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六年級下冊語文《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案

字號: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是六年制小學語文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它屬于一篇議論文,課文的題目也就是本文的主要觀點。課文用三個事實論述了只要善于觀察,不斷發(fā)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現(xiàn)真理。準備了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多音字“轉”的讀音及 “鍥”、“誕”等字的寫法。
    2、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體會文本語言及標點符號生動,準確的特色。
    過程與方法
    1、組織學生研究三個具體事例,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體會文中所表達的科學精神,培養(yǎng)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
    2、結合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善于發(fā)問、不斷探索、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
    情感與態(tài)度
    教育學生懂得“只要善于觀察,不斷發(fā)問、鍥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現(xiàn)真理”的科學規(guī)律,增強自己發(fā)現(xiàn)真理的信心和勇氣。
    教學重點:
    能從具體事例中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善于發(fā)問、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與本文相關的課件。
    2、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閱相關資料,做好預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簡介作者
    課前先把課題寫在黑板上,少寫一個“誕”字。
    1、學習“誕”字。
    2、初步理解課題。
    3、簡介作者。
    設計意圖:從課題入手,指導寫字。初步了解課題的意思,為解決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作鋪墊,同時引導學生學習“從課題入手理解課文內容的學習方法。”作者簡介則激發(fā)了學生閱讀科普讀物的興趣。
    二、檢測生字詞
    1、(課件出示)。
    2、哪些詞是你以前很少見或沒有見過的,請大聲讀一讀。
    3、哪些詞容易讀錯?重點掌握“轉“的讀音。
    4、哪個詞容易寫錯?鍥而不舍的“鍥”字。
    5、聯(lián)系剛才的情境理解“無獨有偶”。
    設計意圖:本課出現(xiàn)了不少的四字詞語和專業(yè)術語,專業(yè)術語不作為學習的重點,但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學情,詞語也應該是本課的一個教學點。本環(huán)節(jié)學生會的不教,教學生不會的或容易出錯的,引導學生學會在生活中理解和運用詞語,屏幕上的詞語也為下面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三、深入研究三個事例
    1、總結事例。
    謝皮羅的發(fā)現(xiàn) 波義耳的發(fā)明 醫(yī)生的發(fā)現(xiàn)
    2、學生研讀討論并匯報,完成研讀表的填寫。
    (課件:研讀表)
    抓住“敏銳”、“立即”、“百思”等詞語體會事例中人物的精神品質和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3、總結共同點。
    找生匯報。用上“他們都是什么樣的人,因為____________”這樣的句式。
    (這一環(huán)節(jié)老師盡可能以尊重學生的理解表達為主,多鼓勵表揚,同時要相機進行指導理解。)
    4、總結真理。
    設計意圖:對課文深入地探究、總結,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抓住文中的關鍵詞語,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及作者用詞的準確性。新課標中新增了“非連續(xù)性閱讀”的要求,而本環(huán)節(jié)學生結合圖表中的內容,總結三個人物的共同點,既是對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也鍛煉了學生非連續(xù)性閱讀的能力。
    四、再次理解課題
    1、讀句子,找生寫發(fā)現(xiàn)真理的三個關鍵詞。
    2、學習第二自然段。
    請生默讀,思考提問。
    預設1、用“?”和“!”的好處。
    預設2、為什么不是把“?”扯圓變成了“?!碧柲??
    設計意圖:抓住“標點”的借喻用法,引導學生理解這種用法的好處,通過換符號培養(yǎng)學生深入思考問題的習慣。第二段是對課題的解釋,第七段是對觀點的總結,對這兩段的學習,更進一步理解了文章課題的含義。
    五、聯(lián)系生活進行科學教育
    1、利用句式說說其他事例。(課件展示)
    請用下面的句式說一說你還知道的其他事例。
    ( )因為( ),通過反復研究,終( )。
    2、聯(lián)系學生生活探討為什么沒有發(fā)現(xiàn)真理。(課件展示)
    生談,老師相機指導。
    3、理解后一句。
    ①理解“有準備的人”
    ②理解“善于獨立思考”。
    ③理解“鍥而不舍精神”。
    設計意圖:語文的外延是生活。通過文本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讓學生明白發(fā)現(xiàn)真理的易與難,樹立正確的科學觀,激發(fā)學生對發(fā)現(xiàn)真理的興趣,增強發(fā)現(xiàn)真理的信心和勇氣。
    六、總結全文(課件展示)
    這篇文章作者先提出觀點:(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然后再用(洗澡水的漩渦,紫羅蘭花的變色,睡覺時眼睛的轉動)進行了事例論證;后又總結觀點:只要(見微知著、善于發(fā)問、不斷探索),就能發(fā)現(xiàn)真理。
    提出觀點→事例論證→總結觀點
    設計意圖:既有對本節(jié)課內容的總結,又為初中的學習作了鋪墊。
    七、老師寄語
    同學們,只要你善于從司空見慣的事情中見微知著,具有科學研究的敏感性,善于發(fā)問,鍥而不舍地追根求源,你就能發(fā)現(xiàn)真理。
    讓我們努力去做一個有準備的人,一個善于獨立思考的人,一個具有鍥而不舍精神的人!
    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走在發(fā)現(xiàn)真理的路上!
    設計意圖:一段充滿激情的演講,進一步地深化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激發(fā)了學生對探求真理的渴望。
    八、休閑小作業(yè) (課件展示)
    1、心動不如行動。選擇一個你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嘗試做一做研究,看能不能終解決你的疑問。
    2、經??纯粗醒?0套科教頻道的《我愛發(fā)明》。
    設計意圖:作業(yè)的布置是對課文內容的拓展,更突出與文本的聯(lián)系性、體現(xiàn)了趣味性、生活性。
    板書設計: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謝皮羅的發(fā)現(xiàn)
    波義耳的發(fā)明
    醫(yī)生的發(fā)現(xiàn)
    見微知著,善于發(fā)問,不斷探索
    篇二
    教學目的:
    1、學會詞語:誕生司空見慣追根求源機械洗澡逆時針無獨有偶玫瑰百思不得其解見微知著領域
    2、了解課文中寫的三個事例,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三個事例的內容。
    3、初步了解用事例來說明觀點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品析課文,理解文中的三個科學故事,體會具體事例在說明觀點的的作用。
    教學難點:
    初步理解議論文的基本寫法,并能仿照寫法寫話。
    教學準備 :
    查找閱讀有關能說明“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科學故事。
    教學方法 :
    自讀自悟、合作探究、講練結合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本單元的主題是什么?(科學精神)
    2、前面兩課告訴我們哪方面的科學精神?(18課:居里夫人堅定執(zhí)著,為科學做貢獻,為人類做貢獻的精神;19課:中國航天人團結合作、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精神。)
    師:是啊,在前幾篇課文中,我們了解和感受了居里夫人、中國航天人身上精神。
    這一些科學精神是非常可貴,非常感人的,是值得去學習的。而具有這些科學精神千千萬萬的知名的或者不知名科學家、科技工作者都是值得我們去敬重的。
    今天我們學習這個單元的第三篇課文,讓我們繼續(xù)了解和感受可貴的科學精神,另外,這篇課文在寫法上有一個重要的特點,我們要來學習這種寫法。
    3、出示課題《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齊讀課題,問:說說你對課題的理解。
    二、自由大聲朗讀課文,自學課文,完成以下任務
    1、讀通讀準課文。
    2、自學生字詞語。
    3、了解課文內容。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對課文內容的了解。
    提問
    課文里講了哪幾個人物?(麻省理工大學教授謝皮羅、英國化學家波義耳、奧地利醫(yī)生)課文寫了幾個事例?(三個)
    你認為這篇課文的體裁是屬于哪一類?(說理性文章或者議論文)
    2、檢查朗讀。指名四個學生分別來讀第一二、和第六、第七、第八自然段。
    3、檢查詞語。教師出示詞語。
    先讓學生自己讀讀詞語,想想哪幾個詞語比較難理解;指明朗讀詞語;重點理解一些詞語;齊讀詞語。
    重點學習詞語:誕生司空見慣追根求源機械洗澡逆時針無獨有偶玫瑰見微知著領域
    司空見慣:意思(看得多了,不以為奇),近義詞(習以為常、屢見不鮮),反義詞(、鳳毛麟角)。書上“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指哪些現(xiàn)象?“司空見慣”還可以跟哪些詞語搭配?(司空見慣的事情……)
    追根求源:意思(追溯事物發(fā)生的根源),近義詞(刨根問底、追本溯源)
    機械:“械”是形聲字,用械組詞。
    逆時針:給逆組詞。
    無獨有偶:意思(某種少見的情況,偏有類似的出現(xiàn),配成一對兒),舉例。
    見微知著:“微”、“著”的意思(隱約、明顯),意思(見到事物的苗頭,就能知道它的實質和發(fā)展趨勢。
    領域:用域組詞。
    四、快速默讀課文。
    1、課文講了一個什么道理?用波浪線畫出相關的句子。
    2、課文舉了哪幾個事例?
    檢查
    1、指名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道理?朗讀第一自然段。
    2、課文舉了幾個事例?舉這幾個事例目的是什么?(為了用事例說明這個道理。)
    3、找出課文中寫這三個事例的內容。(3、4、5自然段)
    五、初讀三個事例,了解三個事例的內容。
    下面我們來概括這三個事例主要內容,有一個自然段可以幫助我們來完成這個任務,哪個自然段?(讀讀第二自然段,看看這個自然段寫了哪幾個內容?)
    指明三個學生來朗讀課文3、4、5自然段,其他同學再想想,分別講了什么?
    給學生一些時間,可以自己說說,也可以在同桌說或者在小組里說。
    請三個學生站起來說三個事例的內容。
    在學生說的基礎上,老師出示三個事例的內容,再讓全班同學讀一讀。
    六、默讀課文,理清課文結構。
    剛才我們已經說了,這篇課文是說理性的文章,也叫議論文,分哪幾個部分,在課題上邊寫出課文的結構,并且在書上分好段。
    檢查討論。著重討論第二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第二和第六自然段也是在證明作者提出的觀點,是三個事例的總起和總結,所以應該分到第二段,
    教師板書:提出觀點——事例證明——總結全文
    七、小結。
    篇三
    教學目標:
    1.學會“澡、械”等5個生字,正確書寫“誕生、洗澡、漩渦、花圃、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舍”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三個關于科學發(fā)現(xiàn)的三個故事在寫法上和內容上的相同點。
    4.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引導學生認識到到凡事多問幾個為什么的重要性。
    5.體會本文語言生動、準確的特色,學習用事實說明道理的寫法。
    教學重點:
    品析課文,理解文中的三個科學故事,體會具體事例在說明觀點的的作用。
    教學難點:
    初步理解議論文的基本寫法,并能仿照寫法寫話。
    教學準備 :
    查找閱讀有關能說明“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科學故事。
    教學方法 :
    自讀自悟、合作探究、講練結合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與本文事例相關的圖片或錄像資料,生字、新詞、重點語句的課件。
    2.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閱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有很多同學特別崇拜科學家,能說一說你崇拜的科學家是誰嗎?
    2.你們知道科學家們主要依*什么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嗎?(學生自由發(fā)言,如:善于思考、勤奮刻苦、鍥而不舍等等。)
    3.教師小結:縱觀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fā)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學說的發(fā)現(xiàn)者、創(chuàng)立者,差不多都是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中看出問題,不斷發(fā)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溯源,后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板書課題)
    4.誰來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學生自由發(fā)言。)下面我們來共同學習第20課,請同學們齊讀課題。相信同學們學過課文,對這句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同學們打開書,自讀課文,要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詞語
    誕生 縱觀 漩渦 敏銳 追根求源 見微知著 鍥而不舍
    洗澡 花圃 推理 逆時針 司空見慣 無獨有偶 打破砂鍋問到底
    (1)指名讀詞語。
    (2)齊讀一遍。
    3、好!同學們再讀課文,看課文講了哪三個故事?分別是什么?
    學生自由回答
    謝皮羅教授從洗澡水的漩渦中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反復的試驗和研究,發(fā)現(xiàn)水漩渦的旋轉方向和地球的自轉有關。
    化學家波義耳偶然發(fā)現(xiàn)鹽酸會使花瓣變紅,繼而進行了許多試驗,終于發(fā)現(xiàn)了酸堿試紙。
    奧地利醫(yī)生從兒子做夢時眼球轉動這個現(xiàn)象,經過反復觀察和分析,推斷出凡睡者眼球轉動時都表示在做夢。
    板書設計:
    觀點: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 ?
    洗澡水的漩渦 發(fā)現(xiàn)問題(詳)
    事例:紫羅蘭的變色 反復試驗(略)
    睡覺時眼珠的轉動 發(fā)現(xiàn)真理(詳)
    結論:見微知著 善于發(fā)問 不斷探索
    (不難) (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