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中的人物與事件是按照歷史資料來編寫的,但作者在記敘這些歷史人物和事件時,也表現(xiàn)出一定的思想觀點和政治傾向。下面是分享的國學(xué)寶典《左傳》:宣公九年。歡迎閱讀參考!
《宣公九年》
【原文】
【經(jīng)】九年春王正月,公如齊。公至自齊。夏,仲孫蔑如京師。齊侯伐萊。秋,取根牟。八月,滕子卒。九月,晉侯、宋公、衛(wèi)侯、鄭伯、曹伯會于扈。晉荀林父帥師伐陳。辛酉,晉侯黑臀卒于扈。冬十月癸酉,衛(wèi)侯鄭卒。宋人圍滕。楚子伐鄭。晉郤缺帥師救鄭。陳殺其大夫泄冶。
【傳】九年春,王使來徵聘。夏,孟獻于聘于周,王以為有禮,厚賄之。
秋,取根牟,言易也。
滕昭公卒。
會于扈,討不睦也。陳侯不會。晉荀林父以諸侯之師伐陳。晉侯卒于扈,乃還。
冬,宋人圍滕,因其喪也。
陳靈公與孔寧、儀行父通于夏姬,皆衷其示日服以戲于朝。泄冶諫曰:「公卿宣*,民無效焉,且聞不令,君其納之。」公曰:「吾能改矣?!构娑?,二子請殺之,公弗禁,遂殺泄冶。孔子曰:「《詩》云:『民之多辟,無自立辟。』其泄冶之謂乎?!?BR> 楚子為厲之役故,伐鄭。
晉郤缺救鄭,鄭伯?dāng)〕熡诹?。國人皆喜,唯子良憂曰:「是國之災(zāi)也,吾死無日矣?!?BR> 【譯文】
九年春季,周定王的使者來魯國要求派人去聘問。夏季,孟獻子去成周聘問。周定王認(rèn)為有禮,贈給他豐厚的財禮。
秋季,占領(lǐng)了根牟,《春秋》記載是說很容易。
滕昭公死。
晉成公、宋文公、衛(wèi)成公、鄭襄公、曹文公在扈地會見,這是由于準(zhǔn)備攻打不聽從晉國的國家。陳靈公沒有參加會見,晉國的荀林父率領(lǐng)諸侯的軍隊進攻陳國。晉成公死在扈地,荀林父便率兵回國。
冬季,宋軍包圍滕國,這是乘滕國有喪事。
陳靈公和孔寧、儀行父與夏姬通*,都把夏姬的汗衣貼身穿著,而且在朝廷上開玩笑。泄冶進諫說:“國君和卿宣揚*亂,百姓就無所效法,而且名聲不好。君王還是把那件汗衫收藏起來吧!”陳靈公說:“我能夠改過了。”陳靈公把泄冶的話告訴孔寧、儀行父兩個人,這兩個人請求殺死泄冶,陳靈公不加禁止,于是就殺了泄冶。孔子說:“《詩》說:‘百姓多行邪惡,就不要再去自立法度。’這說的就是泄冶吧!”
楚莊王為了厲地戰(zhàn)役的緣故,進攻鄭國。
晉國的郤缺率兵去救援鄭國,鄭襄公在柳棼打敗了楚軍。國內(nèi)的人們都很歡喜,只有子良擔(dān)心說:“這是國家的災(zāi)難,我離死期不遠了?!?BR> 擴展閱讀:
左傳思想傾向
《左傳》中的人物與事件是按照歷史資料來編寫的,但作者在記敘這些歷史人物和事件時,也表現(xiàn)出一定的思想觀點和政治傾向。這種思想在倫理道德、政治主張、強調(diào)等級制度、尊卑觀念等方面接近儒家。
首先,揭示了社會變革的歷史趨勢。作者以敏銳的歷史眼光,記述了周王室的衰落和諸侯的爭霸、公室的卑弱和大夫的兼并,表現(xiàn)了新舊勢力的消長,揭示了社會變革的趨勢。作者在記述歷史事件的過程中,表達了對歷史事件的認(rèn)識和理解,并站在儒家立場上總結(jié)歷史的經(jīng)驗教訓(xùn),做出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道德倫理評價,為人們提供歷史的借鑒?!蹲髠鳌钒l(fā)展了《春秋》筆法,通過對事件過程的生動描述、人物言行舉止的展開描寫,來體現(xiàn)道德評價。比如莊公十年敘述“曹劌論戰(zhàn)”中曹劌與魯莊公的一段對話,就是通過曹劌的話語傳達出作者的思想。同時,《左傳》創(chuàng)立了“君子曰”的新形式,在敘事中或敘事結(jié)束后直接引入議論,對事件或人物作出道德評價,以此表明作者的態(tài)度。
其次,強調(diào)人的意義,重視民的作用。春秋時期,隨著歷史的進步和社會變革的廣泛興起,神的地位逐漸下降,人的地位逐步上升,一些進步的政治家已經(jīng)理性地認(rèn)識到人在社會變革中的重要意義。昭公十八年記載,夏五月氣候干燥,因而宋、衛(wèi)、陳、鄭等不少國家都發(fā)生了火災(zāi)。鄭大夫裨灶主張用寶物祭祀神靈以祈求福佑,子大叔也認(rèn)為寶物具有“保民”、“救亡”的作用,而鄭相子產(chǎn)則提出“天道遠,人道邇”的觀點,認(rèn)為靠“天道”無法解決人事的問題。結(jié)果是鄭國沒有進行祭祀,由于加強了人的管理,也沒有再發(fā)生火災(zāi)。桓公六年記載隨國大夫季梁說:“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鼻f公三十二年記載周大夫史嚚說:“國將興,聽于民;將亡,聽于神。”這些記載都鮮明地表現(xiàn)出,在天與人的關(guān)系上,《左傳》更強調(diào)人的意義。
《左傳》還注意暴露丑惡,褒揚美善。作者本著“不隱惡”的態(tài)度,對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的矛盾,諸如勾心斗角、爭權(quán)奪利、僭越篡逆、互相殘殺和貴族們的荒*無恥、奢侈糜爛的生活以及他們虛偽*詐、貪婪殘暴的性格,進行了如實的記錄和描寫。宣公二年記載的“晉靈公不君”,寫晉靈公不行君道,暴虐成性,從高臺上用彈弓射人取樂,只因煮熊掌不熟便殺了廚師,最終釀成了晉國的政治災(zāi)難?!蹲髠鳌犯⒅匕劽郎疲浭隽嗽S多人物不顧個人安危奔赴困難的感人事跡,歌頌了這些人物的愛國情懷。如僖公三十三年記載的“弦高犒師”,為鄭國爭取了主動,使來犯者不敢輕舉妄動;定公四年,吳軍入郢,楚臣申包胥哭秦庭感動了秦哀公,出師擊退了吳軍,挽救了楚國;定公十年齊魯夾谷之會中,孔子以智慧、以勇武、以禮儀保護了魯定公,收回了被晉國占領(lǐng)的的魯國邊邑,打擊了晉定公的囂張氣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