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班語言教案設計模板【三篇】

字號:

教案中對每個課題或每個課時的教學內容,教學步驟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板書設計,教具或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各個教學步驟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分配等等,都要經過周密考慮,精心設計而確定下來,體現(xiàn)著很強的計劃性。下面是為大家?guī)淼膶W前班語言教案設計模板【三篇】,供各位的關注。
    【篇一】
    活動目標
    1、觀察圖片,講述故事中角色對話。
    2、懂得同伴之間應該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的道理。
    3、初步培養(yǎng)幼兒講故事和表演故事的能力。
    活動準備
    背景圖一幅,小兔、大象、老虎(插入教具),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進入主題。
    (音樂響起),帶小朋友到樹林里去玩玩。出示背景圖。
    二、演示教具,啟發(fā)提問,引導幼兒講述。
    1、提問:誰在小樹林里?干什么?
    討論后總結:小白兔、小灰兔、小黑兔在樹林里高高興興地玩著。
    (學習詞"高高興興")。
    2、插入老虎。
    哎呀!誰來了?它來干什么?小兔子們怎么辦?
    總結:突然,從樹林里竄出一只大老虎,它張著大大的嘴,露著尖尖的牙,要來抓小兔子,
    小兔子嚇得轉身就逃。(學習詞"竄")。
    3、它們逃到了河邊,怎么辦?誰會來救它們呢?
    (練習喊聲"救命呀!救命呀!")
    4、出示大象。
    大象怎樣才能救它們?它會怎么說?怎么做?
    小結:大象聽到兔子的叫聲連忙跑過來說:"快!快從我身上跑過去。
    "它伸長鼻子,翹起尾巴,就像一座橋,小兔子就從這座橋上跑了過去。三只小兔得救了。
    5、擴散性談話。
    老虎追到河邊,看見小兔們都過了河,它會怎么做?
    老虎專門欺負小動物,真是個壞東西,你想大象會怎么懲罰它呢?
    (結果可以有多個)
    三、教師演示教具,幼兒完整講述一遍。
    編故事題目。
    四、教師示范講述一遍。
    五、總結:今天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朋友之間、同伴之間應該相互關心、相互幫助,
    我們可不能學老虎,專門欺負別人,不然,總有一天會和老虎一樣受到懲罰的。
    【篇二】
    活動目標
    1、感受兒歌的語流節(jié)奏和韻腳的重復,讀準“sh”(閃)。
    2、通過觀看、傾聽學習兒歌,進而仿編兒歌。
    3、萌發(fā)表演的興趣,愿意用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用布和盒子做成一個小小的表演臺放在桌子上。
    2、小手、星星、風車、小狗和小花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教師手指游戲導入,學說“我有一雙小小手”“我有十個手指頭”。
    1、表演臺上玩手指游戲然后伸出手問幼兒。
    教師:這是什么?
    幼兒:兩只手。
    教師:我有幾只手?
    幼兒:兩只手。
    教師:兩只手也叫一雙手,我有一雙手。你有幾雙手?
    幼兒:我有一雙手。
    教師:什么樣的手?
    幼兒:小小的。
    教師:我有一雙小小手。我們一起來學學。
    2、繼續(xù)學習句式“我有十個手指頭”。
    教師:我有幾個手指頭?一起來數(shù)數(shù)。
    幼兒:十個手指頭。
    教師:我有十個手指頭。一起學學。
    3、通過玩“開火車”的游戲,大家一起學說“我有一雙小小手”、“我有十個手指頭”。
    二、啟發(fā)幼兒通過做動作來學習兒歌。
    1、教師邊做動作邊朗誦兒歌(兩遍)。
    2、個別幼兒回答,教師出示相應的圖片。
    教師:我的小手不得了,會變魔術。剛才它變成了什么呢?
    幼兒:變成星星。
    教師:變成星星怎么樣?
    幼兒:閃呀閃。
    教師:你能把這一句話說完整嗎?
    幼兒:變成星星閃呀閃。
    教師:說得真完整。小星星聽了真高興。出示星星圖片。
    教師:兒歌里的小手還變成了什么?
    幼兒:變成風車轉呀轉。
    教師:你說得又清楚又完整。出示風車圖片。
    教師:還變成什么了?
    幼兒:變成小花轉呀轉。
    出示小花圖片。
    教師:有沒有全說出來?
    幼兒:還差一句。
    教師;誰能記起這句話?教師動作提示。
    幼兒:變成小狗汪汪汪。出示圖片。
    教師:我們這么厲害啊,全說出來了。
    教師:兒歌全說出來了,題目有沒有???
    幼兒:沒有。
    教師:猜猜這首兒歌叫什么名字。
    幼兒:小手。
    幼兒:一雙小小手教師:已經很接近了。
    幼兒:會變的小手。
    教師:你真是個會動腦筋的孩子。這首兒歌的題目就是會變的小手。
    我們在念兒歌的時候題目也要念,這樣才完整。
    3、師幼一起念兒歌,在幼兒反復朗誦多遍后,引導幼兒感知“韻”。
    4、教師鼓勵幼兒邊做動作邊念兒歌。
    三、教師鼓勵幼兒創(chuàng)編,并用簡筆畫的方式記錄。
    教師:你的小手還能變成什么?
    幼兒:小兔。
    教師:它在做什么???
    幼兒:跳呀跳。
    教師:你能把變出來的東西完整地說一遍嗎?
    幼兒:變成小兔跳啊跳。
    教師:說得真好,我把這句話用畫記錄下來。
    【篇三】
    活動目標
    1、學會根據畫面的內容閱讀相應的文字,樂意讀一讀漢字:吹、喊、吃、唱、喝、吸。
    2、觀察漢字,初步了解漢字構成的規(guī)律,知道"口"字旁的漢字與嘴的動作有關。
    3、通過看圖仿編歌曲,進一步產生對識字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實物投影儀或"吹、喊、吃、唱、喝、吸"圖片。
    活動過程
    一、圖片或用實物投影儀放大圖片,引導幼兒看圖閱讀圖文。
    1、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請幼兒看圖做一做相應的動作。
    2、告訴幼兒畫面上的漢字表示圖上小朋友的動作,
    請小朋友猜一猜,并主動探索認讀漢字,幫助幼兒發(fā)準字音。
    二、觀察比較"口"字旁的漢字,了解漢字構成的規(guī)律。
    提問:
    1、這些漢字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2、為什么這些漢字都有"口"字旁?
    教師小結:這些字都與我們的嘴有關系,都是嘴做的動作,在漢字中,許多表示與口有關的動作,就會有"口"字旁。
    三、幼兒閱讀活動。
    1、閱讀畫面上的漢字,教師鼓勵幼兒邊做邊讀出漢字。
    2、師生共同進行閱讀游戲。教師做動作,請幼兒根據動作,找出相應的字,
    還可以請個別幼兒做動作,其他幼兒說出漢字。
    3、引導幼兒用"吃、吹"進行組詞,提高幼兒對漢字的興趣。
    4、啟發(fā)幼兒想一想,還有哪些漢字會有口字旁。還有哪些動作與"口"字有關?
    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在黑板上寫出相應的文字。
    四、開展游戲:什么漢字不見了。
    五、仿編歌曲《我有小嘴》
    根據畫面的內容閱讀相應的文字,觀察漢字,初步了解漢字構成的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