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是從遠(yuǎn)古時代起就在人們口頭流傳的一種以奇異的語言和象征的形式講述人與人之間的種種關(guān)系,題材廣泛而又充滿幻想的敘事體故事。下面是分享的中國民間傳說故事三篇。歡迎閱讀參考!
【插地香】
從前有一個員外姓目,做糧食生意,平時欺詐盤剝,大斗進(jìn),小斗出,沒有幾年就家財萬貫。目員外生有兩個兒子。他五十多歲時候,想行善積德了,做生意就小斗進(jìn),大斗出,布財施粥,廣做善事。不料沒多久,兩個兒子都死了。目員外心灰意冷,看破紅塵,決心到東山去修道。妻子不肯和他一同去,指著肚皮傷心地說:“為善不得好報,為惡倒能得福。你既然一定要走,就一個人去吧,我在家里餐餐吃素。不過我懷孕三個月了,你就給孩子起個名字吧?!?BR> 目員外說:“人各有志,不能勉強(qiáng)。生下孩子,就叫目連。等他長大以后,可到東山來找我?!闭f完獨(dú)自出門了。目連出世以后,倒也聰明伶俐。長到七歲去上學(xué),別人罵他是野種,他哭著回家問媽媽。媽媽只好告訴他父親的去向,目連就去尋父親了,從此一去不再回來。
目太太看丈夫、兒子死的死,走的走,都離開了她,就從此不吃素了,餐餐有葷,不但吃雞魚鴨肉,而且吃貓吃鼠吃青蛙,凡是動物她都要千方百計弄來殺了吃,又惡狠狠地想了許多吃法。比如烤乳豬,把活活的小豬烤了吃;煎老鼠,她弄一口大鍋,里面油燒得滾燙,用一根棍子放在鍋上,把活老鼠放在棍子上讓它爬,等到老鼠一不小心滑到油鍋里,就煎了吃。
后來目太太死了,閻王講她好殺生靈,將她打入十八層地獄。
另一邊,目員外父子在東山修道得了正果。目連是個孝子,一心想救母親。七月十五那天,他到閻羅殿向閻王要人。閻王說:“你母親罪孽太重,在十八層地獄里。”目連就打開地獄門,一層層下去,終于在十八層找到了娘,他找來一根扁擔(dān),想一頭挑經(jīng),一頭挑娘,把娘超度出來??墒墙?jīng)在前,娘在后,不行,目連心想:不能叫娘在我*后頭;娘在前,經(jīng)在后,也不行,經(jīng)是神圣的,也不能在我*后頭,他只好橫挑扁擔(dān)??墒撬麢M著挑扁擔(dān),就把每一層地獄的大門都打開了,許多惡鬼跟著逃了出來。
目連挑著擔(dān)子,念著經(jīng),一層層向上走。目太太忽然說:“兒呵,我口渴了。”目連就找來水給她喝。目太太喝得很有滋味,問兒子:“這是什么水?”目連說:“這是龍涎。”目太太說:“龍肉一定很好吃,我一輩子還沒有吃過龍肉呢?!痹拕傉f完,呼啦一下,目太太又跌回十八層地獄了。目連只好再下去把目太太一層一層往上挑。天近五更,他們快到南天門了。忽然有一陣雞啼的聲音傳來,目太太又說了:“兒呵,這是什么在叫?”目連說:“這是南天門的金雞在叫?!蹦刻摽诙?“金雞肉一定好吃?!痹拕傉f完,只聽一聲霹雷,目太太又跌了下去,一直跌回十八層地獄,地獄門也重重地合上了。目連不小心從地獄里放了許多惡鬼出來,這可犯了天條,被玉帝罰他下凡把逃掉的惡鬼收回來。目連下凡投了胎,一眨眼十八歲了。他父母早已過世,孤獨(dú)一個人,是一個柳和尚將他養(yǎng)大的。
一天,目連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仙人將他天靈蓋一拍說:“不要忘記來的使命,殺柳和尚開戒,替你到地獄去看門?!蹦窟B醒來想,柳和尚是我的恩人,我怎么能殺他呢?第二天,他就告訴柳和尚,要他躲起來。
七月十五那天,目連開殺戒了。他到處找柳和尚,沒有看見人影,就指著柳和尚家門前的一棵柳樹說:“以柳樹代替柳和尚吧?!本痛蠼幸宦?“柳和尚你往哪里跑!”一刀砍去,柳樹被劈成兩段,不料里面卻有鮮血濺出來,滾下一顆人頭。目連細(xì)細(xì)一看,原來就是柳和尚的頭,他長嘆一聲:“在劫在數(shù)都難逃,只好委屈你去看門了?!?BR> 從此,目連大殺惡人,一直殺到七月三十。地獄里逃出來的惡鬼大多被他殺了,目連也就回到天庭交差了。玉帝對他說:“還有一些惡鬼仍在人間害人。如今讓你去做地藏王,以后不要再把惡鬼放出來。”從此,目連就做了地藏王菩薩,忠心耿耿看守那些惡鬼。那些沒殺盡的惡鬼至今還在世上害人,不過已不多了。所以,每年七月三十,人間插地香,以慶賀目連殺惡鬼,消除人間害人精的功績。這個習(xí)俗也就流傳下來,世上的惡人也越來越少了。
【“酒仙”杜康造酒的故事】
相傳,在兩千五百年前的東周,有個造酒的人叫杜康。他懂得,好鋼才能鑄成寶劍,好水才能釀成美酒的道理。于是,為了造出天下的酒來,他決心去尋找天下最美的泉水。
一天,他走出龍門,沿著彎彎曲曲的伊水向南找去,發(fā)現(xiàn)一條小河,河水百回千折,越往上走,河道越窄,河水越清,杜康的勁頭也越大。他翻山越嶺,終于找到了小河的源頭。只見湍急喧鬧的小河在這里變得潔白如練,消匿在不遠(yuǎn)的一條小溝里。杜康奔下山坡,急步走到小溝前一看,只見小溝里百泉噴涌,清冽碧透。杜康彎下身來,掏了一捧泉水喝下去,感到清涼甘甜,沁人肺腑,他忍不住一捧又一捧地喝呀,喝呀,喝了個夠,頓時覺得渾身清爽,精神倍增。
杜康高興極了,就在這里搭棚架屋安居下來,開始了釀酒的營生。后來,到這里居住的人漸漸地多起來,就形成了一個村落。
杜康釀酒的技術(shù)很高,自從他找到了這一處上好的泉水,操作起來就更嚴(yán)更細(xì)了。他親自篩選精糧,采制酒藥,調(diào)配奇方,釀成的酒甜滋滋、香噴噴的,味美可口,方圓幾百里都聞名。
后來,杜康造美酒的事傳到了當(dāng)朝的天子那里,天子特意派人到這里征調(diào)“御酒”。這“御酒”運(yùn)到京都洛陽,天子喝了以后精神振奮,龍顏大悅,就封杜康為“酒仙”。于是,這個村莊也就叫“杜康仙莊”了。因為杜康用這里的泉水造酒,這泉后來就被起名為“酒泉”,那條溝也就因此被稱為“酒泉溝”。
杜康造酒出名了,后來就被玉皇大帝召到天宮當(dāng)了酒仙。
天上才幾日,世上已千年。杜康到天宮后,雖然沒有多長日子,可人間卻已更換朝代一千多年了。有一次,天宮王母瑤池的一個仙童,因為偷喝了特地為蟠桃宴而準(zhǔn)備的“御酒”,又不小心打碎了王母娘娘最心愛的一只琉璃杯,就被王母娘娘罰貶到人間受罪去了。這個仙童后來就成了晉代“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劉伶被罰到了下界,仍是縱酒放達(dá),千斛不醉,而且一生隱居,不求功名。一天,王母屈指一算,劉伶的劫數(shù)將滿了,就派杜康下凡去“點(diǎn)化”他成仙。
這年仲春時節(jié),劉伶離家外出游山玩水,來到了伏牛山山麓的杜康仙莊。村頭的酒肆,一副對聯(lián)十分引人注目,上聯(lián)寫道:猛虎一杯山中醉;下聯(lián)對道:蛟龍兩盞海底眠。橫批:杜康酒家。
劉伶看罷哈哈大笑道:“山村小店,好大的口氣啊!”說罷就走進(jìn)了店內(nèi)。他往桌邊一坐,大喝一聲道:“快拿好酒來!”只見里面走出一位白發(fā)老翁,對著劉伶深深地作了個揖,問道:“客人是不是要喝酒呀?”劉伶道:“你這小小酒店里,到底存了多少壇好酒呢?”
老翁說:“敝店小本經(jīng)營的買賣,貯酒只有一壇,并沒有多余的?!?BR> 劉伶聽罷,哈哈大笑,說:“一壇酒竟敢開店,就是讓我一個人喝了,也未必能喝個痛快?!?BR> 老翁說:“客人您有所不知,我這酒雖不多,但這酒卻是天下最有名的杜康酒。大凡過往來客,量小的敬奉一小盞就能滿足;量大的,斟酒一大杯也已足夠了?!闭f著,吩咐店小二斟了一小杯酒上來。
劉伶聽著,覺得好笑,暗地里罵道:“好個不懂事的糟老頭子,天下的酒館,哪有怕別人多喝的?一定是他瞧我衣服破爛,怕我付不起酒錢,才拿這些話胡弄人?!?BR> 這時,小二見劉伶這般不平,就斟滿一大杯酒放在桌上。劉伶心中不快,沖著老翁說:“店家,你既說這是杜康酒,我倒要喝個一醉方休??彀涯隳且粔瓢醽?,我這里銀兩有的是?!?BR> 老翁說:“敝店本利微薄,銀錢并不太看重,只是怕醉壞了客人,不好擔(dān)待,實(shí)在對不起了。”
劉伶道:“這你不用擔(dān)心,你把文房四寶拿來,我寫下字據(jù)保管不要你賠命就是了。”
老翁只好喚小二把酒壇搬來。劉伶自恃酒量大,隨即端起大杯,一杯接一杯地開懷暢飲。
誰知三杯酒下肚,劉伶就有些撐不住了,不敢再喝了,連連稱道:“好酒,好酒!”這時,酒力上涌,劉伶急忙起身向店家道別。哪知他剛一起身,一個趔趄就把放在地上的酒壇給撞倒了,可惜一壇好酒流灑一地。
劉伶顧不得許多,也忘記了付酒錢,踉踉蹌蹌地離開了酒肆,剛到家中,便一頭倒在了床上。他的妻子見他醉成這般光景,急忙為他沖茶沏湯。豈料劉伶這一醉非同小可,接連三天滴水不進(jìn),昏迷不醒,到了第四天,便人事不省了。妻子悲痛欲絕,左鄰右舍趕來勸慰的也都嘆息不已。大家就幫著,草草地把劉伶入棺埋葬了。
再說酒店那一位白發(fā)老翁,原來正是杜康。自從那天劉伶去后,一晃就是三年,他依照王母的吩咐,算算該是劉伶歸天的日子了。這一天,杜康仍是以前的裝扮,他肩上搭了個錢袋,飄飄然來到劉伶的家門口。他上前連叫幾聲,柴扉開了,劉伶的妻子走了出來,問道:“老翁要找何人?”杜康答道:“請問這里可是劉伶先生的宅第?”劉伶的妻子道:“正是。不知有什么事情?”
杜康說:“三年前,你家丈夫曾在我店喝酒三杯,又踢倒酒壇,銀錢還未付清,我這次是特來討取酒錢的。”劉伶的妻子不聽猶可,一聽這話,不禁怒從心頭起,上前一把抓住杜康的衣領(lǐng)叫道:“好哇,這才是冤家路窄,我不找你,你倒上門討什么酒錢來了。走,先跟我到衙門見官,償了我丈夫的性命,我再還你酒錢?!彼贿吅刻沾罂?,一邊扯著杜康就要去見官。叫杜康掙也掙不掉。
街坊鄰居聽見吵鬧,都跑來詢問,人越圍越多。杜康高聲向眾人喊道:“世上哪有這等道理,她的丈夫喝了我的酒不給錢,她還要把我送官!”眾人好說歹說,劉伶的妻子這才松了手。
杜康接著把三年前劉伶到酒肆喝酒的一段經(jīng)過向大家講述了一遍,又把劉伶寫的那一張紙?zhí)统鰜碜尨蠹铱?,并說:“眾人為證,我敢擔(dān)保,劉伶是醉酒,并沒有死去。咱們一道去掘墓啟棺,當(dāng)面驗尸,要是他真的死了,我甘愿去見官?!贝蠡飪郝犓f得有理,都同意去看個究竟。人們吵吵嚷嚷,你推我擁,一同來到了劉伶的墓地,眾人七手八腳掘開了墳?zāi)?,打開棺材,一看,都給驚呆了:劉伶死去三年,至今面容如故!
忽然,見他睜開了朦朧的睡眼,又伸展雙臂打了個大大的呵欠,一股酒氣噴了出來,猛地,直起身子連聲喊道:“好厲害的酒,真真悶死我了!”
見此情景,劉伶的妻子悲喜交集,又感到惑然不解,正要拉住杜康問個明白,忽見兩道金光紫氣飛上半空,杜康手拉劉伶站立在云頭,向著眾人頻頻點(diǎn)頭。
劉伶的妻子呼天喚地,向劉伶喊道:“你要往哪里去?你要往哪里去?”杜康順手把肩上的錢搭往下一丟,錢搭變成一條三尺長的白絹悠悠落下。人們揀起一看,上面寫著兩行字:欲知郎君游何方,瑤池參拜王母娘。再抬頭看時,杜康和劉伶已經(jīng)不見了,只有兩朵五光十色的彩云向九天之上冉冉飄去。
【寒露節(jié)】
從前,在一條清溪環(huán)繞的山腳下,住著一家三口人,靠墾荒種地生活,過著清貧的日子。老夫妻雙鬢已白,跟前一個兒子叫寒露,已二十來歲,為人忠厚,有幾分傻氣,可他搖耬播種、耕田鋤禾樣樣都做得出色,常受到村里人的夸贊。寒露沒有成親,成了老兩口的心病,就央親托友,多方打聽哪村有像樣子的好姑娘。老兩口盤算,兒子有點(diǎn)憨傻,總得選一個聰明的姑娘做媳婦,好當(dāng)家理事。
經(jīng)過一番打聽,知道東莊有個名叫蕎麥的姑娘聰明伶俐。人究竟怎么樣,寒露的媽媽想先去試一試。于是就拿了幾尺布,假托讓人幫做衣裳,來到了姑娘家。只見這蕎麥姑娘十分漂亮,苗苗條條,好像一棵仙草。寒露媽先喜上三分,忙笑著說:“姑娘啊,我聽人家說,你心靈手巧,又肯幫助人。今兒個,我要給你添點(diǎn)麻煩,拿這幾尺布,想央你給俺兒子做件衣裳。”蕎麥望著白發(fā)蒼蒼的老人,心想,她年老眼花了,做針線看不清了。忙接了布,笑盈盈地說:“老媽媽,您要不嫌俺手笨,俺就幫這個忙??刹恢黾兑律?”老人說:“家寒底薄,做衣裳想要多點(diǎn)用場,說出來你不要見怪。用這幾尺布,做一件長衫,做一件短衫,再做一件床單?!惫媚锩靼琢死先说膩硪?說:“好吧,三天后來拿吧?!?BR> 三天過后,寒露的媽媽去蕎麥家,姑娘遞給她一件長衫,密密的針腳,活做得真好。她心內(nèi)喜歡,卻裝作不悅地說:“我叫你做三件,怎么只做一件啊?”蕎麥姑娘把那衣裳抖開。架在身上說:“你看,這不是長衫嗎?”然后又把長衫的底邊折起說:“這是我給您做的第二件:短衫?!闭f罷又把那件衣裳鋪在床上說:“這是我給您做的第三件:床單”。
寒露的媽媽哈哈笑著回去了。幾天后,備了一份聘禮。送到蕎麥家,蕎麥姑娘收下了。這年的臘月,姑娘小伙成了親。過了幾年,一雙老人下世,只剩下寒露和蕎麥,夫妻倆男耕女織,日子過得很美滿。
那年鎮(zhèn)上起了會,蕎麥讓丈夫把自己織的布匹拿到會上賣。寒露背上布匹,騎著自家的小馬去趕會。路上碰見一個秀才,那秀才看寒露騎馬背布,傻乎乎的,想戲弄他一番,就說:“老弟,我有點(diǎn)急事,把你的馬借給我騎騎吧?”寒露下了馬,把韁繩遞給那人說:“你叫啥,住哪里?騎過了我好去牽。”那秀才騎上馬,把鞭一揚(yáng)說:“我姓你所贈,日月本是名,住在半空里,月亮落村中?!闭f罷,催馬跑了。
寒露回到家里,妻子問:“馬丟了?”寒露說:“一個秀才借去了?!薄八猩堆?在哪莊住?”寒露答不上,只好把那人說的幾句話說了出來。蕎麥聽罷,低頭一想,說:“明天你翻過大梁山,山西坡半腰中有個村子,去找一個叫馬明的人要馬?!?BR> 第二天,寒露按著妻子的話翻過大梁山,找到了馬明。馬明見寒露找來了,驚奇地問:“誰叫你到這里來找的呀?”寒露說:“我媳婦。”馬明在心里贊嘆寒露妻子聰明,又覺得聰明的妻子配個憨傻的丈夫怪窩囊的。低頭一想,不如再戲弄他一番,就說:“把馬騎回去吧,再把我給你妻子捎的一份禮物帶回去。”
寒露牽著馬,拿著禮物回家了。到家后,把禮包遞給妻子,并把馬明的話說了一番。蕎麥抖開禮包,只見一朵花,一棵蔥,一個大得沒樣子的南瓜。蕎麥看罷,滿臉羞紅,明白這是譏笑她“聰明伶俐一枝花,竟然配個大憨瓜?!笨粗鴼庵?氣著想著,越想越氣,不覺心里一陣發(fā)疼,竟得了個氣結(jié)胸的病。病一天重一天,慢慢地臥床不起,不到半年就死去了。
蕎麥死后,寒露非常想念妻子。每想起妻子,便到墳上哭一場。今兒哭,明兒哭,慢慢地在他落淚的地方長出一棵紅稈綠葉的苗苗。他看到那苗苗,想到妻子更是痛心地哭開了。眼淚像露水似的落在那紅稈綠葉的苗苗上,慢慢地稈粗了,葉大了,開出了白花,結(jié)出了有棱有角的果實(shí),寒露想念妻子,就把這種果實(shí)叫做蕎麥。他把蕎麥種子采下,撒在田里,第二年長出了一片。在地里做活時,看到蕎麥棵,好像看到了妻子,心里感到安慰。蕎麥又成熟了,他讓種子在田里自生自落。這樣一年又一年,滿地都是。開花時,他望著銀花,想著他的妻子;成熟時,他望著一地金黃,想著他的妻子。就在這年蕎麥?zhǔn)斓臅r候,憂愁成疾的寒露也死去了。這年秋旱,莊稼不收,唯有寒露地里的蕎麥豐收。人們沒啥吃,就把蕎麥采下,磨了吃。雖然面青,味道也不好,但總算能充饑。度過了災(zāi)荒,保住了性命,人們非常感激,就把寒露死的那天叫“寒露節(jié)”。人們知道了蕎麥的妙用,每逢秋旱便種起蕎麥。這蕎麥也怪,總在寒露節(jié)前熟。人們都說,這是蕎麥和寒露夫妻情重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