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間寓言故事三篇

字號:


    寓言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情節(jié)高度凝練的故事中得到揭示。下面是分享的古代民間寓言故事三篇。歡迎閱讀參考!
    【穿井得一人】
    春秋時代的宋國,地處中原腹地,缺少江河湖澤,而且干旱少雨。農(nóng)民種植的作物,主要靠井水澆灌。
    當時有一戶姓丁的農(nóng)家,種了一些旱地。因為他家的地里沒有水井,澆起地來全靠馬拉驢馱,從很遠的河汊取水,所以經(jīng)常要派一個人住在地頭用茅草搭的窩棚里,一天到晚專門干這種提水、運水和澆地的農(nóng)活。日子一久,凡是在這家住過莊稼地、成天取水澆地的人都感到有些勞累和厭倦。
    丁氏與家人商議之后,決定打一口水井來解決這個困擾他們多年的灌溉難題。雖然只是開挖一口十多米深、直徑不到一米的水井,但是在地下掘土、取土和進行井壁加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丁氏一家人起早摸黑,辛辛苦苦干了半個多月才把水井打成。第一次取水的那一天,丁氏家的人像過節(jié)一樣。當丁氏從井里提起第一桶水時,他全家人歡天喜地,高興得合不上嘴。從此以后,他們家再也用不著總是派一個人風餐露宿、為運水澆地而勞苦奔波了。丁氏逢人便說:“我家里打了一口井,還得了一個人哩!”
    村里的人聽了丁氏的話以后,有向他道喜的,也有因無關其痛癢并不在意的。然而誰也沒有留意是誰把丁氏打井的事掐頭去尾地傳了出去,說:“丁家在打井的時候從地底下挖出了一個人!”以致一個小小的宋國被這聳人聽聞的謠傳搞得沸沸揚揚,連宋王也被驚動了。宋王想:“假如真是從地底下挖出來了一個活人,那不是神仙便是妖精。非打聽個水落石出才行?!睘榱瞬槊魇聦嵳嫦?,宋王特地派人去問丁氏。丁氏回答說:“我家打的那口井給澆地帶來了很大方便。過去總要派一個人常年在外搞農(nóng)田灌溉,現(xiàn)在可以不用了,從此家里多了一個干活的人手,但這個人并不是從井里挖出來的。”
    穿井得一人的故事說明,凡事總要調(diào)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切不可輕信流言,以訛傳訛,造成視聽混亂。
    【戴晉生渴望自由】
    戴晉生是個很有才學的人,平日里與朋友們一起或作詩寫字,或品評國事,總表現(xiàn)出不凡的思想與見地,很受朋友們尊重。
    魏王聽說了戴晉生的非凡才干,很渴望見到戴晉生,于是吩咐下屬將戴晉生請來。戴晉生來到魏王宮中,魏王一看,此人雖衣著寒酸卻相貌不凡,在魏王面前站著,神態(tài)自若,毫無謙卑之態(tài)。魏王笑著請戴晉生坐,和他親切交談。談話間,魏王覺得戴晉生果然滿腹經(jīng)綸,是經(jīng)國濟世之才,于是產(chǎn)生了要留戴晉生在宮中做官的想法。
    魏王說:“請先生留在宮中,我封你為上大夫,怎么樣?”
    戴晉生一聽,笑了笑說:“實在對不起,我對做官不感興趣?!?BR>    魏王說:“你出來做官,身為上大夫,出入有氣派,家人生活富裕,不比你現(xiàn)在的境況好得多嗎?”
    戴晉生依然笑笑,擺擺手,起身告辭了魏王。
    回家后,朋友們知道了這件事,很不理解:戴晉生為什么放著這好的事不干。他的妻子也埋怨他不該拒絕魏王。面對朋友們和家人的勸說,戴晉生還是一笑了之。
    過了幾天,戴晉生去見魏王,依然穿著那身破舊的衣服。
    魏王見他那副模樣,對他說:“前幾天,我那樣誠懇地請你留下,賜你上大夫的優(yōu)裕地位和俸祿你都不肯留下來,今天怎么又來拜訪我呢?”
    戴晉生笑了笑,不無遺憾地說:“看起來,真是不值得和您往來呀,原本我還打算把您作為朋友交往的,可是您對我太不了解。您見過那沼澤荒地中的野雞嗎?它沒有人用現(xiàn)成的食物喂養(yǎng),全靠自己辛勤覓食,總要走好幾步才能啄到一口食,常常是用整天的勞動才能吃飽肚子??墒?,它的羽毛卻長得十分豐滿,光澤閃亮,能和天上的日月相輝映;它奮翅飛翔,引吭長鳴,那叫聲彌漫在整個荒野和山陵。您說,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野雞能按自己的意志自由自在地生活,它不停地活動,無拘無束地來往在廣闊的天地之中?,F(xiàn)在如果把它捉回家,喂養(yǎng)在糧倉里,使它不費力氣就能吃得飽飽的。它必然會失去原來的朝氣與活力,羽毛會失去原有的光潤,精神衰退,垂頭喪氣,叫聲也不雄壯了。您知道這是什么原因嗎?是不是喂給它的食物不好呢?當然不是。只是因為它失去了往日的自由,禁錮了它的志趣,它怎么會有生氣呢!”
    魏王聽了,若有所思地望著戴晉生。
    其實,自由是比任何物質(zhì)的享受還要珍貴得多的。野雞尚且如此,更不用說人了。
    【魯嬰泣衛(wèi)】
    春秋時代,魯國有個城門衛(wèi)士的女兒名叫魯嬰,生得聰明伶俐,多愁善感,富于同情之心。這天,是個月朗星稀的夏夜,一群少女聚集在月光下,唱歌跳舞講故事。大伙兒正玩得十分開心的時候,魯嬰?yún)s躲到一旁去偷偷地哭了起來。
    她的一位好朋友發(fā)現(xiàn)了以后,以為發(fā)生了什么事,便走過去悄悄地問魯嬰:“你到底是為什么事而傷心哭泣呢?”
    魯嬰睜開淚眼,望了望好朋友,然后說:“白天我聽人家說,衛(wèi)國王子的品行不好,喜歡打仗,缺少愛心,當時我心里就很不是滋味。剛才大伙兒在講故事時,我又想起了這件事,所以就哭了。”
    這時,早已圍上來的一群姑娘們都爭著來勸慰她:“衛(wèi)國王子的品行不好,這跟我們魯國有什么相干?再說打仗,那是諸侯間的爭王爭霸,你一個平民家的女兒,管得了嗎?為這些不著邊際的事情瞎操心,真是犯不著!”
    魯嬰聽了這番話,很不以為然。她說:“我的想法跟你們不同。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前幾年,有個宋國的大司馬打了敗仗,逃亡時經(jīng)過魯國,他的馬就將我家好好的菜園子踩了個亂七八糟,使我家平白無故地遭受了損失。去年,越王勾踐為復仇而攻打吳國,魯國國君為了討好越王,就在民間搜尋美女去獻給他,結(jié)果將我的姐姐選中了。后來,我的哥哥前往越國去探視姐姐,又在中途被吳越混戰(zhàn)的將士所殺害……”
    說到這里,魯嬰早已泣不成聲,難以自持了,圍在一旁的姑娘們也難過得一個個低下了頭。過了一會兒,魯嬰才停止了哭泣,繼續(xù)說道:“這兩件事告訴我,打起仗來是沒有國界的,遭殃的首先是老百姓?,F(xiàn)在,衛(wèi)國的王子又是這樣喜歡打仗,而我卻只剩下一個弟弟了,說不定哪一天災禍又會突然降臨到我們姐弟頭上,這又怎么能不讓我擔心害怕呢?”
    魯嬰從自家的不幸遭遇中,悟出了世間萬物互相聯(lián)系、互為因果的哲學道理,并據(jù)此對事物的發(fā)展方向作出判斷,這絕不是“杞人憂天”,而是未雨綢繆的科學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