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論文范文

字號:

教學論文是教師教學經(jīng)驗和教學研究成果在寫作上的表現(xiàn),簡單的說,就是教師將平時教學中的一些經(jīng)驗或研究進行了總結,并綜合運用綜合理論知識進行分析和討論。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論文范文》,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
    一、二年級語文看圖寫話教學存在的問題
    1、學生對圖中內(nèi)容理解過于片面。二年級的學生年齡尚小,缺乏生活經(jīng)驗,理解能力低下,很多時候只能看到一些表象,無法深入的理解圖中內(nèi)容,或者只能看到事物的某一方面,無法全面的理解圖片所傳達的內(nèi)容。比如一幅圖中有一個小朋友和媽媽正在吃飯,媽媽把肉都夾給小朋友吃,并附有文字“媽媽不喜歡吃肉”,對此真的會有很多學生寫出“媽媽不喜歡吃肉所以把肉夾給孩子”,理解過于片面,這也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問題,學生寫的也是圖中內(nèi)容直觀能夠看到的,但就是與圖中所反映的內(nèi)容有所偏差,就是由于學生對圖中內(nèi)容的理解過于片面。
    2、學生缺乏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二年級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普遍都很低,這是由他們的年齡和經(jīng)驗決定的,如果沒有小時候就喜歡讀書的愛好,只靠一年級一年的積累,語言功底是十分薄弱的。對于看圖寫話,就算對圖中有所理解,由于表達能力欠佳,根本無法很好的表達出圖中的內(nèi)容,太過口語化,都是學生缺乏語言表達能力的表現(xiàn)。
    3、學生在看圖過程中缺乏想象力。在學生看圖寫話過程中還存在一個重要的問題,小學生缺乏想象力,小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的缺乏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教師引導教學工作做的不到位,教學方法沒有啟發(fā)性,沒有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想象的空間。導致學生后寫出的內(nèi)容空洞、直白,蒼白無力。
    二、提高二年級語文看圖寫話的教學策略
    1、提高學生的看圖寫話能力。提高學生的看圖寫話能力才是實現(xiàn)提高教師教學效率的根本所在,而不是提高學生的成績,很多教師認為提高自己的教學效率根本就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這是片面的,學生的成績只是教師教學效率的一方面反應,但根本的,是能力的提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做到切實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尋找每個學生的薄弱點、興趣點所在,采用適當?shù)姆椒?,科學合理的教學,有的放矢,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效率,還能真正讓學生在看圖寫話方面的能力得以提高。
    2、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覺得看圖寫話難,是因為他們對此不感興趣。興趣是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的動力?!俺晒Φ拿卦E在于興趣。”我國物理學家楊振寧如是說,學生把看圖寫話當做快樂還是任務這是重要,如果能夠讓學生樂于學習,能夠主動學習,其效果可想而知。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年齡尚小,自制力低,專注力也不強,很容易分散注意力,被其他事物所吸引,這也增加了教師教學的難度,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具備趣味性,重視學生內(nèi)在情感的變化,通過運用有趣的教學活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可以開展“課前課前三分鐘”的教學活動,即在上課的前三分鐘,讓一個同學講述一個故事、一則新聞、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一件小事諸如此類的都可以,不限形式,讓學生暢所欲言,每節(jié)課一位同學,輪流發(fā)言,讓每個學生都得到鍛煉,這樣的三分鐘能夠讓演講的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鍛煉,也能吸引其他聽的學生。達到了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其學習興趣的目的。學生有了學習興趣,才會更好的投入到后面的教學活動中去,才能有利的開展看圖寫話教學活動。
    3、創(chuàng)造學生想象的空間。注重細節(jié)。看圖寫話過程中,教師不能只注重重點突出的地方,對于細節(jié)部分也要引起充分的注重,在教學中這一點尤為重要??磮D寫話給出的圖畫內(nèi)容是有限的,不會給出沒有價值的信息,因此不能忽視圖中的細節(jié)內(nèi)容。細節(jié)往往更具有表現(xiàn)力,更有藝術的張力,使其圖片內(nèi)容更豐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關注細節(jié)的能力,讓學生充分發(fā)揮其想象力,打開思考的大門,讓學生通過細節(jié)找到突破點,進而勇敢大膽的創(chuàng)造,發(fā)揮其想象力。
    鼓勵學生想象要聯(lián)系實際。很多學生看圖寫話僅僅表達了圖意,也能做到有調(diào)理、有順序,但是語言過于簡單,缺乏想象,內(nèi)容空洞。想象不代表漫無邊際的胡思亂想,可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把相關的、合理的事物聯(lián)系在一起,這樣能夠給寫出的內(nèi)容增添色彩,使其富有生命力。
    總結: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目前二年級語文看圖寫話教學依然有很大的要改進的空間,學生對圖中內(nèi)容理解過于片面,缺乏一個整體而全面的感悟;學生缺乏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表達過于口語化,蒼白、無力;對低年級學生進行看圖寫話訓練,教師和家長要注重引導課外閱讀,善于利用課本資源,充分激發(fā)學生想象,帶領學生實踐,積累寫話材料,讓學生樂學生在看圖過程中缺乏想象力,寫出的東西呆板,沒有活力。基于此,為解決這些問題二年級語文教師應從以下幾點入手,提高學生的看圖寫話能力,不是看重學生的成績,而是讓學生的能力得以提高;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好的老師;創(chuàng)造學生想象的空間,讓學生打開想象的大門,自由創(chuàng)作。二年級的學生年齡尚小,家長和教師要共同努力,讓花蕾開出美麗的花兒。
    【篇二】
    游戲教學是一種非常受小學生歡迎的教學方式,目前很多的小學都將這種教學方式引進了課堂,在小學二年級語文課堂中采用游戲教學不僅可以有效的滿足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需求,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也能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語文課堂的教學氛圍更好,有效地提升語文教學效率。
    一、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習效率
    小學語文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此時采用合適的方法對學生進行語文教學非常重要。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此時認知能力還不健全,也沒有持久的注意力,在課堂上經(jīng)常會注意力渙散,影響上課的進程,教師采用游戲的方法對學生展開教學,可以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習《小鷹學飛》這一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小鷹和老鷹的角色,通過學生惟妙惟肖的游戲表現(xiàn),不僅可以加深兩位參加表現(xiàn)的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能讓其他的學生在觀看表演的過程中很好的感受到課文所描繪的場景,體味到語文教學的樂趣,從而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的學習效率更為高效。
    二、可以實現(xiàn)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效結合,讓語文教學方法更全面
    在小學二年級的語文教學過程中采用游戲教學,可以將語文課本當中的一些情境有效地展現(xiàn)出來,使得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能夠有一種身臨其境的奇妙感覺,這樣就不會讓學生覺得語文知識枯燥無味,同時也能有效改變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學習狀態(tài),有效地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內(nèi)容的理解,使得學生掌握的語文知識更加的全面。
    例如,在學習《母親的恩情》這一篇文章時,以前教師經(jīng)常采用的教學方法就是照著課本給學生講,學生只要豎著耳朵仔細聽就可以了,這種教學方式一直是教師在課堂上處于主要地位,而學生有效的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所以經(jīng)常是學生了解語文課本內(nèi)容卻不會運用,采用游戲教學就可以打破這種教學局面,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使得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深入到語文課本的研究、討論之中,這樣學生就會對語文知識了解的更為透徹,掌握的語文知識也會更加的全面。在教育不斷深入發(fā)展改革的今天,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已成為教育的重點,采用游戲化教學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也能讓學生學會對語文知識進行實踐運用,將學生培養(yǎng)成綜合性素質人才,讓學生以后能夠得到更好地發(fā)展。
    三、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語文課堂更具有趣味性
    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此時心性還不夠成熟,對一切都充滿著新奇感,采用游戲化的教學方式正式他們所喜歡的,可以有效地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讓學生積極投入到語文課堂的學習當中。同時,在語文教學中采用游戲教學,可以有效地增加課堂的樂趣,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獲得一種身心的愉悅。
    例如,在學習《晚上的“太陽”》這一篇課文時,利用游戲教學,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操作愛迪生的那個實驗,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也可以有效地活躍課堂的氛圍,讓加強學生間的溝通的探討,讓語文學習的氣氛更為濃厚。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學習愛迪生的精神,在游戲過程中不斷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fā),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全面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意識
    在游戲的教學過程中是以團體為單位的,學生在語文課堂上不再是單獨的個體,這個過程的有效實施就需要學生間的不斷溝通交流、相互配合,這樣就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能力和班級的凝聚力,增強學生的團體意識,使得班級的氣氛更為融洽,促進學生健康地成長學習。
    例如,在學習《狐貍和烏鴉》這一篇課文的時候,通過游戲的方式,不僅能讓學生明白狐貍和烏鴉的性格特點,也能讓學生加深學生對文章的了解,教導學生不要隨便聽信別人的花言巧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精神品質。同時,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生之間是需要不斷相互配合的,只有加強學生之間的配合、溝通,才能讓語文教學游俠順利進行,在這個過程中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能力,使得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精神品質,讓學生得到全面地發(fā)展。
    【篇三】
    教學目標是指預期的學習結果。國家水平的目標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制定,課程水平的目標由課程專家制定,課堂教學水平的目標由教師制定。“教學目標在教學和教學設計中的作用概括為導教、導學和導評三種功能?!苯虒W目標既是教學的出發(fā)點,也是教學的歸宿?!敖獭獙W—評”是基于目標展開的專業(yè)實踐。
    目標是保障課堂教學“教、學、評一致性”的核心。筆者以目標分類學為理論依據(jù),提高目標陳述技術,結合語文學科特點,把《課程標準》(本文中指《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下同)的年段教學目標細化為單元教學目標以及課時教學目標,制定一套明確、具體、可觀察、可測量的二年級語文教學目標體系,實現(xiàn)《課程標準》到課時教學目標的轉化,為一線教師開展“教—學—評”教學活動奠定基礎,從而促成“教—學—評一致性”。
    一、基于“標準”,細化目標層級結構
    《課程標準》從層級結構看,是按“學段+領域”的格式來劃分的,分為“1~2、3~4、5~6、7~9”四個學段,領域包括“識字與寫字、閱讀、習作(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學習領域下就是各領域的目標細則。但是,在義務教育階段,日常教學并不是完全按領域實施教學,如“閱讀課”是整個語文課程的主要部分,在“閱讀課”中,也要進行“識字寫字、習作、口語交際以及綜合性學習”的學習任務。因此這樣的層級結構設置不能幫助教師直接制定具體的課時教學目標。另外,在實際教學中,學習的推進是以時間為序的,每個學段的教學目標分年級、學期進行,每個學期的教學以教科書為依托,以教科書的單元為單位分為幾個教學階段實施教學。對于教師而言,是通過一個個課時的教學來落實單元教學任務,再通過各個單元的教學,落實學期的教學任務。
    綜上所述,要想提高教師的目標意識,發(fā)揮教學目標在教學中導教、導學、導評的作用,首先要有一套基于《課程標準》,為實際教學服務,以教學時間為序的清晰明確的目標體系,從年段目標細化到年級、學期、單元教學目標,然后教師以此為依據(jù)制定課時教學目標。
    二、基于“語文”,重組教學目標內(nèi)容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學科的性質是:“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痹凇墩n程標準》中,語文學科的主要學習領域包括識字與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以及綜合性學習。這種分類方法能夠有效地幫助教師聚焦語文學科的本體性知識,指導教師選擇教學內(nèi)容,設計教學,但是這種分類標準中每個領域的內(nèi)容存在交叉重復,細則又過于寬泛,難以作為測量及評價的依據(jù)。
    以第一學段的識字與寫字教學為例,《課程標準》從識字寫字數(shù)量、態(tài)度、習慣等方面進一步細化了目標內(nèi)容。但是,漢字是音形義的結合體,識字寫字教學目標不僅包括會讀、會寫,更要求理解和運用,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識字寫字教學總是和詞語教學相聯(lián)系。即便是教學專題識字單元,或者“識字加油站”,也要遵循“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在語境中識字”的原則教學。而詞語教學在《課程標準》中卻放在了“閱讀”領域,只有簡單的一條“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因為缺乏清晰的目標界定,長期以來,在一線課堂中,詞語教學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大部分教師的詞語教學只是停留在認讀和識記的水平,因而削弱了詞語教學的效益。
    筆者參考部編版教科書的編排體例,按“字詞句學習與運用”“閱讀”“表達”以及“學習習慣”四個領域,重新梳理了每一個領域的目標內(nèi)容,并依據(jù)每冊教科書的內(nèi)容進行了細化。如此分類,更符合語文學科的基本性質和特點,也能幫助教師明確教學目標。
    三、基于“分類”,明確教學目標水平
    教學目標是指預期的學生學習結果。同樣的教學內(nèi)容,不同的階段,學生學習應有不同的結果。要取得不同的學習結果,教學就應有不同的側重點,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比如,第一學段的識字教學遵循“多認少寫”的原則,分別安排了“會認”和“會寫”兩種水平的教學目標,“會認”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會寫”常用漢字800個左右。根據(jù)心理學家的研究,“認字”講求的是整體識記,而“寫字”則需要對書寫的內(nèi)容進行精細分析?!岸嗾J”是為了提早閱讀,“會寫”不僅是為了學習書寫,更重要是為了能夠表達。因此識字寫字的教學目標絕不僅限于《課程標準》中所要求的“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還應能夠組詞、理解、積累并運用。因此,我們還需要在《課程標準》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水平,并以具體可觀察、可測量的行為動詞表述,從而使得教學目標更加清晰,發(fā)揮導教、導學、導評的功能,保障“教—學—評一致性”。
    仍以二年級“字詞句運用板塊”為例,筆者以布魯姆的目標分類學為理論依據(jù),把這一板塊的學習內(nèi)容從簡單到復雜分為“記憶”“理解”以及“應用”三個一級指標能力水平,又進一步細化為11個二級能力指標,并依據(jù)《課程標準》以及教科書上第一學段“識字與寫字”的相應要求,一一對應到相應的層級水平中。這樣一來,每個內(nèi)容該教到什么程度,該怎樣評價,一目了然。
    綜上所述,目標是保障課堂教學“教—學—評一致性”的核心。筆者基于《課程標準》,基于“語文學科性質特點”以及“目標分類”三個層面幫助教師提高陳述教學目標的技術,從而幫助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能夠陳述“準確、明確、可觀察、可測量”的教學目標,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提供了有效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