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字成語大全及解釋

字號:


    成語是語言中的精華,是歷史的產(chǎn)物,是人類智慧的結(jié)晶。下面是分享的古代四字成語大全及解釋。歡迎閱讀參考!
    篇一
    1、【篤學(xué)好古】:篤學(xué):專心好學(xué)。指專心致至地學(xué)習(xí)古代曲籍。
    2、【短褐椎結(jié)】:短褐:粗布短衣;椎結(jié):把頭發(fā)挽成椎形。穿著粗布短衣,挽著椎形發(fā)髻。指古代貧苦勞動人民的裝束。
    3、【短衣匹馬】:短衣:短裝。古代為平民、士兵等服裝。穿著短衣,騎一匹駿馬。形容士兵英姿矯健的樣子。
    4、【短衣窄袖】:古代指北方少數(shù)民族服飾。
    5、【斷編殘簡】:編:穿簡的細(xì)長皮條;簡:古代用來寫字的竹片。指殘缺不全的書籍文章。
    6、【斷發(fā)文身】:剪短頭發(fā),身上刺著花紋。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風(fēng)俗。
    7、【斷發(fā)紋身】:剪短頭發(fā),身上刺著花紋。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風(fēng)俗。同“斷發(fā)文身”。
    8、【斷爛朝報】:斷爛:形容陳腐雜亂;朝報:古代傳抄皇帝詔令和官員奏章之類的文件。指陳舊、殘缺,沒有參考價值的歷史記載。
    9、【頓首再拜】:頓首:以頭叩地而拜;再拜:拜兩次。古代的一種跪拜禮。亦指舊時信札中常用作向?qū)Ψ奖硎揪匆獾目吞渍Z。
    10、【峨冠博帶】:峨:高;博:闊。高帽子和闊衣帶。古代士大夫的裝束。
    11、【鵝存禮廢】:存:保存。指古代禮節(jié)形式已經(jīng)消亡,僅存食物。
    12、【二帝三王】:二帝:唐堯、虞舜;三王:夏禹、商湯、周文王。指古代帝王。
    13、【二缶鐘惑】:二:疑,不明確;缶、鐘:指古代量器。弄不清缶與鐘的容量。比喻弄不清普通的是非道理。
    14、【伐冰之家】:伐冰,鑿取冰塊。古代唯有卿大夫以上的貴族喪祭得以用冰,用以稱達(dá)官貴族。
    15、【方巾闊服】:方巾:古代秀才戴的方形軟帽。方形帽子,寬松的衣服。古代儒生的裝束。指儒生。
    篇二
    1、【方巾長袍】:方形頭巾,長袍子。古代儒生的裝束。指儒生。
    2、【方領(lǐng)矩步】:方領(lǐng):直的衣領(lǐng);矩步:行步合乎規(guī)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飾和容態(tài)。
    3、【方領(lǐng)圓冠】:方形的衣領(lǐng)和圓形的帽冠,為古代儒生的服飾。亦借指儒生。
    4、【方外司馬】:方外:指世外,超脫了世俗禮教之外;司馬:古代官名。雖然當(dāng)了官,卻不拘于禮教法規(guī)。
    5、【訪論稽古】:訪:查訪;稽:查對。討論考究古代的事情。
    6、【飛觥獻(xiàn)斝】:觥、斝:皆古代酒器。指頻頻舉杯。形容開懷暢飲。
    7、【焚舟破釜】:釜:古代用的鍋。燒掉船只打破鍋。比喻堅決不能動搖的決心。
    8、【風(fēng)月膏肓】:風(fēng)月:指男女情愛;膏肓:我國古代醫(yī)學(xué)指心尖脂肪叫膏,心臟和膈膜之間叫肓,是藥力達(dá)不到的地方。指好色惡習(xí)已到了無法治療的地步。
    9、【烽火相連】:烽火:古代邊防報警的煙火。指邊防常抓不懈,比喻戰(zhàn)火不斷。
    10、【逢衣淺帶】:逢衣:袖子寬大的衣服,古代讀書人的衣服;淺帶:寬博的衣帶。寬袖大帶是古代儒者的服飾,借指儒者。
    11、【縫衣淺帶】:寬袖大帶是古代儒者的服飾,借指儒者。
    12、【鳳皇來儀】:鳳凰來舞,儀表非凡。古代指吉祥的征兆。同“鳳凰來儀”。
    13、【鳳凰來儀】:儀:容儀。鳳凰來舞,儀表非凡。古代指吉祥的征兆。
    14、【膚寸而合】:膚寸:古代長度單位,一指的寬度為寸,一膚等于四寸。形容云氣密集。
    15、【膚寸之地】:膚寸:古代長度單位,1膚=4寸。指面積狹小的土地。
    篇三
    1、【福生于微】:福:福分;生:產(chǎn)生;微:古代長度單位,為一寸的百萬分之一。福分產(chǎn)生于極微小因素的積累。
    2、【撫我則后】:后:古代稱天子或列國諸侯。撫育我輩的是君侯。
    3、【斧破斨缺】:斨:古代一種斧子。指武器破損殘缺。
    4、【斧鉞湯鑊】:斧鉞:古代軍中刑戮。湯:滾開的水。鑊:古代的大鍋。湯鑊:古代一種*,把犯人投入滾水中煮死。指各種*。
    5、【斧鉞之人】:鉞:古代兵器,像大斧。應(yīng)該用斧鉞殺死的人。泛指因罪應(yīng)當(dāng)受死刑的人。
    6、【釜生魚】:釜:鍋,古代炊具。釜中已生出魚來。比喻生活困難,斷炊已久。
    7、【更長漏永】:漏:漏壺,古代的計時工具。形容漫漫的長夜。
    8、【簠簋不修】:簠、簋:古代食器、祭器。借指*。
    9、【簠簋之風(fēng)】:簠簋:古代食器、祭器。指官吏貪財受賄的風(fēng)氣。
    10、【黼黻文章】:古代禮服上所繡的色彩絢麗的花紋。泛指華美鮮艷的色彩。
    11、【付之梨棗】:指刻版刊印書籍。梨棗:舊時刻書多用梨木棗木,古代稱書版。
    12、【負(fù)笈擔(dān)?!浚后牛簳?;簦:古代有柄的笠,形似傘。背著書箱,扛著有柄的笠,奔走求學(xué)。
    13、【負(fù)土成墳】:背土筑墳。古代認(rèn)為是一種孝義的行為。
    14、【覆瓿之用】:覆:蓋;瓿:古代容器,用陶或青銅制成。用來蓋瓿。形容著作沒有什么價值,只能用來蓋盛醬的瓦罐。
    15、【改步改玉】:步:古代祭祀時祭者與尸相距的步數(shù),以地位排列。改變步數(shù),改換玉飾。指死者身份改變,安葬禮數(shù)也應(yīng)變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