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xué)寶典《百家姓》:岑姓

字號:

在歷,岑姓曾經(jīng)是一個光彩而神氣的姓氏,尤其是漢、唐兩代,棘陽的岑家人材輩出,出將入相,顯赫萬分,他們的子弟備受朝廷的重視,岑家也儼然是當時的名門望族,漢代的棘里,就是現(xiàn)在河南省新野縣的東北。下面是分享的國學(xué)寶典《百家姓》:岑姓。歡迎閱讀參考!
    【姓氏來源】
    岑(cén)姓來源有:
    源流一
    出自姬姓,為西周初期周武王堂弟姬渠之后,屬于以國名為氏。上古周朝時,周武王姬發(fā)將父王(周文王)異母弟姬耀封為岑子,將其堂弟姬渠封于岑地(今陜西韓城),建立了岑國,其后代以國名為姓,已經(jīng)有了三千余年的悠久歷史。關(guān)于岑氏源流,見諸于秦國宰相呂不韋所著的《呂氏春秋》,書中記載:“周文王封其異母弟耀之子渠為岑子,其地也,今梁國岑亭是也?!痹谑芳锻ㄖ尽な献迓浴分幸灿涊d:“周武王封文王異母弟耀之子渠為岑子……”這兩段考據(jù)文字,內(nèi)容上可以說是完全一致的,的不同,是前者認為岑子是周文王所封,而后者認為是周武王所封。到了漢朝時期,岑氏族人相對集中于南陽盆地地區(qū)。南陽在春秋時期屬于楚國,秦朝時屬穰縣,西漢初期置縣。該地既是岑氏宗親的祖居地,又是漢室中興的策源地和三國蜀漢政權(quán)的發(fā)祥地,影響久遠。王莽篡漢之后,劉秀在兵于新野,在岑彭為代表的一批文武英賢輔佐下,建立了那時的東漢政權(quán)。岑彭持軍有方,英勇善戰(zhàn),后來被冊封為云臺二十八將之一。
    漢朝以后的華夏岑氏族人,大多尊奉“舞陰侯征南大將軍”岑彭為得姓始祖。
    源流二
    出出自百越族,出自秦、漢之際古百越民族娌人,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據(jù)史籍《姓氏考略》記載:“岑,望出南陽,又,兩越娌人多岑氏”。娌人,即古書中多予記載的俚族人,主要分布在今茂名地區(qū)。秦、漢之際,粵西、兩陽各縣的古代居民,被稱作“俚族人”,從漢朝到唐末,俚族人居住在該地長達千余年。他們在開墾粵西大地,維護國家統(tǒng)一,創(chuàng)造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等方面,都作出過重大的貢獻。時移代轉(zhuǎn),民族融合,俚族人久已不復(fù)存在,他們的史跡亦頗難稽考了。俚族人,是古老百越民族的成員之一,聚居在長江以南,住在廣東、廣西的則稱南越(南粵)。對俚族人活動的記載,早見于南朝宋國史學(xué)家范曄《后漢書·光武帝紀》中的記載:“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九真徼外蠻里張游,率種人慕化內(nèi)附,封為歸漢里君”。唐朝章懷太子李賢為這條記載作注說:“里,蠻之別號,今呼為俚族人”。
    到了隋、唐時期,俚族人活動更加活躍,史籍對他們的記載已比較多了,而且指明了俚族人居住的地域范圍。吳國的萬震在《南州異物志》里說:俚族人住在“廣州之南,蒼梧(廣西梧州)、郁林(廣西貴縣)、合浦(廣西合浦)、寧浦(廣西橫縣)、高涼(廣東陽江)五郡中央,地方數(shù)千里?!蹦媳背⑺?、唐時期,俚族人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一些杰人,在當時的社會政治生活中,起過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之中的佼佼者,就是威震嶺南的冼夫人和她的孫子馮盎。唐朝后期,“俚族人”這一族稱已逐漸少見,進入五代十國而至宋王朝,對俚族人的活動的記載就基本沒有了。俚族人逐漸消失的主要的原因,是數(shù)次民族大融合。在與漢族人和其他各民族長期雜處的環(huán)境中,俚族人逐漸受了中原漢族先進的封建生產(chǎn)方式和文化,加之不少俚族人同漢人通婚,久而久之,便與漢人無甚差別。大量漢化了的俚族人,被列入國家戶籍,從而失去了俚族人的身份。另一個原因是被封建王朝驅(qū)逐離開原地。在后梁開平四年(公元910年),雷州俚族人首領(lǐng)孟喜等人造反,梁朝派都知司馬陳襄來鎮(zhèn)壓,孟喜等人“率眾遠飏”。此后,雷州半島上基本無俚族人了。在封建王朝的高壓政策下,粵西一帶俚族人紛紛“遠飏”,一部分到了海南島,同原住在那里的俚族人匯合。在民間,“俚”和“黎”同音,發(fā)展成為今天的黎族人。另有一部分俚族人逃往廣西,同住在那里的俚族人匯合,發(fā)展成為今天壯族的一支。
    另外,在今南方地區(qū),有很多岑氏少數(shù)民族,例如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蒼梧縣的西南有一縣名為岑溪,貴州省也有一個叫做岑鞏的地方,可能就是跟當?shù)氐谋姸噌嫌嘘P(guān)。
    源流三
    出自壯族,出自宋朝時期古僮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古僮族,就是壯族,是第二個淵源中古俚族人的一個分支。傳說,壯族先民原來有名無姓,于是各部落首領(lǐng)在一個叫江巖(今浙江富陽清泉山)的地方集會,商定各部落的姓氏。因主持人部落勢力強大,被推為總首領(lǐng),以“黃”(大王、皇帝)為姓,養(yǎng)黃牛為主的部落首領(lǐng)就以“莫”(黃牛)為姓;會獵鳥的部落首領(lǐng)就以“陸”(大鳥)為姓,牽著狗來的那個部落首領(lǐng)就以“麻”(神犬)為姓。就此,會議圓滿結(jié)束,大家都因有了姓氏而歡呼雀躍。但在江巖之地為大家殺牛做飯的那個部落首領(lǐng),見到大家都有了姓氏,而自己卻未得到,因此大發(fā)其怒,不高興地以刀拍擊砧板來表示憤憤不平。會議主持人見狀后靈機一動,就以“岑”(砧板)給他為姓。終,大家皆大歡喜。從此,壯族的岑氏就誕生了,其族人也都以為姓氏,世代相傳至今。
    從宋朝時期起,其氏族首領(lǐng)皆為岑氏,在其族譜中,始祖就是號稱大將軍狄青屬下的將領(lǐng)、浙江余姚人岑仲淑,其后世代為江右田州土知府(大土司)。[1]
    【得姓始祖】
    岑子。姬姓,名渠,周文王異母弟姬耀之子,古嶺子國之后。武王克商滅紂后,大封天下,其中將其從弟渠封于岑,為子爵,故渠又稱為岑子,岑子之后,以國為氏,稱岑姓,并尊岑子為其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
    岑仲叔:北宋浙江人,隨宋大將軍狄青平定儂智高,以功封鎮(zhèn)泗城,宋皇佑年間知永寧軍(今廣西百色),為始遷廣西之壯族岑氏遠祖。
    岑仲密:一世祖,明朝襲上林峒長官司職,始遷居廣西西林縣西鄉(xiāng)那勞寨。為廣西西林岑氏始遷祖。
    【遷徙分布】
    岑氏是一個多民族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三十五位,人口約五十七萬八千余,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0.036%左右。
    在歷,岑氏曾經(jīng)是一個光彩而神氣的姓氏,尤其是漢、唐兩代,棘陽的岑家人材輩出,出將入相,顯赫萬分,他們的子弟備受朝廷的重視,岑家也儼然是當時的名門望族。
    漢朝的棘里,就是如今河南省新野縣的東北。棘陽岑家的嶄露頭角,是開始于中興漢室的光武帝之時,而頭一個把這個家族引領(lǐng)上青云之途的,正是鼎鼎大名的光武帝大將岑彭。自岑彭之后,岑氏名望就扶搖直上,歷經(jīng)南北朝和唐朝,前后差不多一千年間,所享聲譽始終不衰。
    前清時期,在南方的廣西又出了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人物,那就是在中法越南之役中,以“地營法”大戰(zhàn)法軍的“開花炮”,把來勢洶洶的法軍擊敗于臨洮,其他各省聞風(fēng)紛紛起而響應(yīng)的抗法名將岑毓英。中法之役后,他曾高官厚祿,當?shù)角逋⒌奶犹?,顯赫不可一世。
    據(jù)史籍《岑氏族史》記載:“周朝文王的同父異母兄弟姬耀之子“渠”,受封于“岑”,因以為氏,在河南南陽郡發(fā)展成望族,世稱“南陽望”。自是子孫繼繩,萬世一系,迄今已有三千余年。
    古岑邑在秦朝以后叫“棘陽”,位于今河南省南陽市新野縣的前高廟鄉(xiāng)張樓村。該處為漢時名邑,戰(zhàn)略要地。王莽時期,邑人岑彭任棘陽縣令。及劉秀起兵,攻打棘陽,岑彭退宛投誠,為劉秀所重用,封為歸德侯。在其后的歷次征戰(zhàn)中,屢建功勛,以功受爵。劉秀即帝位后,晉升岑彭為廷尉,行大將軍事,積功封“舞陰侯征南大將軍”。
    東漢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岑彭殉難于蜀中,謚號為“壯侯”,后在凌云閣為功臣繪像時,被列為“云臺二十八將”之一,立廟祀之,其后人多襲封。今古棘陽城遺址東一公里處的下廟村,就是岑彭故居所在地,直到如今有二十多戶岑氏族人居住。
    如今祖居地在廣東、福建以及旅居海外的岑氏族人,大多尊奉岑彭的后人、宋朝名人岑堯俊為世祖,其氏根淵源仍在河南新野。
    【郡望堂號】
    郡望
    南陽郡:春秋戰(zhàn)國時期稱南陽的地區(qū)頗多。魯國的南陽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晉國的南陽指太行以南、黃河以北地區(qū)。戰(zhàn)國時期魏國的南陽,一部分屬韓國。公元前263年,秦國大將白起進攻韓國取南陽,韓國本土與上黨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地亦稱南陽,分屬韓楚。秦朝時期南陽郡設(shè)于秦昭王三十五年己丑(公元前272年),為秦國奪取楚國之地而設(shè),治所在宛縣(今河南南陽),并置南陽郡。兩漢之際,南陽郡轄二十六縣,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熊耳山以南葉縣內(nèi)鄉(xiāng)之間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應(yīng)山鄖縣之間的大部分地區(qū),后逐漸縮小。隋朝開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廢,隋朝大業(yè)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復(fù)置。唐朝初期廢黜,唐朝天寶至德年間(公元742~758年)又曾改鄧州南陽郡改良穰縣(今河南鄧縣)為治所。元、明、清諸朝的南陽府治在南陽,即漢朝的宛縣、今河南省南陽市。
    堂號
    南陽堂:以望立堂。
    【宗族特征】
    1)岑姓當今是一個典型的南方姓氏,唐代及其以前,岑姓昌盛于南陽郡之棘陽,亦即今河南新野,其世代人才輩出,出將入相,可謂天下之名門望族,五代以后,岑姓漸次南移,變成了南方之著姓。
    2)除漢人之岑姓外,壯族之岑姓也名人輩出,其稱為岑姓時間理應(yīng)不短,因如今廣西蒼梧的西南有一縣份名岑溪,貴州有叫岑鞏的地方,應(yīng)與當?shù)負碛斜姸噌沼嘘P(guān)系。
    3)岑姓的來源比較純正,其追根溯源沒有太大難度。
    4)岑姓在宋人編著的《百家姓》中位居第六十七位,反映出宋之前岑姓之顯達。
    【歷史名人】
    岑仲淑
    浙江余杭人,宋時隨狄青平定儂智高,以功封鎮(zhèn)其地。岑仲淑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偉大人物。他既是軍事家、政治家,還是醫(yī)學(xué)家和思想家,并在這些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岑彭
    南陽棘陽(今河南新野東北)人,東漢初大將。更始時封歸德侯,官至潁川太守。歸劉秀后,任刺*大將軍,轉(zhuǎn)戰(zhàn)河北。劉秀即帝位,任為廷尉,行大將軍事,積功封舞陰侯。旋奉令入蜀擊公孫述,直拔武陽,進駐成都附近,為刺客所殺。
    岑熙
    岑彭玄孫,東漢大臣。襲爵,娶安帝妹涅陽長公主。少為侍中、虎賁中郎將,遷魏郡太守。任職期間,招聘隱逸,參論政事,得百姓贊頌。
    岑之敬
    南陽棘陽人,南朝陳學(xué)者。梁時歷南沙令、晉安王記室參軍,入陳后累遷為征南府咨議參軍。博涉文史,雅有詞筆,性謙謹,以篤行稱。
    岑善方
    南陽棘陽人,南朝后梁大臣。博綜經(jīng)史,善于辭令。官至散騎常侍,起部尚書。
    岑文本
    善方孫,唐代大臣。隋末蕭銑在江陵建立割據(jù)政權(quán),他為中書侍郎,專典文書,唐大軍臨境,促蕭銑降唐。貞觀初任中書侍郎,助修《周書》,后官中書令。從太宗侵高麗,因勞悴過度而死。
    岑長倩
    文本從子,唐代大臣。高宗時累官兵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歷文昌右相,則天時進封輔國大將軍,后逆武承嗣,被諸武所害。
    岑羲
    文本孫,唐代大臣。進士出身,為官有能名,歷中書舍人、吏部侍郎。睿宗立,歷刑、戶二部尚書,門下三品,進侍中,封南陽郡公。玄宗時,受太平公主謀逆牽連而被殺。岑植:荊州江陵人,文本孫,唐代大臣。明經(jīng)擢第,為官廣有善政,歷任句容令、仙、晉二州刺史等職。
    岑參
    荊州江陵人,唐代詩人。天寶進士,曾隨高仙芝到安西、武威,后又往來于北庭、輪臺間,官至嘉州刺史。長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繪塞上風(fēng)光和戰(zhàn)爭景象,氣勢豪邁,情辭慷慨,語言變化自如。與高適齊名,并稱高岑。有《岑嘉州詩集》。毓英:廣西西林人,清代大臣。積功升為云南巡撫,后又署理云貴總督,轉(zhuǎn)任貴州、福建巡撫。中法戰(zhàn)爭時,他任云貴總督,不戰(zhàn)而退。其子岑春煊于清末歷任陜西巡撫、云貴總督、郵傳部尚書等高職,清亡后,曾參加護國、護法運動。
    岑從毅
    (生卒年待考),宋末元初土官,右江地區(qū)壯族首領(lǐng)。
    岑德潤
    (生卒年待考),岑之敬之子。隋朝詩人。南朝陳國末期,官至中軍吳興王記事參軍,有文才,著有《雞鳴篇》、《賦得臨街危石》、《詠灰》、《詠魚》等詩作。
    【岑字讀音】
    關(guān)于“岑”的讀音問題,許多地方的人念做“qin秦”。查看古代韻書,譬如《平水韻》,會發(fā)現(xiàn)“岑”是和這些字排在一起的:侵尋潯林霖臨針箴斟沈深*心琴禽擒欽衾吟今襟金音陰岑簪琳琛椹諶忱壬任黔歆禁喑森參淋郴妊湛?!搬钡墓乓艨赡馨l(fā)類似cin的音,一個現(xiàn)代拼音沒有的音。這個音既靠近qin秦,也靠近cen。而民國以后國語規(guī)范化,統(tǒng)作cen。但是很多地方的人按照習(xí)慣,還是念作qin秦。
    【岑氏春秋】
    《岑氏春秋》編輯策劃說明
    一、我天性好史,中國歷史的正史、野史均有研讀,并且,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為信條。對于岑氏,我一直關(guān)注,多年來,走遍幾乎全中國,尋考岑氏史跡,尋訪岑氏族人。所到之處,發(fā)現(xiàn)岑氏族人對岑史知之甚少,不要說年輕人,就是年長者也是眾說紛紜,爭論不休。兩千多年來,歷代雖編修有族譜,但都是年長者編修,年長者研讀,雖讀譜明志,但華發(fā)已生,空懷壯志。而需要讀史以明志的年輕人,又有幾人涉讀族史。因此,我覺得很有必要出版一本岑氏歷史的簡普本,就象初中、高中的中國簡史本一樣,普及教育。那么,既是簡普本,就不要長篇大論,要簡明扼要,要圖文并茂,通俗易懂,讓大家易于接受。然后,再出一本詳細的研究本,給族史愛好者和學(xué)究們研究。這個想法得到了廣大族人的支持。
    二、春秋,就是有關(guān)歷史的書的通稱,《岑氏春秋》簡普本所涉及的僅是源流、人物方面,而政治、文化、歷史地位等方面尚無力研究,作者的意愿只想拋磚引玉。《岑氏通史》《岑氏通志》《岑氏大全》《岑氏大典》《岑氏全書》《天下岑氏》等大課題正等著岑氏有志者去研究,任重而道遠。
    三、《岑氏春秋》簡普本采取什么樣的編寫形式?為此,我研究考察了中國幾十個姓氏對本族歷史的簡介,后采用四川眉山蘇東坡故里——蘇氏宗祠介紹蘇氏的模式?!夺洗呵铩贩譃椋鹤谠戳鬟h、武王封岑、南陽名世、浙粵蕃昌、英雄輩出、彭公列宿、叔侄相唐、父子拜帥八個部分,也就是廣西平南岑氏宗祠對岑氏概括的對聯(lián)“宗源流遠且始武王封岑南陽名世浙粵蕃昌嗣姓皇皇光先祖,英雄輩出常思彭公列宿叔侄相唐父子拜帥功勛赫赫勵后人”。上部寫岑氏源流,下部寫岑氏杰出人物。
    四、本書采用圖文并茂,看圖識史的思路,目的是讓人一看就明。再附加岑氏名人名言錄、歷代頌贊岑氏名言錄、岑氏宗祠名聯(lián)錄、中國宗祠名聯(lián)附錄讓族史愛好者研讀。
    五、封面設(shè)計:既然是《岑氏春秋》,那么就以岑氏發(fā)祥地——新野下廟村作主背景,天空呢?廣州廟頭岑氏宗祠對聯(lián)有“新野起祥云”之句,那就用藍天祥云吧。我終于有幸拍到一朵祥云,縹緲而起,妙極了!那地面呢?廣東葛岸岑氏宗祠對聯(lián)有“南陽起臥龍”之句,那就用一條昂頭而起的臥龍吧,且《易經(jīng)》中乾卦“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吉祥之兆。封底,祝我岑氏,承前啟后,再創(chuàng)輝煌,那就用飛龍在天吧,《易經(jīng)》中乾卦“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極大的期望!再配上王陽明高度概括題頌岑氏的名句……
    總之,我會時刻銘記岑毓英前輩的名言“志以苦而彌堅,功以奇而益?zhèn)ィm愧不才,義無多讓”。為姓為族,義不容辭。由于學(xué)識有限,時間倉促,不足之處,望廣大族人批評指正,把岑氏的事業(yè)做得更好。
    【祠通用聯(lián)】
    四言
    源自姬姓;望出南陽:全聯(lián)典出岑氏的源流和郡望。
    直稱右相;望重南陽:上聯(lián)典指唐朝時期的南陽棘陽人岑長倩,永淳年間官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垂拱初年,為文昌右相,封鄧國公。因反對武則天立她侄子武承嗣為太子,被貶為武威道行軍大總管,率軍征討土蕃,途中被召回,以圖謀*武周、復(fù)興李唐的罪名,連同五個兒子一起被處死。下聯(lián)典指東漢朝時期的棘陽人岑晊,字公孝,才高而有大志,被南陽太守成瑨聘為功曹,不畏權(quán)勢,不避豪強,當時人們說“南陽太守岑公孝,弘農(nóng)成瑨但坐嘯(閑坐無事)。”意思是成瑨把公務(wù)都交給了岑晊辦了,岑晊似乎成了南陽的太守。
    舞陰列爵;魏郡化民:上聯(lián)典指東漢朝初期的南陽棘陽人岑彭,字君然,王莽時,為本縣長,不久降綠林軍,后歸附劉秀,任刺*大將軍,隨劉秀轉(zhuǎn)戰(zhàn)河北。劉秀建東漢,任他為廷尉,行大將軍事。封舞陰侯。他治軍嚴整,秋毫無犯,永平年間,圖形繪于云臺。下聯(lián)典指岑彭五世孫岑熙,初任侍中,后官魏郡太守,常招聘隱逸高士參與政事,以德政感化百姓,任職二年,政績顯著,民眾都歌頌他。
    一門三相;五世俱卿:上聯(lián)典指唐朝時期的進士岑羲,字伯華,棘陽人。唐朝中書舍人(中書令)岑本文之孫,自本文至羲,一門三相。下聯(lián)典指后漢朝時期的名宦岑熙,為東漢廷尉岑彭五世稱,有五代皆卿之譽。
    五言
    小谷彰德化;栲栳見高潔:上聯(lián)典出明朝時期的南京戶部給事中岑用賓。字允穆,順德人。明嘉靖進士。歷任紹興守等職。寬和立教,務(wù)在德論,有《小谷集》。下聯(lián)典出元朝時期的名士岑安卿,字靜能,余姚人。所居近栲栳峰,因以自號。安卿志行高潔,有《栲栳山人集》。
    七言
    食黃精以登仙界;賦蓮花而雪父冤:上聯(lián)典指隋朝初期的江陵人岑道愿,為避亂溯三峽而上,至萬州江南山巖下修煉。相傳食黃精后,百余歲隱跡成仙。下聯(lián)典指唐朝時期的南陽棘陽人岑文本,字景仁,博覽經(jīng)史,長受贊賞,父親得以平反出獄。貞觀年間,由秘書郎升中書舍人,起草詔誥,文筆流暢,一揮而就。后封江陵縣子,官至中書令(宰相)。他為人謙遜,生活儉樸,孝敬母親,撫養(yǎng)弟侄,唐太宗曾稱他“弘厚忠謹”。
    邊塞七言歌壯麗;蓮花一賦顯奇威:上聯(lián)典指唐朝時期的詩人岑參(公元715~770年),南陽人(今河南南陽)。天寶進士。官至嘉州刺史。長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繪塞上風(fēng)光和戰(zhàn)爭景象;氣勢豪邁,情辭慷慨,語言變化自如。與高適齊名。并稱“高岑”。有《岑嘉州詩集》。下聯(lián)典指唐朝時期的中書令岑本文,字景仁,棘陽人。年十四時,父之象坐獄,本文詣司隸理冤,辨對哀暢。命作蓮花賦,合臺稱賞,父冤遂直。貞觀中擢中書舍人,后遷中書令。
    簾前春色應(yīng)須惜;世上浮名好是閑:此聯(lián)為唐朝時期的詩人岑參《暮春虢州東亭送李司馬歸扶風(fēng)別廬》詩句聯(lián)。
    千門柳色連青瑣;三殿花香入紫微:此聯(lián)為唐朝時期的詩人岑參《西掖省即事》詩句聯(lián)。
    平臺賞蓮花之賦;幕府興棠芾之歌:全聯(lián)典指唐朝時期岑文本典事。
    八言
    五歲讀經(jīng),博涉文史;少年高和,雅饒詞筆:全聯(lián)典指五代時期的陳國征南府咨議參軍岑之敬,字思禮,棘陽人。五歲讀孝經(jīng),十六擢高第,仕梁為晉安王記室參軍,入陳累遷征南府咨議參軍。博涉文史,雅有詞筆。有集十卷。
    政合化工,穎川呈四瑞;生鐘靈秀,江東特出岑:上聯(lián)典出漢朝時期的名人岑彭的事典。岑彭,南陽人。官至東漢廷尉,封舞陽侯。下聯(lián)典出唐朝時期的名人岑羲的事典。
    孝著鄉(xiāng)邦,接武孫榮子貴;詩齊李杜,居官訟簡民安:上聯(lián)典出唐朝時期的名人岑文本的事典。下聯(lián)典出唐朝詩人岑參的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