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湘江》是唐初詩人杜審言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絕,當是他在流放途中所作。此詩首句寫憶昔游而悲傷,次句寫見花鳥而哀愁,三句自傷南竄之身,末句自比江水作結。下面就和一起來詳細了解下這首詩詞,歡迎閱讀!
《渡湘江》
唐•杜審言
遲日園林悲昔游,今春花鳥作邊愁。
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
【賞析】
作者杜審言渡湘江時,正值春光明媚的時候,但這些優(yōu)美的風光在被貶的異鄉(xiāng)人看來,無一處不充滿悲愁。首句“遲日園林悲昔游”回憶,詩人首先想到的是過去暢游園林的樂趣,如今在被貶途中,心中的酸楚自不消說,那昔日的游賞在今日看來也不過是一個“悲”字?!斑t日園林”與“昔游”之間用一“悲”字貫穿,為昔日的歡樂景物注入了此時的悲傷心情,使得句意曲折而豐富,語勢跌宕而勁健。
“今春花鳥作邊愁”句寫今日情況?,F(xiàn)在是花紅柳綠,鳥兒婉轉啼鳴,真是鳥語花香,令人陶醉。可是一想到自己的經(jīng)歷,那花和鳥便“作邊愁”,也含愁帶恨了。這里用了移情入景的手法,把心中的悲情移到眼前的美景,景便帶上了悲愁色彩。此外,詩人以“花鳥”與“邊愁”形成對比,是從反面來襯托邊愁,正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一個“作”字,語意雙關。既象說花鳥,又是說人,亦可理解為人與花鳥同說,婉曲而有機趣。
擴展閱讀:杜審言的人物生平
杜審言(約645-約708),字必簡,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的父親杜依藝做鞏縣縣令全家遷往鞏義。晉征南將軍杜預的遠裔。擢進士,為隰城尉,恃才高,以傲世見疾。蘇味道為天官侍郎,審言集判,出謂人曰:味道必死?!比梭@問故,答曰:“彼見吾判,且羞死。”又嘗語人曰:“吾文章當?shù)们?、宋作衙官,吾筆當?shù)猛豸酥泵?。”其矜誕類此。累遷洛陽丞,坐事貶吉州司戶參軍。
杜審言是西晉杜預的子孫。在咸亨元年與狀元宋守節(jié)同榜登進士第,任隰城縣尉。審言憑借自己才能過人,為人高傲,被眾人忌恨。蘇味道任天官侍郎時,有一次審言參加官員的預選試判,出來后他問旁人說:“蘇味道必死?!甭牭酱嗽挼娜舜篌@,忙問是何原因,審言回答說:“他見到我的判詞,應當羞愧而死。”審言還曾說:“我的文章使屈原、宋玉的賦也成為部下,我的書法使王羲之也成為學生。”他的自負傲慢就像這樣。后來審言因事獲罪,被降職為吉州司戶參軍。到武則天將他召回,準備重用他時,問他:“你高興嗎?”審言手舞足蹈,表示謝恩。武后命他作《歡喜詩》一首,詩寫得令武后滿意,受職為著作郎。后來他又任修文館直學士,直到他病逝。當初審言病重時,宋之問、武平一曾去看望他,他對二人說:“我受盡了造化小兒的苦,還有什么可說的!不過我活著,老是讓你們出不了頭。如今我快死了,只是遺憾找不到接替我的人呀!”審言年輕時與李嶠、崔融、蘇味道齊名,并稱為“文章四友”。他身后留有文集十卷,今已不傳,流傳下來的只有四十多首詩。
《渡湘江》
唐•杜審言
遲日園林悲昔游,今春花鳥作邊愁。
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
【賞析】
作者杜審言渡湘江時,正值春光明媚的時候,但這些優(yōu)美的風光在被貶的異鄉(xiāng)人看來,無一處不充滿悲愁。首句“遲日園林悲昔游”回憶,詩人首先想到的是過去暢游園林的樂趣,如今在被貶途中,心中的酸楚自不消說,那昔日的游賞在今日看來也不過是一個“悲”字?!斑t日園林”與“昔游”之間用一“悲”字貫穿,為昔日的歡樂景物注入了此時的悲傷心情,使得句意曲折而豐富,語勢跌宕而勁健。
“今春花鳥作邊愁”句寫今日情況?,F(xiàn)在是花紅柳綠,鳥兒婉轉啼鳴,真是鳥語花香,令人陶醉。可是一想到自己的經(jīng)歷,那花和鳥便“作邊愁”,也含愁帶恨了。這里用了移情入景的手法,把心中的悲情移到眼前的美景,景便帶上了悲愁色彩。此外,詩人以“花鳥”與“邊愁”形成對比,是從反面來襯托邊愁,正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一個“作”字,語意雙關。既象說花鳥,又是說人,亦可理解為人與花鳥同說,婉曲而有機趣。
擴展閱讀:杜審言的人物生平
杜審言(約645-約708),字必簡,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的父親杜依藝做鞏縣縣令全家遷往鞏義。晉征南將軍杜預的遠裔。擢進士,為隰城尉,恃才高,以傲世見疾。蘇味道為天官侍郎,審言集判,出謂人曰:味道必死?!比梭@問故,答曰:“彼見吾判,且羞死。”又嘗語人曰:“吾文章當?shù)们?、宋作衙官,吾筆當?shù)猛豸酥泵?。”其矜誕類此。累遷洛陽丞,坐事貶吉州司戶參軍。
杜審言是西晉杜預的子孫。在咸亨元年與狀元宋守節(jié)同榜登進士第,任隰城縣尉。審言憑借自己才能過人,為人高傲,被眾人忌恨。蘇味道任天官侍郎時,有一次審言參加官員的預選試判,出來后他問旁人說:“蘇味道必死?!甭牭酱嗽挼娜舜篌@,忙問是何原因,審言回答說:“他見到我的判詞,應當羞愧而死。”審言還曾說:“我的文章使屈原、宋玉的賦也成為部下,我的書法使王羲之也成為學生。”他的自負傲慢就像這樣。后來審言因事獲罪,被降職為吉州司戶參軍。到武則天將他召回,準備重用他時,問他:“你高興嗎?”審言手舞足蹈,表示謝恩。武后命他作《歡喜詩》一首,詩寫得令武后滿意,受職為著作郎。后來他又任修文館直學士,直到他病逝。當初審言病重時,宋之問、武平一曾去看望他,他對二人說:“我受盡了造化小兒的苦,還有什么可說的!不過我活著,老是讓你們出不了頭。如今我快死了,只是遺憾找不到接替我的人呀!”審言年輕時與李嶠、崔融、蘇味道齊名,并稱為“文章四友”。他身后留有文集十卷,今已不傳,流傳下來的只有四十多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