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寶典《左傳》:成公五年、成公六年

字號:


    五年春季,趙同、趙括把趙嬰放逐到齊國。下面是分享的國學寶典《左傳》:成公五年、成公六年。歡迎閱讀參考!
    《成公五年》
    【原文】
    【經(jīng)】五年春王正月,杞叔姬來歸。仲孫蔑如宋。夏,叔孫僑如會晉荀首于谷。梁山崩。秋,大水。冬十有一月己酉,天王崩。十有二月己丑,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衛(wèi)侯、鄭伯、曹伯、邾子、杞伯同盟于蟲牢。
    【傳】五年春,原、屏放諸齊。嬰曰:「我在,故欒氏不作。我亡,吾二昆其憂哉!且人各有能有不能,舍我何害?」弗聽。嬰夢天使謂己:「祭余,余福女?!故箚栔T士貞伯,貞伯曰:「不識也。」既而告其人曰:「神福仁而禍*,*而無罰,福也。祭,其得亡乎?」祭之,之明日而亡。、孟獻子如宋,報華元也。
    孟獻子如宋,報華元也。
    夏,晉荀首如齊逆女,故宣伯餫諸谷。
    梁山崩,晉侯以傳召伯宗。伯宗辟重,曰:「辟傳!」重人曰:「待我,不如捷之速也?!箚柶渌?,曰:「絳人也?!箚柦{事焉,曰:「梁山崩,將召伯宗謀之?!箚枺骸笇⑷糁?」曰:「山有朽壤而崩,可若何?國主山川。故山崩川竭,君為之不舉,降服,乘縵,徹樂,出次,祝幣,史辭以禮焉。其如此而已,雖伯宗若之何?」伯宗請見之,不可。遂以告而從之。
    許靈公愬鄭伯于楚。六月,鄭悼公如楚,訟,不勝。楚人執(zhí)皇戌及子國。故鄭伯歸,使公子偃請成于晉。秋八月,鄭伯及晉趙同盟于垂棘。
    宋公子圍龜為質于楚而還,華元享之。請鼓噪以出,鼓噪以復入,曰:「習功華氏?!顾喂珰⒅?。
    冬,同盟于蟲牢,鄭服也。諸侯謀復會,宋公使向為人辭以子靈之難。
    十一月己酉,定王崩。
    【譯文】
    五年春季,趙同、趙括把趙嬰放逐到齊國。趙嬰說:“有我在,所以欒氏不敢作亂。我逃亡,兩位兄長恐怕就有憂患了。而且人們各有所能,也有所不能,赦免我又有什么壞處?”趙同、趙括不聽。趙嬰夢見天使對自己說:“祭祀我,我降福給你?!迸扇讼蚴控懖儐枴J控懖f:“不知道?!辈痪檬控懖透嬖V別人說:“神靈降福給仁愛的人,而降禍給*亂的人。*亂而沒有受到懲罰,這就是福了。祭祀了,難道無禍?”趙嬰祭祀了神靈,第二天就逃亡了。
    孟獻子到了宋國,這是回報華元的聘問。
    夏季,晉國的荀首去到齊國迎接齊女,所以宣伯在穀地給他饋送食物。
    梁山崩塌,晉景公用傳車召見伯宗。伯宗在路上叫一輛載重車避開,說:“為傳車讓路?!毖核椭剀嚨娜苏f:“與其等我,不如走小路要快一些?!辈趩査悄睦锶?,押車人說:“絳城人?!辈趩柶鸾{城的事情。押車人說:“梁山崩塌,打算召見伯宗商量?!辈趩枺骸皽蕚湓趺崔k?”押車人說:“山有了腐朽的土壤而崩塌。又能怎么辦?國家以山川為主,所以遇到山崩川竭,國君就要為它減膳撤樂、穿素服、乘坐沒有彩畫的車子、不奏音樂、離開寢宮、陳列獻神的禮物。太史宣讀祭文,以禮祭祀山川之神。就是這樣罷了,即使是伯宗,還能怎么樣?”伯宗要求帶押車人去見晉景公,他不答應。于是伯宗就把押車人的話告訴了晉景公,晉景公聽從了。
    許靈公在楚國控告鄭悼公。六月,鄭悼公去到楚國爭訟,沒有取得勝利,楚國人抓住了皇戌和子國。所以鄭悼公回國以后,派遣公子偃到晉國要求講和。秋季,八月,鄭悼公和晉國的趙同在垂棘結盟。
    宋國的公子圍龜在楚國當人質以后回到宋國,華元設享禮招待他。圍龜請求打鼓呼叫而出華元的大門,又打鼓呼叫而進去,說:“這就是演習進攻華氏。”宋共公把他殺了。
    冬季,魯成公和晉景公、齊頃公、宋共公、衛(wèi)定公、鄭悼公、曹宣公、邾子、杞桓公在蟲牢結盟,這是由于鄭國順服。
    諸侯商量再次會見,宋共公派向為人以子靈事件為理由而辭謝了,不參加會見。
    十一月十二日,周定王逝世。
    《成公六年》
    【原文】
    【經(jīng)】六年春王正月,公至自會。二月辛巳,立武宮。取鄟衛(wèi)孫良夫帥師侵宋。夏六月,邾子來朝。公孫嬰齊如晉。壬申,鄭伯費卒。秋,仲孫蔑、叔孫僑如帥師侵宋。楚公子嬰齊帥師伐鄭。冬,季孫行父如晉。晉欒書帥師救鄭。
    【傳】六年春,鄭伯如晉拜成,子游相,授玉于東楹之東。士貞伯曰:「鄭伯其死乎?自棄也已!視流而行速,不安其位,宜不能久。」
    二月,季文子以鞍之功立武宮,非禮也。聽于人以救其難,不可以立武。立武由己,非由人也。
    取鄟,言易也。
    三月,晉伯宗、夏陽說,衛(wèi)孫良夫、寧相,鄭人,伊、洛之戎,陸渾,蠻氏侵宋,以其辭會也。師于金咸,衛(wèi)人不保。說欲襲衛(wèi),曰:「雖不可入,多俘而歸,有罪不及死?!共谠唬骸覆豢伞Pl(wèi)唯信晉,故師在其郊而不設備。若襲之,是棄信也。雖多衛(wèi)俘,而晉無信,何以求諸侯?」乃止,師還,衛(wèi)人登陴。
    晉人謀去故絳。諸大夫皆曰:「必居郇瑕氏之地,沃饒而近盬,國利君樂,不可失也?!鬼n獻子將新中軍,且為仆大夫。公揖而入。獻子從。公立于寢庭,謂獻子曰:「何如?」對曰:「不可。郇瑕氏土薄水淺,其惡易覯。易覯則民愁,民愁則墊隘,于是乎有沉溺重膇之疾。不如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澮以流其惡,且民從教,十世之利也。夫山、澤、林、盬,國之寶也。國饒,則民驕佚。近寶,公室乃貧,不可謂樂。」公說,從之。夏四月丁丑,晉遷于新田。
    六月,鄭悼公卒。
    子叔聲伯如晉。命伐宋。
    秋,孟獻子、叔孫宣伯侵宋,晉命也。
    楚子重伐鄭,鄭從晉故也。
    冬,季文子如晉,賀遷也。
    晉欒書救鄭,與楚師遇于繞角。楚師還,晉師遂侵蔡。楚公子申、公子成以申、息之師救蔡,御諸桑隧。趙同、趙括欲戰(zhàn),請于武子,武子將許之。知莊子、范文子、韓獻子諫曰:「不可。吾來救鄭,楚師去我,吾遂至于此,是遷戮也。戮而不已,又怒楚師,戰(zhàn)必不克。雖克,不令。成師以出,而敗楚之二縣,何榮之有焉?若不能敗,為辱已甚,不如還也?!鼓怂爝€。
    于是,軍帥之欲戰(zhàn)者眾,或謂欒武子曰:「圣人與眾同欲,是以濟事。子盍從眾?子為大政,將酌于民者也。子之佐十一人,其不欲戰(zhàn)者,三人而已。欲戰(zhàn)者可謂眾矣。《商書》曰:『三人占,從二人?!槐姽室病!刮渥釉唬骸干柒x,從眾。夫善,眾之主也。三卿為主,可謂眾矣。從之,不亦可乎?」
    【譯文】
    六年春季,鄭悼公到晉國去拜謝講和,子游輔助行禮,在東楹的東邊舉行授玉的儀式。士貞伯說:“鄭悼公恐怕要死了!自己不尊重自己。目光流動東張西望而走路又快,很不安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大概不能活多久了?!?BR>    二月,魯大夫季文子由于鞌?shù)貞?zhàn)役的武功建立了武宮,這是不合于禮的。聽從別人的話來解救魯國的災難,不能標榜武功。建立武功應該在于自己,而不是由于別人的功勞。
    占領鄟地,《春秋》記載說事情完成得很容易。
    三月,晉國伯宗、夏陽說、衛(wèi)國孫良夫、寧相、鄭人、伊洛戎人、陸渾、蠻氏入侵宋國,這是由于宋國拒絕參加盟會。軍隊駐扎在鍼地。衛(wèi)國人不加防守。夏陽說要襲擊衛(wèi)國,說:“雖然不能進入,多抓一些俘虜回去,有罪也不至于死?!辈谡f:“不行。衛(wèi)國因為相信晉國,所以軍隊駐扎在他們郊外而不加防守,如果襲擊他們,這是丟棄信用。雖然多抓了衛(wèi)國俘虜,而晉國沒有信義,用什么去獲得諸侯的擁戴?”于是就停止了行動。軍隊回國,衛(wèi)國人卻登上了城墻。
    晉國人計劃離開故都絳城,大夫們都說:“一定要住在郇瑕氏的地方,那里肥沃富饒而靠近鹽池,國家有利,國君歡樂,不可以失掉它?!表n獻子正率領新中軍,同時掌管宮中的事。晉景公朝罷向群臣作揖而后退入路門,韓獻子跟著。晉景公站在正寢外邊的庭院里,對韓獻子說:“怎么樣?”韓獻子回答說:“不行。郇瑕氏土薄水淺,污*骯臟的東西容易積聚。污*的東西容易積聚,百姓就發(fā)愁,百姓發(fā)愁,身體就瘦弱,在這種情況下就會有風濕腳腫的疾病,不如新田,土厚水深,住在那里不生疾病,有汾水、澮水以沖走污*,而且百姓習慣服從,這是子孫十代的利益。深山、大澤、森林、鹽池,是國家的寶藏,國家富饒,百姓就驕傲放蕩??拷鼘毑兀蠹覡幚?,國家財富就少。不能說是歡樂?!睍x景公很高興,聽從了他的話。夏季,四月十三日,晉國遷都到新田。
    六月,鄭悼公去世。
    子叔聲伯去到晉國,晉國命令魯國進攻宋國。
    秋季,孟獻子、叔孫宣伯率兵入侵宋國,奉了晉國的命令。楚國的子重進攻鄭國,這是由于鄭國跟隨晉國的緣故。
    冬季,季文子去到晉國,為了祝賀晉國遷都。
    晉國欒書救援鄭國,和楚軍在繞角相遇。楚軍回國,晉軍就侵襲蔡國。楚國公子申、公子成帶領申地、息地的軍隊去救援蔡國,在桑隧抵抗晉軍。趙同、趙括想要出戰(zhàn),向欒武子請求,欒武子打算答應。知莊子、范文子、韓獻子勸諫說:“不行。我們來救援鄭國,楚軍離開我們,我們就到了這里,這是把殺戮轉移到別人頭上。殺戮而不停止,又激怒楚軍,戰(zhàn)爭一定不能得勝。即便戰(zhàn)勝,也不是好事。整頓軍隊出國,僅僅打敗楚國兩個縣的軍隊,有什么光榮呢?如果不打敗他們,受到的恥辱就太過分了。不如回去?!庇谑菚x軍就回去了。
    當時軍官中要作戰(zhàn)的很多,有人對欒武子說:“圣人的愿望和大眾相同,所以能成功。您何不聽從大家的意見?您是執(zhí)政大臣,應當斟酌百姓的意見。您的輔佐者十一個人,不想作戰(zhàn)的僅僅三個人。想要作戰(zhàn)的人可以說是大多數(shù)?!渡虝氛f:‘三個人占卜,聽從兩個人的。’因為是多數(shù)的緣故?!睓栉渥诱f:“同樣是好事,才服從多數(shù),好事是大眾的主張?,F(xiàn)在有三位大臣主張,可以說是大眾了。依從他們,不也是可以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