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詩詞《秋浦歌?白發(fā)三千丈》賞析

字號:

《秋浦歌•秋浦長似秋》是唐代詩人李白客居秋浦時所寫。此詩以現(xiàn)實中不可能出現(xiàn)的三千丈白發(fā)領(lǐng)起,抒發(fā)了因驚現(xiàn)白發(fā)而引起的心里上的極大震撼。極度夸張卻真實地宣泄了內(nèi)心的煩愁。下面就和一起來了解下這首詩詞,歡迎閱讀!
    《秋浦歌•白發(fā)三千丈》
    唐•李白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賞析】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兩句,以夸張手法,極寫憂愁之重之深。起句言自己的白發(fā)長達三千丈,給人以十分突兀之感;次句道明原因,由于發(fā)因愁而白,愁既長,白發(fā)自然長,以至千丈。這兩句因果倒置,把結(jié)果擺在前面,給人以強烈的震撼力,緊接著再講明原因,又給人以深沉的悲哀。起筆突兀而怪誕,落筆則驚人而貼切,十分符合詩人當(dāng)時的心理。李白詩中多驚人的夸張,像“燕山雪花大如席”這樣的詩句,十分粗豪,然而只有這樣寫才是真正的李白。
    對于有理想有抱負之人來說,眼見自己年老體衰卻仍一事無成,這種悲哀就顯得格外強烈。李白如此,千千萬萬的人亦是如此,面對日益增長的白發(fā),多少前塵往事齊涌心頭,或值得惋惜,或值得悲痛,或值得追念……而這所有的感情如今都幻化成愁,正是“剪不斷理還亂”,怎一個“愁”字了得。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辈恢烂麋R里面,哪里來了這一抹秋霜似的白發(fā)。明知故問,不愿意承認(rèn),卻不得不承認(rèn)。詩雖寫暮年悲白發(fā),但悲中有壯,灑脫豪邁。夸張和比喻手法的運用,極其生動形象,給人以極深的印象。
    擴展閱讀:李白的早期生活簡介
    長安元年(701年),李白,字太白。其生地今一般認(rèn)為是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ê蟊苄谥M改為昌明)青蓮鄉(xiāng)。祖籍為甘肅天水。其家世、家族皆不詳。據(jù)《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
    神龍元年(705年),十一月,武則天去世。李白五歲。發(fā)蒙讀書始于是年?!渡习仓菖衢L史書》云:“五歲誦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學(xué)識字課本,長史,州之次官。
    開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歲。已有詩賦多首,并得到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開始從事社會干謁活動。亦開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好劍術(shù),喜任俠。是年岑參生。
    開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歲。隱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縣內(nèi))讀書。往來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劍閣、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內(nèi))等地,增長了不少閱歷與見識。
    擴展閱讀:李杜相識
    天寶三載(744年,注:天寶三至十五載、至德年號期間稱“載”而不稱“年”)夏天,李白到了東都洛陽。在這里,他遇到蹭蹬的杜甫。中國文學(xué)偉大的兩位詩人見面了。此時,李白已名揚全國,而杜甫風(fēng)華正茂,卻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長十一歲,但他并沒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也嗜酒”、“結(jié)交皆老蒼”的杜甫,也沒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頭稱頌。兩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陽時,他們約好下次在梁宋(今開封、商丘一帶)會面,訪道求仙。同年秋天,兩人如約到了梁宋。兩人在此抒懷遣興,借古評今。他們還在這里遇到了詩人高適,高適此時也還沒有祿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暢游甚歡,評文論詩,縱談天下大勢,都為國家的隱患而擔(dān)憂。這時的李杜都值壯年,此次兩人在創(chuàng)作上的切磋對他們今后產(chǎn)生了積極影響。
    這年的秋冬之際,李杜又分手。李白到齊州(今山東濟南一帶)紫極宮請道士高天師如貴授道箓,從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儀式,成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縣,遇見這一帶善寫符箓的蓋還,為他造了真箓。此次的求仙訪道,李白得到了完滿的結(jié)果。
    天寶四載(745年)秋天,李白與杜甫在東魯?shù)谌螘?。短短一年多的時間,他們兩次相約,三次會見,知交之情不斷加深。他們一道尋訪隱士高人,也偕同去齊州拜訪過當(dāng)時馳名天下的文章家、書法家李邕。就在這年冬天,李杜兩人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