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讀后感800字:《三字經(jīng)》

字號:

讀書,讓人任你紅塵滾滾,我自清風朗月。面對蕪雜世俗之事,一笑了之。讀書,讓人視野開闊,頭腦冷靜,正像深水表面,總是波瀾不驚,做到每臨大事有靜氣,處理問題從容不迫,舉重若輕。為您提供!更多精彩,盡在,歡迎您的關(guān)注閱讀!
    【篇一】
    《三字經(jīng)》讀后感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想必大家對這幾句已是倒背如流了吧?!度纸?jīng)》可以說是一本家喻戶曉的啟蒙讀物,并且老少皆宜,雖然它由三個字組成,卻蘊藏著許多道理,簡單的敘述所要表達的意思,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里面所講孝順父母、禮貌待人、勤奮好學、尊老愛幼等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小時候覺得這本書讀起來像唱歌一樣,卻不知何意,如今回看一遍,卻悟出了極多深刻的道理,比如我喜歡的一句“人不學,不如物,幼而學,壯而行”。這句的意思是:人要是不懂得學習,以自己的知識,技能來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真不如小動物,我們要在幼年時努力學習不斷充實自己,長大后才能學以致用,每讀到這一句就讓我想起一句詩“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正是這樣,我想起自身的經(jīng)歷:幼時我的母親總會為我報許多的興趣班,唱歌、舞蹈、書法、電子琴等霸占了我的業(yè)余時間,而且還非常的辛苦,當時我非常的抵觸??呻S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少有時間去接到這些愛好了,陪伴的只有一門門功課,但值得慶幸的是那些本領(lǐng)沒有丟失,隨時可信手拈來,必竟“藝多不壓身”,而且還能讓人“藝高人膽大”,可以讓我在同學們面前自信的秀出來,我才理解了母親的用意。當然,單有才藝是不行的,學習也得強,也正是有了小學時的奧數(shù)那種“撥云見山”的感覺,讓我對學習產(chǎn)生了很大的興趣,所以才有了現(xiàn)在的優(yōu)異成績。想想如果當初我像淘氣包一樣,拒絕了所有的興趣班,沒有當初的努力付出,現(xiàn)在會是怎樣的后果——我將會一無是處,估計連學習的心情都沒有。所以說孩子要從小培養(yǎng),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要讓自己后悔一輩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想必這一句是膾炙人口。一塊美玉若不經(jīng)雕琢就不可能成為一個精致的玉器。人也相同,若不認真學習,就永遠不可能知道其中的道理,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所以說我們要有一個遠大的理想,朝著它前進,在此過程中不斷的增加自己的知識量,不斷的磨礪自己,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生命價值,終有一天會學有所成。
    說到這,想必大家對《三字經(jīng)》有深入一點的了解了吧,如果我們將《三字經(jīng)》中的精髓悟透,那將是獲得一筆巨大的財富,慢慢地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視野會變得更廣闊,自己的能力會得到一個質(zhì)的飛越。所以讓我們好好的學習,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下去,將所有的“寶藏”裝進大腦,這樣我們才能走上人生巔峰!
    【篇二】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記得5歲的時候,媽媽就開始教我讀三字經(jīng)并要求我背出來了,那時的我因為覺得簡單,讀起來還朗朗上口,所以作為一種樂趣來唱讀的,但并不知道其中含義。
    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日積月累,我漸漸知道了三字經(jīng)里有著許多學習和做人的道理。“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shù),識某文”是說人應該首先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其次才是增長見識,學習知識。讀著這些內(nèi)容,我不禁感到一陣陣臉紅。我是爺爺奶奶的長孫子,所以爺爺奶奶比較寵愛我,只要我開口,要什么就有什么,所以我一直以為父母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從來沒有想到要為他們做些什么。因為我比較貪玩,還迷上了看電視,玩游戲……,每當父母要求我去學習、復習功課時,我都會感覺他們好過分,在剝奪我的快樂童年,我還會為此和他們大吵大鬧,亂發(fā)脾氣!想到這些,我真是無地自容??!明白“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shù),識某文”的意思后我才深深懂得,我以前的想法是多么的自私,今后,我要改變自己,多體諒爸爸媽媽,多為他們著想,盡量少讓他們?yōu)槲也傩?。我還要自覺地幫媽媽分擔家務(wù),讓她少操勞,多點時間休息!
    以前,我總以為學習的機會還有很多,時間還很長,不必這么累這么認真地學習,現(xiàn)在快樂才是重要的,可以留著一些知識以后慢慢學?,F(xiàn)在我才知道,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們學習的機會錯過就少,甚至錯過了就再也遇不到了。“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意思就是告訴我們:年少的時候不學習,到老了就沒有什么作為。學習就如行舟,不進則退。所以我們不能為了玩而停下學習的腳步。玩耍的快樂只是暫時性的快樂,如果一味貪圖快樂,就會無心學習,長大后悔莫及。學習的快樂是永久性的快樂,它能充實我們的頭腦,能讓我們知書達理……我們要學會做長久的快樂,“勤有功,戲無益”不就告訴我們凡是勤奮上進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獲,只顧貪玩,浪費了大好時光的人是一定會后悔的嗎!
    《三字經(jīng)》的內(nèi)容包羅萬象,它是古人智慧的結(jié)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jīng)典!在這樣的經(jīng)典詩文中,我的心靈受到次的洗滌。在這些精煉短小的語句中,讓我明辨是非,學會感恩,懂得做人的道理……
    【篇三】
    無意間,在媽媽的枕邊發(fā)現(xiàn)一本《感謝自己的不完美》的書。這是一本心理自助書籍,作者武志紅是一位資深心理學專家。這本書以一種全新的思考方向告訴我們:負面情緒等等不完美的一面,在成長中的積極作用。阻礙我們成長的,不是因為自身不完美,而是自己不肯承認自身的完美。只有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才能使得自己越來越強大,離夢想越來越近。
    捫心自問,父母、老師在講道理時,我也覺得父母、老師講的道理都正確,也明白,但是為什么對我卻起不了作用呢?在《感謝自己的不完美》這本書里,我找到了答案:那是我沒有,也從未真正的接納過不完美自己,驕傲、自滿、畏難、不堅強、毅力不堅定,這樣的“我”,是我一直都不想面對的,一直在逃避,排斥。
    然而,這本書教會了我,如何去擁抱不完美的自己。別抱怨自己的不完美,一個充滿自信、向著美好的未來走去的人,是不會抱怨自己的缺點的,而是應該感謝它,擁抱它。因為成功之路是靠自己的不完美迎來的。
    比如,兩個人去采礦,他們用的工具是一樣破,可當挖到特別硬的石頭,其中一個人抱怨工具太爛而放棄了,而另一個人沒有抱怨,而是克服困難,一點一滴地用工具將石頭打破了,從而得到了鉆石。
    曾經(jīng)有這么一個人,因為自己總覺得自己是“高智商”,可他什么也不是,沒有任何作為。他找了許多心理醫(yī)生,都沒用,他一直還是覺得自己智商高,別人都不如自己,因此跟周圍的人都相處得不愉快。這樣過了十多年,他又找到了一位的心理醫(yī)生,那醫(yī)生什么也沒說,只是讓他看電視,可當他聽到電視里的一句話:“你騙得了別人,但你騙不了你自己!”這時的他恍然大悟,開始相信事實,不再想著自己是是虛偽的“高智商”,而是真實的自己——一位普通人。他激動地對那位醫(yī)生說:“謝謝你,是您讓我找到了真實的自己?!倍t(yī)生卻說:“不,你不應該感謝我,而是應該感謝那句話?!?BR>    曾經(jīng)有同學叫我“屈神”,因為在思維訓練的題型上,我常以做題速度和正確率“”,因此,曾經(jīng)的我也以為自己是“高智商”,常常喜歡挑難度高的題目來做,卻不重視基礎(chǔ)題的訓練。于是,一份答卷,基礎(chǔ)題的分數(shù)是扣得多的,卷面分數(shù)拿不了高分?,F(xiàn)在我明白了,自己什么都不是,只是一名普通的學生。我應該做到的中踏踏實實地學好每一個知識點,認認真真地對待每的作業(yè)和考試,一點一滴地鑿開堅硬的石頭,做真實的自己,做自己心靈的王者,不做“高智商”和“神”。
    讀完這本書,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這八個字:接納自己,悅納真我。書中告訴我們:人之所以不完美,才有足夠的空間進步,才能體會到努力后達到成功的喜悅。好的心態(tài),有助于我們健康的成長,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