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直通過電影、動畫、電視劇、小說等等方式在輸出美國文化的特點。讓我們有了這樣一種觀念“我們對美國文化比較了解”,當然這是一個比較普遍的反映,因為同其他國家的文化相比美國的文化輸出要更多,但其實有許多的細節(jié)我們并不知道,或許這些小細節(jié)不足夠引人注意,如果真的遇到這些狀況沒有提前了解的話你可能真的會引發(fā)尷尬......那么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從美國留學來看文化差異,不注意的話會很尷尬。
1.聚會
我們印象中美國的party都是男生穿的很帥,女生穿的很美。
而到了美國之后,也就是大家很隨意的準備一些零食,披薩餅之類,坐在一起玩玩牌看看電影,穿著也都很隨意,根本沒有什么男女跳舞之類的那么多的活動,這就是所謂的party了。就是年輕人在一起隨意地做著大家共同感興趣的事,度過閑暇時光!
2.打噴嚏
有同學剛到美國課堂學習時,有位老師總在課堂上打噴嚏,這種事如果發(fā)生在中國的課堂上怕是要被當成笑柄了。可是在美國,所有人都對老師說;“愿上帝保佑你”他當時對這句話疑惑不解?;氐郊覇柫藙e人之后才知道,其中有2種說法,一個是以前英美國家的人認為人打噴嚏時靈魂會出殼,所以禮節(jié)性的說聲上帝保佑你。另外一個說法是早在公元590年間,羅馬突然爆發(fā)鼠疫,當時的大王下令讓屬下游街并祈禱沾染鼠疫的民眾,當時打噴嚏被認為是一種疾病的癥狀,這句愿上帝保護你也就成為今天打噴嚏后所說的祝福語了。
3.膚色
有許多美國人會認為過于透白的皮膚是不健康的。許多人愿意排長隊去做護理,把皮膚弄成黑色。中國學生可能對西方人的觀念很不解,白人花著大把的錢把自己搞黑?而我們亞洲女人一直都希望自己的皮膚是白皙透亮的。很多美國人認為雪白的皮膚是不健康的,只有黝黑皮膚的女人才具有誘惑力。
4.住別墅
“美國人都是住別墅里的嗎?”很多中國人都存在這樣的疑問。在美國很少能見到中國式的“高樓大廈”居民樓,一般人住在一層或兩層外加地下室的簡單套居。美國居民的居住方式可以分為很多種:Mansion是美式高等別墅的意思;Villa說的是歐洲人的別墅;在美國普通人住的別墅一般就叫做House;Cottage在美國一般屬于農(nóng)場的小房子;而公寓Apartment,一般只有窮人才住的合間套房,但不包括所有窮人。
5.喜好吃辣
在中國餐飲文化當中“辣”是很重要的一個字,有許多中國學生在吃中餐時都喜歡自己加一些辣醬,把中餐帶到學校與美國的同學們分享,借此多宣傳下中華美食。你覺得自己并沒有加很多辣醬,可在你跟同學品嘗的時候,卻并不知道美國人并不擅長吃辣,平時美國人能接受的辣就是墨西哥食品中的辛辣味,你嘗過他們辣的Chilli醬,就會知道那個辣醬比不上四川的任何辣醬。
6.點餐
中美的餐飲文化是很不同的,在中國,普遍的大眾餐飲當中不會有過多的流程,而在美國,吃飯的儀式感似乎要高很多,比如說要有餐前開胃菜,湯品、飯后甜點,然而對于中國人來說其中的每一種程序都可以直接成為主菜,雖然美國的烹飪手法極為簡單,但對于食材選取美國人有自己的理解,比如吃雞直接吃雞腿和雞胸,而在中國雞是整只每個部位都能充分利用。
7.社交網(wǎng)絡(luò)
大家不要以為,所有美國人都用MSN的,MSN只是一種常見的商用聯(lián)系方式,而大多數(shù)的美國居民和學生都喜歡用facebook和myspace網(wǎng)站。所以你可以申請自己的Facebook賬號跟美國的同學們進行日?;?,增進彼此間的友情。
擴展閱讀:
美國申請形勢
1.申請人數(shù)逐年增加,申請競爭日趨激烈
2017年,美國高校已經(jīng)連續(xù)兩年接納了100多萬名國際學生,創(chuàng)下了1078822人的歷史新高,這可是美國留學生總數(shù)連續(xù)11年的持增長。
而其中,中國已經(jīng)連續(xù)8年成為美國留學生的大生源國。2017年,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人數(shù)共計350755,占總體美國留學生人群的32.5%,前十名其余按順序依次為印度17.3%、韓國5.4%、沙特阿拉伯4.9%、加拿大2.5%、越南2.1%、日本1.7%、墨西哥1.6%、巴西1.2%。
國際生的競爭壓力與日俱增,但院校的錄取名額有限,使得美國的申請錄取率屢創(chuàng)新低。
另外,隨著大家留學背景知識了解的與日俱增,早申請階段學生數(shù)量也在增長,更是提前加大了2019美國留學申請季的競爭壓力。
2.背景競爭日趨激烈
招生官對于申請者標化成績之外的“強烈的興趣”作為申請錄取與否考量的重要軟性因素。
只有成績,沒有個性,被拒的幾率越來越高。而在課程、在校成績和標化考試(硬性因素)之后,招生官對于申請者對于院校的“強烈的興趣”將成為重要的軟性申請因素。
而申請文書,是判斷這一項的重要因素。這也是為什么大學越來越多地在網(wǎng)申中設(shè)置「whyschool」一類的命題,因為這些題目可以更好地讓招生官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還可以從細微處來判斷一個學生在被錄取后是否真的會就讀。
3.標準化成績優(yōu)勢減弱
越來越多的大學可以選擇性提交SAT或者是ACT的寫作(Essay)分數(shù),有些學校甚至取消了提交SAT或者ACT的成績的要求。弱化標化考試對于錄取結(jié)果的影響,是今年美國大學招生政策的一大趨勢。
2019年,芝加哥大學率先取消了對于SAT/ACT的考察,同時取消的還有布蘭迪斯大學等美國top50的綜合性院校。
4.對轉(zhuǎn)學生的關(guān)注度將提高
每一年,美國大學招生咨詢委員會(NACAC)都會公布其高校招生情況的報告,其中包括了招生官對新生申請的要求,以及每年的申請情況變化等等。今年,NACAC報告顯示,美國高校對于轉(zhuǎn)學生的關(guān)注度將提高。
在提供轉(zhuǎn)學機會的高校,轉(zhuǎn)學生的平均入讀率要更高,達到65.2%,遠高于大一新生的入讀率。目前,美國的高中生數(shù)量已經(jīng)趨于穩(wěn)定,如果大學想要招收更多的學生,就要尋求更多的生源。
去年,美國高校將擴展生源的重點放在了國際學生身上,而如今,美國大學也加大招收轉(zhuǎn)學生的力度,幫助大學去平衡他們在讀學生的人數(shù)。
1.聚會
我們印象中美國的party都是男生穿的很帥,女生穿的很美。
而到了美國之后,也就是大家很隨意的準備一些零食,披薩餅之類,坐在一起玩玩牌看看電影,穿著也都很隨意,根本沒有什么男女跳舞之類的那么多的活動,這就是所謂的party了。就是年輕人在一起隨意地做著大家共同感興趣的事,度過閑暇時光!
2.打噴嚏
有同學剛到美國課堂學習時,有位老師總在課堂上打噴嚏,這種事如果發(fā)生在中國的課堂上怕是要被當成笑柄了。可是在美國,所有人都對老師說;“愿上帝保佑你”他當時對這句話疑惑不解?;氐郊覇柫藙e人之后才知道,其中有2種說法,一個是以前英美國家的人認為人打噴嚏時靈魂會出殼,所以禮節(jié)性的說聲上帝保佑你。另外一個說法是早在公元590年間,羅馬突然爆發(fā)鼠疫,當時的大王下令讓屬下游街并祈禱沾染鼠疫的民眾,當時打噴嚏被認為是一種疾病的癥狀,這句愿上帝保護你也就成為今天打噴嚏后所說的祝福語了。
3.膚色
有許多美國人會認為過于透白的皮膚是不健康的。許多人愿意排長隊去做護理,把皮膚弄成黑色。中國學生可能對西方人的觀念很不解,白人花著大把的錢把自己搞黑?而我們亞洲女人一直都希望自己的皮膚是白皙透亮的。很多美國人認為雪白的皮膚是不健康的,只有黝黑皮膚的女人才具有誘惑力。
4.住別墅
“美國人都是住別墅里的嗎?”很多中國人都存在這樣的疑問。在美國很少能見到中國式的“高樓大廈”居民樓,一般人住在一層或兩層外加地下室的簡單套居。美國居民的居住方式可以分為很多種:Mansion是美式高等別墅的意思;Villa說的是歐洲人的別墅;在美國普通人住的別墅一般就叫做House;Cottage在美國一般屬于農(nóng)場的小房子;而公寓Apartment,一般只有窮人才住的合間套房,但不包括所有窮人。
5.喜好吃辣
在中國餐飲文化當中“辣”是很重要的一個字,有許多中國學生在吃中餐時都喜歡自己加一些辣醬,把中餐帶到學校與美國的同學們分享,借此多宣傳下中華美食。你覺得自己并沒有加很多辣醬,可在你跟同學品嘗的時候,卻并不知道美國人并不擅長吃辣,平時美國人能接受的辣就是墨西哥食品中的辛辣味,你嘗過他們辣的Chilli醬,就會知道那個辣醬比不上四川的任何辣醬。
6.點餐
中美的餐飲文化是很不同的,在中國,普遍的大眾餐飲當中不會有過多的流程,而在美國,吃飯的儀式感似乎要高很多,比如說要有餐前開胃菜,湯品、飯后甜點,然而對于中國人來說其中的每一種程序都可以直接成為主菜,雖然美國的烹飪手法極為簡單,但對于食材選取美國人有自己的理解,比如吃雞直接吃雞腿和雞胸,而在中國雞是整只每個部位都能充分利用。
7.社交網(wǎng)絡(luò)
大家不要以為,所有美國人都用MSN的,MSN只是一種常見的商用聯(lián)系方式,而大多數(shù)的美國居民和學生都喜歡用facebook和myspace網(wǎng)站。所以你可以申請自己的Facebook賬號跟美國的同學們進行日?;?,增進彼此間的友情。
擴展閱讀:
美國申請形勢
1.申請人數(shù)逐年增加,申請競爭日趨激烈
2017年,美國高校已經(jīng)連續(xù)兩年接納了100多萬名國際學生,創(chuàng)下了1078822人的歷史新高,這可是美國留學生總數(shù)連續(xù)11年的持增長。
而其中,中國已經(jīng)連續(xù)8年成為美國留學生的大生源國。2017年,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人數(shù)共計350755,占總體美國留學生人群的32.5%,前十名其余按順序依次為印度17.3%、韓國5.4%、沙特阿拉伯4.9%、加拿大2.5%、越南2.1%、日本1.7%、墨西哥1.6%、巴西1.2%。
國際生的競爭壓力與日俱增,但院校的錄取名額有限,使得美國的申請錄取率屢創(chuàng)新低。
另外,隨著大家留學背景知識了解的與日俱增,早申請階段學生數(shù)量也在增長,更是提前加大了2019美國留學申請季的競爭壓力。
2.背景競爭日趨激烈
招生官對于申請者標化成績之外的“強烈的興趣”作為申請錄取與否考量的重要軟性因素。
只有成績,沒有個性,被拒的幾率越來越高。而在課程、在校成績和標化考試(硬性因素)之后,招生官對于申請者對于院校的“強烈的興趣”將成為重要的軟性申請因素。
而申請文書,是判斷這一項的重要因素。這也是為什么大學越來越多地在網(wǎng)申中設(shè)置「whyschool」一類的命題,因為這些題目可以更好地讓招生官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還可以從細微處來判斷一個學生在被錄取后是否真的會就讀。
3.標準化成績優(yōu)勢減弱
越來越多的大學可以選擇性提交SAT或者是ACT的寫作(Essay)分數(shù),有些學校甚至取消了提交SAT或者ACT的成績的要求。弱化標化考試對于錄取結(jié)果的影響,是今年美國大學招生政策的一大趨勢。
2019年,芝加哥大學率先取消了對于SAT/ACT的考察,同時取消的還有布蘭迪斯大學等美國top50的綜合性院校。
4.對轉(zhuǎn)學生的關(guān)注度將提高
每一年,美國大學招生咨詢委員會(NACAC)都會公布其高校招生情況的報告,其中包括了招生官對新生申請的要求,以及每年的申請情況變化等等。今年,NACAC報告顯示,美國高校對于轉(zhuǎn)學生的關(guān)注度將提高。
在提供轉(zhuǎn)學機會的高校,轉(zhuǎn)學生的平均入讀率要更高,達到65.2%,遠高于大一新生的入讀率。目前,美國的高中生數(shù)量已經(jīng)趨于穩(wěn)定,如果大學想要招收更多的學生,就要尋求更多的生源。
去年,美國高校將擴展生源的重點放在了國際學生身上,而如今,美國大學也加大招收轉(zhuǎn)學生的力度,幫助大學去平衡他們在讀學生的人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