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小學(xué)三年級上冊語文第13課《古詩兩首》注釋及譯文

字號:

古體詩是詩歌體裁。從詩句的字?jǐn)?shù)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等。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唐代以后,稱為近體詩,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以下是整理的(語文版:小學(xué)三年級上冊語文第13課《古詩兩首》注釋及譯文),希望幫助到您。
    【早發(fā)白帝城】
    原文:
    早發(fā)白帝(dì)城
    朝[zho]辭②(c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líng)一日還③[huán]。
    兩岸猿(yuán)聲啼(tí)不?、?,
    輕舟已過萬重[chóng]山。
    詞句注釋:
    發(fā):啟程。
    白帝城:故址在今重慶市奉節(jié)縣白帝山上。楊齊賢注:“白帝城,公孫述所筑。初,公孫述至魚復(fù),有白龍出井中,自以承漢土運,故稱白帝,改魚復(fù)為白帝城?!蓖蹒ⅲ骸鞍椎鄢牵谫缰莘罟?jié)縣,與巫山相近。所謂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BR>    朝:早晨
    辭:告別。
    彩云間: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勢高聳,從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聳入云間。
    白帝:今重慶市奉節(jié)縣東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位于長江上游。
    江陵:今湖北省荊州市。從白帝城到江陵約一千二百里,其間包括七百里三峽。
    酈道元《三峽》:“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障,隱天蔽日,自非亭午時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時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或巚)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展葌黜?,哀囀久絕。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币蝗者€:一天就可以到達(dá);
    還:歸;返回。
    猿:猿猴。啼:鳴、叫。
    ?。和OⅰR蛔鳌氨M”。
    輕舟已過:一作“須臾過卻”。萬重山:層層疊疊的山,形容有許多。
    譯文:
    清晨告別白云之間的白帝城,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達(dá)。
    江兩岸的猿在不停地啼叫著,輕快的小舟已駛過萬重青山。
    【絕句】
    原文:
    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注釋:
    ①含:窗戶對著西邊的山嶺,就像把遠(yuǎn)山裝在窗框里一樣。
    ②千秋雪:指山上終年不化的積雪。
    ③泊:船只??堪哆吇虼a頭。
    ④萬里船:從遙遠(yuǎn)的地方來的船。
    譯文:
    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zhuǎn)地歌唱,一隊整齊的白鷺直沖向蔚藍(lán)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見西嶺上堆積著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yuǎn)行而來的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