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社會是以促進學生的品德和社會性發(fā)展為目標的德育新課程,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的課程意識,兒童意識,效益意識對德育新課程的實施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準備了以下內(nèi)容,供大家參考。
篇一
小學四年級第7冊的《品德和社會》第3課當《當沖突發(fā)生后》,主要是教育學生學會寬容和體諒的。我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當學校情境中發(fā)生的問題都能很好的解決。例如,同學吵架呀,課桌的三八線問題呀,不小心撕破了同學的書呀等等,根據(jù)平時老師的教育,學生之間倒是還能相互寬容的。但是,當遇到家庭問題時,學生就表現(xiàn)出一定的為難了。媽媽說:“別人要是打你,你一定也要回擊他,不然就吃虧了?!边@時,我就問學生該怎么辦,學生就說:“媽媽,老師教育我們了,同學之間要寬容,不能回擊的?!比绻@時候,老師表揚學生,雖然沒有錯。但是,這樣的教育其實是脫離實際的?,F(xiàn)實生活中,會是怎么樣的呢?我們不防再追問一下:“平時,一般你媽媽會怎么說呢?”學生說:“媽媽會說,不要聽老師的。”我問:“那我們應該怎么做?怎么說服媽媽呢?”學生說:“媽媽要罵我的?!逼鋵?,可能這樣的情境才是符合實際情況的。不是有一句話嘛!5加2,小于等于零。5天的教育遠遠跟不上2天的社會實際教育。
我想,作為教師,一味脫離實際教育是沒有用的。因為學生只可能是表面的附和,實際又一套,這樣教育出來的就是所謂的兩面人。我們要適度引導。我說:“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觀點和意見,所以我們要去區(qū)別。如果媽媽說的對,我們就要聽媽媽的,如果媽媽和老師說的不對,我們就要按照正確的去做。你們說,是嗎?”學生紛紛點頭。我說 :“如果我有道理,我要寬容待人,堅持真理,但也要注意方法。如果是她有道理,我要向她道歉,虛心聽取意見和建議。不斷地提高自己,和完善自己。
篇二
新課程為德育課堂注入了活力。教師們以先進的教育理念,高漲的熱情投身于教學改革的研究中,使課堂出現(xiàn)了可喜的變化。但在實際的教學中也存在著“形似而神異”的現(xiàn)象,甚至在某些地方也步入了誤區(qū),這些現(xiàn)象值得我們?nèi)リP注思考。新課程改革給課堂帶來了生機和活力。新課堂更加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強調(diào)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成長參與活動是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的基本方式,教師應讓學生在親切活動的過程中進行知識的建構,能力的開發(fā)和道德的陶冶。
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我認為要扎實的上好這門課程,首先應了解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的性質(zhì),又是一門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發(fā)展的綜合課程。根據(jù)學生社會生活范圍不斷擴大的實際,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形成的需要,要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將行為規(guī)范,法制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國情,歷史文化教育等有機的結合起來,并在此基礎上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并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為他們的成長奠定基礎。
品德與社會是以促進學生的品德和社會性發(fā)展為目標的德育新課程,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的課程意識,兒童意識,效益意識對德育新課程的實施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品德與生活課堂上,我們不僅要以活動促活躍,引導孩子們從活動中感悟,在活動中提高,更要注意把握好活動的尺度,以增強活動的實際效果。我認為教師要調(diào)節(jié)好自身的情感,調(diào)控好學生的情緒反應,把握好課堂得氛圍度。就一定會提高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
篇三
小學四年級品德和社會第一課《誠實是金》,在《放大鏡》的板塊中,我讓學生演一演其中的一些情境,我發(fā)現(xiàn)學生往往只注意其中的一部分細節(jié),學生的考慮周全性絕對是不足的。當讓學生表演打碎了花盆,向老師主動承認錯誤時,學生注意到的是怎么說,而根本沒有考慮到應該把打碎的碎片先打掃干凈,學生的表演是脫離生活的。
我想:作為老師,不應該只要求于教學任務的完成,而是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注重對平時細節(jié)的關注。我讓學生說說:“剛剛他表現(xiàn)得怎么樣?”學生也是往往緊扣題意說,他表現(xiàn)得很誠實等等。我再提醒他們:“當發(fā)現(xiàn)花盆破了,你們首先應該做的是什么?”學生突然恍然大悟,才知道要做什么。于是,我引導他們重新表演一遍。我想,通過2次表演,學生一定會記得更牢的。
篇一
小學四年級第7冊的《品德和社會》第3課當《當沖突發(fā)生后》,主要是教育學生學會寬容和體諒的。我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當學校情境中發(fā)生的問題都能很好的解決。例如,同學吵架呀,課桌的三八線問題呀,不小心撕破了同學的書呀等等,根據(jù)平時老師的教育,學生之間倒是還能相互寬容的。但是,當遇到家庭問題時,學生就表現(xiàn)出一定的為難了。媽媽說:“別人要是打你,你一定也要回擊他,不然就吃虧了?!边@時,我就問學生該怎么辦,學生就說:“媽媽,老師教育我們了,同學之間要寬容,不能回擊的?!比绻@時候,老師表揚學生,雖然沒有錯。但是,這樣的教育其實是脫離實際的?,F(xiàn)實生活中,會是怎么樣的呢?我們不防再追問一下:“平時,一般你媽媽會怎么說呢?”學生說:“媽媽會說,不要聽老師的。”我問:“那我們應該怎么做?怎么說服媽媽呢?”學生說:“媽媽要罵我的?!逼鋵?,可能這樣的情境才是符合實際情況的。不是有一句話嘛!5加2,小于等于零。5天的教育遠遠跟不上2天的社會實際教育。
我想,作為教師,一味脫離實際教育是沒有用的。因為學生只可能是表面的附和,實際又一套,這樣教育出來的就是所謂的兩面人。我們要適度引導。我說:“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觀點和意見,所以我們要去區(qū)別。如果媽媽說的對,我們就要聽媽媽的,如果媽媽和老師說的不對,我們就要按照正確的去做。你們說,是嗎?”學生紛紛點頭。我說 :“如果我有道理,我要寬容待人,堅持真理,但也要注意方法。如果是她有道理,我要向她道歉,虛心聽取意見和建議。不斷地提高自己,和完善自己。
篇二
新課程為德育課堂注入了活力。教師們以先進的教育理念,高漲的熱情投身于教學改革的研究中,使課堂出現(xiàn)了可喜的變化。但在實際的教學中也存在著“形似而神異”的現(xiàn)象,甚至在某些地方也步入了誤區(qū),這些現(xiàn)象值得我們?nèi)リP注思考。新課程改革給課堂帶來了生機和活力。新課堂更加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強調(diào)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成長參與活動是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的基本方式,教師應讓學生在親切活動的過程中進行知識的建構,能力的開發(fā)和道德的陶冶。
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我認為要扎實的上好這門課程,首先應了解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的性質(zhì),又是一門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發(fā)展的綜合課程。根據(jù)學生社會生活范圍不斷擴大的實際,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形成的需要,要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將行為規(guī)范,法制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國情,歷史文化教育等有機的結合起來,并在此基礎上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并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為他們的成長奠定基礎。
品德與社會是以促進學生的品德和社會性發(fā)展為目標的德育新課程,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的課程意識,兒童意識,效益意識對德育新課程的實施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品德與生活課堂上,我們不僅要以活動促活躍,引導孩子們從活動中感悟,在活動中提高,更要注意把握好活動的尺度,以增強活動的實際效果。我認為教師要調(diào)節(jié)好自身的情感,調(diào)控好學生的情緒反應,把握好課堂得氛圍度。就一定會提高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
篇三
小學四年級品德和社會第一課《誠實是金》,在《放大鏡》的板塊中,我讓學生演一演其中的一些情境,我發(fā)現(xiàn)學生往往只注意其中的一部分細節(jié),學生的考慮周全性絕對是不足的。當讓學生表演打碎了花盆,向老師主動承認錯誤時,學生注意到的是怎么說,而根本沒有考慮到應該把打碎的碎片先打掃干凈,學生的表演是脫離生活的。
我想:作為老師,不應該只要求于教學任務的完成,而是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注重對平時細節(jié)的關注。我讓學生說說:“剛剛他表現(xiàn)得怎么樣?”學生也是往往緊扣題意說,他表現(xiàn)得很誠實等等。我再提醒他們:“當發(fā)現(xiàn)花盆破了,你們首先應該做的是什么?”學生突然恍然大悟,才知道要做什么。于是,我引導他們重新表演一遍。我想,通過2次表演,學生一定會記得更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