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解釋:融四歲 能讓梨 弟于長 宜先知

字號:


    從尊敬友愛兄長開始,培養(yǎng)自己的愛心。要以友善的態(tài)度對待他人,就不應該計較個人得失,才會受到別人的尊敬和歡迎,也才會感受到他的溫暖。下面是分享的三字經解釋:融四歲 能讓梨 弟于長 宜先知。歡迎閱讀參考!
    róngsìsuì
    融四歲
    néngrànglí
    能讓梨
    dìyúzhǎng
    弟于長
    yíxiānzhī
    宜先知
    【解釋】
    漢代人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和友愛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
    【啟示】
    從尊敬友愛兄長開始,培養(yǎng)自己的愛心。要以友善的態(tài)度對待他人,就不應該計較個人得失,才會受到別人的尊敬和歡迎,也才會感受到他的溫暖。
    【故事】
    東漢時,有個叫孔融的小孩。有一天,父親的朋友送來一簍子的梨子,父親要孔融拿一個去吃,孔融就在一堆梨子里挑了一個最小的,父親很訝異地對他說:“孩子,你怎么不挑大的,反而挑個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說:“爹,我的年紀最小,應該吃最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笨兹谶@種友愛兄長的行為,的確很值得我們效法。
    【賞析】
    孔融,字文舉,山東曲阜人??兹谒臍q時,有鄰人給他家送來一筐梨子。孔融把個大的梨子讓給哥哥,只揀了個最小的。孔融四歲之齡,深知謙讓之理,手足和睦之情,懂得取小讓大,事情雖小,意義卻重??兹谑恰敖ò财咦印敝?,為人好學,秉性剛正,為漢末名士,歷任北海相。孔融由于性格剛直,最后死于曹操之手。然而孔融一生流傳最為經典的事跡,還是小時候“讓梨”的故事,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中國注重長幼有序,兄友弟恭的文化傳統(tǒng),而孔融讓梨無疑是符合這個傳統(tǒng)的。“弟于長,宜先知”,人們從小就應該培養(yǎng)這種謙恭禮讓的優(yōu)良品質。從尊敬友愛兄長開始培養(yǎng)自己的愛心,以友善的態(tài)度對待他人,同樣也會獲得別人友善的回報。
    【注釋】
    融:孔融,東漢時魯國(今山東)人,孔丘的后代,三國時代儒家學派的人物。他四歲時同兄弟一起吃梨,他先拿小的,把大的讓給哥哥。后為北海太守,但他因反曹操被殺害。
    弟:通悌,指尊重兄長的道德規(guī)范。
    長: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