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對于考試而言,每天進步一點點,基礎扎實一點點,通過考試就會更容易一點點。為您提供了“2019年初級社會工作實務第一章第二節(jié)考點”,歡迎閱讀參考!更多相關訊息請關注!

考點一:預估的目的和任務
(1)什么是預估:就是依據既定情境中的事實與特點推論出有關服務對象問題含義的暫時性結論的邏輯過程。
(2)預估的目的:了解服務對象及其問題以及服務對象所處的環(huán)境,做出正確的計劃以解決或消除問題。
(3)預估的任務。
①識別服務對象問題的客觀因素:背景資料;所處的環(huán)境,與其生活有關的重要系統資料;問題發(fā)生與持續(xù)的時間;為解決問題所作的努力,使用過的處理問題的方法等。
②識別服務對象問題的主觀因素:服務對象的實際感受
③識別服務對象問題的成因及使問題延續(xù)的因素。
④識別服務對象及環(huán)境的積極因素。
⑤決定提供服務的方式和內容。
考點二:預估的基本步驟與過程
1.探究服務對象的情況、問題與需要
(1)描述服務對象的問題與需要。
(2)描述問題是如何發(fā)生的、問題發(fā)生的原因是什么、問題與需要的發(fā)展狀況等。
(3)探究服務對象的處境及生活于其中的社會系統的情況。
(4)探究服務對象不能解決問題的原因。
(5)描述服務對象的生命歷程及發(fā)展階段。
(6)描述并鑒定服務對象的資源狀況。
2.分析服務對象的資料并做出預估摘要
(1)對服務對象的問題與需要做出解釋。
(2)列出解決問題的目標及先后次序。
(3)決定介入的策略。
(4)撰寫預估摘要。

考點一:預估的目的和任務
(1)什么是預估:就是依據既定情境中的事實與特點推論出有關服務對象問題含義的暫時性結論的邏輯過程。
(2)預估的目的:了解服務對象及其問題以及服務對象所處的環(huán)境,做出正確的計劃以解決或消除問題。
(3)預估的任務。
①識別服務對象問題的客觀因素:背景資料;所處的環(huán)境,與其生活有關的重要系統資料;問題發(fā)生與持續(xù)的時間;為解決問題所作的努力,使用過的處理問題的方法等。
②識別服務對象問題的主觀因素:服務對象的實際感受
③識別服務對象問題的成因及使問題延續(xù)的因素。
④識別服務對象及環(huán)境的積極因素。
⑤決定提供服務的方式和內容。
考點二:預估的基本步驟與過程
1.探究服務對象的情況、問題與需要
(1)描述服務對象的問題與需要。
(2)描述問題是如何發(fā)生的、問題發(fā)生的原因是什么、問題與需要的發(fā)展狀況等。
(3)探究服務對象的處境及生活于其中的社會系統的情況。
(4)探究服務對象不能解決問題的原因。
(5)描述服務對象的生命歷程及發(fā)展階段。
(6)描述并鑒定服務對象的資源狀況。
2.分析服務對象的資料并做出預估摘要
(1)對服務對象的問題與需要做出解釋。
(2)列出解決問題的目標及先后次序。
(3)決定介入的策略。
(4)撰寫預估摘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