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要根據(jù)自己的條件,以及高中階段學(xué)科知識交叉多、綜合性強,以及考查的知識和思維觸點廣的特點,找尋一套行之有效的學(xué)習(xí)方法。今天為各位同學(xué)整理了《高一上冊語文必修一測試題》,希望對您的學(xué)習(xí)有所幫助!
【篇一】
一、基礎(chǔ)選擇題(15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的讀音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蚯蚓秋老虎裘皮服裝揮斥方遒
B.佝僂狗腿子勾心斗角茍延殘喘
C.末了沒奈何莫名其妙含情脈脈
D.踟躕脂肪酸知書達理執(zhí)迷不悟
2.下列各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舉酒屬客B.王回深父C.后之視今,由今之視昔D.而卒莫消長也
3.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春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徐:慢慢地。B.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凌:越過。
C.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故:緣故D.而吾與子之所共適適:適合。
4.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與現(xiàn)代漢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B.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深巷寒犬,吠聲如豹D.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5.下列句式與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項是()
A.此余之所得也
B.不能喻之于懷
C.亦將有感于斯文
D.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
二、精段選讀(15分,每小題3分)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怡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必M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6.下列加點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或因寄所托。因:因為。
B.雖世殊事異。殊:不同。
C.臨文嗟悼。臨:面對。
D.錄其所述。錄:記下。
7.下列加點詞語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一項是()
A.放浪形骸之外
B.俯仰之間,已為陳跡
C.夫人之相與
D.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8.比較下列每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及其所之既倦。②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③猶不能不以之興懷。④引以為流觴曲水。
A.兩個“之”字相同,兩個“以”字也相同。
B.兩個“之”字相同,兩個“以”字不同。
C.兩個“之”字不同,兩個“以”字相同。
D.兩個“之”字不同,兩個“以”字也不同。
9.下列句子翻譯錯誤的一項是()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譯文)有的人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懷,不受拘束,放縱無拘地生活。
B.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
(譯文)面對古人那些文章我總是感嘆悲傷,可總是不能表達出來。
C.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己為陳跡。
(譯文)原先高興的,轉(zhuǎn)眼之間,已成為舊跡。
D.固知一死生為虛誕。
(譯為)本來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的說法是不真實的。
10.下列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著眼“死生”二字行文。
B.本段段首,承上文“樂”字而來,談“欣”,談“怡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然后急轉(zhuǎn),談得意總有盡頭,人生總有盡頭,從而逼出本文正題“死生”二字。
C.轉(zhuǎn)入“死生”這一正題后,作者否定了在當時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場的莊子的“一死生”“齊彭殤”的觀點,很有積極意義。
D.文章的結(jié)尾處,作者以曠達的話作結(jié),有無窮逸趣。
三、延伸閱讀(40分)
(一)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11―15題。(18分)
(甲)《水經(jīng)》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fēng)鼓浪,水石相搏,響若洪鐘,因受其稱。有幽棲者,尋綸(釣魚)東湖,沿瀾窮此。遂躋崖穿洞,訪其遺蹤。次于南隅,忽遇雙石,欹(qī,傾斜的意思)枕潭際影淪(倒映)波中,詢諸水濱(的人),乃曰:“石鐘也,有銅鐵之異焉?!笨鄱鲋下暫?,北音清越,?止響騰余歇(余韻徐歇)。若非潭滋其山,山涵其英,聯(lián)氣凝質(zhì),發(fā)為至靈,不然,則安能產(chǎn)茲奇石乎?乃知山乃石名,歸矣。如善長(酈道元字善長)之論,則瀕流庶(眾多)峰,皆可以斯(這,指“石鐘”)名貫之。聊刊前謬,留遺將來。貞元戊寅歲七月八日白鹿先生記。(李渤《辨石鐘山記》)
(乙)石鐘山之片石寸草,諸將皆辨識,上鐘巖與下鐘巖其下皆有洞,可容數(shù)百人,深不可窮,形如覆鐘,彭侍郎玉麟于鐘山之頂建立昭忠祠。乃知鐘以形言之,非以聲言之,酈氏、蘇氏所言,皆非事實也。選自曾國藩(《石鐘山名考異》)
11.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2分)
A.有幽棲者,尋綸東湖幽棲者:隱居的人B.次于南隅次:臨時住宿
C.南聲函胡,北音清越函胡:重濁而模糊D.聊刊前謬刊:刻印
12.甲文中的“幽棲者”“白鹿先生”與李渤三者是什么關(guān)系?(4分)
13.寫出《石鐘山記》中與甲段文字意思相應(yīng)的句子。(4分)
①與“?止響騰余歇”相應(yīng)的句子是
②與“如善長之論”相應(yīng)的句子是
14.按下列問題要求用有關(guān)原文回答。(5分)
①李渤探訪石鐘山遺蹤所得的結(jié)論是什么?(1分)
②李渤對酈道元的觀點持何態(tài)度,在甲文中他是怎樣表明這種態(tài)度的?(2分)
③曾國藩關(guān)于石鐘山命名原因的觀點是什么?他的根據(jù)是什么?(2分)
答:觀點是()根據(jù)是()
15.蘇軾在《石鐘山記》中寫道:“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你對這種說法有什么認識?請就此問題分小組討論。(3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題。(22分)
君子之自行也,動必緣義,行必誠義??鬃右婟R景公,景公致廩丘以為養(yǎng)??鬃愚o不受,入謂弟子曰:“吾聞君子當功以受祿。今說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賜之廩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駕,辭而行??鬃硬家乱玻僭隰斔究?。萬乘難與比行,三王之佐不顯焉,取舍不茍也夫!
荊人與吳人將戰(zhàn),荊師寡,吳師眾,荊將軍子囊曰:“我與吳人戰(zhàn),必敗。敗王師,辱王名,虧壤土,忠臣不忍為也。”不復(fù)于王而遁。至于郊,使人復(fù)于王曰:“臣請死?!蓖踉唬骸皩④娭菀?,以其為利也。今誠利,將軍何死?”子囊曰:“遁者無罪,則后世之為王將者,皆依不利之名而效臣遁。若是則荊國終為天下橈①。”遂伏劍而死。王曰:“請成將軍之義?!蹦藶橹┕兹纰?,加斧槔其上。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以存亡之所以數(shù)至也。荊之為荊,四十二世矣,其時有臣如子囊歟?子囊之節(jié),非獨厲一世之人臣也。
荊昭王之時,有士焉,曰石渚。其為人也,公直無私,王使為政廷③。有殺人者,石渚追之,則其父也,還車而返,立于廷曰:“殺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廢國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義也?!庇谑呛醴溃埶烙谕酢M踉唬骸白范患?,豈必伏罪哉?子復(fù)事矣?!笔巨o曰:“不私其親,不可謂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謂忠也。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廢法,臣之行也?!辈蝗ジ?,歿頭于王廷。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為人臣也,可謂忠且孝矣。
(選自《呂氏春秋》)
[注]①橈:弱。②桐棺三寸:《墨子?節(jié)葬下》云:“(禹)葬會稽之山,衣衾三領(lǐng),桐棺三寸,葛以緘之。”后以“桐棺三寸”代指質(zhì)地樸素的棺木。③政廷:執(zhí)法官。
16.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動必緣義,行必誠義誠:同“成”
B.令弟子趣駕,辭而行辭:拒絕
C.阿有罪,廢國法阿:阿附
D.不私其親,不可謂孝子私:私欲
17.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3分)
A.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
追而不及,豈必伏罪哉
B.若是則荊國終為天下橈
若為傭耕,何富貴也
C.今誠利,將軍何死
夫子何哂由也
D.以父行法,不忍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18.以下文句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文中有關(guān)人物“動必緣義,行必誠義”的一組是()(3分)
A.①景公致廩丘以為養(yǎng)??鬃愚o不受
②正法枉必死
B.①萬乘難與比行,三王之佐不顯焉
②至于郊,使人復(fù)于王曰:“臣請死?!?BR> C.①遂伏劍而死
②于是乎伏斧槔,請死于王
D.①不去斧槔,歿頭于王廷
②石渚之為人臣也,可謂忠且孝矣
19.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和評價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景公很欣賞孔子的政治主張,因此把廩丘贈送給孔子,但是孔子認為景公不是很了解自己,就沒有接受。
B.子囊認為擅自撤軍有罪伏劍而死,荊王追悔莫及,就賜他一具桐木棺材,來表示歉疚之意。
C.石渚迫于忠孝不能兩全而“伏斧槔”請死,按封建倫理來論,可以說是古代既忠且孝的楷模。
D.本文寫孔子、子囊和石渚的事跡,意在表現(xiàn)儒家“廉恥”、“忠孝”的思想觀念,這種思想觀念與我們今天的法治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20.把下列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不復(fù)于王而遁。(3分)
譯文:
(2)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以存亡之所以數(shù)至也。(4分)
譯文:
(3)正法枉必死。(3分)
譯文:
四、(50分)
21、自然,是崇高而有博大的。面對自然美景,王安石、蘇軾引發(fā)了對生命價值的思考和對生活的感悟,王維則借此表達了對友人的深厚情感。其實,自然中的很多東西,不僅令我們深思,還常常使我們感動。
請以“感動”為話題寫一篇文章,盡量要以記敘文的形式,寫出自己獨有的經(jīng)歷和獨到的感受來。題目自擬,立意自定,800字以上。
【篇二】
一、閱讀(60分)
現(xiàn)代文
(一)閱讀下文,完成1—6題。(12分)
老貝爾曼是住在樓下底層的一個畫家。他年紀60開外,有一把像米開朗琪羅的摩西雕像上的胡子,從薩蒂爾似的腦袋上順著小鬼般的身體卷垂下來,貝爾曼在藝術(shù)界是個失意的人。他耍了40年的畫筆,還是同藝術(shù)女神隔有相當距離,連她的長袍的邊緣都沒有摸到。他老是說就要畫一幅杰作,可是始終沒有動手。除了偶爾涂抹一些商業(yè)畫或廣告畫之外,幾年來沒有畫過什么。他替“藝術(shù)區(qū)”里那些雇不起職業(yè)模特兒的青年藝術(shù)家充當模特兒,掙幾個小錢。他喝杜松子酒總是過量,老是嘮嘮叨叨地談著未來的杰作。此外,他還是個暴躁的小老頭兒,極端瞧不起別人的溫情,卻認為自己是保護樓上兩個青年藝術(shù)家的看家兇狗。
……
“你真女人氣!”貝爾曼嚷道,“誰說我不愿意?走吧。我跟你一起去。我已經(jīng)說了半天,愿意替你效勞。天哪!像瓊珊小姐那樣好的人實在不應(yīng)該在這種地方害病??傆幸惶?,我要畫一幅杰作,那么我們都離開這里啦。天哪!是啊?!?BR> ……
第二天早晨,蘇艾睡了一個小時醒來的時候,看到瓊珊睜著無神的眼睛,凝視著放下的綠窗簾。
“把窗簾拉上去,我要看。”她用微弱的聲音命令著。
蘇艾困倦地照著做了。
可是,看哪!經(jīng)過了漫漫長夜的風(fēng)吹雨打,仍舊有一片常春藤的葉子貼在墻上。它是藤上最后的一片了??拷~柄的顏色還是深綠的,但那鋸齒形的邊緣上已染上了枯敗的黃色,它傲然掛在離地面20來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
“那是最后一片葉子,”瓊珊說,“我以為昨夜它一定會掉落的。我聽到刮風(fēng)的聲音。它今天會脫落的,同時我也要死了?!?BR> “哎呀,哎呀!”蘇艾把她困倦的臉湊到枕邊說,“如果你不為自己著想,也得替我想想呀。我可怎么辦呢?”
但是瓊珊沒有回答。一個準備走上神秘遙遠的死亡道路的心靈,是全世界最寂寞、最悲涼的了。當她與塵世和友情之間的聯(lián)系一片片地脫離時,那個玄想似乎更有力地掌握了她。
那一天總算熬了過去。黃昏時,她們看到墻上那片孤零零的藤葉仍舊依附在莖上。隨夜晚同來的是北風(fēng)的怒號,雨點不住地打在窗上,從荷蘭式的低屋檐上傾瀉下來。
天色剛明的時候,狠心的瓊珊又吩咐把窗簾拉上去。
那片常春藤葉仍在墻上。
瓊珊躺著對它看了很久。然后她喊蘇艾,蘇艾正在煤氣爐上攪動給瓊珊喝的雞湯。
“我真是一個壞姑娘,蘇艾,”瓊珊說,“冥冥中有什么使那最后的一片葉子不掉下來,啟示了我過去是多么邪惡。不想活下去是個罪惡?,F(xiàn)在請你拿些湯來,再弄一點摻葡萄酒的牛奶,再——等一下;先拿一面小鏡子給我,用枕頭替我墊墊高,我要坐起來看你煮東西?!?BR> 一小時后,她說:
“蘇艾,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去那不勒斯海灣寫生?!?BR> 下午,醫(yī)生來了,他離去時,蘇艾找了個借口,跑到過道上。
“好的希望有了五成?!贬t(yī)生抓住蘇艾瘦小的、顫抖的手說:“只要好好護理,你會勝利的?,F(xiàn)在我得去樓下看看另一個病人。他姓貝爾曼——據(jù)我所知,也是搞藝術(shù)的。也是肺炎。他上了年紀,身體虛弱,病勢來得很猛。他可沒有希望了,不過今天還是要把他送醫(yī)院,讓他舒服些?!?BR> 第二天,醫(yī)生對蘇艾說:“她現(xiàn)在脫離危險了。你贏啦?,F(xiàn)在只要營養(yǎng)的調(diào)理就行啦?!?BR> 那天下午,蘇艾跑到床邊,瓊珊靠在那兒,心滿意足地在織一條毫無用處的深藍色肩巾,蘇艾連枕頭把她一把抱住。
“我有些話要告訴你,小東西?!彼f,“貝爾曼先生今天在醫(yī)院去世了。他害肺炎,只病了兩天。頭天早上,看門人在樓下房間里發(fā)現(xiàn)他痛苦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濕透了,冰涼冰涼的。他們想不出,在那種凄風(fēng)苦雨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的。后來,他們找到了一盞還燃著的燈籠,一把從原來地方挪動過的梯子,還有幾枝散落的畫筆,一塊a調(diào)色板,上面b和了綠色和黃色的顏料,末了——看看窗外,親愛的,看看墻上最后的一片葉子。你不是覺得納悶,它為什么在風(fēng)中不飄動嗎?啊,親愛的,那是貝爾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葉子掉落時,他畫在墻上的。”
1.上文選自十九世紀美國的短篇小說家寫的《最后的常春藤葉》。他的作品常常以幽默的筆調(diào)反映社會現(xiàn)實,被譽為“”。(2分)
2.文中結(jié)尾段加點的兩個字的讀音分別是ab。(1分)
3.劃浪線句子用的修辭手法是,其表達作用是
。(2分)
4.文中劃線句看似閑筆,實則是為了表現(xiàn)瓊珊。(2分)
5.25年來,貝爾曼沒有在自己期望的杰作上畫過一根線條。為什么文中說在一個凄風(fēng)苦雨的夜晚完成的葉子是“貝爾曼的杰作?”(2分)
6.小說的結(jié)尾出乎意料,但細細一想又在情理之中。請你說說文章在前面有哪些伏筆或鋪墊。(3分)
(二)閱讀下文,完成7—12題。(13分)
迷路
楊慎絢
過了水泥橋,車上的乘客驟然減少。吳索呆望著窗外的景物,心中想著回家后,如何開口跟妻子說,今天四處求職卻沒有一處成功。再想起孩子的醫(yī)藥費、房租與會錢,吳索不覺嘆一口氣,合上眼睛……
“先生,你知不知道博大街在哪一站下?”
吳索張眼一看,前座的男子正指著身旁的幼童,說:“這個小男孩迷路了。”
“這班車不經(jīng)過博大街。”吳索說。
“那怎么辦?我有急事,再過一站就要下車了?!?BR> “我知道路?!眳撬髡f。
“先生,就拜托了。謝謝啊!”
前座的男子下車后,吳索趴著前面椅背,問小男孩:“到了博大街,你知不知道怎么回家?”
小男孩遲疑了一會兒,才說:“我家住博大街36號,開電器行?!?BR> 好熟的地址。吳索今天一大早就在求才欄見過它,剛剛才徹底丟掉,想不到又遇上了。吳索不禁苦笑起來,心中記起那個電器行老板滿臉冰霜地搖頭對他說:“我不雇用有過前科的人!”
難道你不曾犯過錯?吳索內(nèi)心奮力吶喊著,既然你不肯相信我會改邪歸正,我就……①吳索于是移身坐到前座小男孩的旁邊。
下車后,吳索帶著小男孩走進一家面店。
“小弟弟,你先在這邊吃碗面,我出去打個電話給你的家人;你迷路了,他們一定很著急。告訴叔叔,你家電話幾號?”
吳索在巷內(nèi)的公共電話亭里撥了7個數(shù)字。
“嘟——嘟——嘟——”
“……喂,老板,你們家小孩在我手上,注意聽著,盡快準備好50萬元,今晚等我電話……”吳索心中默念著。
“嘟——嘟——嘟——”依舊沒人接。
吳索暗想,小孩會不會記錯號碼?正想掛電話,卻看見巷口有個熟悉的身影,推著水果攤,挺著7個月的身孕,緩緩走來……
吳索怔住——
“嘟——嘟——喂,喂,你找誰啊?這邊是博大電器行……”
吳索慌亂掛上電話筒,手心盡是汗水。他緊靠著亭柱,穩(wěn)住氣,重新?lián)芰穗娫挕?BR> 當吳索回到家,妻已經(jīng)吃過晚飯;他注視著妻子圓凸的腹部,覺得里面的胎兒,似乎又長了許多。妻問他,怎么這么晚才回來?
“今天啊,差點迷路?!?BR> 7.第一段主要描寫了吳索的和。表明了他的境況。(3分)
8.請簡單概括吳索遇見小男孩之前,在電器行的遭遇:。(2分)
9.請寫出文中兩處省略號省略的內(nèi)容。(2分)
①。②。
10.根據(jù)文中劃線句,寫出吳索內(nèi)心變化的過程。(2分)
11.對文中人物,分析不當?shù)囊豁検恰?)(2分)
A)吳索是個曾經(jīng)犯過錯的年輕人,但已經(jīng)改邪歸正。
B)電器行的老板“滿臉冰霜”的表情,說明他對吳索這樣的人,有很深的成見。
C)對有前科的人,如果給予關(guān)懷和機會,他們一定會獲得成功。
D)吳索的內(nèi)心經(jīng)歷了一番思想斗爭,最終善良戰(zhàn)勝了邪惡。
12.文中兩次出現(xiàn)“迷路”其含義分別是:(2分)
⑴。⑵。
文言詩文
(三)填寫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選5題)(5分)
13.⑴綠樹村邊合,__________________。
⑵竹喧歸浣女,————————。
⑶——————————,此物最相思。
⑷————————————,欲飲琵琶馬上摧。
⑸睛川歷歷漢陽樹,————————————————。
⑹學(xué)而不思則罔,——————————。
⑺學(xué)而不厭,————————————。
(四)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4—17題。(8分)
定風(fēng)波·莫聽穿林打雨聲
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雨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fēng)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
14.蘇軾,字子瞻,號,(朝代)文學(xué)家。(2分)
15.詞亦被稱為、——————————?!岸L(fēng)波”是這首詞的。(2分)
16.風(fēng)雨瀟瀟,穿林打葉,真有點懾人氣勢,作者用兩個字將其化為烏有,這兩個字是
。(2分)
17.劃線句與上片哪一句呼應(yīng),反映作者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2分)
(五)(22分)
18.注釋加點詞(8分)
⑴日昃始食,遂通六經(jīng)()⑵而以既問于師,又辨諸友()
⑶坐則讀經(jīng)史,臥則讀小說()⑷常游洛陽市肆()
⑸任未年十四,學(xué)無常師()⑹單于愈益欲降之()
⑺妻常之田,曝麥于庭()⑻母貧無依,再適長山朱氏()
19.把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⑴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BR> ⑵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丐之。
(六)閱讀下文,完成文后各題。(10分)
(唐)太宗謂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師,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煬帝意猶不足,征求無已。兼東征西討,窮兵武,百姓不堪,遂致滅亡,此皆朕所目見。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凈,使天下無事。遂得徭役不興,年谷豐稔,百姓安樂。夫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盛。君能清凈,百姓何得不安樂乎?!?BR> 20.注釋加點詞(6分)
⑴平()⑵已()⑶堪()
⑷夙()⑸惟()⑹何得()
21.文中劃線處是一個成語,應(yīng)填上恰當?shù)囊粋€詞是。(1分)
22.概括上文主旨:(3分)
二、作文(40分)
23.在人的一生中,有許多東西是彌足珍貴的,諸如友誼、親情、時間、機會、青春、健康、嘗試等,一旦失去才知道可貴。
請以“失去后方知可貴”為題,寫一篇800字左右的記敘文。.
一、基礎(chǔ)選擇題(15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的讀音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蚯蚓秋老虎裘皮服裝揮斥方遒
B.佝僂狗腿子勾心斗角茍延殘喘
C.末了沒奈何莫名其妙含情脈脈
D.踟躕脂肪酸知書達理執(zhí)迷不悟
2.下列各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舉酒屬客B.王回深父C.后之視今,由今之視昔D.而卒莫消長也
3.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春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徐:慢慢地。B.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凌:越過。
C.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故:緣故D.而吾與子之所共適適:適合。
4.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與現(xiàn)代漢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B.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深巷寒犬,吠聲如豹D.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5.下列句式與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項是()
A.此余之所得也
B.不能喻之于懷
C.亦將有感于斯文
D.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
二、精段選讀(15分,每小題3分)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怡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必M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6.下列加點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或因寄所托。因:因為。
B.雖世殊事異。殊:不同。
C.臨文嗟悼。臨:面對。
D.錄其所述。錄:記下。
7.下列加點詞語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一項是()
A.放浪形骸之外
B.俯仰之間,已為陳跡
C.夫人之相與
D.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8.比較下列每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及其所之既倦。②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③猶不能不以之興懷。④引以為流觴曲水。
A.兩個“之”字相同,兩個“以”字也相同。
B.兩個“之”字相同,兩個“以”字不同。
C.兩個“之”字不同,兩個“以”字相同。
D.兩個“之”字不同,兩個“以”字也不同。
9.下列句子翻譯錯誤的一項是()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譯文)有的人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懷,不受拘束,放縱無拘地生活。
B.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
(譯文)面對古人那些文章我總是感嘆悲傷,可總是不能表達出來。
C.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己為陳跡。
(譯文)原先高興的,轉(zhuǎn)眼之間,已成為舊跡。
D.固知一死生為虛誕。
(譯為)本來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的說法是不真實的。
10.下列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著眼“死生”二字行文。
B.本段段首,承上文“樂”字而來,談“欣”,談“怡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然后急轉(zhuǎn),談得意總有盡頭,人生總有盡頭,從而逼出本文正題“死生”二字。
C.轉(zhuǎn)入“死生”這一正題后,作者否定了在當時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場的莊子的“一死生”“齊彭殤”的觀點,很有積極意義。
D.文章的結(jié)尾處,作者以曠達的話作結(jié),有無窮逸趣。
三、延伸閱讀(40分)
(一)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11―15題。(18分)
(甲)《水經(jīng)》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fēng)鼓浪,水石相搏,響若洪鐘,因受其稱。有幽棲者,尋綸(釣魚)東湖,沿瀾窮此。遂躋崖穿洞,訪其遺蹤。次于南隅,忽遇雙石,欹(qī,傾斜的意思)枕潭際影淪(倒映)波中,詢諸水濱(的人),乃曰:“石鐘也,有銅鐵之異焉?!笨鄱鲋下暫?,北音清越,?止響騰余歇(余韻徐歇)。若非潭滋其山,山涵其英,聯(lián)氣凝質(zhì),發(fā)為至靈,不然,則安能產(chǎn)茲奇石乎?乃知山乃石名,歸矣。如善長(酈道元字善長)之論,則瀕流庶(眾多)峰,皆可以斯(這,指“石鐘”)名貫之。聊刊前謬,留遺將來。貞元戊寅歲七月八日白鹿先生記。(李渤《辨石鐘山記》)
(乙)石鐘山之片石寸草,諸將皆辨識,上鐘巖與下鐘巖其下皆有洞,可容數(shù)百人,深不可窮,形如覆鐘,彭侍郎玉麟于鐘山之頂建立昭忠祠。乃知鐘以形言之,非以聲言之,酈氏、蘇氏所言,皆非事實也。選自曾國藩(《石鐘山名考異》)
11.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2分)
A.有幽棲者,尋綸東湖幽棲者:隱居的人B.次于南隅次:臨時住宿
C.南聲函胡,北音清越函胡:重濁而模糊D.聊刊前謬刊:刻印
12.甲文中的“幽棲者”“白鹿先生”與李渤三者是什么關(guān)系?(4分)
13.寫出《石鐘山記》中與甲段文字意思相應(yīng)的句子。(4分)
①與“?止響騰余歇”相應(yīng)的句子是
②與“如善長之論”相應(yīng)的句子是
14.按下列問題要求用有關(guān)原文回答。(5分)
①李渤探訪石鐘山遺蹤所得的結(jié)論是什么?(1分)
②李渤對酈道元的觀點持何態(tài)度,在甲文中他是怎樣表明這種態(tài)度的?(2分)
③曾國藩關(guān)于石鐘山命名原因的觀點是什么?他的根據(jù)是什么?(2分)
答:觀點是()根據(jù)是()
15.蘇軾在《石鐘山記》中寫道:“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你對這種說法有什么認識?請就此問題分小組討論。(3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題。(22分)
君子之自行也,動必緣義,行必誠義??鬃右婟R景公,景公致廩丘以為養(yǎng)??鬃愚o不受,入謂弟子曰:“吾聞君子當功以受祿。今說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賜之廩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駕,辭而行??鬃硬家乱玻僭隰斔究?。萬乘難與比行,三王之佐不顯焉,取舍不茍也夫!
荊人與吳人將戰(zhàn),荊師寡,吳師眾,荊將軍子囊曰:“我與吳人戰(zhàn),必敗。敗王師,辱王名,虧壤土,忠臣不忍為也。”不復(fù)于王而遁。至于郊,使人復(fù)于王曰:“臣請死?!蓖踉唬骸皩④娭菀?,以其為利也。今誠利,將軍何死?”子囊曰:“遁者無罪,則后世之為王將者,皆依不利之名而效臣遁。若是則荊國終為天下橈①。”遂伏劍而死。王曰:“請成將軍之義?!蹦藶橹┕兹纰?,加斧槔其上。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以存亡之所以數(shù)至也。荊之為荊,四十二世矣,其時有臣如子囊歟?子囊之節(jié),非獨厲一世之人臣也。
荊昭王之時,有士焉,曰石渚。其為人也,公直無私,王使為政廷③。有殺人者,石渚追之,則其父也,還車而返,立于廷曰:“殺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廢國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義也?!庇谑呛醴溃埶烙谕酢M踉唬骸白范患?,豈必伏罪哉?子復(fù)事矣?!笔巨o曰:“不私其親,不可謂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謂忠也。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廢法,臣之行也?!辈蝗ジ?,歿頭于王廷。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為人臣也,可謂忠且孝矣。
(選自《呂氏春秋》)
[注]①橈:弱。②桐棺三寸:《墨子?節(jié)葬下》云:“(禹)葬會稽之山,衣衾三領(lǐng),桐棺三寸,葛以緘之。”后以“桐棺三寸”代指質(zhì)地樸素的棺木。③政廷:執(zhí)法官。
16.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動必緣義,行必誠義誠:同“成”
B.令弟子趣駕,辭而行辭:拒絕
C.阿有罪,廢國法阿:阿附
D.不私其親,不可謂孝子私:私欲
17.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3分)
A.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
追而不及,豈必伏罪哉
B.若是則荊國終為天下橈
若為傭耕,何富貴也
C.今誠利,將軍何死
夫子何哂由也
D.以父行法,不忍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18.以下文句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文中有關(guān)人物“動必緣義,行必誠義”的一組是()(3分)
A.①景公致廩丘以為養(yǎng)??鬃愚o不受
②正法枉必死
B.①萬乘難與比行,三王之佐不顯焉
②至于郊,使人復(fù)于王曰:“臣請死?!?BR> C.①遂伏劍而死
②于是乎伏斧槔,請死于王
D.①不去斧槔,歿頭于王廷
②石渚之為人臣也,可謂忠且孝矣
19.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和評價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景公很欣賞孔子的政治主張,因此把廩丘贈送給孔子,但是孔子認為景公不是很了解自己,就沒有接受。
B.子囊認為擅自撤軍有罪伏劍而死,荊王追悔莫及,就賜他一具桐木棺材,來表示歉疚之意。
C.石渚迫于忠孝不能兩全而“伏斧槔”請死,按封建倫理來論,可以說是古代既忠且孝的楷模。
D.本文寫孔子、子囊和石渚的事跡,意在表現(xiàn)儒家“廉恥”、“忠孝”的思想觀念,這種思想觀念與我們今天的法治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20.把下列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不復(fù)于王而遁。(3分)
譯文:
(2)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以存亡之所以數(shù)至也。(4分)
譯文:
(3)正法枉必死。(3分)
譯文:
四、(50分)
21、自然,是崇高而有博大的。面對自然美景,王安石、蘇軾引發(fā)了對生命價值的思考和對生活的感悟,王維則借此表達了對友人的深厚情感。其實,自然中的很多東西,不僅令我們深思,還常常使我們感動。
請以“感動”為話題寫一篇文章,盡量要以記敘文的形式,寫出自己獨有的經(jīng)歷和獨到的感受來。題目自擬,立意自定,800字以上。
一、閱讀(60分)
現(xiàn)代文
(一)閱讀下文,完成1—6題。(12分)
老貝爾曼是住在樓下底層的一個畫家。他年紀60開外,有一把像米開朗琪羅的摩西雕像上的胡子,從薩蒂爾似的腦袋上順著小鬼般的身體卷垂下來,貝爾曼在藝術(shù)界是個失意的人。他耍了40年的畫筆,還是同藝術(shù)女神隔有相當距離,連她的長袍的邊緣都沒有摸到。他老是說就要畫一幅杰作,可是始終沒有動手。除了偶爾涂抹一些商業(yè)畫或廣告畫之外,幾年來沒有畫過什么。他替“藝術(shù)區(qū)”里那些雇不起職業(yè)模特兒的青年藝術(shù)家充當模特兒,掙幾個小錢。他喝杜松子酒總是過量,老是嘮嘮叨叨地談著未來的杰作。此外,他還是個暴躁的小老頭兒,極端瞧不起別人的溫情,卻認為自己是保護樓上兩個青年藝術(shù)家的看家兇狗。
……
“你真女人氣!”貝爾曼嚷道,“誰說我不愿意?走吧。我跟你一起去。我已經(jīng)說了半天,愿意替你效勞。天哪!像瓊珊小姐那樣好的人實在不應(yīng)該在這種地方害病??傆幸惶?,我要畫一幅杰作,那么我們都離開這里啦。天哪!是啊?!?BR> ……
第二天早晨,蘇艾睡了一個小時醒來的時候,看到瓊珊睜著無神的眼睛,凝視著放下的綠窗簾。
“把窗簾拉上去,我要看。”她用微弱的聲音命令著。
蘇艾困倦地照著做了。
可是,看哪!經(jīng)過了漫漫長夜的風(fēng)吹雨打,仍舊有一片常春藤的葉子貼在墻上。它是藤上最后的一片了??拷~柄的顏色還是深綠的,但那鋸齒形的邊緣上已染上了枯敗的黃色,它傲然掛在離地面20來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
“那是最后一片葉子,”瓊珊說,“我以為昨夜它一定會掉落的。我聽到刮風(fēng)的聲音。它今天會脫落的,同時我也要死了?!?BR> “哎呀,哎呀!”蘇艾把她困倦的臉湊到枕邊說,“如果你不為自己著想,也得替我想想呀。我可怎么辦呢?”
但是瓊珊沒有回答。一個準備走上神秘遙遠的死亡道路的心靈,是全世界最寂寞、最悲涼的了。當她與塵世和友情之間的聯(lián)系一片片地脫離時,那個玄想似乎更有力地掌握了她。
那一天總算熬了過去。黃昏時,她們看到墻上那片孤零零的藤葉仍舊依附在莖上。隨夜晚同來的是北風(fēng)的怒號,雨點不住地打在窗上,從荷蘭式的低屋檐上傾瀉下來。
天色剛明的時候,狠心的瓊珊又吩咐把窗簾拉上去。
那片常春藤葉仍在墻上。
瓊珊躺著對它看了很久。然后她喊蘇艾,蘇艾正在煤氣爐上攪動給瓊珊喝的雞湯。
“我真是一個壞姑娘,蘇艾,”瓊珊說,“冥冥中有什么使那最后的一片葉子不掉下來,啟示了我過去是多么邪惡。不想活下去是個罪惡?,F(xiàn)在請你拿些湯來,再弄一點摻葡萄酒的牛奶,再——等一下;先拿一面小鏡子給我,用枕頭替我墊墊高,我要坐起來看你煮東西?!?BR> 一小時后,她說:
“蘇艾,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去那不勒斯海灣寫生?!?BR> 下午,醫(yī)生來了,他離去時,蘇艾找了個借口,跑到過道上。
“好的希望有了五成?!贬t(yī)生抓住蘇艾瘦小的、顫抖的手說:“只要好好護理,你會勝利的?,F(xiàn)在我得去樓下看看另一個病人。他姓貝爾曼——據(jù)我所知,也是搞藝術(shù)的。也是肺炎。他上了年紀,身體虛弱,病勢來得很猛。他可沒有希望了,不過今天還是要把他送醫(yī)院,讓他舒服些?!?BR> 第二天,醫(yī)生對蘇艾說:“她現(xiàn)在脫離危險了。你贏啦?,F(xiàn)在只要營養(yǎng)的調(diào)理就行啦?!?BR> 那天下午,蘇艾跑到床邊,瓊珊靠在那兒,心滿意足地在織一條毫無用處的深藍色肩巾,蘇艾連枕頭把她一把抱住。
“我有些話要告訴你,小東西?!彼f,“貝爾曼先生今天在醫(yī)院去世了。他害肺炎,只病了兩天。頭天早上,看門人在樓下房間里發(fā)現(xiàn)他痛苦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濕透了,冰涼冰涼的。他們想不出,在那種凄風(fēng)苦雨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的。后來,他們找到了一盞還燃著的燈籠,一把從原來地方挪動過的梯子,還有幾枝散落的畫筆,一塊a調(diào)色板,上面b和了綠色和黃色的顏料,末了——看看窗外,親愛的,看看墻上最后的一片葉子。你不是覺得納悶,它為什么在風(fēng)中不飄動嗎?啊,親愛的,那是貝爾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葉子掉落時,他畫在墻上的。”
1.上文選自十九世紀美國的短篇小說家寫的《最后的常春藤葉》。他的作品常常以幽默的筆調(diào)反映社會現(xiàn)實,被譽為“”。(2分)
2.文中結(jié)尾段加點的兩個字的讀音分別是ab。(1分)
3.劃浪線句子用的修辭手法是,其表達作用是
。(2分)
4.文中劃線句看似閑筆,實則是為了表現(xiàn)瓊珊。(2分)
5.25年來,貝爾曼沒有在自己期望的杰作上畫過一根線條。為什么文中說在一個凄風(fēng)苦雨的夜晚完成的葉子是“貝爾曼的杰作?”(2分)
6.小說的結(jié)尾出乎意料,但細細一想又在情理之中。請你說說文章在前面有哪些伏筆或鋪墊。(3分)
(二)閱讀下文,完成7—12題。(13分)
迷路
楊慎絢
過了水泥橋,車上的乘客驟然減少。吳索呆望著窗外的景物,心中想著回家后,如何開口跟妻子說,今天四處求職卻沒有一處成功。再想起孩子的醫(yī)藥費、房租與會錢,吳索不覺嘆一口氣,合上眼睛……
“先生,你知不知道博大街在哪一站下?”
吳索張眼一看,前座的男子正指著身旁的幼童,說:“這個小男孩迷路了。”
“這班車不經(jīng)過博大街。”吳索說。
“那怎么辦?我有急事,再過一站就要下車了?!?BR> “我知道路?!眳撬髡f。
“先生,就拜托了。謝謝啊!”
前座的男子下車后,吳索趴著前面椅背,問小男孩:“到了博大街,你知不知道怎么回家?”
小男孩遲疑了一會兒,才說:“我家住博大街36號,開電器行?!?BR> 好熟的地址。吳索今天一大早就在求才欄見過它,剛剛才徹底丟掉,想不到又遇上了。吳索不禁苦笑起來,心中記起那個電器行老板滿臉冰霜地搖頭對他說:“我不雇用有過前科的人!”
難道你不曾犯過錯?吳索內(nèi)心奮力吶喊著,既然你不肯相信我會改邪歸正,我就……①吳索于是移身坐到前座小男孩的旁邊。
下車后,吳索帶著小男孩走進一家面店。
“小弟弟,你先在這邊吃碗面,我出去打個電話給你的家人;你迷路了,他們一定很著急。告訴叔叔,你家電話幾號?”
吳索在巷內(nèi)的公共電話亭里撥了7個數(shù)字。
“嘟——嘟——嘟——”
“……喂,老板,你們家小孩在我手上,注意聽著,盡快準備好50萬元,今晚等我電話……”吳索心中默念著。
“嘟——嘟——嘟——”依舊沒人接。
吳索暗想,小孩會不會記錯號碼?正想掛電話,卻看見巷口有個熟悉的身影,推著水果攤,挺著7個月的身孕,緩緩走來……
吳索怔住——
“嘟——嘟——喂,喂,你找誰啊?這邊是博大電器行……”
吳索慌亂掛上電話筒,手心盡是汗水。他緊靠著亭柱,穩(wěn)住氣,重新?lián)芰穗娫挕?BR> 當吳索回到家,妻已經(jīng)吃過晚飯;他注視著妻子圓凸的腹部,覺得里面的胎兒,似乎又長了許多。妻問他,怎么這么晚才回來?
“今天啊,差點迷路?!?BR> 7.第一段主要描寫了吳索的和。表明了他的境況。(3分)
8.請簡單概括吳索遇見小男孩之前,在電器行的遭遇:。(2分)
9.請寫出文中兩處省略號省略的內(nèi)容。(2分)
①。②。
10.根據(jù)文中劃線句,寫出吳索內(nèi)心變化的過程。(2分)
11.對文中人物,分析不當?shù)囊豁検恰?)(2分)
A)吳索是個曾經(jīng)犯過錯的年輕人,但已經(jīng)改邪歸正。
B)電器行的老板“滿臉冰霜”的表情,說明他對吳索這樣的人,有很深的成見。
C)對有前科的人,如果給予關(guān)懷和機會,他們一定會獲得成功。
D)吳索的內(nèi)心經(jīng)歷了一番思想斗爭,最終善良戰(zhàn)勝了邪惡。
12.文中兩次出現(xiàn)“迷路”其含義分別是:(2分)
⑴。⑵。
文言詩文
(三)填寫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選5題)(5分)
13.⑴綠樹村邊合,__________________。
⑵竹喧歸浣女,————————。
⑶——————————,此物最相思。
⑷————————————,欲飲琵琶馬上摧。
⑸睛川歷歷漢陽樹,————————————————。
⑹學(xué)而不思則罔,——————————。
⑺學(xué)而不厭,————————————。
(四)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4—17題。(8分)
定風(fēng)波·莫聽穿林打雨聲
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雨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fēng)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
14.蘇軾,字子瞻,號,(朝代)文學(xué)家。(2分)
15.詞亦被稱為、——————————?!岸L(fēng)波”是這首詞的。(2分)
16.風(fēng)雨瀟瀟,穿林打葉,真有點懾人氣勢,作者用兩個字將其化為烏有,這兩個字是
。(2分)
17.劃線句與上片哪一句呼應(yīng),反映作者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2分)
(五)(22分)
18.注釋加點詞(8分)
⑴日昃始食,遂通六經(jīng)()⑵而以既問于師,又辨諸友()
⑶坐則讀經(jīng)史,臥則讀小說()⑷常游洛陽市肆()
⑸任未年十四,學(xué)無常師()⑹單于愈益欲降之()
⑺妻常之田,曝麥于庭()⑻母貧無依,再適長山朱氏()
19.把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⑴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BR> ⑵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丐之。
(六)閱讀下文,完成文后各題。(10分)
(唐)太宗謂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師,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煬帝意猶不足,征求無已。兼東征西討,窮兵武,百姓不堪,遂致滅亡,此皆朕所目見。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凈,使天下無事。遂得徭役不興,年谷豐稔,百姓安樂。夫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盛。君能清凈,百姓何得不安樂乎?!?BR> 20.注釋加點詞(6分)
⑴平()⑵已()⑶堪()
⑷夙()⑸惟()⑹何得()
21.文中劃線處是一個成語,應(yīng)填上恰當?shù)囊粋€詞是。(1分)
22.概括上文主旨:(3分)
二、作文(40分)
23.在人的一生中,有許多東西是彌足珍貴的,諸如友誼、親情、時間、機會、青春、健康、嘗試等,一旦失去才知道可貴。
請以“失去后方知可貴”為題,寫一篇800字左右的記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