飛行的,哪幾個自然段是講蝙蝠與雷達之間的聯(lián)系的,分別做上記號。
    2、學生按要求默讀課文,教師巡視。
    三、根據提出的要求進行討論。
    哪幾個自然段是講蝙蝠飛行的?(三、四、五、六)
    1、蝙蝠飛行有什么特點?課文有哪幾個句子能說明蝙蝠飛行的這個特點?
    2、科學家為了揭開蝙蝠夜間飛行的秘密,做了幾次試驗?每次試驗是怎么做的?
    3、這三次試驗有什么相同之處?有什么不同之處?
    4、這三次試驗證明了什么?把句子找出來讀一讀。三次試驗為什么能證明這一點?
    5、蝙蝠是怎樣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把句子找出來讀一讀。
    哪幾個自然段是講蝙蝠和雷達之間的聯(lián)系的?(二、七)
    1、指名讀第七自然段。
    2、為什么說給飛機裝上雷達是“摹仿蝙蝠探路的辦法”?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如果把課文分成三段,應該怎么分?為什么這樣分?
    第二課時
    一、練習朗讀全文。
    二、聯(lián)系全文,說說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fā)明雷達的。
    先根據自己的體會理解說,再引導學生按課文的敘述順序,有條理地完整地說一說。
     我們要學習科學家這種善于發(fā)現問題、善于研究問題、善于從事物中受到啟示為人類造福的科學精神。
    三、練習造句。
    1、出示課后思考練習第4題。
    2、讀讀句子。
    3、口頭練習用“終于”“清楚”造句。
    4、書面造句。
    四、抄寫讀讀寫寫中的詞語3遍。
    板書設計:
    蝙蝠和雷達 課后小記
    篇二
    課文分析:
    課文主要講科學家通過反復試驗,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秘密,并從中受到啟發(fā),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識短文,敘述思路清晰,邏輯性強,可以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通過飛機夜行這種現象,提出飛機怎么能安全飛行的問題,這是全文要說明的主要問題。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第二部分:科學家做了三次試驗,結果證明,蝙蝠夜里飛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第三部分: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受到啟示,給飛機裝上雷達,保證了飛機安全飛行。這項研究告訴人們,研究生物可以對人類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有所啟示。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與要點,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lián)系。
    2、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樂于觀察與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能大致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2、知道蝙蝠夜間飛行時不會碰到障礙物的原因。
    3、明白蝙蝠和雷達在夜間探路的原理。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查找有關仿生學的資料
    2、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11、蝙蝠和雷達(生齊讀課題)請大家回憶一下: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過渡:想不想看看蝙蝠和雷達是怎樣的?
    2、分別出示圖片,問:關于它們你知道些什么?(激勵:你真是個知識豐富的孩子!你真是愛讀書的孩子!)
    過渡:蝙蝠是一種動物,雷達則是人類發(fā)明的一種探測儀器,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事物,課題中為什么用“和”把它們連起來呢?他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呢?
    二、學習第二段
    1、請大家把書翻到42頁,快速瀏覽全文,在能說明蝙蝠和雷達之間聯(lián)系的語句下面畫上橫線,完成后舉手示意。
    2、抽生匯報
    3、生自由讀:你發(fā)現了什么?
    出示第一處。(這是一個過渡句,作用是承上啟下;這句話使用了設問的修辭手法,作用是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 過渡:還有能說明它們之間聯(lián)系的句子嗎?
    出示第二處。你能用“因為„„所以„„”的句式來把這兩處的意思說清楚嗎? 過渡:無論何種蝙蝠,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夜間都能安全地飛行。
    三、學習第三段
    課文哪段講了這一內容呢?那我們就一起去讀一讀吧!這次讀老師有要求:默讀第三段,看看你能讀懂什么,想想你是從哪些句子讀懂的,邊讀邊標記。
    1、生自讀。
    2、抽生匯報。
    3、指導朗讀。 認識關聯(lián)詞“即使 „„也„„”這是一組表示轉折關系的關聯(lián)詞你能用它說一句話嗎?你還知道哪些表示轉折關系的關聯(lián)詞?“雖然„„但是” „„”“盡管„„還是„„”“可是、然而、卻”。
    4、能不能通過讀把你的感受傳遞給大家呢?
    (1)生練讀
    (2)匯報讀
    過渡:讀到這兒,不由得讓我們產生了疑問:師引讀:難道它的眼睛特別敏銳,能 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生接讀第二段后一句話)課文4——6段為我們解開了這個疑問。請大家自由讀4——6段,完成這個表格。
    四、學習4——6段
    品讀4—6自然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老師出示課件) 實驗次數 實驗的方法 實驗的結果 蝙蝠探路工具 第 蒙眼睛 鈴鐺不響 和眼睛無關 第二次 塞耳朵 鈴鐺響個不停 與耳朵有關 第三次 封嘴 鈴鐺響個不停 與嘴有關
    1、出示要求:先自讀4——6段,口頭填表。再跟同桌交流、然后填表。
    2、抽學生匯報,老師歸納填寫。只填重點詞
    3、讓我們再回到文本中讀一讀,親自感受一下這三次實驗吧。齊讀4、5段。 師引讀:三次實驗證明,蝙蝠夜里飛行,靠的不是( ),它是用( )。
    5、出示兩個句子進行比較。(老師這兒有一組句子,請大家讀一讀,看看細心的你會發(fā)現什么?)
    A、三次不同的實驗證明,蝙蝠夜里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B、三次不同的實驗證明,蝙蝠夜里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探路的。
    (1)師提問:這兩個句子哪句好?為什么?你跟別人配合過嗎?什么叫“配合”?(各方面分工合作來完成共同的任務)從這個詞你體會到了什么?
    (2)同桌討論回答,老師指導。(蝙蝠探路時靠的是嘴和耳朵兩種器官同時起作用。)
    過渡:那么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起來探路的呢?課文哪個自然段回答了這個問題?
    五、學習第七自然段 匯報句子
    1、快速默讀第七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有關蝙蝠飛行的秘密的句子。
    2、抽生匯報、交流,相機板書,完善示意圖。
    3、你能看著這個示意圖講述蝙蝠是怎樣探路的嗎?
    (1)抽生試說。
    (2)同桌看板書復述蝙蝠探路的原理
    (3)全班看板書復述蝙蝠探路的原理
    4、科學家們發(fā)現蝙蝠夜間能安全飛行的秘密容易嗎?從哪個句子可以看出來?理解“反復、終于”的用詞準確性。
    (1) 抽學生匯報。
    (2)生練讀。看誰能通過讀把你的感受傳遞給大家。
    (3)抽生匯報。
    (4) 男女生賽讀。
    5、蝙蝠的本領真了不起,讓我們帶著贊賞的語氣夸夸它。生齊讀第七自然段。
    6、小結學法。
    自由讀文,勾畫重點句子―→交流―→歸納板書―→看板書復述內容―→朗讀體會。
    過渡:雷達究竟是怎樣工作的,它與蝙蝠之間又有哪些相似之處呢? 仿照這一部分的學習方法自學第8自然段。
    六、學習第八自然段
    1、邊讀文段,邊畫出有關句子,并讀一讀
    2、同桌交流。
    3、模仿板書動手畫雷達的探路方法示意圖,并復述。(抽生上臺畫)
    4、看板書復述雷達探路的原理。
    過渡:通過剛才的學習,我發(fā)現雷達的天線就像蝙蝠的嘴巴,你有什么發(fā)現呢?你們真棒,真是會發(fā)現的孩子。那我們就一起來把這幾道題讀一讀吧。
    5、出示課后練習三,生齊讀。
    七、拓展延伸
    過渡: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fā)明了雷達,像這種人們通過研究生物某種器官的構造、功能,從中得到啟示并進行模仿,研制成功新的儀器、機械而產生的一門科學叫仿生學。
    1、人類仿生發(fā)明的東西還有很多,你能不能用“人們從( )身上得到啟示,發(fā)明了( )。”的句式向別人介紹你收集到的資料呢?
    2、抽生匯報。
    3、想象。
    A、(現在,有一個跟你們一般大的小朋友有了一個很好的點子,你想不想知道?課件出示:我從變色龍身上得到啟發(fā),想發(fā)明變色紙尿褲,如果嬰兒小便了,就顯示藍色,如果嬰兒拉臭臭了,就顯示紅色,大大方便了家長。)
    B、怎么樣,他的想法很棒吧!相信你們一定也有很多好的點子,那我們也來說說:我從( )身上得到啟發(fā),想發(fā)明( )。
    C、想說的孩子別著急,要不這樣,咱們把自己的好點子寫下來,待會兒跟同學分享,好嗎?你也可以簡單寫寫你想發(fā)明的東西的用處哦!
    (1)、生自由寫。
    (2)、匯報。
    推薦課外書籍:
    《開心小博士——奇妙的仿生學》,在這本書里,有好多秘密等著你哦!
    篇三
    教學目標:
    1、能在閱讀過程中獨立認識本課8個生字;在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啟示、證明”等詞語的意思,并積累。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內容。
    3、了解飛機靠雷達在夜間飛行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受到的啟示,知道事物之間有著普遍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理解科學家是怎樣發(fā)現蝙蝠夜間飛行的奧秘的。
    教學難點:
    理解蝙蝠飛行與飛機夜航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學習1、2節(jié)
    1、(出示飛機夜航的畫面)晴朗的夜空出現兩個亮點,越來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紅一綠的兩盞燈。接著傳來了隆隆聲,這是一架飛機在夜航。
    引發(fā)質疑:在漆黑的夜里,飛機怎么能安全飛行呢?
    2、出示:原來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
    板書:蝙蝠(蝙蝠雖然是哺乳動物,但非常愛吃昆蟲,所以“蝙”和“蝠”都是蟲字旁)
    3、讓我們一起來讀讀1、2節(jié)。
    4、飛機是交通工具,蝙蝠是動物,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因為飛機上有——雷達。
    板書:雷達
    (簡介雷達)無線電檢測和測距,是利用微波波段電磁波探測目標的電子設備。白天黑夜均能探測遠距離的目標,且不受霧、云和雨的阻擋,具有全天候、全天時的特點,并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因此,它不僅成為軍事上必不可少的電子裝備,而且廣泛應用于社會經濟發(fā)展(如氣象預報、資源探測、環(huán)境監(jiān)測等)和科學研究。
    5、揭示課題:26 蝙蝠和雷達(齊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讀全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
    蝙蝠在夜里飛行,不僅能(捕捉飛蛾和蚊子),而且(無論怎么飛,從來沒見過它跟什么東西相撞),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它也能靈巧地避開)。科學家經過反復研究,終于發(fā)現(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秘密)??茖W家摹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
    2、指名交流。
    3、相機學習生字“蛾”、“摹”
    摹仿:照某種現成樣子學著做。本課是指科學家根據蝙蝠探路的原理發(fā)明了雷達。
    過渡語:原來雷達是摹仿蝙蝠探路的方法設計而成的。那么雷達究竟和蝙蝠有什么相似之處呢,我們先來看看蝙蝠在夜里飛行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三、深入研讀,感悟體會
    1、學習第6、7節(jié)。
    (1)默讀第6、7節(jié),用波浪線劃出:蝙蝠夜間飛行的秘密。
    (2)交流,出示
    雷達的天線就像是蝙蝠的嘴巴。
    雷達發(fā)出的無線電波就像是蝙蝠發(fā)出的_______。
    雷達的_______就像是蝙蝠的耳朵。
    (隨機板書:天線嘴巴無線電波超聲波熒光屏耳朵)
    (3)引讀第7節(jié)
    科學家摹仿——,給飛機裝上了——。雷達通過——,無線電波遇到——。駕駛員從雷達的熒光屏上,能夠——,所以——。
    2、學習第4、5節(jié)。
    (1)蝙蝠夜里飛行的秘密是科學家經過反復研究才發(fā)現的。我們來看看科學家是怎么做實驗的,板書:試驗(試驗是指嘗試著去做,以察看某事的結果或某物的性能等;實驗一般指為檢驗某種科學理論或假設二進行的活動,也可指通過一些操作演示讓別人直觀了解)思考:做了幾次試驗,每次實驗的條件、經過、結果分別是怎樣的?
    (2)完成閱讀芳草地第2題。
    試驗情況記錄表

    試驗情況
    

    試驗條件
    

    試驗結論
    

    第試驗
    

    蒙住蝙蝠的_______
    

    結果_________
    

    第二次試驗
    

    蒙住蝙蝠的_______
    

    結果_________
    

    第三次試驗
    

    封住蝙蝠的_______
    

    結果_________
    
  (3)交流,結合三次試驗的內容,分別用“證明”一詞練習說話。
    用造句的方法理解詞語:證明
    (4)總結填空:科學家的( )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里飛行,靠的不是敏銳的眼睛,而是( )。
    (5)敏銳就是感覺靈敏,眼光尖銳。而靈敏是表示動作快而靈活的。
    完成詞句活動室第1題。
    四、總結全文,拓展學習
    1、科學家從蝙蝠探路的試驗和研究中得到啟示,發(fā)明了雷達。正是在科學家那種善于發(fā)現問題,善于研究問題、善于從事物中受到啟示和為人類造福的科學精神的帶動下,出現了“仿生學”(研究生物系統(tǒng)的結構和性質以及工程技術提供新的設計思想及工作原理的科學)
    2、你還知道哪些東西是受到動物的一些特點的啟發(fā)而發(fā)明的?
    船和潛艇來自人們對魚類和海豚的模仿;科學家研究青蛙的眼睛,發(fā)明了電子蛙眼;生物學家通過對蛛絲的研究制造出高級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