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口語是被外國人民普遍應用的口頭交流語言形式。英語口語靈活多變,多因場合與發(fā)言者不同而被自由使用。以下文章由整理,歡迎閱讀!更多相關訊息請關注!
突破英語口語的秘訣
1.興趣是好的老師
初一剛開始,面對26個英文字母都很陌生的我,非常羨慕同學能進行簡單的對話,能聽懂老師在講什么。那時自己一上英語課,就不由得緊張,考試也是后幾名,沮喪的心情可想而知。不過從小就熱愛音樂的我,在偶然聽到West life的Swearit Again---Shane很有磁性的聲音后,喜歡上了英文歌,雖然聽不太懂,但整個感覺是很不錯的!于是跑到音像店買了他們的專輯,發(fā)現(xiàn)都還蠻好聽的!因為自己比較喜歡哼哼唱唱,饒有興趣的將Fool Again反復聽了N遍,硬是勇敢地跟著音樂唱起來,雖然當時很多單詞還發(fā)音不太準,但大概唱起來的感覺是很好的。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Snowball效應,會唱一首歌,也努力學會更多的英文歌曲。不認識的單詞,我會認真查詢后備注好,經(jīng)常唱著,單詞的意思也自然熟記于心。就這樣很快,我的英語成績從倒數(shù)幾名一下子變成了順數(shù)。英文歌的學習,其實大家愿意的話,都可以嘗試,不要怕唱的不好,聲音不好聽,這些都不影響,關鍵只要自己愿意,自己喜歡。
Molly的大學英語語音考試的內(nèi)容之一就是唱一首英文歌,老師也認可這樣的方式,道理很簡單,英文歌包含了英語語音中很多重要的因素,語音,語調,重音,節(jié)湊,連讀等等。當然類似于模仿電影配音,電影對白等方式都是可行的。建議大家多模仿英美人士的地道英語,語言本身就是模仿的過程,認真聽自己和外國人講的有什么區(qū)別,努力讓自己跟他們說的一樣(雖然有人說具有各國特色的英語很好,但Molly還是認為便于溝通理解的話,還是逼迫下自己吧)。避免完全相信我們自己的英語老師,也不要責怪他們可能存在的不標準,因為大家都在一起進步,老師做的更多的是良性的引導。當然興趣一說,真的在于自己喜歡的領域,如果你找到了,就讓它成為你的老師吧!
2.持之以恒,嚴格要求
有了興趣,自然需要“催化劑”將整個英語學習“發(fā)揚光大”。我想沒有比堅持更重要的了。我的高中英語老師對我們非常嚴格,每天都要背誦所學的課文,隔天默寫新概念英語2的文章。每周的兩次英語測試,周五的閱讀強化練習,一時間讓我們有了很多需要去“攻克”的內(nèi)容。高一的時候,老師還直接讓我們背誦Martin Luther King的I have a dream,當所有人拿到那演講稿的內(nèi)容,除了佩服演講的內(nèi)容如此之精彩之外,還是傻了眼,那么多生詞,那么多長句,但是只要努力,沒有不可能。因為每天堅持背誦文章,可能記憶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出乎我自己意料的是,查完了所有的單詞,讀了幾遍I have a dream,就可以全文背誦。背誦有沒有必要?我想還是非常必要的。這對口語來說,是個語感和內(nèi)容培養(yǎng)的好方式。每天的堅持必將帶給自己驚喜!
3.勇于實踐
口語,是需要開口講話的。我們很多同學學習了很多年的英語,但真正面對他人(除開老師的“逼迫”外),親口說出英語,還是不太普遍的。不管我們的整體英語教學是怎樣的,我想更多的還是需要我們自己找找原因,找找解決的途徑。畢竟如今已是全球化的時代,英語作為工具,我們有理由好好運用,有必要讓世界聽到我們真實的聲音。
很多朋友都會在開口的瞬間打住,擔心別人會笑話自己,擔心自己都受不了自己的口音,于是就長期在掙扎中沒有踏出勇敢的一步。Relax,buddy!!!先說說Molly自己的經(jīng)歷吧。盡管已經(jīng)可以流利地背誦很多文章,但是在高一之前,我都沒有跟其他人用英語交流過,更確切地講,沒有用英語去思維過。都是自己堅持不斷練習,頂多老師提問,用英語大概講講而已。直到高一下期,和好友筍子在大街上偶遇一對問路的新西蘭夫婦,他們拿著張地圖向一位本地人打聽,不過看樣子那位阿姨不怎么會英語,搖搖頭,離開了。
出于善意,盡管忐忑不安,我們還是踏出了第一步,“what can I do for you,sir?”成了開場白,“turn left,then it takes XX me tres to get there”,我記得當時的自己心跳的厲害,害怕說錯,不過課本里那些回答問路的句子不由地閃現(xiàn)在腦海中,發(fā)現(xiàn)背誦還是很有用的。對方眼神流露出的驚喜還是讓我們漸漸的拋開了擔憂,聽他們講講在四川看熊貓的經(jīng)歷,給他們介紹四川的景點,小吃,同時也收獲了來自老外的第表揚。隨后在大學與優(yōu)秀的美國志愿者David的接觸中,Molly也發(fā)現(xiàn)語言就是要多說,多練,方可不斷進步!David雖然是個韓裔美國人,但很喜歡中文,在美國一群喜歡中文的老外會有專門的Chinese Table Only,即在那張桌子面前,大家都只用中文交流,盡管不容易,但這樣的練習是大有裨益的,他也會唱“童話”,不放棄任何我們給他糾正的機會。盡管現(xiàn)在David回國繼續(xù)在芝加哥大學law School攻讀博士學位,但對中文的學習一直沒有停止過,新年發(fā)給我的郵件也是用中文寫的。
也許信心真的不是別人告訴你“加油”就可以擁有的,勇于實踐,才會給你帶來不可言喻的勇氣和動力!如果可能的話,可以多去英語角,和朋友,老師交流,自言自語也行(分飾不同角色)或者有機會和老外多交流,剛開始,如果害怕無話可說,可以事先準備好一些談論的話題,上網(wǎng)搜索類似于天氣(英國人真的很愛聊天氣),近發(fā)生的國際大事件(內(nèi)容好是客觀的),好吃的各國食品,名人軼事,好看的國際大片,中國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風景名勝等等,多次的嘗試和自己的堅持一定會讓你的口語有長足的進步的!
怎樣選擇英語口語練習素材
就口音識別能力的提高,則需要盡量接觸各種類型的發(fā)音特色,這一點在選材上較為困難,一般而言BBC能滿足對英音的需求,而VOA則能滿足對美音的需求,但兩者就詞匯量而言還是有一定難度,尤其是它們都以新聞素材為主。因此就英音和美音而言,推薦使用《新概念英語》(New Concept English),該教材本來就有4冊按難度排列,另外也有英音和美音版的音像素材可供學習,當然,早期的一些類似《英語900句》之類的教材的配套聽力素材對聽說能力相對薄弱的同學來說,也不失為一種不錯的選擇。而其他的一些發(fā)音特色往往比較難以獲得,類似《阿甘正傳》(Forrest Gump)的阿拉巴馬音(Alabama Tone)為美國南部鄉(xiāng)村發(fā)音特色;一些動畫中的發(fā)音夸張化特色,尤以Disney為甚;而西班牙音,亦稱拉丁音,主要源于拉丁美洲人進入美國后所產(chǎn)生,該發(fā)音在美國電影中經(jīng)??梢越佑|到,諸如《越獄》中菲爾南多·蘇克雷(Sucre)等,但如果要典型的濃重拉丁口音,則需要從雅思考試(IELTS)的一些素材中予以提取,有時間或可以在一些英語版的拉美片中找到其綜計;印度音在中國相對難接觸到,但如果身邊公司里有印度的工作人員,往往可以進行一些刻意的交談來熟悉其口音特色;日本音是除了主流發(fā)音特色外在中國相對為容易接觸到的一種發(fā)音特點,一是因為中國日本公司本來就很多,其次日劇、日本動漫等大量涌入國內(nèi),而日語中現(xiàn)在也很盛行直接使用一些英語的外來語,所以多接觸些日劇或日本動漫,無疑對提高日式英語的識別能力也有一定幫助。
口語練習有別于聽力本身,因為口語更多的是個模仿過程,因此口語練習素材應非常謹慎地進行選擇。首先應選擇自己希望培養(yǎng)的口音特色,然后尋找相應的素材,這點可參考上文聽力部分。一般而言第一階段可以根據(jù)自身水平和需求選擇使用類似《走遍美國》(Family Album)、《空中美語教室》(Studio Classroom)、《新概念英語》(New Concept English)、《英語900句》等進行模仿。當能較為熟練運用后,可使用情景喜劇類生活場景篇來將自己的口語水平推至一個高峰,如《成長的煩惱》(Growing Pains)、《老友記》(Friends,也譯成《六人行》)、《絕望的主婦》(Desperate Housewives)。但在選擇角色模仿時應盡可能選擇與自己性格愛好相近的角色,避免模仿類似阿甘(智力缺陷群體)、Disney卡通人物(經(jīng)過夸張化的動物發(fā)音)等與自身特色格格不入的角色尤為重要。
如何提高英語口語
第一、英語口語詞匯
1、系統(tǒng)的長時間的精讀一本小辭典。
這是我以前中學時期做的一件事情,其實就是笨的方法,但是堅持下來,居然成為有用的方法,很多事情就是這樣諷刺,很多方法很多金錢,后不如一本6.9元的《新英漢小辭典》,確實讀了8遍,把懂得詞勾出來,不懂的詞看看,一方面學詞根,一方面對于那些沒什么規(guī)律的東西就抄出來在本子上。后來花了整整一個暑假練圓體書法,英文書法并不是很難,比起后來我學米芾,啟功的字簡單非常多,那個暑假抄了一本《英語常用短語動詞》,300頁紙。然后就是經(jīng)常和同學們推薦的《英語常用詞用法辭典》。這些書都給我很大的助益。之后還有上海思馬得出的《GRE詞匯細微差別辭典》,都是我經(jīng)常帶在身的書?,F(xiàn)在作為老師,我經(jīng)常向我的同事們推薦《牛津分類辭典》,其中的詞源學辭典,英語用法,都是作為老師或者高級英語學習者要必備的。
2、要系統(tǒng)地專門的掌握同義表達法。
這個感受是我以前做過一個詞匯軟件得出的感覺,那時是02年,當時在廣州新東方負責教考研的完型填空,同義詞非常之多,于是和新東方的軟件公司合作,還有已經(jīng)離開東方的李笑來老師一起做了《新東方考研詞匯課堂》,我負責內(nèi)容的寫作,李老師負責詞頻的統(tǒng)計。前后花了8個月的時間,整理出了幾萬字的手稿。然后自己再敲進電腦。之后我覺得自己的詞匯表達比較系統(tǒng),然后對于很多詞的細的用法了然于胸。后來等到教雅思的時候,越來越覺得同義詞是多么重要,同義詞就是表達多樣性的標準,就是我們英語詞匯的體現(xiàn)。
3、分清詞匯的使用場合。
這個尤其是口語和寫作一起學習的時候很重要,我們甚至要分場合說不同的口音??谡Z詞匯出現(xiàn)在寫作里是災難性的,正式詞匯出現(xiàn)在口語中就會使人覺得你是一個書呆子。還有,適當?shù)脑~匯來自于你對聽者身份的合適把握。這個層面來說,把握不同詞源的詞匯就很有必要。例如我們看以下的詞匯:help,assistance,support從來源上,assistance和support是典型的拉丁語和法語源,就要比help正式一些,其實學習到了這個層面,單純的語言已經(jīng)無法滿足我們的需要,對于詞匯的來源和場合的《風俗論》,山東畫報出版社的《日常生活譯叢》,這些都很值得去看。
第二、英語口語和演講
口語問題確實很大,其實學習很難完全先找到很完美的方法,總是在學習中去摸索自己喜歡的方法。口語首先是發(fā)音要準確,這個問題其實就是模仿磁帶和電影。我以前的做法就是跟磁帶,一直到磁帶和聲音和我完全相同,每天半個小時。這里還必須說明,學習的過程應該是愉悅的,不要苦大仇深咬牙切齒的學習,學習的過程是對自己的專注和認識,所謂文人相輕,自古以來也似乎就是因為專注了內(nèi)我的改變而忽視了他人的內(nèi)我,所以有“內(nèi)圣外王之說”,讀書的時候對于自己,除了有苦行僧式的堅持精神,改變自己的動力之外,好可以在學習中找到自己的樂趣。

